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是根墙头草, 哪边打胜仗他跟哪边,两边没有分出胜负的话就同时哄着,反正谁都没空收拾他, 能苟一天算一天。】

  【杨完者死后, 江东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 张士诚拿下江浙大片地盘,一直扩张到和方国珍接壤,只是朱元璋率先拿下婺州占据地理优势,随后又贯彻落实北守南攻的战略,于是老朱老张这对死对头又干起来了。】

  【北边江东防线有汤和、吴良、耿炳文三员大将镇守,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别主动挑事儿,守住现有地盘就行。】

  【老朱兵少, 多线开战对他没好处, 两线作战已经很难, 要是三线开花怕是得把他给愁死。江东防线的三位防守大师没让他失望, 他们用极少的兵力挡住张士诚的大举进攻,以此来让朱元璋腾出手专心应对西边和南边的战事吗,一守就是十来年。】

  朱元璋叹了口气,“的确是帮上了大忙。”

  江南这些起义军中他手上的兵力最少,张士诚可以多线作战,他却不能, 真要三线开花他的确要愁的头发全掉光。

  他原先觉得耿炳文年轻不够稳重,听神仙这么说,小耿和汤和吴良一起镇守江东防线不光没有拖后腿, 他们仨配合的还挺好。

  老朱挺高兴, 汤和、吴良、耿炳文就不太高兴了。

  一守就是十来年?

  合着别人在外面打仗抢军功,他们十来年都耗在和张士诚打机锋上了?

  想哭。

  【北线暂时安稳, 另外两边却不太安稳。】

  【邓愈、胡大海、李文忠率军从徽州进入浙江,收降杨完者旧部三万余人,之后邓愈邓愈移军江西,胡大海和李文忠攻克诸暨一路打到杭州外的萧山,然后就在这儿卡住了。】

  【胡大海进攻绍兴久攻不克,在攻打绍兴的时候,老朱的左膀右臂冯国用在军中暴病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朱元璋如失手足痛哭不已,提拔其弟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冯国用:???

  “我也没了?”

  沐青歪歪脑袋,“节哀?”

  冯国用轻笑一声,“咱爷儿俩地底下做个伴,还挺好。”

  沐青小心翼翼的往旁边挪挪,“叔,你正常点,别这么吓唬人。”

  冯国用面上笑意不减,“有人陪着你还不乐意?”

  沐青撇嘴,“活着的时候有人陪着当然好,人都死了谁知道地底下是什么样子。”

  他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阴曹地府,由此可见世上没有阴曹地府。

  逻辑通。

  【元末的猛将多,老朱手下的猛将更多,每次去了一个厉害的都能再来一个更猛的,这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天命所归吧。】

  【老张铁了心的非要弄死老朱,老朱也不是乐意吃亏的人,俩人在绍兴、严州、婺州一线来来回回打了两三年,不过谁都没能把对方干掉,反而后勤都有些吃不消。】

  【只是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出了名的富庶,于是粮饷方面捉襟见肘的只剩下老朱一个。】

  张士诚乐了,“嘿,神仙都知道老朱穷。”

  吕珍无奈扶额,“老大,现在咱的东西也都姓朱。”

  张士诚脸上的笑容一僵,“闭上你的嘴。”

  让他在享受享受在神仙口中威风八面的感觉。

  【粮饷不够怎么办?自然是增加赋税。为了以后的好日子,只能委屈百姓勒紧裤腰带保证军需。】

  【老朱是个实在人,他自己出身低,也知道百姓的难处,明朝刚建国的时候赋税很低,打仗时多收过赋税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除了江浙一带,所有地方的赋税都称得上是历朝最低。】

  【为什么要除了江浙一带?不光因为江浙富庶,还因为那里曾经是张士诚的地盘。老朱的确是个实在人,但是他也有仇必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朱能记五十年。】

  张士诚打了个寒颤,搓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缩缩脖子不敢说话。

  得,这个威风他不要了。

  老朱也真是的,不就是和他打了几年仗吗,折腾百姓干什么?

  【朱元璋的兵力被张士诚牵制住不少,同时和徐宋政权的摩擦也越来越大,只这一年就在池州发生好几次冲突。】

  【池州守将叫赵普胜,是徐寿辉的手下,巢湖水军就是他和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一起发展起来的。】

  这个名字一出来,朱大帅身边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又是他,进城抢孩子的叛徒!

