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其它小说>心挣>第96章 虫翳(22)

  薛晨文在函省师范大学算是个名人,亲自带过他的老师不愿意提他,新来的年轻老师和学生想着方儿打听他,久而久之,校园里开始盛行他的传说,甚至还有一个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团体专门研究他这个明明应该教书育人的老师,怎么变成了杀害学生的魔头。

  陈争不得不感叹,大学生真的是一个精力旺盛的群体。

  当年没有线索指向薛晨文的母校,警方只是简单向学校了解了一下情况。这次陈争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学校的领导得知警方又开始调查薛晨文,个个脸色都不大好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陈争来之前草草了解过函省师范大学的情况,薛晨文出事之前,该校的口碑很好,是函省比较有名的高校,然而薛晨文一度严重影响了它的招生以及毕业学生就业,这几年才慢慢好起来。校方此时的反应也很正常。

  “人都走那么久了,现在还有什么好查的。”一位主任模样的人嘀咕,“我们学校现在抓思想道德抓得很严,不会再出薛晨文那种人了!”

  陈争和他们一边寒暄一边解释,才有一位副院长站出来,“薛晨文是我的学生,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我吧。”

  这位副院长姓周,曾当过薛晨文那一届的教学组长,是个看上去很有魄力的中年男人。陈争随他来到办公室,他蹲在柜子边,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这是我整理的学生档案,薛晨文也在里面,需要的话你可以看看。”

  陈争道谢,翻到薛晨文的那一页。这和一般的学生档案不一样,不是那种官方的,记录得更加详细,而且全是钢笔手写。陈争看了周院长一眼,他正神色凝重地往一次性杯子里丢茶包。

  档案的右上方贴着薛晨文的一寸照片,照片上的薛晨文和陈争记忆里的不同,很青春很瘦削,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照片下面是周院长对薛晨文的点评:成绩优异,擅于处理同学关系,是班级的粘合剂,家境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随心所欲追求想要的生活,缺点是没有经受过挫折。

  看到最后这一句,陈争眉间轻轻皱了下,他也收到过这样的评价。

  档案下方贴着薛晨文在校期间重要考试的成绩、参加的主要学生活动,以及毕业前的实习情况。陈争调查过很多和学生有关的案子,这样完整细致的学生档案很少见,足以见得周院长做教学组长时有多用心。

  “坦白说,我到现在还不相信薛晨文做得出这种事。”周院长将泡好的茶放在陈争面前,“他一直是个很轻松的人。你明白真正的轻松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是什么感觉吗?”

  陈争没回答,这个问题他其实比谁都清楚,以前他就是个很轻松的人。

  “做什么都不需要顾及太多,在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周院长说:“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能享受这种偏爱的人少之又少。薛晨文就是其中之一。我五十多岁了,半辈子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很多,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说着喜欢教学、想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并不是真的喜欢当老师,而是被动地做出功利的选择——我不否定这种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功利的。薛晨文不一样,他喜欢教书,有教书的天分,而且不必考虑养家糊口,他是自由地选择这份职业。所以我很难想象,他会害死他的学生,而且是以那种荒唐的理由。”

  陈争说:“我们这次重新调查,也是发现这案子还有一些疑点,当年受客观条件限制,没能找到答案。”

  周院长愣了下,“薛晨文有可能不是凶手?”

  陈争指了指档案的末尾,“你在这里写道,是你推荐薛晨文去洛城兴宁中学实习?”

  陈争比谁都熟悉洛城,兴宁中学是洛城乃至整个函省都排得上号的重点中学,尤其是高中,每年都会送大量学生去海内外知名高校。薛晨文实习的正是兴宁中学高中部,那是个比南溪中学初中部更高更好的平台。

  周院长点点头,用遗憾的口吻说,他手上有很多资源,能够推荐学生去不错的学校实习,但本着对学生、学校负责的宗旨,他从来不会胡乱推荐。当时兴宁中学给了他两个名额,他初拟的名单上有五个学生,之所以选定薛晨文,是因为薛晨文这三年来展示的轻松也许能够更快适应兴宁中学堪称窒息的竞争环境。

  他找薛晨文谈,薛晨文很高兴,一个劲感谢,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干,留在洛城。那天时间充足,他和薛晨文在谈完正事后聊到人生规划。薛晨文眼睛亮晶晶的,说自己也在想办法去洛城实习,之前考虑过兴宁中学,但门槛实在是太高了,可能去不了,所以联系了另外两所中学,正在等通知,这下得到他的推荐,简直太惊喜了。

