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帅当年连侄子带外甥再加沐家兄弟俩一共收了四个义子, 这才四个,还不到一手之数,他们肯定不会弄错。

  他们不会错, 可是神仙也不会有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会在意老朱当年收了几个义子的都是他身边的人, 大家都见多识广,以前多多少少都见识过神迹,一琢磨就琢磨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

  神仙说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他们这边还没到那时候,两边虽然很像,但是细节上略有不同。

  不对,以前是略有不同, 自从神仙开始透露天机, 两边是越来越不同。

  只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 待会儿神仙说到这里肯定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也就是说, 神仙那边的大帅当时只收了三个义子。

  他们家大帅遇见落难的兄弟俩不可能只收一个,就算他想,马夫人也绝对不会同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诸多义子中夫妻俩最疼的就是他们文青小公子,别的义子都在军中任职,只有文青小公子到了年纪也一直留在应天府,连教导的先生都和亲儿子一模一样。

  当然, 这也有其他义子的年纪不适合关在房间里读书,文青小公子年纪最小的缘故,但是由此可见小公子在大帅夫妻俩心里的地位。

  他们小公子模样学问样样不差, 就算被收养之前是个逃难的乞儿又能怎样, 兄弟几个都是逃难过来的,还能因为这个理由对他不管不问?

  问题没出在他们这里, 那就是神仙那边有问题。

  定是那边的沐英没护住弟弟,让他可怜的弟弟夭折在了逃难的路上。

  所有人都这么想,包括沐英自己。

  要不是他现在远在江西回不去,恐怕能当场抱着他弟大哭。

  沐青也知道这次他哥委屈大发了,好生生天上就掉下来一口黑锅,偏偏他这个当事人还解释不得。

  真是的,关注什么义子啊,后面那二十多个亲儿子才是正经,都不问问他们家朱老爹啥时候有那么多亲儿子吗?

  确实没人在意这个。

  只要身体没问题,哪个皇帝不是子女成群,二十几个算什么?

  而且刚才神仙说了,他们朱大帅的一家三口就是媳妇和朱标小公子,看现在的情况也能看出将来的继承人非朱标小公子莫属,其他别说二十几个,就是两百多个也没什么。

  冯国用摇摇头,“回头得好好说说你哥,怎么能把你弄丢了呢?”

  沐青心虚的不敢说话,只能在心里给倒霉哥哥赔礼道歉。

  说实话,他真没想到这些人关注的重点都不在点儿上。

  【赵均用到哪儿都想当老大,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兴终于扛不住挤兑离开濠州到到滁州。这是他媳妇的义父,又对他有知遇之恩,虽说时不时犯糊涂,但是老上司来了他也不好晾着不管,于是立即交出兵权让郭子兴在濠州继续当老大。】

  【郭子兴非常高兴,看到军纪严明的大军更是喜不自胜,濠州有什么好的,有这些兵马在,那边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他。】

  【之后朱元璋攻克和州,郭子兴立刻任命他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也就是说,从这往后他有独自带兵的权利,不用干什么事情都向郭大帅汇报。】

  【朱公子治军严明,所到之处不杀不抢,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有眼睛能看出好坏,于是周边的小势力纷纷过来投奔。】

  【这一年郭子兴病逝,义军群龙无首,问题又来了。】

  【郭子兴去世,按理说权力应该交给他儿子郭天叙,让郭天叙来子承父业。但是他们的家业不是郭子兴打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朱元璋的功劳,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郭天叙却没有,所以郭子兴一死,朱元璋拿回属于他的权力也是理所应当。】

  【郭子兴活着,他的资历能够压住所有人,郭子兴不在,他手下的旧部有支持郭天叙的有支持朱元璋的,而朱元璋招揽的亲信将领则是清一色的支持朱元璋。】

  【如此一来,军中就开始分裂。】

  【他们的造反大业才刚刚开始,不是能闹分裂的时候,大家一条心能抗住朝廷的围剿顺便攻城略地,要是从此分道扬镳,最大的可能是被官兵分而击之挨个消灭。】

  【朱公子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和郭天叙撕破脸皮,但是让他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郭天叙他也做不到。原因无他,郭天叙打仗不太行,让他指挥作战迟早得被朝廷灭了。】

  这个评价和郭天叙打过交道的都觉得没毛病。

  要是寻常争家产也就算了,主要他们在造反,稍有不慎小命就没了,他们肯定更偏向跟着会打仗的老大,而不是让一个只会嘴上说的好听的家伙瞎指挥。

  【就在这个时候,北边的韩宋政权朝他们抛来了橄榄枝。】

  【韩林儿复宋称帝,丞相杜遵道得知郭子兴去世,特意派人过来表示天下起义军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难事不要见外直接说,他们能帮肯定帮。】

  【背靠大树好乘凉,大家伙儿一合计都觉得找个大腿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于是立刻将难题交给大宋皇帝韩林儿。当然,当时当家做主的是丞相杜遵道。】

  刘福通大马金刀坐在主位,手里的刀磨的锃亮,“呵。”

  当初起事的是三个人,他和杜遵道以韩山童为首,不料刚刚起事韩山童就被官兵所杀,只剩下他们俩带着年少不更事的韩林儿继续奋斗。

  他们俩一文一武不假,凭什么杜遵道一个人大权独揽?

