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第294章 历史名人录5

天幕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盘点还顺便点了王安石变法,让万界帝王将相也为之惊悚。

而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有些懵,他很想知道变法过程中出了哪些问题。

然而天幕并没有给出思路,无奈王安石只能等待一次提问的机会,但天幕并没有回应。

第二日,天幕开启。万界古人们皆知会讲谁了。

天幕:“史上唐宋八大家,北宋: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景佑元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

拜官翰林学士,嘉佑五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

熙宁四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

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着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文坛欧阳修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他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一代文风是诸多后世文豪名家心中不灭的灯塔。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欧阳修的伟大在于他不但个人成就卓越,而且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发现并举荐了很多青年才俊。

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朝的柳宗元和韩愈,再除了欧阳修自己,其余五人都曾得到过他的举荐,王安石便是其中之一。

欧阳修比王安石年长14岁,王安石初出茅庐时欧阳修早已是文坛领袖。

王安石高中进士后早期一直在地方做官,而欧阳修却是京官,所以二人起初并不相识,但是王安石一直仰慕欧阳修的学识。

欧阳修对王安石的才华也有所耳闻,终于,在欧阳修的主动邀约下王安石欣然登门拜访。

两大才子坐而论道这是一次堪称伟大的会面,二者具体聊了些什么,后世不得而知。但很明显他们一见如故,彼此欣赏,相谈甚欢,情到深处欧阳修主动赠诗一首。

这首诗叫《赠王介甫,介甫是王安石的字。

翰林风月三千首,

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

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

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

相逢罇酒曷留连。

欧阳修的这首诗简直是把后生晚辈王安石捧上了天,受到文坛泰斗如此抬举王安石自然要写诗回赠。

于是提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

欲传道义心犹在,

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

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

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

嘉篇为贶岂宜蒙。

这首诗名叫《奉酬永叔见赠》,永叔是欧阳修的字。

《奉酬永叔见赠》的意思就是写给欧阳修的回诗。

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影响深远,作品传世,历史评价卓越,后世纪念不衰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显赫成就。他的一生跨越多个领域,不仅政绩斐然,更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欧阳修的主要影响

欧阳修在北宋时期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都堪称一代楷模。作为文学家,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反对浮靡文风,提倡简而有法。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起到革新的作用。他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语言流畅自然,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富有艺术魅力,是宋代散文的一座高峰。

在政治上,欧阳修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关心朝政,积极提出改革建议,力图改变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他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十分重视,主张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在他的努力下,许多有才华的人才得以施展才华,为北宋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欧阳修的作品传世

欧阳修的作品数量众多,内容广泛,涉及诗、文、赋等多种文学形式。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富有生活气息;他的散文则简练明快,文思敏捷,富有哲理思考。其中,《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记》等作品更是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的典范。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一篇着名散文,以他在滁州醉翁亭的游览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醉人的山水画卷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一篇赋体文,以秋声为线索,通过描绘秋天的各种声音,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引人深思。

三、欧阳修的历史评价

在历史上,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地位无人能及。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清代文学家金圣叹还将欧阳修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足见其文学地位之重要。

此外,欧阳修还被视为北宋政坛的杰出代表。他在政治上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推动北宋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人对其政治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是一位有远见、有胆识的政治家。

四、欧阳修的后世纪念

在后世的纪念中,欧阳修的地位从未被忽视。各地纷纷建立祠堂、纪念馆等纪念设施,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同时,他的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校园教育中,欧阳修的作品和思想也经常被引入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中。通过学习他的作品和思想,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总之,欧阳修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代表,其影响深远而持久。他的作品传世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政治贡献也为北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思想和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前行。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相信欧阳修的影响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嘉佑五年十一月欧阳修升任枢密副使,次年八月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自此得以位列宰执。

《宋史》称欧阳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欧阳修还承受不白之冤,治平二年欧阳修因卷入“濮议”之争遭到御史吕诲等人的攻击。

在双方的争论中欧阳修欣赏蒋之奇的说法,于是擢升他为御史。但这也致使蒋之奇被视为“奸邪”。

为求自保蒋之奇开始思考摆脱这一称呼的方法。

当时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薛宗孺犯事受劾,欧阳修不肯为他开脱,薛宗孺大为光火,就造谣说欧阳修与其大儿媳吴春燕有染。

此事经中丞彭思永转给蒋之奇后,蒋之奇立刻上章弹劾欧阳修,欧阳修蒙受此等“不根之谤”为了辩诬连上奏札,请求根究蒋之奇甚至“期于以死必辨而后止。”

于是治平四年三月四日,即位不久的宋神宗经过察访后,乃遣中使赐下御札,告知欧阳修这些弹劾他的言官已被“降黜”并已出榜朝堂,使中外知其虚妄且请欧阳修不要计较前言,应该到职办公。

经过这次风波欧阳修对于人生仕途似乎更有所悟:

像他这样切直刚正的人是不适于做官的,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欧阳修时在《青州有言青苗钱札子》指出在俵散青苗钱的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一是抑配即强行摊派,二是俵散秋料钱,这些意见可以说是很有见地的。

欧阳修对青苗钱作了具体分析不是一概否定。

如果欧阳修这样的能臣不适合当官,那么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顽固保守派领头人司马光。

司马光后世了解此人是通过一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才知道这么个人,他的故事还被编入小学课文中,但是由于后世文化汉奸作妖,从课本上删除。

司马光也是历史名人,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巨作,差点被毁。

司马光更适合当一个史学家而非政治家,属于典型的文人误国,对治国理政简直是一言难尽,后世评价是越来越低。

如果他不是在文化传承承与写史方面有突出贡献,恐怕早被后世子孙骂了。

事实告诉后人,哪怕诗词写的再好,也不代表一个人有治国安邦之才。”

天幕点到为止,并有深度去解释,古人的智慧应该明白话中含义。

万界之中某些名人的心态崩了,观看天幕的万界古人们又炸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