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3章 第三章

  乾清宫外,陆湛刚迈入乾清门,陈忠领着几名小火者便迎上来, “三年不见,平西将军越发英姿勃发,真是英雄少年,羡煞杂家这把老骨头了。”

  “陈公公老当益壮,朝夕陪侍君侧,子平怎敢与公公相比。”陆湛此言并非谦辞。

  陈忠在隆康帝还是汝南王世子时,就在身边伺候,写得一手锦绣文章,皇帝登基就封他做了司礼监掌印,掌管朱批大权。一时间,风光无两,朝堂内外,无人不巴结奉承于他。

  一品大员见到陈忠都要行礼,在外人眼里,陆湛能得陈忠亲自相迎自是莫大荣光。陆湛却知晓,这不过是隆康帝做给世人看的。

  陆湛母亲已故的丹阳大长公主,是隆康帝名义上的长姐,对长姐唯一的子嗣,隆康帝多少要表示点亲情。

  乾清宫内,内阁首辅严信和次辅徐资早就来了,严信身材矮小,却站姿笔直,六十多岁了依旧精神矍铄。徐资四十出头,身材修长,因他常年含胸俯首,又总是站在严信身后还隔着段距离,显得没什么存在感。

  正中的龙椅空无一人,隆康帝还未到。

  陆湛跟两位大人见过礼,严信熟络地嘘寒问暖,足足换过两次茶,隆康帝这才从里间偏门走出来。

  他穿着一身月白圆领道袍,未着冠,头发像道士一样用白玉簪子简单簪着。身形比之三年前更加消瘦,除了面色灰白,倒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几人见礼,山呼万岁。

  隆康帝行到陆湛身前,亲自扶起他,“子平,回来就好!一去三年,你把西北护卫得很好,颇有乃父当年之风,朕心甚慰。”

  镇国公陆挚年轻时叱咤风云,镇守山西宁夏一带,从无败绩,敌人闻风丧胆,送他绰号“常胜将军”。却不想9年前宁夏镇一役战败,5万将士全军覆没,镇国公陆挚一世英名尽悔。

  真是世事难料。

  隆康帝哀叹一声,拾阶而上,一挨到龙椅上,整个身子就像被人抽了骨头一般斜摊着,随手从桌案上拿起一块玉把玩, “子平,你给朕说说西北的近况。”

  “臣正有三事,启奏万岁。”

  “哦,快说与朕听。”隆康帝来了兴致,强撑着坐直了身体。

  “蒙古两部不合,鞑靼部内乱,俺答汗自古无暇,我大军才在此战中侥幸获胜。臣启万岁,增加军需,勤加训练,以备蒙古两部不时侵扰扣边。”

  隆康帝摩挲着手里的玉铭,时而举到鼻边嗅一下,似乎并没听到陆湛说什么,又好像在思考他所说之事,良久抬头问严信和徐资,“你们以为呢?”

  徐资双手剪在袖口里,低着不语,隆康帝直接略过他,“严阁老,你说。”

  严信胸有成竹,背脊挺得更直。

  陆湛从西北回京,消息固然可信,但皇帝素来多疑,所以会有此一问。

  严信最擅长察言观色,此时观隆康帝的表情他就知道该如何作答。

  “老臣以为世子所言甚是,只是……大周自**以来,早在西北设置九边重镇,攻守呼应,一方有难,周围救援,西北的情况未必如世子所说那样急切。上个月,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雪,户部刚拨了100万两救灾银……所以扩充军备还需从长计议。”

  徐资依旧低着头,不置可否。

  陆湛沉默不语,好像严信反驳的不是他。

  隆康帝注视陆湛,银色盔甲下是一具年轻热血的身体,还有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陆湛变了。

  不是他认识的那个陆湛了。

  三年前那个棱角锋利的年轻人,不知经历了什么,棱角被磨平了。

  这不是他想要的。

  有些后悔派他去戍边,西北苦寒,能磋磨弱者,却也能铸造强者。

  陆湛无疑就是那个强者。

  隆康帝渐渐地拢了笑意,紧紧地捏着手中的玉铭,身子又重新摊到龙椅上,刚进来脸上那点笑意已经消失殆尽,显出帝王的杀伐果断之态。

  世人皆以为隆康帝修仙炼丹,多年不理朝政,大权早就旁落到严信和陈忠手中,就连严信和陈忠自己也以为他们会左右大周。

  只有隆康帝知道,他不想发生的事绝对不会发生,他想发生的事总会发生。

  如今陆湛没按照预想的发展,他有些不满。

  陆湛继续道,“还有一事,臣在西北三年,与鞑靼部交锋9次,每次他们都能全身而退,臣怀疑,大周内,必有人与之策应!”

