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4章 第四章

  仁寿宫。

  镇国公陆挚陪在张太后身后,克制又隐忍,想往门口看又不敢,只低头时不时地偷瞄几眼。

  张太后将最后一支含苞待放的白色玉兰插入胆瓶之中,调整位置,与主枝条上正盛的两朵玉兰相得益彰,这才看向陆挚。

  “女史已经禀过,湛儿正在来仁寿宫的路上,你急什么?莫非你做父亲的想到门口迎接不成?”

  “母后恕罪,儿臣等得。”陆挚低头恭敬道,被张太后一语戳破心思,四十几岁的人闹了个大红脸。是他太想儿子了,在太后面前失了礼仪。

  张太后知他口是心非,见儿子心切,也懒得拆穿他,净手后回到座位。

  片刻后,女史打帘,身穿银甲披红的郎君阔步迈进殿门,陆湛行礼,“孙儿见过外祖母。”随后瞥见站在一旁穿着崭新常服的镇国公,拱拱手,算是见过。

  张太后笑得慈善,抬手招呼他,“无须多礼,湛儿快过来,让外祖母看看你。” 她保养得益,60多岁的人,容光焕发,目光矍铄,身体健朗。

  陆湛卸下头盔,“湛儿不孝,让外祖母挂心了!”

  儿时,他经常把母亲和外祖母认错。丹阳大长公主是张太后唯一的女儿,容貌肖似。

  大一点就发现二人截然不同。外祖母雷厉风行,果断专行不输男子,面容不怒而威。他母亲性情温顺,温婉贤淑,眉间自带笑意。

  “虎父无犬子,你母亲泉下有知,必会以你为傲。”张太后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顺着他的肩膀,滑到他的面颊。

  许是刚从战场回来,陆湛周身煞气,唯独酷似丹阳的一对凤眼,微微上扬,瞧着有几分烟火气,恍若战神下凡,器宇轩昂。

  她这个外孙太出众了,难怪隆康帝对他多有防范。

  “孙儿领命戍边卫国,必竭尽所能,不负帝望。”

  张太后放下手,眼神眺向殿门外的远方,叹息道,“皇帝只顾修仙练丹,大把银子都用来修建道观,早把国家大事置之度外。我与俺答汗打了半辈子交道,了解他的为人。他此时撤兵无非不想正面与你迎战,如今你回京,不出一年,他必会举兵再犯我大周,大周危矣!”

  陆湛听得心惊胆战,这番话正是他想说的,隆康帝和严信却充耳不闻。

  朝堂上他说得委婉,外祖母一语切中要害。

  镇国公一对大眼咕噜着,心底早掀起惊涛骇浪,陆湛在前朝的应对早传过来,他没想到这一层。

  太后果然还是太后,还政20年也依然能一眼看透时局。

  只是西北局势凶险至此了?皇帝还在忙着炼丹,怪不得太后当年不愿把御龙之权交到隆康帝手中……

  只听太后又道,“不提这些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哀家也不问政事多年,听闻你进宫路上遇见了沈若。”

  “沈若?她怎敢……”

  听到这个名字,镇国公仍然难掩激动,说到一半反应过来是太后宫中,又把剩下的话咽了下去,呛得他一顿猛咳。有女史奉上清茶,他一连灌了两口才缓过来。

  陆湛倒是没什么表情,只道,“刚好遇到。”

  张太后睨了他一眼,似乎想从他面无表情的俊脸上找出破绽,逡巡片刻无果,才道,“我观此女坚韧有谋略,并非池中物,日后必成大器。她隐受流言蜚语,所图一定不简单。”

  这个陆湛知晓。

  沈若机关算尽接近隆康帝,外人皆以为她得到了帝宠。实则,隆康帝修仙练丹,不近女色已有十年,宫中最小的皇子也12岁了。

  那她所求的会是什么?

  “外祖母这么说,那便是了。”陆湛自以为隐藏得极好,还是被张太后瞧见他眉头突然皱了一下。

  关于二人的传闻,耳聪目明的张太后自然早听过,如今看来,沈若之于陆湛,至少不会像他说得那样,‘只是见过’。

  看他极力隐忍掩饰的模样,张太后噗呲一笑,不再调侃,岔开话题,“此女敢作敢当,像极了外祖母一位故友。只是沈若心性狡猾,比我那位朋友圆滑多了,也活得比她潇洒。”

  她的那位老友,已有二十年不曾见面。不知她身在何处,身在何方,如今过得如何?不过以她那执拗的性子,就算去做教书先生,也断不会教出沈若这种气得人咬牙的奸佞,她的学生该是一身正气、一身傲骨才对。

  “外祖母所说的故人可是前首辅李青阳?”

