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第293章 历史名人录4

天幕预告唐宋八大家下一位人物,苏辙。万界古人除明朝之后的人没太多反应,其它王朝可就不一样了。

秦朝:“这弱宋如此不堪却文坛鼎盛,如此重文轻武怪不得被异族欺凌。”

汉朝:“吾之大汉,称之为强汉,文风也不差,出六个大家又如何?弱宋罢了。

“哼!宋朝如此拉垮,文风盛行,空有六大家又如何?吾之大唐何其强也,文武皆盛,一人可灭一国!”

似乎秦,汉,隋,唐可有些不买账,没办法论文治武功这几个王朝哪个差了,尤其是唐朝。

从贞观至开元时期,长达一百三十六年属于强盛期,哪个王朝与之相比?

比文治,大唐诗词也是冠绝天下,后世编的唐诗三百首可不是乱来的,哪个唐朝诗人不是如雷贯耳的历史名人?不服气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天幕可没管这几个王朝文人墨客或帝王将相怎么想,而是如约而至,开始今日的历史名人盘点。

天幕:“唐宋八大家之宋朝,北宋: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

嘉佑二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宰执。

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

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颍昌。

独门谢客十余载,致力于整理旧着,教育子弟。

政和二年,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复为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着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随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有《栾城集》等传世。今人亦整理有《苏辙集》。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巜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

他虽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在《历代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

苏辙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巜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

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

苏辙代表作《历代论》对后世影响及其代表诗词、书法与后世评价

苏辙,字子由,宋代文学家、史学家,与兄长苏轼并称“二苏”,在文学与学术领域皆有卓越贡献。其代表作《历代论》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揭示了历代政治得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深入探讨《历代论》的影响,并简要介绍苏辙的代表诗词、书法成就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

一、《历代论》对后世的影响

《历代论》是苏辙倾注心血之作,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苏辙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深入剖析了历代政治的得失,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评价。此作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史学功底,更彰显其对历史规律的独特见解。

对于后世而言,《历代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丰富了后人的历史认知。《历代论》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深入剖析,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其次,它启发了后世的历史研究。苏辙在《历代论》中提出的许多观点与论断,成为后世历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例如,他对各朝政治的独到见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都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最后,它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历代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为后世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许多后来者在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时,都会受到《历代论》的启发和影响,从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苏辙的代表诗词与书法成就

除了《历代论》这一史学巨着外,苏辙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豪放之风,又不失婉约之美。其中,《黄州快哉亭记》、《栾城集》等作品更是脍炙人口,为后人所传颂。

在书法方面,苏辙同样造诣颇深。他的书法风格端庄秀丽、刚柔并济,既体现了文人的优雅气质,又展现了他的坚定意志。苏辙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后世书法爱好者的宝贵财富。

三、后世对苏辙的评价

苏辙作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才华与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他的《历代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与文学资源。同时,他的诗词与书法成就也使他成为文坛的佼佼者。

后世对苏辙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为后世所传颂;他的散文作品则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成为文学创作的典范。

其次,他是一位见解独到的史学家。在《历代论》中,苏辙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与规律,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他是一位书法大家。苏辙的书法风格端庄秀丽、刚柔并济,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

综上所述,苏辙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其代表作《历代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在诗词、书法等领域的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苏辙的才华与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与学术史上。

苏辙的诗词虽及其兄长苏轼,但有其特点。

前期欣赏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又是怎样的呢?

《水调歌头.徐州》

北宋. 苏辙

离别一何久,

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

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

同泛清河古汴,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

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

翠羽帔,

紫绮裘。

素娥无赖,

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

明夜孤帆水驿,

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

相对永登楼。

此诗词同样写出兄弟手足之情,离别的伤感,又有别样的意境。

苏辙不愧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与其兄长苏轼一样心怀天下百姓。

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那也是一针见血的看到王安石变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利于百姓的一面,却没有劝王安石修改变法中的问题。

这也是苏氏兄弟不足之处,虽胸怀天下百姓,却又顾虑士大夫利益,被贬也是情理之中。

而王安石变法中没有听取苏氏兄弟的见解,固步自封导致变法失败,王安石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王安石已经介绍过其人,本次盘点不再重复。

苏轼,苏辙两人皆是震古烁今的天才,后世戏称苏辙一生只做三件事,一升官,二捞哥哥,三送钱接济哥哥。

整个北宋167年国祚,自仁宗至哲宗空有唐宋八大家占其六位却不能善用之,朝堂上多为知乎者也之徒,实则一无用处。”

天幕在盘点名人时也不忘恶心一下宋朝皇帝,这让宋朝皇帝们脸面彻底丢到万界去了。

宋太祖赵匡胤早就没了脾气,而宋仁宗,宋神宗则是一脸懵逼,宋哲中则是气无处发泄,对着赵佶又是一顿拳脚,变法如何进行也只得等帝王聊天群下次开启后请教林枫这位万界称为神王的人。

一切都未可知,谁也无法确定历史的走向,而在现代社会的林枫与武珊珊得到双系统提示,他那许久没有开启的空间可以再次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