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爱热闹的, 在场的武将们大多数起兵前都没读过书,起兵后仓促学了几年也都学的不咋地,关于汉末三国那段历史能知道曹操刘备已经很不错, 但是不耽误他们听神仙讲故事。

  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 起承转折样样不少, 可不就是听故事?

  【答失八都鲁遭朝廷猜忌暴病而亡,大菠萝亲眼目睹他爹为朝廷呕心沥血却被猜忌而死,深深的感受到朝廷有多黑暗,于是他转身就黑化了。】

  【他爹一心想洗刷家族的耻辱,事事都以朝廷为重,却落得个被怀疑拥兵自重暴病而亡的下场,察罕帖木儿真的拥兵自重朝廷却不敢拿他怎么样, 只能一边升官加爵哄着然后暗戳戳给他找不痛快, 既然如此他还跟个屁的朝廷, 不真的拥兵自重都对不起他爹的死。】

  观众们听到这里齐齐叫好, “这个孛罗帖木儿是条汉子。”

  朝廷里都是魑魅魍魉,越是忠臣良将越没有活路,反了才是正经。

  朱元璋黑着脸拍桌,“他不听朝廷的话不代表反了朝廷,李察罕对朝廷忠心吗?不忠心,还不是照样镇压红巾军。”

  朱文正挠挠头, “也是,他们拿咱们当军功呢。”

  此话一出,叫好声瞬间变成嘘声一片。

  【有道是:造反一念起, 刹觉天地宽。大菠萝安葬完父亲擦干眼泪, 转身走上了和他爹截然不同的军阀之路。】

  【他总结了他爹的教训,他爹那么怕朝廷猜忌主要还是在乎朝廷, 这一点很好解决,只要他不在乎朝廷,朝廷的圣旨对他而言就是废话。】

  【但是吧,想把朝廷的圣旨当废话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得有足够的实力。】

  “这话说的在理。”徐达深有同感,“造反之前咱被朝廷那些狗官欺压的活不下去,造反之后活不下去的是那些狗官,可不就是‘造反一念起,刹觉天地宽’?”

  “徐叔,孛罗帖木儿他爹答失八都鲁都没法和朝廷抗衡,他孛罗帖木儿怎么把朝廷的圣旨当废话?”朱文正抱着手臂不太明白,“他能凭空变出来一支军队?”

  徐达耸耸肩,“这我哪儿知道。”

  俩人嘀咕也嘀咕不出什么说法,只好继续听神仙讲解。

  【李察罕不把朝廷当回事儿那是因为他有私兵,这些年走南闯北镇压红巾军用的全是他自己招募的兵,朝廷指挥不了他的兵,只能对他礼遇有加。】

  【答失八都鲁和李察罕不一样,他家是世家大族,坐镇西南多年,手下的将士勇猛归勇猛,却不是他们家的私兵,而是西南和中原的官兵,那些兵从根本上讲领的是朝廷的军饷听的是朝廷的命令,和李察罕那种以个人名义招募然后自掏腰包养出来的兵完全不一样。】

  【大菠萝黑化之后战斗力翻一番,朝廷奸臣当道没关系,他拿钱把路打通,没有私兵也没关系,招揽就是。】

  【于是乎,大菠萝被派去驻守大同的时候就长了个心眼儿,他纵容士掠夺百姓,让跟着他的士兵都变成有钱有地的小地主,士兵们的好处到位了自然不再听从朝廷的号令。】

  【大菠萝一通操作猛如虎,官兵瞬间变成他的士兵,元末大军阀横空出世,从此牢牢占据山西北部和阴山以南的大片地区,也有了能和李察罕叫板的底气。】

  朱文正:……

  徐达:……

  得,原来是抢百姓。

  蒙古人果然都是一丘之貉,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赶紧狗咬狗去。

  【大菠萝这么干朝廷肯定不乐意,但是他比他爹会做人,事先已经贿赂过朝中的奸佞把路打通,皇帝成天在皇宫悠哉享乐,想知道外面的消息全靠身边人说,根本没有机会亲眼去看外面的世界。】

