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86章 可算回来了

  送给孩子非常合适。

  “起名字了吗?”大家七嘴八舌的问。

  “起了,起了!”

  “叫什么呀?”

  “许毅,毅力的毅。”

  “好名字啊!”

  “果断坚决曰毅,强而能断曰毅。”

  孩子的名字是不错,众人夸奖一番,就放许攸抱着孩子去别处了,毕竟孩子满月,他们不能霸占父子俩太多时间。

  满月酒忙活了一天,第二天早上,温润跟许老爷以及许攸用的早饭,饭后跟许攸去了他的书房。

  许攸还是红光满面的样子。

  温润看他那样,估计也没什么心思谈正事:“要不,过几天我再来?”

  “算了算了,你说吧,要干啥?”许攸收敛了一下,他自从有了儿子,就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架势。

  “好吧,我跟你说说,我们昨天商量的事情。”温润将大家伙儿说好的,跟许攸又说了一遍:“我住莲花坳不方便,城里你带头,这样以后你也能有个好名声,而且能起到带头的作用,等到后年你去京城赶考,这一府的生员,都唯你马首是瞻。”

  温润想的很长远:“何况这在当地,也是个大事儿,你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后,这办事儿上也要稳当一些,让人知道你的手段。”

  “好,听你的,听你的,你这办法,还真是新颖。”许攸想了下就点头了:“我会负责的。”

  “那就行了,明儿我回去,今天先去买点东西。”温润跟他说好了就放心了,出门去买了一些东西,第二天回到了莲花坳。

  然后先是去了隔壁的杨家,跟杨大叔说了点事情,然后杨大叔去请了三位乡老来,四个人商量了半天才分开行事。

  今年或许是因为雨水充沛,这才下了头一场雪,很大的雪,还没等溶化,第二场雪就下来了。

  今年冬天大家储备的柴火算是充足。

  温润看风雪这么大,特意带了两车柴炭,五车柴火,送去了书院,同时,在书院里跟许攸碰上了,俩人跟两位先生与山长说了很多,后头回来莲花坳,温润就猫冬了。

  这三五天的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让人无奈。

  可景色是真的美啊!

  温润在冬月十五的时候,还上了竹亭,带着两个弟弟以及一个书童,四个人凑在竹亭里看雪景,四个人喝着砂锅莲藕炖排骨汤,还啃着个排骨,还有一大壶的热汤,在砂锅里煮着的时候,没汤了就续一锅,四个人喝的不亦乐乎。

  “这雪景可不多见,这么大的雪。”两个弟弟趴在那里看雪景,陈旭也在看:“这天气冷的诶!”

  “是吧?这大雪纷飞东风白。”温润看了看他们三个。

  “纷飞东风白如昼。”

  “东风白如昼夜短。”

  “白如昼夜短大雪。”

  “最后一句不合适,不能过分的牵强附会,重新说一个。”温润跟三个小少年说一些诗词歌赋上的事情,还有一点四书五经的释义。

  不过四个人很快就被陈强家的叫下来:“大冷天的想喝汤就在屋里喝,这死冷寒天的跑外头看什么,赶紧回来。”

  于是四个人灰溜溜的下了竹亭,回到了房间里。

  “也不知道武师傅们怎么样了,在那边理疗,情况如何。”两个弟弟还挺惦记那些老卒们。

  “放心吧,他们享福着呢。”温润四口一说,给他们三个布置了一点功课。

  然后自己就专心看书了。

  温润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了,他还期盼着腊八呢。

  结果第二天下午,他刚给孩子们留了作业,陈旭就跑来了:“老爷,梁二哥来了。”

  “他回来了?”温润一愣,随后问他:“那千户呢?”