  张太后哈哈大笑,“知我者陆湛儿也!外祖母一生,见过两个奇女子,一个是李青阳,另一个就是沈若!”

  旁边的镇国公没再插话,他在纠结自己的小九九。三年前湛儿和沈若闹得满城风雨,湛儿出走西北,一去三年。如今回来,25了尚未娶妻。他自己25的时候,湛儿都6岁满地跑了。

  哪天他的湛儿若是找不到媳妇,他拼着镇国公的身份不顾,也要去找沈若理论。至于理论什么,他没细想,无非是让沈若赔他个儿媳妇!

  镇国公低头闷闷地想着,耳朵却一直支棱着,听太后的意思,对沈若倒有几分赞赏。

  早闻沈若奸佞非常,果然心机手段都是一流,满朝文武对她忌惮三分,今日连太后都对她刮目相看,倒也是个人物。

  张太后这边和陆湛聊完正事,镇国公才走过来和儿子唠起家常,“知晓你要回京,我让人收拾了你小时候住的院子,你离京时在院子里种了你最爱吃的杏子,今年就能结果了。我出门前让李叔做了你最爱吃的炒蛋,就等你回家。”

  陆挚一口气说完,生怕说得慢了,陆湛打断他的话。

  而陆湛不但仔细地听着,还细细地瞧着面前的父亲,曾经那样高大伟岸的人,身姿不再挺拔,如今只到他肩头。才四十几岁的人,白发已经爬上鬓角,人也胖了一圈,右边袖子空荡荡的,因为常用左臂,左肩比右肩高出许多,陆湛看了几眼便移开了视线。

  镇国公不善言辞,此时见儿子盯着自己瞧,生怕脸上哪儿没洗干净,或是胡子没修理整齐,紧张得嘿嘿干笑了两声。

  9年前,丹阳殁了之后,这还是陆湛第一次这么仔细打量他。

  多希望能儿子能原谅他,哪怕只这样看着他不说话也好。

  “我在外面找了宅子。”

  陆湛语气不冷不淡,陆挚的笑意僵在脸上,不过他很快笑得更浓,“没关系,你回京就好。”他在强求什么?儿子跟他说话,不是比之前好多了。

  他该知足,是他害死了湛儿的母亲,害得清儿失踪。

  镇国公觉得再待下去,气氛更僵,刚要和太后请辞,陆湛先一步开口了。

  “我让人制了膏药,对你的腿上管用。”自进门陆湛就一直留意陆挚不停地变换站姿。以前不知道这种痛,他帐下有个伺候的老兵,一到阴天下雨疼得满头大汗,他想到陆挚阴天下雨捶腿的样子。

  镇国公喜得险些挤出泪花。

  儿子在关心他,还专门让人给他制了膏药。

  9年了,陆湛一直不理他,他以为陆湛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

  在他模糊的视线里,陆湛出了仁寿宫,李嬷嬷追出来叫住了他,“世子,太后有几句话让老奴转告。国公爷知你不喜他不修边幅,今日特地穿了新衣,裁剪了胡子。”

  “我知晓。”他进门就看见了。

  “还派人去北地寻找二公子,可惜无果。世子放心,吉人自有天相,二公子定会平安无事。”

  “知道了。”陆湛转身,清俊的面容更加冷清。

  陆挚改变了许多,曾经的严父,在他面前学会了笑,学会了讨好。

  他能理解他当年的决定,但却不能原谅。

  他恨,恨陆挚,恨大周,恨他自己。

  9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活在仇恨里,习惯了被仇恨支撑和给予。

  鞑靼首领俺答汗是他最痛恨之人。

  3年前,他初到北地,俺答汗举兵来犯。仇恨给了他无尽的勇气与胆量。

  他带着20人骑兵,日夜奔袭,绕到俺答汗大军背部,夜入大营,烧其粮草,俺答汗不得不退兵,斩杀了看守粮草的亲侄子。

  2年前,他带领10人斥候小队巡逻,与俺答汗大儿子率领的20万蒙古大军隔河相望。手下斥候各个心惊胆战,他却不见一丝慌乱,卸下马鞍,让人生火做饭。敌军见他遭遇大军尚能泰然处之,以为前方必有大军策应,不敢来犯,眼睁睁看着他吃过午饭扬长而去。俺答汗听闻此事,大发雷霆,抽了亲儿子100马鞭。

  他也习惯了被仇恨撕扯得体无完肤。逢年过节,他最看不得万家灯火,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场面。每当这个时候,他会一个人拎着一壶酒躲到无人的角落,酒能麻痹被仇恨撕扯的痛楚。

  也曾有束光,短暂地照耀过他,驱散了他心中的仇恨。

  如今那束光不在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陆湛:就问你们怕不怕?

  沈若:嗯?你确定?

  呜呜呜,有人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