  【他之前的猜想完全没有错,朝廷的确是欺软怕硬,他爹在乎朝廷所以被朝廷欺负的抬不起头,他不在乎朝廷,朝廷反过来给他升官加爵安抚他,说一句贱骨头绝对不是冤枉他们。】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如果朝廷怀疑你猜忌你想拿捏你,那么你最好把他们的猜忌给坐实了,不然就会落得和答失八都鲁一样的下场。】

  朱元璋幽幽开口,“如果朝廷怀疑咱造反,那咱们最好也是真的造反。”

  朱文正扭头,“爹,朝廷没怀疑过您。”

  朱大帅摔杯子,“你闭嘴。”

  朱文正摸摸鼻子,回去继续和叔伯兄弟小声嘀咕。

  【大菠萝这里讲的差不多了,我们转过头来看看李察罕的情况。】

  镜头转到中原,李察罕和刘福通的势力此消彼长。

  一群人的眼睛全部晶晶亮,“好图!”

  看看他们的舆图,看看神仙的舆图,啧啧啧,真的比不了。

  他们的舆图能画出来已经不容易,神仙的好东西不一样,舆图不光清楚,它还会动。

  真是神了,不愧是神仙带来的好东西。

  【红巾军中路军能成功打到上都,最大的原因就是刘福通亲自率军拿下汴梁,朝廷吃不下这个大亏,立刻调李察罕去汴梁打刘福通。】

  “收复汴梁?”议事厅中一片哗然,其中还夹杂着几句叫好。

  【北伐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刘福通不是李察罕的对手,等李察罕把刘福通打跑之后,北至山西南部,西至关中,南至黄河一线,几乎全是他的势力范围。】

  叫好声又变成嘘声,“又丢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哪路红巾军打起朝廷来都是绰绰有余,一旦互相攻伐就开始胜败不定,由此可见私兵的战斗力比官兵高了不是一点半点儿。】

  【李察罕能成为大军阀也有他的道理,他手下的军队纪律严明,拿下汴梁城后立刻着手恢复城中秩序,上头交锋不打扰百姓生活,对百姓来说比蒙古人当家的情况好太多了。】

  【私兵私兵,听自己话的兵才叫私兵。李察罕对麾下军队的掌控力极强,让他们抢他们能放开手抢,不让他们抢他们就一点也不敢动,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如臂使指。】

  听到这里,将领们左顾右盼,最后齐齐看向徐达。

  几个大将军中就徐达麾下被细作忽悠走的叛徒多,这时候不看他看谁。

  徐达怒目圆睁,“找打?”

  朱文正连忙把人按住,“徐叔徐叔,咱们知错就改,改了就好改了就好,实在不行咱多学着点就是。”

  徐达被他这么一说更生气了,“你小子也觉得老子不会带兵?”

  朱元璋瞪过去,“你和谁老子呢?说亏你了吗?”

  徐宋瞬间蔫儿了下去,低着头咬牙切齿,“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下次谁再敢通敌老子、我活刮了他!”

  “徐叔徐叔,消消气,咱继续看。”朱文忠和朱文正一左一右把人按回来,“李察罕的兵不骚扰百姓,咱们的兵也不骚扰百姓,这点儿咱们和他一样。”

  徐达板着脸,不想搭理这俩臭小子。

  【李察罕打的刘福通带着韩林儿仓促逃回安丰,俘虏了韩林儿的母亲、妻子和韩宋朝廷官员数千人,如此大功理应大赏,于是朝廷命他执掌河南大权,赐御衣加七宝腰带。】

  【史料记载:察罕帖木儿既定河南,乃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乃日修车船,缮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谋大举以复山东。】

