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54章 村庄的变化

  大规模种植的药材都不零售, 这是规定,不过从山里采回来的野生草药就不限制,村民可以自由买卖给已经在村委会登记过的药材商。

  这些人在核对过身份和资料后, 村委会会单独给他们发一个工作牌,有了这个牌子他们才可以对村民手上零零散散的药材进行收购, 麻烦是麻烦了点, 但谁也没有怨言,而且想要工作牌的药材商非常多, 逐渐就在村市形成了一个单独的草药交易小市场,不少游客也会来这里凑热闹, 看看有什么新奇东西。

  像蛇皮、蟾衣这些, 乌桃之前也收,不过她收药材都是固定几个时间, 对数量也有要求, 村民又不养蛇不养蟾蜍, 手上就偶然间得那么几两半斤的货,也不好意思卖给她, 就当瓜果蔬菜似的拿来村市的小交易市场, 哪个老板要是看上就单卖给对方, 价钱好商量。

  “老乡, 这个鸡笼蜂怎么卖?”

  鸡笼蜂在本地也叫鸡儿蜂, 是很常见的一种蜂, 喜欢在荔枝树叶之间做蜂巢,像一块大饼似的,蜂蛹炒着很好吃, 村民脚边的背篓全是昨晚上在自家的荔枝山烧下来的蜂巢, 里面还有很多新鲜的蜂蛹。

  村民也是个实在人, 第一次在这里卖东西,也不知道该卖多少钱,挠头说:“这个是从荔枝树上面弄下来的,老板看着给吧,外面什么价我就什么价。”

  其实不管村市还是现在这个药材小交易市场,都是捡漏的好地方,东西的种类跟价格都比线上店铺多且便宜,缺陷就是质量参差不齐,数量也没有保障,昨天在这里有卖的东西今天再来就没了,具体什么时候再有也不好说,想要可能得长时间蹲点,来卖货的村民是不会跟你做任何保证的,也没有预定。

  总的来说,除了几宗大规模药材基地,乌家庄的大部分货品都不做预定。

  不过今年规矩改了点,能产出黄金米的稻田有人提前跟村民定了,相当于那块稻田今年产出的所有黄金米,无论多少斤,都由这个人包圆,村民不能再卖给其他人,该稻田从插秧到施肥到最后的收成,所需费用全部由这个人承担。

  这个改变是村委会那边出的,也征求过村民的意见,大家都觉得可行,反正现在能出黄金米的稻田就那点,外围的稻田等级没达到,种出来的稻米虽然比普通大米要香要好吃,但跟黄金米还差着远,有省城来的农业专家说过个两三年,乌家庄的稻田应该都能产出黄金米,村民一听也高兴,以后自己的稻田也能出这种宝贝米了,发大财咯!

  现在村里动不动就来专家,搞什么的都有,以前农作物种不活,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村民除了唉声叹气也没其他办法,现在不一样,专家免费帮看,一堆戴眼镜的天天穿着解放鞋蹲在地头研究,不久前还跟村委申请把省城农业大学的学生仔都给搞来了,浩浩荡荡上百人,帮村民犁田、插秧、种玉米花生。

  这些人也去乌桃家的山头看过,乌夏林带去的,提前跟她打过招呼。

  好家伙,上去了就不想下来,一头扎进马尾松林,对石斛、灵芝、天麻以及其他草药的生长环境进行研究,又去看悬崖蜂的巢穴、水潭里的银山宝……几个老教授跟乌桃商量,他们想在山上搭帐篷过夜,方便进一步研究,看行不行。

  “春季山上潮湿,晚上也冷,几位都是上了年纪的,住帐篷不得生病啊,还是住我家去吧。”实在不忍心让这几个老学者在外面睡帐篷。

  “那怎么好意思,我们这么多人,打扰到你们日常生活了,还是不麻烦了,我们住外面就行。”

  “不麻烦,之前其他专家来也是住我家,几位就不要推辞了,拿行李跟我进去吧,我妈把房间都收拾出来了,饭菜也准备好了,在山上看了半天你们都还没吃饭吧。”

  见这样,几个老教授也只好接受她的好意,“那就谢谢你了,姑娘。”

  桃桃出去这么长时间都没把人叫进来,李水琴就出门看,见老教授们进院门,就笑说:“我还在想你们怎么还不进来,菜都要凉了。”