  【韩山童虽死,但是杜遵道和刘福通还活着,他们俩扶持韩山童的儿子反元复宋,大义方面谁都挑不出毛病。】

  【于是乎,杜遵道以韩林儿的名义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比左副元帅高。虽然滁州和州的军队多是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他比郭天叙和张天佑两个人加起来都能干,但是一把手二把手他都没够着,只堪堪拿了个三把手的位置。】

  【老杜这么干不是毫无缘由,淮西红巾军不是他们带出来的亲信,直接用朱元璋为一把手,朱元璋和他手下人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如此便容易不受控制。而提拔郭天叙就不一样了,郭天叙和张天佑俩人加起来都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想坐稳一把手的位置只能仰仗韩宋朝廷,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把淮西红巾军牢牢控制在手中。】

  【道理都摆在明面上,朱元璋知道杜遵道为什么这么干,但是他只能接受。老杜不是傻子,要插手淮西红巾军的事情肯定会提拔郭天叙打压他,如果他处在老杜的位子上他也会这么干。】

  【杜遵道的权谋手段比刘福通要高明的多,也能统筹兼顾谋划全局,如果北伐的时候他还活着,并且一直坐镇中枢,没准历史就改写了,可惜老刘那一锤子给的实在不讲情面,于是后面也就没有如果了。】

  刘福通:???

  什么情况,怎么历史就得改写了?

  难不成后边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不是他是因为他一锤子干掉了杜遵道?这和杜遵道有什么关系?

  他想成事还非得有杜遵道辅佐才行?

  朱元璋笑了一声,“神仙这是说刘福通没脑子。”

  当个大将可以,让他统筹全局就露怯了。

  如果杜遵道和刘福通关系融洽,北伐的几路大军不会乱成那样。

  可惜杜遵道得势之后不知收敛,刘福通也不是好脾气的人,他们俩上面有人调解着也就算了,一旦没人调解,那就只能剩下一个人。

  【朱公子成了淮西红巾军名义上的三把手,不过实际上主帅还是他,谁让将领是他招揽的士兵是他训练的呢。】

  【这时候高邮之战已经结束了,脱脱被流放,朝廷百万大军土崩瓦解,各地起义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看时机合适纷纷开始四处活动。】

  【元廷镇压失败转换策略开始招安,刘福通、张士诚、郭子兴、朱元璋、甚至赵均用等一大批起义军首领都收到了招安令,可惜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朝廷集结百万大军都拿不下一个张士诚,他们还能干啥?】

  【朝廷的招安令发了一张又一张,可惜没人搭理他们,锅哥的招安在他们眼里就是废纸一张,起义军首领们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大家都在抢地盘,谁都没空去搭理朝廷。】

  铁锅帝:你们礼貌吗?

  大元还没灭呢!

  皇帝听的脸色铁青,不管现在是傍晚直接传令亲信大臣进宫,还有宫里的大和尚老道士全都到跟前候着。

  什么神仙显灵,分明是妖孽作祟!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一个个神神叨叨看着像模像样,怎么这时候全都没动静了?

  玄学人士们:啊?

  他们平时掐掐算算那是糊弄人,真神仙来了谁敢往前凑?

  【和州是元廷在江北的军事重镇,从这儿渡江南下会直接威胁到太平乃至集庆,朱元璋拿下和州后在和州待了几个月,这段时间里官府不止一次派兵想把和州夺回去。】

  【有句老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巧了,朱公子就是这么个得民心的义军首领,他带着一万红巾军愣是抗住了十倍于己的敌人还不落下风,兵力还越打越多。】

  【官兵觉得这么打不行,左右他们人多,索性把周围的官道粮道全部堵上,城里的红巾军得不到粮饷,饿也要把他们饿死。】

  【但是咱老朱是什么人,他会眼睁睁看着别人把他的粮道给堵了?肯定不会啊!官兵堵着粮道不攻城是吧,行,换他带兵出城打官兵。】

  【一来二去官兵又受不了了,这个老朱太难缠,他们打不过老朱还打不过别人吗?】

  【于是乎,和州城外的官兵想了个主意,他们趁朱元璋出门劫营的时候绕开老朱直奔和州,老朱带兵出城了,城里只有一个文绉绉的李善长,这次他们肯定打得过。】

  【事实证明,李善长开国第一功臣的名号不是靠嘴皮子得来的,人家是个读书人不假,但是敌军来犯的时候照样能把敌军按在地上摩擦。】

  各地军营哄笑声一片,连官兵都乐的不行。

  反正被读书人按在地上摩擦的不是他们,该笑还是得笑。

  士兵们笑的开心,那些当官的却没心情发笑。

  神仙、啊不、妖孽直接把他们的无能展现给全天下人看,他们以后还怎么端起当官的威严?