  沐青眼神飘忽,他只能想起来他挨的那顿揍。

  【起义军陷入低迷的时候,徐宋天完政权的都城都没了,赵普胜等人退守巢湖结寨自保,被隔壁左君弼欺压的活不下去,于是去抱老朱大腿带上巢湖水军投靠老朱去了。】

  【后来徐宋政权东山再起,赵普胜又发现巢湖水军的将领深陷朱大帅的个人魅力不听他的了,遂又投奔徐寿辉,然后一直占据池州没怎么动弹。】

  【赵普胜记恨巢湖水军成了老朱家的水军,朱元璋恼火赵普胜在池州连杀自己几员大将,俩人本来在几年前就结下了梁子,这下更是不死不休,不是今天我打下你一座城,就是你今天抢我两座城,简直就是一团浆糊。 】

  【也就老朱咬着牙死撑,换成旁人这么腹背受敌,周边还不知道藏着多少隐藏对手,十有八九都得玩完,偏偏他愣是撑了下来。】

  刘福通想了想神仙说的朱元璋的处境,点点头很是赞同这个说法。

  这老朱也是够倒霉的,要防备朝廷打官兵也就算了,周边起义军各个都和他有仇,这人缘怎么能差成这样?

  不像他,长江以北的起义军他一家独大,谁都别想给他找不痛快。

  老朱还是差点。

  【张士诚招降的本事太强,和他打仗不怕硬碰硬,就怕他派细作到自家阵营蛊惑人心,朱元璋因为将领临阵倒戈吃了太多次亏,以前还能反思是不是自己哪儿做的不好,现在情况紧急不是找原因的时候,索性一改不杀降的原则,用铁血手段来镇压部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朱这会儿也快打急眼了。】

  【汤和、吴良、耿炳文死守江东防线,胡大海镇守婺州全权负责和东边张士诚的作战,朱元璋返回应天把重心放在西边的作战上。】

  【赵普胜这人很难搞,正面战场上打不好打那就转换策略。正好徐寿辉那边陈友谅忌惮赵普胜功高,于是俩人心照不宣的联手做了出戏把赵普胜给干掉了。】

  【朱元璋没了心头大患,陈友谅除掉了徐寿辉的一大亲信成功占据池州,双方都很满意,只有被嘎掉的赵普胜想骂人。】

  【朱元璋的本意是挑起徐宋内斗趁机攻破安庆,只是陈友谅干掉赵普胜后迅速吞并其部众,池州换了守将不假,但是他还是打不下来。】

  【老朱这几年夹在张士诚和陈友谅之间憋屈的不要不要的,于是开始拿元军撒气,东边西边都推不动,他推南边总行了吧。朱大帅一通操作猛如虎,江浙行省的元军尽数被他消灭,这口气儿总算是出顺了。】

  所有人:……

  能不能打得过起义军不重要,打得过官兵就行。

  铁锅帝的脸色从开始到现在就没好过,听到这里直接掀桌子,旁边着急忙慌进宫的大臣一个个鹌鹑似的谁都不敢有动静,生怕把皇帝的火气吸引到自己身上。

  【陈友谅杀了倪文俊之后成为徐寿辉手下势力最大的将领,徐寿辉对他不放心,他也不服气徐寿辉,两方较量徐寿辉落败,于是徐寿辉就从手里有点实权的皇帝变成了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傀儡。】

  【至正二十年,老陈攻下太平,杀太平守将花云,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于是直接杀掉徐寿辉在采石矶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他继位当天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会大风雨,群臣班沙岸称贺,不能成礼。”登基当天就狂风大作,估计也是天意。】

  徐寿辉:???

  徐寿辉手下的将领:???

  陈九四他真敢干啊!

  活该他遭天谴!

  【陈友谅接连两次干掉顶头上司上位,称帝之后手下还是以前的旧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比如明玉珍,这老哥在徐寿辉时候直接自立,占据四川成为一个单独的割据政权,单方面断了和前徐宋政权现陈汉政权的联系,自称陇蜀王,两年后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

  【明玉珍拉拢不过来,陈友谅便去和张士诚商量东西夹击应天,打完之后平分老朱的地盘。张士诚明面上表示支持,实际却是坐山观虎斗,不过没关系,他不捣乱就行。】

  【陈友谅不担心吞并不了朱元璋,原因很简单,他的地盘比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加起来都大,还占据重镇武昌,他的兵比朱元璋多十倍,朱元璋又是腹背受敌,能打得过他才怪。】

  【此战优势在我,于是乎,老陈带着他的战舰大军信心满满的出发了。】

  【陈友谅来势汹汹,应天府上下人心惶惶,朱元璋连忙召集将领商量对策,《明史》是这么记载的:献计者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或言决死一战,战不胜,走未晚也。】