  “几位教授怕麻烦到你们。”乌夏林跟在后面说。

  “哎哟,你们文化人就是见外,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房间空着也是空着,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李水琴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

  院子角落的仙人掌长得粗壮,已经比院墙高了,挤在旁边的仙人球也大到离谱,尖刺跟钢针似的锋利,有几只小麻雀垫着脚,嘴里衔着又不知道从哪条狗子身上拔下来的毛,在墙头跳来跳去,大师匍匐在角落伺机而动,估计还记着昨天被麻雀啄一口的深仇大恨,今天要报仇。

  墙头上站了几只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的盯着进来的这几个陌生人,它们跟别的鸡不一样,吃饱了不去林子找虫,就喜欢站在墙头,仿佛自己才是那个看家护院的,底下三只四脚神兽才是吃干饭的,倒是让人觉得稀奇。

  还有屋檐下的燕子,一排排的,这也太多了,低空飞出去时呼啦啦的,又喜欢跟鸽子、鹌鹑打架,经常能看见它们在半空中互啄,打的很凶。

  乌桃每天都担心它们打的急了会拉一泡屎在自己头上,不是她多虑,这种事家里这帮调皮捣蛋的家伙绝对干得出来,老妈晾在外面的床单就遭过殃,上面全是鸟屎,还不如没洗的时候,把老妈气得够呛,拿竹竿把飞过来的鸟雀全赶了,不许靠近院子。

  谁家的院子也没她家的热闹,除了站在墙头的家禽,还有林子里越来越多的野生小动物,生态环境变好了,很多以前没出现过的小生灵现在都冒头,巴掌大点的松鼠很喜欢溜进来偷谷物,被大师追着撵。

  进保护区采集标本的那群专家还在,并且来的越来越多,听说在里面又发现了很多已经灭绝的物种。

  保护区成立后乌桃就没有再进过深山,不知道大泉口那个封闭山谷怎么样了,方图这个小老头可一直惦记着里面的野山参。

  灭绝物种么?应该也是在那里面发现的吧,不过跟她没关系了,她对那里的责任已经尽到了。

  “你们这边的环境保护的是真好啊。”谁看到这幅景象都会这样感慨,几位老教授也不例外。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乌家庄,但每次的感受以及发现都不一样,要是可以,他们都想常住在此地研究,看看还有什么是乌家庄不能种、不能养出来的,这片土地真的太神奇了,有很多惊喜在等着他们挖掘。

  作为村主任,乌夏林也觉得自豪,得亏那时候听桃桃的,说服族老还有村民跟着种药,还把桉树都处理了,重新种马尾松,后面村子的旅游发展也没有破坏环境,反而更注重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水源跟山林。

  其实吧,他之前有想过把村子彻底商业化,发展成旅游村,让村民将土地都承包出去,也确实有不少投资商来找过他,想合作,他心动,有几个甚至已经达成意向合作,只是后来……唉!这些事现在不提也罢,他那点小心思早被上面看得透透的了,要不然怎么空降两个查不到背景却又处处跟自己对着干的人。

  不想承认也得承认,现在村委会的年轻人比他有远见,有格局,想的不是眼前这点利益,而是更加长远的,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他早该让出位置,让那帮年轻人上去大展拳脚,像他这种早被自身利益和欲望腐蚀的人,是时候退下来,安安心心在村子里养老了。

  “夏林叔想什么呢。”人老教授跟他说话也没反应,自己站在那出神。

  乌夏林松了松勒在啤酒肚下方的皮带,“在想我退休之后是不是也养几只东涛鸡,这东西我也是头次见,还不知道好不好吃。”

  选举结果估计得六月才公布,现在一切都还只是猜测,乌夏林就如此笃定自己要退?