  “千户大人没回来,梁二哥回来了,带了很多东西回来。”陈旭道:“好多东西。”

  温润想了想,就过去看了。

  梁二带了十个亲兵,可却牵了三十匹马,除了自己骑的,还有驮着东西。

  温润看他们将东西都陆陆续续的送到了仓房里。

  还有两个箱子,梁二带进了温润的房间:“这是千户给你的东西,你打开看看吧,这些是我跟三哥的,都放在这里。”

  温润打开一看,顿时有点刺目。

  这一箱子里,有半下子都是银元宝,垫底的是崭崭新的铜板,还有一半是两根黄金打造的镇纸,一对儿玛瑙镯子。

  以及一个赤金镶嵌了鸡心大小的一块鸽子血的红宝石。

  这可是他们家少见的好东西。

  “我在家就能待一天,大营里有人着凉发热了,给配点药。”梁二道:“我们的药丸子消耗很大。”

  “放心,我早就准备好了。”自打下了雪,温润着了凉之后,他就跑去陆氏医馆弄了很多药丸子。

  江南虽然说,风热感冒多一些,可冬天这会儿,都是风寒感冒。

  在江南这边少见,可不代表没有。

  温润搞了很多风寒感冒的药丸子,已经攒了一千多粒了。

  “给你一千颗风寒感冒丸。”温润道:“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都带回大营。”

  “哦,好的,这是给你的信,千户给我的,不过在出大营的时候,是要受到盘查的,故而这信封,没有封口。”梁二不好意思的保证:“我没看!”

  检查的人,看了,不过当时脸色很奇怪。

  他心痒痒的很想知道,里头写了什么呢?

  “这人怎么能写信……嗯……?”温润一边说,一边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封,抽出来里头的信纸,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

  梁二看了一下:“这是啥意思?”

  “哼!”温润一想就明白了。

  “哼什么哼啊?”梁二看不明白了。

  这画了个小人儿,还鞠躬哈腰的,贱次次的呢?

  “等着,我给他回信去!”再多的好东西,也不如这一封信,来的珍贵。

  温润去了书房,梁二自然有家里人照顾,泡热水澡,喝热乎羊汤,驱驱寒气。

  陈旭跑去陆氏医馆,又要了五千颗药丸子回来,还有其它的药丸子。

  几乎将陆氏医馆的存货打劫一空。

  惹得路通神医吃饭的时候还嘀嘀咕咕:“这么多药丸子,是想当饭吃啊?”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陆夫人给他夹了一块东坡肉:“人家给了钱就行了呗?咱们家这不是赚了么。”

  陆氏医馆最大的客户,就是老王家。

  这一颗风寒感冒丸,能赚三个铜板。

  五千颗呀,那就是一万五千个铜板,换成银子,可是十五两银子。

  剩下的五千颗其他药丸子,利润也都不一样,而且老王家一般都是用银子结账。

  比铜板可方便多了。

  七八十两银子的赚头呢。

  刨去本钱,这些赚头,够全家吃半年的东坡肉啦。

  “我是怕他乱吃药。”神医陆通没好气的道:“还是他想倒卖?”

  “倒了就倒了吧。”陆夫人无所谓的道:“他不是提议写了很多说明书的吗?那个挺好的,我看以后就用上,而且你也叮嘱过的,那些说明书啊,医嘱的都留有存档,吃坏了也跟咱们没关系。”

  “姐姐,我要吃那块肉!”小儿子指着一块东坡肉,伸着饭碗等肉呢。

  陆雪给弟弟夹了一块肉进去,又劝解父母:“我们医者父母心,我看温雅士是给人捎带一些药丸子,这种成品药物,方便携带,服用也十分便捷,恐怕对方不太方便来,要不然的话,早就过来了,温雅士的家里,不缺少待客的房间。”

  “还是女儿说得对!”陆夫人赞赏的看了闺女一眼。

  陆通神医低头吃饭,母女俩都厉害着呢,他可对付不过来。

  温润拿了药丸子,分门别类之后,打包了起来,将家里的一些腊肉腊肠的都给他带去,不过因为太冷了,他只给地方装了一百多个鹅蛋,包裹的严严实实,送去了大营,还有他的一封信。

  梁二快速行军,五天的路,用三天跑完了。

  进了大营之后,驮着物品的马匹,直接去了帅帐,他则是一身轻松的去找了王珺,给了他一封信:“温润给你的,同样没有封口,进大营的时候,检查的人看到了,不过,他们什么都没说。”