  民间乱军本就此起彼伏,这下可好,以后更镇压不完了。

  【李善长把试图钻空子的官兵打了回去,如此一来官兵彻底消停,老朱成功稳住和州的局面,开始准备渡江南下。】

  【也就是这个时候,胡惟庸前来投奔,常遇春也带着他的小舅子蓝玉来到朱公子麾下效力,同时还有巢湖水军主动来投,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正愁没有水军渡江南下,就有水军前来投效,不是老天在帮他是什么?】

  【七月间,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朱元璋的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的船只,从和州渡江进攻采石矶。】

  【这一战的参战人员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李善长、邓愈、汤和、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等知名大将,水军将领基本到位,老朱的全明星阵容算是撑起来大半了。】

  【我兔太\\祖曾经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尔。李世民的战功有多离谱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朱元璋能排在他后面,领兵作战的本领自是不必说。】

  所有被提到名字的人都挺直腰杆得意洋洋,尤其是朱元璋,后世竟然把他排在了唐太宗之后,他可真是太了不得了。

  话说回来,兔太\\祖是个什么太\\祖?

  神仙那边的朝代叫兔朝?还是说给他们透露天机的是兔子精修炼成的仙人?

  有可能。

  【淮西红巾军拿下采石矶一战常遇春英勇非凡拿下先登之功,这是他投奔老朱后的第一次正经作战,第一战就奠定了他大明第一先锋的底气。】

  常遇春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多谢神仙夸奖。”

  【采石矶到手,接下来就要打太平了,然而问题又来了。】

  【元军在采石矶屯了大量的物资,淮西红巾军穷怕了,头一次见着那么多粮食根本走不动路,立刻把打仗的事情抛之脑后,紧锣密鼓张罗着把粮食和战利品运回和州慢慢享用,差点把朱元璋给气死。】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很有楚霸王破釜沉舟的大无畏精神,当即命令徐达等人砍断缆绳任船飘走以断绝后路。船都飘走了,物资自然没法运,热血上头的将士们冷静下来,大帅现在不让他们往和州运粮食,打下太平之后总不能还拦着,为了能把心心念念的粮食物资运回和州,直接不要命的攻打太平。】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红巾军成功拿下太平。进城之后,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一旦犯禁立即处死,于是城中民心大定,百姓要的不过是个安稳,看到这次来的红巾军不杀不抢也不闹事都真心拥护他们。没几天,汪广洋和陶安等儒生便放下防备前去效命。】

  汪广洋猛不丁听见自己的名字差点吓的蹦起来,他一辈子规规矩矩不敢有半点差池,可不敢这时候被大帅惦记上。

  神仙爷爷诶,您行行好,给可怜人留一条生路吧。

  许是他的虔诚感动了神仙,神仙接下来竟然真的没有再提他,真是谢天谢地。

  【打下太平还不算完,朱元璋的最终目标是金陵城,这是长江沿线最最最重要的两座军事重镇之一,是毫无争议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朝廷再拉胯也不可能在这时候无动于衷。】

  【江南各地的地主武装集结到一起试图夺回太平,领头的将领叫康茂才,就是那个差点坑死陈友谅的康茂才。朝廷同时派大将蛮子海牙率领水军封死淮西红巾军的退路,试图前后夹击将这伙胆大包天的反贼全部歼灭。】

  【想法很好,可惜打起来战斗力不太够。红巾军的家眷都在江北,他们要是回不去,江北的家眷谁来照看?于是乎,朱元璋派徐达、汤和、邓愈出城迎敌,仨人直接杀疯了,打的康茂才等人落荒而逃,蛮子海牙很有蒙古兵的特色,见到前方大败立刻调转船头一走了之,连打都没打直接逃之夭夭。】

  铁锅帝的脸色和他的外号一样黑,“这就是朝廷养的兵?”

  想骂人,但是再一想脱脱已经死了,于是迁怒到现任丞相身上。

  幸好大臣们从家到皇宫需要时间这会儿还没到,不然怕是得在心里十倍骂回去。

  官兵什么德性皇帝自己不清楚?骂别人是什么道理?谁都有错就他没错是吧?