  “要说多好吃也不见得,就是肉质比较嫩,夏林叔想养还不容易,回头送你两只,那天梅婶还问我来着。”退不退的跟她都没多大关系,也不打算掺和。

  “你婶子那是跟风,什么都想养,你去我家看看,真的什么都有,她也不养多,就一两只,养大了卖也不是,吃也不是。”

  “梅婶有工作,夏林叔你也不得空,养多了谁照看啊。”

  “也是,其他人都喜欢往山上跑。”他儿子也是最早跟着种石斛的那批人,现在他家林子里的石斛长的可不比桃桃家的差。

  都进来了还站在院子里聊天,李水琴喊道:“你们有话等吃完饭再聊,在林子里转了大半天,不饿啊。”

  开春种下去的空心菜已经摘了好几拨,水灵灵的很嫩,以前都是蒜炒或者清炒,今天李水琴换了个做法,用黄豆酱爆锅了再放空心菜,黄豆酱是村里的作坊做的,类似超市卖的那种普宁黄豆酱,炒青菜入味,很好吃,店铺销量相当可观。

  光是这盘黄豆酱炒空心菜就能虏获几位老教授的胃,他们只在菜馆吃过两次乌家庄的饭菜,那个味道一辈子都忘不掉,现在吃的更是珍馐美味,黄金米本来就自带香味,再用吊出来的鸡汤煮过,假蒌叶的特殊清香入在米饭里也是一绝,不用菜光吃米饭都行,太香了。

  考虑到他们都是年纪大的人,又不清楚他们的口味,做的菜就都偏家常的清淡口,没有重油重辣,本来南桂这边的饮食习惯就是这样,就算吃辣也没有川渝地区那么厉害,李水琴还担心饭菜会不合人家口味,看几人吃的很香,就放心了。

  其中一个夹了块鱼肉,“这个就是养在水潭的那种深水鱼?”

  “是啊,叫银山宝,”乌夏林替乌桃回答,还不忘夸奖,“这鱼本来只有深山的深泉才有,也不懂桃桃怎么想到的,自己挖个水潭养,现在村里就只有她能养这种鱼。”

  “姑娘你厉害啊,这样都能养活。”

  乌桃:“全凭运气。”

  “谦虚了,你家养了那么多东西,要是凭运气可做不到。”

  他们主攻农业种植,对养殖只是略有涉及,常见的物种他们认得也知道怎么正确养殖,但这种被村民称做银山宝的深水鱼,他们也是头一次见,鱼肉的鲜嫩程度一点都不输价格昂贵的东星斑,甚至比东星斑还要好吃,样子也好看,在水里游动的时候就像银光,尾巴的红色也生动,跟银山宝这个名字很贴合。

  乌家庄有太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从土壤还有水源检测到的那种特殊的矿物质更是震惊业内的发现,不止他们这批人,外面还有很多想在乌家庄要一块试验田地,他们也是费了很大的劲、辗转多重关系才申请到资格,后面如果还有时间,他们还想跟那群专门跑进深山研究的老家伙们进去看看,里面还有什么宝贝,值得这些人在此地常驻。

  吃过中午饭,乌夏林接着带老教授们四处看,乌桃陪不了,她得骑车去村里看酒坊的修缮。

  土墙肯定是不能保留了,雨水冲刷太严重,都塌成那样了,只能拆掉,再仿建一堵差不多的出来,反正她的意思是尽可能的恢复这座院子本来的模样。

  既然要在这里建酒坊,干脆连其他老屋一块修缮,这是村委会的决定,所以旧村址现在是被围起来的,游客进不去。

  修缮用的钱也是村委会出,连同酒坊的钱一起,乌桃还捡了个大便宜。

  开酒坊肯定就得招人,那些想替自家亲戚在这里找份工作的村民就找上了管人事的乌柚,这个小姑娘跟乌梅、乌兰兰都不一样,后者还知道圆滑点,说话有回旋的余地,乌柚一根筋,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的规章,谁犯了都得按规章处置,一点情面都不讲的,那些想塞人进来的村民碰到她也头疼。

  又送走几个来打听招聘的婶娘,乌榴将胳膊搁在自家二姐肩膀上,“你是不是早料到了,所以才让柚柚当人事主管。”

  乌桃的眼珠子转了转,不回答,转身施施然溜达去别处。

  乌榴追上来,“二姐,我发现你好鸡贼。”

  “啧,鸡贼?这是好词吗。”

  “嘿嘿,机智,机智好了吧。”

  外人都觉得二姐这人懒懒散散,说话做事都慢吞吞,不争不抢,可谁又能知道这都是伪装,二姐就是只狐狸,狡猾得很。

  话说,那位张部长知道二姐的这一面么?

  应该知道的……吧……

  作者有话说:

  送穿山甲回深山的时候狸花好像在外打猎没回来,它现在是咋了啊,经常蹲在被填平的洞旁边盯着看,想念打洞的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