  这话无疑是平地起惊雷,整个乾清宫瞬间静到极致。

  与鞑靼部有联系,那就是叛国通敌!

  隆康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个,让人不禁联想到9年前的姚炳案。

  过了半柱香时间依旧没人敢说话,隆康帝缓缓掀开眼皮,似乎刚刚只是睡着了,“两位爱卿,你们说说看。”

  徐资这次动作比严信还快一步,噗通跪地,严信斜了他一眼也跟着跪下。

  “万岁息怒。”

  严信拱手,“老臣明日便让兵部调查此事,必定给万岁一个交代。”

  徐资这时终于开口,“臣附议,严阁老处事公正,交给严阁老再合适不过。”

  隆康帝睨着殿上的三人,一个是他宠信十几年,年逾花甲的首辅,一个是正值壮年却很少发表意见的次辅,一个是文韬武略的后生。再加上他身后虾腰立着的陈忠,这四个随便一人都可挑起风波。

  总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他苦心经营的平衡似乎要被打破了。

  良久,隆康帝打破沉默, “两位爱卿,子平去何处任职为好?”

  严信和徐资官场沉浮多年,知道这才是今日叫他们来的真正目的。

  徐资依旧不说话。

  严信抓住机会表现,“启禀万岁,内阁、户部、吏部、兵部都无空缺,工部倒是缺一位治水的郎中,近两年黄河泛滥日益严重,多次改道,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如果世子能治理好黄河,功在千秋……”

  啪!

  隆康帝把手中的玉铭丢在桌上,严信立刻住了嘴。

  “严信,这就是你给世子选的缺?五品的治水朗中?世子是朕的外甥,是朕长姐丹阳大长公主仅剩的血脉,他刚从西北那种苦寒之地立下赫赫战功回来,你竟然让他离开京城去治水?你安的什么心?再想!”

  转而对陆湛道,“子平,你放心,才五品,朕断不会让你做治水朗中。”

  陆湛面色无波:“臣不才,但凭万岁做主。”

  隆康帝没等到想要的答案,心里就有点不上不下的。陆湛去西北之前也只是正五品的员外郎,他发作一番,无非是想表示对陆湛的重视。

  但是陆湛这个态度,就,有点不太领情。

  殿里烧着地龙,严信依旧吓出一身冷汗,赶紧道,“万岁所言甚是,是老臣思虑不周,老臣再想想。”

  这是嫌品级低了。

  伴君如伴虎,前一刻风平浪静,下一刻平地起波澜。再看徐资,依旧低头,洗耳恭听。

  往日看他这个表情,严信就来气,今日却有点羡慕他了。

  严信用袖子擦擦汗,继续道,“礼部左侍郎前几日致仕,世子可补这个缺,正三品,主要负责礼部祠祭清吏司,掌管吉礼、凶礼等事务。万岁,您看这个如何?”

  “礼部左侍郎。”

  隆康帝念出了声,又捡起桌上的玉铭,一边摩挲一边留意陆湛的脸色。

  正三品礼部左侍郎,再进一步就是正二品礼部尚书,虽没实权,但有前途,不算委屈了陆湛。

  隆康帝很满意,这个缺既能表示他的亲情,又能避免陆湛参与重要的军国大事。

  “子平,你觉得如何?”

  说到这里,陆湛心中澄澈,隆康帝压根不会对他委以重任,三年前让他去西北,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大周能打仗的将军就那么几个。

  严信觉得陆湛会接受,正三品礼部左侍郎,再进一步就是礼部尚书,前途无量,但他了解隆康帝,绝对不会让陆湛做到尚书。

  徐资两只手在袖子里打架,如今严信把持内阁、户部、吏部、兵部几个重要衙门,他说不缺除了隆康帝,谁都插不进去,问题是隆康帝显然不想让陆湛领个实缺。

  说句良心话,陆湛文治武功,朝廷上这些差事,他都能做得,就是进内阁也绰绰有余。

  错就错在他是太后的外甥。

  隆康帝此时正兴致勃勃地看着陆湛,久居上位者,他最喜欢看别人不满意却又不能拿他怎么样的表情。

  但这次他失望了,陆湛好看的凤目毫无波澜。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陆湛磕头谢恩时,陆湛拱手。

  作者有话要说:

  大明惯例:文官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武将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都是都察院老大,一般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