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第296章 历史名人录7

武珊珊与林枫正在商量下一期历史名人该由谁,这确实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华夏上下五千年甚至万年文明,历史名人何其多,这的确不好说。”林枫说道。

“那也要有一个基本评判标准吧?不可能乱来吧。”武珊珊询问道。

“每个人对名人的认知是不同的,但还是历史事实为依据,来设定一个标准,老规矩,文化传承,文明创造才是核心,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注定要灭亡的。”林枫的意思很明确,武珊珊听明白此中深意。

“时间节点呢?先从春秋开始还是以秦朝为起始点?”武珊珊又问道。

“单纯从大一统王朝计算历史名人不符合史实,上下几千年文明史,名人又太多,折中一下春秋开始,文人武将中名人可也不少了。”林枫也是思虑再三后才如此说。

“好家伙,不说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名人,单单春秋时期文有孔孟,孙武,孙滨,田忌等众多名人,四大美女中有西施,谋士中管仲,乐毅等等,太多了。”武珊珊不算不知道,一算也是吓了一跳。

“是啊,春秋时期可以讲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能人辈出,名人自然不少。可别忘了,评判要求是能不能促进华夏文明进程及文化形成与传承。”林枫说道。

“诸子百家,法家,道家,儒家,农家,墨家,阴阳家,兵家等,哪个没有名人。”武珊珊摇头说道。

“其实不用考虑过多,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名人略微带一笔,点出他们贡献便可,没必要详细,重点放在那些大一统王朝,不过有一人必须提,此人是王猛,一个能与诸葛亮齐名的人,可不是简单人物,而且汉文化传承也有贡献。”林枫如实说道。

俩人商议完开始各自准备,一个负责视频剪辑,一个去收集资料。

万界之中天幕已有几天没有动静了,帝王们该忙的忙,百姓们则是聊着家常理短,不时看看天上,他们习惯了天幕的存在,也能了解历代王朝的兴亡,战乱年代的百姓则希望早点结束这些动荡不安的日子。

天幕在一周后再次开启,开篇来了一个王炸。

天幕:“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明史上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便是春秋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华夏文明发展到一个历史十字路口。

各方智者,圣人为华夏发展寻找一条适合的道路,一场大辩论,一场变革悄然而至。

在这期间有了春秋五霸,霸主皆仰仗一批能人志士为其服务。

这期间诸子百家纷纷登场,他们的弟子开始为寻明主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人,使他们成为历史名人,而名垂青史。

历史的车轮也因为他们的推动滚滚向前,华夏文明进入新时期。

华夏大地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与发展。

这一时期为东周列国纷争时期,诸子百家粉墨登场。

今日简述这一时期的历史名人,其中翘楚者如管仲,乐毅,孙武,孙宾等诸多名士。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中国古代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出身贫苦,以商贾为业,自幼与鲍叔牙为知己。鲍叔牙知其雄才伟略,常善待之。

后经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相,齐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相国。

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内发展工商,渔盐,冶铁。按照土地的好坏来征收租赋,主张富国强兵,增强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

举贤任能,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整顿行政管理系统,使得行政区域更加精细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管仲在齐国辅佐齐桓公期间进行的内政外交的重大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其思想成就非常显着。

他认为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精神支柱,后人把管仲的思想整理成书即《管子》。

其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揭示道德教化以物质生活为基础又强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重视道德教化作用,《管子》共有86篇,今存76篇。是以齐国法家为主兼及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着述总集。

内容涉及天文,历数,舆地,经济和农业等科学知识。齐僖公三十三年,齐僖公去世,有三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不久齐襄公因与其妹文姜私通之事暴露,索性将鲁桓公灌醉并杀死,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人马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元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齐桓公七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主要成就政治制度,行政改革,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工居,15工居,商居3乡,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政治主张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

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

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

管仲改革成效显着,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华夷之辨与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是最早的民族主义思想。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

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幕与往日一样,点评历史名人的作品,典故。

管仲的着名典故有管鲍之交这个典故讲述的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深厚友谊此外管仲还有一些与经济此外政治策略相关的典故如买鹿制楚服帛降鲁梁。

这些典故中管仲运用智慧和经济手段,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了摧毁敌国经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语老马识途便源自管仲。

《管子.形势解》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还有《管子.戒》等篇章。

诗仅存一首,为《黄鹄》

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局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

管仲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王,也让他成为历史上十大名相之一,能与之齐名的便是乐毅。”

天幕介绍完管仲同时顺势引出下一位历史名人乐毅,不用多猜万界古人便知下一位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