  【在江南一带打仗,水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巢湖水军这时候还没变成威震世界的大明第一水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要打起来老朱几乎没有赢的可能,所以陈友谅说优势在他是真的优势在他,不是在开玩笑。】

  【老朱手底下的将领被陈友谅这阵势给吓住了,要么说直接投降要么说先打一仗再投降,总之也是没想过赢的可能。】

  【大家七嘴八舌说着滑跪的姿势,在场只有一个人沉默不语,正是刘基刘伯温。】

  【老朱一看这人不说话,知道他肯定有别的想法,于是拉着人去里间单独问话。说实话,他辛辛苦苦打了那么多年,直接让他投降他实在有点接受不了。】

  【刘伯温这时候刚到老朱麾下不到半年,上来就遇见这种大事儿他也不好和其他将领对着干,俩人私底下说就没这个顾虑了,于是说陈友谅虽然强,但是他这人人品不行,两次杀死顶头上司,性情多疑部众离心,现在还能加上个骄傲自大的毛病,此战未必一定会失败。】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老朱让康茂才写信诱敌深入,按理说以陈友谅的多疑应该不会相信,但是骄兵必败,陈友谅犹如赤壁之战的曹操附体,他信了。】

  【龙湾之战陈友谅大败,水师死伤惨重,老陈下了战舰乘坐小船才逃出生天。冯胜率军乘胜追击,杀的陈友谅狼狈逃回江州,先前打下来的太平等地尽数被朱元璋夺回,甚至一路打到了安庆。】

  【虽说没过多久安庆就被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夺回去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友谅在龙湾吃了多大的亏。】

  冯国用皱起眉头,“不对,不是这么打的。”

  虽然神仙说的跌宕起伏,但是从开讲到现在哪哪儿都不对劲,而且是越来越不对劲。

  沐青托着脸提醒,“叔,爹已经见过那么多次神仙显灵,咱们这儿和神仙说的肯定不一样啊。”

  冯国用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有道理。”

  朱元璋这边紧张中带着快活的气息,陈友谅那里就不快活了。

  这神仙故意和他过不去,先大喇喇的说他弑君自立,又说他被朱元璋打的落荒而逃,他有那么没本事吗?

  【龙湾之战可以说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战略转折点,在此之前,陈友谅兵多将广占尽上风,在此之后,他的地盘则一步步被朱元璋蚕食。】

  【陈友谅先杀倪文俊再杀徐寿辉,杀倪文俊的时候倪文俊先欲对徐寿辉取而代之,所以他占据道德高峰,杀徐寿辉却没有理由给他辩解。】

  【他能用强硬的手段暂时镇压,却管不了人家心里想什么,龙湾之战大败而归,他手下那些徐宋政权的将领接连反叛,甚至还有隔着大老远投降朱元璋的。】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安庆被张定边夺回去不久,朱元璋亲自率军大破陈友谅水军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其部将吴宏以饶州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龙兴降。】

  陈友谅咬牙切齿,记住这几个名字准备秋后算账。

  等会儿,这几个狗东西好像早就降了。

  神仙怎么不早点说?!

  【眼看着朱元璋从实力不如自己变成超过自己,自己的地盘被抢走的也越来越多,陈友谅都快气炸了,但是他忙着镇压手底下的叛乱,一时半会儿腾不出手教训老朱,于是一边平叛一边重新造船,只待时机到来好打个翻身仗。】

  【陈友谅要的机会很快到来,北边刘福通组织的北伐以失败告终,老刘带着小明王韩林儿仓促逃到安丰,张士诚看了好几年的大戏终于再次出手,硬碰硬的不好打,趁他病要他命总能打过。】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派部将吕珍率领大军进攻安丰,此时刘福通虎落平阳还没有从北伐失败中恢复过来,手里兵马所剩无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几乎已是必死的境地。】

  刘福通惊怒不已,“什么?北伐失败了?”

  他北伐的几路大军已经火烧上都,眼看着高丽都要打下来了,为什么会失败?

  谁在背后拖他后腿?