  周院长感到有些奇怪,薛晨文几乎不会和别人竞争什么,更别说找关系争取实习机会,对薛晨文来讲,留在桐洲市,回南山市,和去洛城都没有太大区别。

  “怎么这么积极?”周院长随口问道。

  薛晨文笑得很幸福,“我家里人在洛城创业,我也想一起过去,帮衬帮衬。”

  原来如此。周院长没再多问。不久,薛晨文就和其他去洛城实习的学生一同出发了。许多在校优秀的学生到了实习单位都会出状况,周院长格外关注他们这些走出去的学生。另一位去兴宁中学的学生成绩比薛晨文还好,但适应不了,心理都出了问题。薛晨文却一如既往地让人放心,兴宁中学跟他反馈,“你又给我们送了个好苗子来。”

  他放下心来,操心其他学生去了,没想到后来兴宁中学突然跟他说,薛晨文终止了实习,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大感不解,联系薛晨文,薛晨文在电话里抱歉地说,自己正在家乡的南溪中学实习,考虑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回家。

  他失望归失望,但不是不能理解,念家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薛晨文本就是个随心所欲的人。他还特意去了解了南溪中学,发现这学校资本相当雄厚,正在到处挖老师,不久肯定会成为重点中学。

  临到毕业,薛晨文回到学校办手续,那是周院长最后一次见到薛晨文,觉得薛晨文身上少了些学生的朝气,整个人收敛了不少。这也正常,毕竟是已经实习了大半年的人了,被现实敲打过,哪还会成天傻乐?

  薛晨文向他道谢,继而道歉,说自己最终还是选择了南溪中学,辜负了他的期待。他反而安慰薛晨文,说在哪里当老师都一样,老师出师了,就要对学生负责,而不是对母校。

  一晃十多年,周院长已经两鬓斑白,遗憾再一次翻涌,“我后来老是想,是不是我坚持让他去兴宁中学,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我真是想不通,南溪中学的环境到底坏到了什么地步,才会让他那样的人做傻事?”

  陈争在心里否定了周院长的看法,导致薛晨文杀人的并不是南溪中学的环境,是外面的某个因素改变了薛晨文。薛晨文说家里人去洛城创业,但据他了解,薛家的商业版图从来没有扩大到洛城,以薛晨文对家族生意的排斥,他似乎不可能为了薛家而选择在洛城工作。薛晨文对周院长说的“家里人”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他是为了另外的人去洛城。

  陈争问:“薛晨文在校期间和哪些同学关系比较近?”

  周院长喝了口茶,摇摇头,“不是我不想回答你这个问题,是薛晨文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没有大众眼光中的‘密友’,他就是那种性格。”

  陈争又问:“他和校外的人来往多吗?”

  周院长这次回忆得有点久,“我记得他有个亲戚来看过他几次,跟他年纪差不多,但比他矮一些,应该是他弟弟。”

  周院长已经记不得这位“弟弟”的长相,只说是个文质彬彬的人,和薛晨文应该是同一类人。

  陈争想到全老师提到的出现在快餐店的男人,有没有可能,他们是同一个?结合薛晨文一直没有女朋友,这个“弟弟”也许是他的男朋友?他所谓的“家里人”,正是这位男朋友?

  但当年警方挖掘薛晨文的人际关系,并没有男朋友的存在,他们那时已经分手?薛晨文因此选择了南山市?好像也说不通,因为薛晨文是在回南山市工作之后,全老师才看到那位来接薛晨文的男人。

  “冒昧问个问题。”陈争说:“你给每个学生做了这么一份详细的档案,在他们身上一定倾注了很多心血。据你观察,薛晨文有没有可能并不喜欢女生?”

  周院长僵住,半晌才反应过来,“你是说,薛晨文是个同性恋?”

  陈争郑重道:“目前有线索指向这种可能,而这个可能又会影响我们后续的判断。”

  周院长站起来,背着手在办公桌前来回走动,脸色越来越难看。终于,他站定,紧皱着眉说:“我想起来一件事,大一还是大二的时候,学校里搞了一次为同志发声的活动,参与的人有男有女,阵仗很大。以前我们没这么开放,就是现在,这种活动也很敏感,我们怕引起学生矛盾,很快叫停了。我记得薛晨文就在其中。领导很生气,起初说要查是谁组织的,不能在校园里这样搞。但查来查去,好些优秀学生都参与了,处罚都不好下达,后来不了了之。我想过薛晨文是不是组织者,他在人缘和金钱上都有这个能力,现在你要这么说,那就更有可能了。”

  周院长不安地问:“那如果薛晨文真是同性恋,和他后来杀害学生有关联吗?我知道现在社会上比较排斥同性恋当老师,但我们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陈争心里已经隐约有了一个推论,但还需要更多线索来佐证。离开函省师范学院之前,他安慰了周院长几句,并且带走了能够带走的资料。周院长叹着气,“我还是没有教好学生啊。”