  

  【后方稳了,接下来就是集中全力攻打金陵,朱元璋的策略非常明确,先派一路兵马把金陵城周边的城池打下来让金陵城变成孤城一座,再由另一路兵马进攻金陵,和之后攻打大都的策略一模一样。】

  【只是打大都容易,打金陵却不容易,因为这时候的朱公子在淮西红巾军中不是一把手,他上头还有郭天叙和张天佑俩人压着,没法对两路兵马都如臂指使。】

  【带兵清扫周边战场的徐达和邓愈,他们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两个月的时间便将金陵周边的城池尽数拿下,然后驻守这道防线挡住其他地方的元军前来支援。】

  【不过在他们的包围圈形成之前,朝廷已经调来了苗将杨完者前来守卫集庆。没错,就是那个和老朱老张玩元末版三国的杨完者,他这时候还叫杨通贯。】

  朱大帅账下那些原本跟着杨完者的苗军将领震惊不已,什么和老朱老张玩元末版三国?他们怎么听不懂?

  【包围圈形成,郭天叙亲自指挥的主力军开始攻城。】

  【第一次带兵进攻金陵城的是二把手张天佑,被降将坑了,进攻失败。】

  【第二次带兵进攻金陵城的是一把手郭天叙和二把手张天佑和三把手朱元璋,一把手郭天叙任总指挥,又被降将给坑了,不光进攻失败,郭天叙和张天佑还都把命交代在了那里。】

  【很多人说郭天叙和张天佑是老朱故意弄死的,不过这大概率是在冤枉他,要不是亲兵宋国兴情急之下和他换了战袍让他和常遇春一起突围,这一战老朱自己都差点交代在金陵城下,他不至于拿自己的命去争一时意气。】

  【接连两场惨败,先前打下的优势全丢,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朱元璋想起来当初打金陵就心塞,本来手里就没有多少兵,两场败仗下去折进去近一半,他还被人阴谋猜测是为了弄死郭天叙和张天佑故意打败仗,他至于吗他?

  要弄死那俩家伙什么时候不行,非得搭上将士们的性命啊?

  刚升官没多久的宋国兴仰头惊叹,“我死了?还是为了保护大帅战死的?”

  “呸呸呸,什么死不死的,就不能说点吉利的。”旁边人让他赶紧闭嘴,“你自己想想当时有多凶险,差点就没救回来,但凡慢一步你就只剩个牌位了。”

  【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集结大军进军江南,杨完者被调走防御张士诚,朱元璋亲自率领水陆大军开始第三次进攻集庆。这次攻城进行的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金陵城。】

  【由此可见,官兵镇压叛乱真的不行,论武力值还得看地方地主武装。虽然他们不好控制,但是碰见起义军他们是真的打,不像官兵只敢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遇到起义军还没开始打自己先跑了。】

  【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韩宋朝廷得知此事,下诏升他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总算有了个像样的大本营,马秀英带领江北的家属渡江来到应天府和将士们团聚,但是这不代表他能安心过日子。】

  【至正十六年到至正十九年这几年时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势力范围扩大到江左、浙右,东与张士诚相接,西与徐寿辉相邻。】

  【看地图便能看出来,虽然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拥有十万大军,但是他的地盘依旧很小,而且实力最弱四面受敌,好在北面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朝廷的兵力,张士诚和徐寿辉又没办法直接兼并他,这才给了他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机会。】

  朱元璋叹了口气,“神仙说话忒直接,好歹委婉一点。”

  刘福通很不高兴,“咋?我北伐还伐错了?”

  【朱元璋听取徽州老儒朱升的建议,深刻贯彻落实“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动员百姓恢复生产,大力开战军屯,几年工夫到处兴屯,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老朱和张士诚、杨完者在江东的来来往往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前面的相关视频,接下来咱们说说老朱的其他对手。】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使者去招降方国珍,方国珍这人向来哪儿强他跟哪个,眼看老朱打到家门口,于是和下属商量服软认大哥。《明史》中是这么记载的,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

  【方国珍假惺惺的说要进献温、台、庆元三郡,还派次子方关去金陵作人质,甚至表示可以和朱大帅联手干掉隔壁张士诚。朱大帅表示干掉张士诚可以,质子就算了。他们都很清楚彼此的人品,真翻脸了也就多条人命的事,不用多此一举。】

  【总之就是,老方滑跪的非常迅速。不过他这人唯利是图,这次服软只是暂时的,直到老朱建立明朝他才算真正消停下来。】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仙说话直接好,省得咱琢磨是不是另有深意。”

  张士诚磨刀霍霍,“方国珍是还没挨够打?”

  方国珍欲哭无泪,“神仙爷爷诶,您口下留情。”

  再这么说下去他非得被群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