  【朱元璋名义上是韩宋朝廷封的吴国公,他奉龙凤正朔,小明王被围城他该去救,但是他打仗理政从来没有接受过韩宋朝廷的帮助,两边的关系其实并不算深,况且他自己都四面受敌,只要他一走,陈友谅立刻就会趁虚而入,最大的可能是没能解安丰之围还把自己搭进去。身边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即便他不去救于道义上也没人能说什么,但是他还是去了。】

  刘福通深吸两口气平复心情,放下刀喃喃自语,“看不出来朱元璋还那么有情有义,行吧,以后打他打轻点。”

  把打朱元璋的力气分出去打张士诚,没毛病。

  平时总听人说张士诚是个厚道人,呵,厚道到趁他病要他命的厚道人,他可真是太“厚道”了。

  张士诚步了方国珍的后尘,慌的茶杯都打碎了好几个,“神仙爷爷诶,您口下留情。”

  【吕珍是张士诚麾下第一猛将,想从他手上救人不容易,朱元璋率领徐达、常遇春等人调集兵马去支援刘福通,果不其然,他前脚刚走,陈友谅后脚就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进攻洪都。】

  【老陈这回誓要血洗前耻,可谓是精锐尽发,船上带着百官的家属,破釜沉舟不破应天终不还。】

  【洪都,也就是南昌,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抵挡陈友谅进攻的重要屏障,此时镇守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麾下大将邓愈。】

  【洪都之战,或者说洪都守卫战,就是后世某电视剧安到蓝玉身上的那场大战。】

  朱文正眼睛一亮,“这我知道,神仙以前叫我‘洪都战神’。”

  他以为是打洪都打出来的战神之名,没想到是守洪都守出来的。

  没关系,只要是战神就行,怎么来的不重要。

  还有就是,他打的仗和蓝玉有什么关系?怎么还抢他功劳呢?

  【陈友谅号称六十万人,他的数百艘楼船在那个时代就是航空母舰一样的存在,谁见了都怵得慌。】

  【洪都守军一共不到两万人,偏偏城门又多,士兵要分散驻守八个正门和多个水门,平均下来一个城门连一千人都分不到。更令人绝望的是,朱元璋的主力兵马去解安丰之围一时半会儿过不来,短时间内没有援兵,守城只能靠他们自己。】

  朱文正打了个哆嗦,“这我守得住吗?”

  朱元璋心里也打鼓,“两万人扛六十万,文正守得住吗?”

  听到这里的人都打起精神,他们不觉得两万人能扛六十万,但是听神仙这意思好像还守住了,他怎么守的?

  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打不下不到两万人驻守的洪都,他干什么吃的?

  【所有人都觉得陈友谅拿下洪都就是轻而易举,朱文正平时吊儿郎当没什么出彩的表现,就算有邓愈在估计也没啥用,然而他的几十万大军进攻了近三个月也没能拿下洪都。】

  【朱文正和邓愈都是奇才,城外几十万大军蜂拥进攻,朱文正身先士卒亲自到城墙上指挥,用血肉之躯抵挡陈友谅的轮番进攻。】

  【陈友谅这边把城墙打破,邓愈手下的火器兵就上去火力碾压,朱文正趁机赶紧修补城墙,火器兵下去补充弹药,陈友谅的兵继续攻城,之前被攻破的城墙已经修好了,简直是卡BUG来了。朱文正和邓愈的配合无懈可击,甚至逮住机会还能派小支部队冲出去杀一波再跑回来。】

  【城里的守军殊死抵抗,发动全程百姓前面打仗后面修城墙,攻守双方都踩着尸体作战。朱文正死都不肯让陈友谅进,陈友谅倾巢而出没想到第一战就是这么个硬骨头,只能咬着牙继续打,这一打就是八十五天。】

  【最后朱元璋率领二十万援军赶到,陈友谅主动撤围,双方都带来了所有的兵力,准备在鄱阳湖决一死战。】

  【洪都守卫战的胜利对朱元璋而言极其重要,可以说改变了整个元末明初的局势,若是洪都没有守住,之后的鄱阳湖水战可能连打起来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双方兵力极其悬殊的守卫战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同时也造就了朱文正的人生巅峰,甚至将他推上了神坛。要不是他一时想不开要背弃朱元璋追随张士诚,怎么看怎么前途无量,可惜了。】

  朱元璋:……

  朱文正:……

  朱文正整个人都不好了,“什么?我不是当战神去了吗?这里有张士诚什么事儿?”

  神仙都说他前途无量,他放着光明坦荡的前途不要追随张士诚干什么?

  爹!您别听神仙胡言乱语,根本没这回事儿!

  张士诚比朱文正更慌,“哎呦喂,神仙爷爷您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人留啊。”

  他们父子俩反不反目让他们闹腾去呗,猛不丁拉他出来干什么,让那父子俩联起手来打他一个?

  掰掰手指头算算,这一会儿时间他都得罪多少个了?数都数不过来!

  本来安稳日子就没过几天,这下可好,神仙显完灵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他跟在后边可着劲儿挨揍是吧?

  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