  王珺摆了摆手:“应该的,应该的。”

  “你不生气吗?”梁二是跟王珏才知道,私人信件的重要性,但是在军中,无法保证这种私密性的存在。

  军中出入都要搜身,带着文字的纸片儿都要看过。

  大门口守着的人里头,就有那么三五个人是认识字儿的,他们负责检查来往信件以及替士兵们写信回家。

  结果就这么被看到了信件的内容。

  王珺打开了信件,打开里头展开了信纸,上面画了两个小人儿:一个小人儿是个漫画乌龟的形态,缩头缩脑,另外一个小人儿,正掐着腰,一副茶壶姿态,对着那个乌龟小人儿,破口大骂!

  “怂货”两个大字,写的特别醒目。

  王珺看了半天,突然大笑出声:“啊哈哈哈……!”

  “唉呀妈呀!”梁二正在偷吃王珺这里藏起来的猪肉脯,他的早吃没了,这次带回来一些,刚卸下来,他也不知道放在哪儿。

  先在王珺这里吃点,结果王珺突然大笑出声,他吓了一跳。

  “你干啥呢?”张三儿进来了,一看这俩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千户,一个百户,都当了武官了,怎么还这样?”

  一个偷吃肉脯,一个哈哈大笑,傻了吧唧。

  “没事儿,没事儿,三哥,东西都收拾出来了吗?”王珺收起了信:“都怂了什么呀?”

  “要我说啊,还是温雅士细心,看看人家给的东西,腊肉腊肠的就算了,常有;可是那个什么香肠,就非常好,直接切了就能吃,冷吃热吃都可以,这次给送来了上百斤。”张三哥最喜欢的就是温润的这份细心。

  “三哥,那叫红肠。”梁二提醒他。

  南方这个时候,是没有所谓的红肠,香肠的。

  因为红肠是一种原产于俄罗斯等等外国的食物,用猪肉、淀粉、大蒜等材料加工制作的香肠。因颜色火红得名。味道醇厚、鲜美。

  在近代的中东铁路修建后,由沙俄引进中国,成为东北的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满洲里等地特产,以哈尔滨所产红肠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特产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

  温润前世是东北人,当然熟悉这个东西。

  不过这个东西低温保存可以,高温就不行了。

  所以在南方这个时候,一年四季里,温润也只能在冬天这个时候做一些,让人带去军中给王珺吃。

  而且这还是他研究了一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来的,因为他以前只吃过,见过别人做,自己是没时间也没机会上手的,限制研究出来了,就制作了很多,让梁二带来了。

  “我管它是什么肠,能吃就行了。”张三儿美滋滋的道:“一会儿晚饭吃点儿,就吃那个胡椒味道的。”

  温润这红肠是纯手工制作,用料非常的足,味道也超级好。

  “行,吃吧,吃吧!”王珺心情大好的道:“我回去一会儿。”

  他要去写信,一定要写信。

  王珺不管不顾的回了自己的帐篷,铺设了一张上好的宣纸,在上头开始作画,这次他花了很长时间,才画好了内容,装在了信封里。

  这个时候,梁二钻了进来:“到点吃饭了,走吧。”

  “嗯,走吧。”王珺将信带在了身上:“今天晚饭吃什么?”

  “腌笃鲜,你知道的,军中就这些东西,不过好在肉放了很多。”梁二道:“好像是大营里改善伙食了,大帅怎么样了?”

  “好了吧?我看这几天伙食不错,昨天吃的炖大鹅。”王珺道:“虽然是大鹅,可好歹是荤腥,对了,家里怎么样?”

  “好,好着呢。”梁二跟他聊:“温润也好着呢,听说每天还有一盅药膳可以吃,比咱们享福多了。”

  家里的日子的,当然是比军中强啊。

  王珺抬手摸了摸胸前藏着的那封信,心里一片火热。

  他心里一片火热,温润现在是一片火热啊!

  他对着来人无奈的吼了一嗓子:“来就来吧,你住得起,我供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