  陈争本来打算立即去洛城,但洛城和桐洲市离得比较远,赶过去也天黑了,只得暂时留在桐洲市,梳理梳理想法。

  函省师范大学和函省警察学院都在老城区,陈争沿着一条落叶街道边走边思索,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警院门口。昔日斑驳的校门已经重新装修过,很是威严气派。接近傍晚,不少完成一天学业的学生走出校园,在附近的餐馆用餐。

  陈争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那时学校管得很严,在大四之前,他们这些准刑警都不能随意出校,有事必须离开的话,得缠着辅导员要出门条。

  后来他来警院当临时教官,条件倒是松了许多,学生们想出去,登个记就行。他和学生相处得融洽,那些精力旺盛的男生们出去干啥都想着他,他的桌上几乎每天晚上都堆着他们带回来的食物饮料。他都说了下次不要带了,吃不完,他们还是照带不误。

  他记得自己收到的最别致的食物是一碗刨冰,用保温袋装着,袋子里面还塞了冰袋,但也许是时间放得长了些,他打开的时候,刨冰已经化了大半,像是一碗冰粥。他问旁边的老师,刨冰是谁送来的,老师说不知道,自己来的时候,这袋子就放在桌上了。

  陈争刚从操场上回来,口干舌燥,尝了两口,冰凉可口,甜味不浓,正好解渴,又不至于太腻。他打算好好谢谢这位体贴的学生,第二天问是谁送的刨冰,男生们互相看了半天,都说不是自己。

  那就奇怪了,陈争心想,不是他们,还会是谁?这些孩子他了解,做了好事那是一定要留名的,不存在藏着掖着的理。

  一直没人认领,有人开始起哄,“肯定是其他班的女生!陈老师,她们早就看上你了,我昨天还听她们讨论你!”

  陈争觉得不大可能是女生送的,他来警院之后就没有和女生接触过。小伙子们越说越激动,还有人吹起口哨,他赶紧换了话题,之后也没有再提。

  直到他离开警院,也不知道送刨冰的学生是谁,当然也没有再收到刨冰。

  刨冰,融化之后像冰粥的刨冰。陈争的思绪稍稍一顿,想起在枫书小区外面遇到鸣寒之时,鸣寒忽悠他买了一碗冰粥。他一时上头,连续买了一周。

  “陈老师?”陌生的声音将陈争拉回,他往声音的来处一看,一个圆脸男人正冲自己挥手,脸上泛着久别重逢的惊喜。

  陈争在短暂的茫然后认出对方来了,那是他来警院时带过他一段时间的同事,姓刘,正儿八经的老师,比他大几岁。

  “刘老师。”陈争走过去,“好久不见。”

  “真是你啊!”老刘发福了,笑起来看着很有福气,说着认真打量陈争一番,“你说说你,当年咱俩都是帅教官,这么多年了,你是一点没变,你看看我,都成个桶了!”

  “哪里的话,你这是将幸福挂在身上。”陈争说了几句客套话。老刘问他怎么来桐洲市了,他说来追踪个线索。老刘也是系统里的人,不多问,只说:“难得回来一趟,没事的话跟我进去看看?咱这校园前些年休整过,住宿条件操练条件啥的,都比过去好了。”

  等下确实没有什么事,不如放松放松脑子,陈争跟着老刘进了校园。这警院简直十几年如一日,充满了男生聒噪的喊声,女生也十分英气,他和老刘穿着冬天的厚衣,他们有的只穿一件背心,在校园步道上跑过。

  “年轻就是好啊。”老刘感叹道:“我天天看着他们,有时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小伙儿。那里是新修的食堂,走,请你吃内部餐。”

  陈争从善如流。这天气,食堂里居然还为肝火旺的学生们准备了刨冰、冰水,老刘想起陈争老是被投喂的事,“以前老有学生送你刨冰。”

  陈争说:“哪是老有,就那一回。”

  “只有一回吗?那我记错了。”老刘将餐盘放在桌上,又笑道:“你记得这么清楚?”

  陈争愣了愣,他已经记不得被投喂了多少卤肉饭、烧烤,但刨冰记得很清楚。大概是因为只有那一次他不知道是谁送的。

  警院的菜饭还是原来的味道,用料扎实,宗旨就是不能让学生营养跟不上。聊着聊着,陈争提到这次是和机动小组一起行动,老刘忽然说:“省厅那个机动小组?我们有个毕业生就被机动小组挑走了,那地方简直卧虎藏龙,挑人没个标准,搞得我们送都不知道怎么送。”

  陈争问:“是谁?”

  老刘说:“你应该认识?你来当教官时他就在,不过你不带他们班。叫什么,我想想……鸣寒!他还去听过你的课!”

  陈争筷子一顿。鸣寒?鸣寒是函省警察学院的学生?上次他问鸣寒哪里毕业的,鸣寒神秘兮兮地说是蓝水沟警察学院毕业的。

  老刘继续说,鸣寒很有个性,专业成绩不算最好的,机动小组怎么选中了他,不得而知,但鸣寒肯定有某些过人的长处。

  陈争说:“你说他来听过我的课?”

  老刘说:“你没印象?那可能没有?要不你回头问问他去?但别说是我说的啊,那小子,当学生时就拽兮兮的,现在是机动小组的人,更拽了……”

  告别老刘,陈争在夜色中行走。他很确定自己带过的班上没有鸣寒,但鸣寒知道他来了自己的学校,大概率会藏在暗处观察他。那么那碗无人认领的刨冰是谁送的,好像也不用再思考了。

  陈争兀自笑了声,“你只会做刨冰怎么的?”

  此时留在南山市的鸣寒打了个喷嚏,将开着通风的窗户关上,手指在滚烫的耳朵上搓了搓。

  翌日天不亮,陈争就出发前往洛城,来到兴宁中学时,上午前两堂课刚结束。周院长和兴宁中学的部分领导是老朋友,直接告诉陈争,当时负责考核薛晨文那一批实习生的老师姓钟,现在退居二线搞行政,不再教学了。

  周院长提前和钟老师沟通过,钟老师一见到陈争就说:“薛晨文的事和我们学校没有关系,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又遗憾又后怕。”

  薛晨文的所有前辈都对他赞不绝口,钟老师也不例外。他听了薛晨文的每一堂考核课,也亲自指导过薛晨文。和周院长一样,他也认为薛晨文很有做老师的天赋。

  他说,薛晨文刚来的时候表现得很积极,一看就是对留下来胸有成竹。校方对薛晨文很满意,要不是有实习结束之后才能签协议的规定,他们早就想把薛晨文定下来。

  但不久,薛晨文突然提出离开,理由是家里出了一点事,他需要回南山市处理。钟老师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去南溪中学实习。这事让钟老师很窝火,如果其他人出现这种情况,那就一定和兴宁中学无缘了,但钟老师惜才,再加上周院长给薛晨文说情,校方决定再给薛晨文一次机会。

  然而薛晨文并不珍惜,再也没有回来过。钟老师备受打击,那一年招来的新老师也没有达到校方的期待。钟老师忍不住想,如果薛晨文能留下来就好了。南溪中学出事之后,钟老师和其他领导又很庆幸,这样一个祸害学生的老师没有留在兴宁中学。

  陈争问:“薛晨文住在哪里?学校给实习老师解决住宿吗?”

  钟老师点头,说实习老师经济条件不同,为了照顾大多数人,学校统一安排的住宿,就在学校对面的教职工小区。但他印象深刻的是,薛晨文并不住在小区里,和朋友在外面租了房子。

  “朋友?”

  “嗯,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又出现了,一个在薛晨文出事多年前和他走得很近的男人,同时也是薛晨文出事时淡出他生活圈的男人。

  钟老师说,他多次看到那个男人来学校找薛晨文,他们还一起在学校附近吃过饭,像是关系很要好的兄弟。薛晨文在学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那人在一起时说的却是南山市方言。钟老师见过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初到一座城市,还没有解决住房的问题,一起租房子以减轻负担。

  然而陈争很清楚,薛晨文根本不需要和人分摊房租。

  几个疑点浮现,而疑点正是破局的关键——薛晨文是因为男士A选择洛城,他与男士A很可能是情侣关系,之后和男士A的感情出现问题,又或者是男士A的事业遇到挫折,他,或者他和男士A一起回到南山市。薛晨文入职南溪中学后,和男士A继续交往,但在某个时刻,他们的关系破裂了,这个时间应该比较靠前,以至于警方没能查到男士A和薛晨文还有这一段。不过鉴于警方对薛晨文的调查已经足够细致,男士A很可能接受过问询。

  梳理清楚主要脉络,陈争打开案卷的电子版,阅读每一份笔录,留意到一个名叫范维佳的人。

  他与薛晨文同岁,大学就读于洛城财经学院。范家和薛家有生意上的往来,范维佳和薛晨文可以说是发小。他表示自己认识的薛晨文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但最近几年疏于联系,不清楚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陈争沉思片刻,拿起手机打给鸣寒。鸣寒那边有些吵,陈争以为他正在南山市的哪条街道上,鸣寒却说:“哥,我今天也到洛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