  【大家看李察罕和大菠萝各自占据的地盘,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简直活脱脱的唐末朱温和李克用再世。】

  【答失八都鲁活着的时候被朝廷用来牵制李察罕,答失八都鲁死了,他的儿子大菠萝和李察罕的关系也没好哪儿去,俩人为了抢地盘在山西大打出手,谁来调停都不管用。】

  【也就是罗大手子当时跟着张士诚窝在南边,他要是跟在李察罕或者大菠萝身边当谋士,怎么说也得写一出《梁晋争霸》的好戏来给《三国演义》当姊妹篇。】

  【大菠萝占据山西北部到阴山以南,李察罕掌控江淮、河洛、荆襄、关陕,陇西那边还有个谁都不服的张良弼,到此为止,元末北方军阀割据局面正式形成。】

  朱元璋眸光微闪,已经开始锁定神仙提到的“罗大手子”到底是谁。

  张士诚身边的谋士,姓罗,还会写书,除了罗贯中不作他想。

  这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的势力的确都挺大,可他们和朱温李克用有什么关系?

  “老李,《梁晋争霸》是怎么回事?”

  他知道朱温是唐末的大军阀是因为他们俩同姓,先生给他讲课的时候难得碰到个姓朱的,听的时候自然会打起精神。

  李克用和朱温是老对头,他们俩干起来和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一样?不是,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干起来和他们俩一样?

  李善长无奈扶额,合着您老人家听课只听一半啊。

  梁晋争霸,“梁”就是梁王朱温,“晋”就是晋王李克用。

  朱温最初参加黄巢、王仙芝为首的大起义,后来归附唐军,和李克用等藩镇一起镇压起义军,因镇压起义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赐封梁王。然后那家伙就把唐朝给灭了,建立梁朝,改元开平,定都汴州,自己成了开国皇帝。

  李克用本姓朱邪,是个沙陀人,被赐姓李唐皇姓,所以才叫李克用,和朱温一样也是因为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获封晋王。朱温代唐称帝之后,李克用依旧沿用大唐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和朱温争雄。

  朱温和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封王,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镇压红巾军起义发展壮大,这么一说和那两个帖木儿的确挺像。

  黄巢起义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难对付,朱温自己抵挡不住就去向李克用求助,当时朱温为东北面都招讨使,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俩人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

  李克用收到求救消息后率兵去救援朱温,双方合兵之后打退黄巢的军队回汴州,那是朱温的地盘,李克用和他的军队被安置在上源驿客馆。

  这时候俩人关系还挺好,朱温大摆宴席犒劳援军,李克用一高兴就喝多了,喝多了就找事儿,一找事儿就把朱温给惹急眼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出火烧上源驿的好戏。

  朱温下令放火把李克用的驻地军营烧干净,然而恰好遇到天降大雨把火给灭了,李克用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朱温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李克用逃回晋阳割据河东,俩人势同水火,一打就是四十年。

  朱温长子朱友裕早逝,其他几个亲子不堪重用,只有一个养子略成气候,他便想传位给养子,结果被亲儿子给杀了,之后几个儿子自相残杀打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李克用和他不一样,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能文能武有胆略,南击朱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之后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和他爹针锋相对大半辈子的朱家给灭了。

  朱友裕逝世之后,朱温没有能用的亲儿子,时常羡慕老对头有个能干的好儿子,甚至说出“生子当如李存勖”这种话。

  他们现在不知道孛罗帖木儿的继承人怎么样,但是凭神仙之前透露的消息,察罕帖木儿的继任者扩廓帖木儿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

  从朱温和李克用的先例来看,估摸着孛罗帖木儿的继承人也靠谱不到哪儿去。

  李善长一边看一边分心给他们家大帅讲“梁晋争霸”,心中对那本可能尚未面世的《三国演义》越发好奇。

  【北方的局势讲完,再来说说南边的陈友谅。】

  议事厅中众人听到陈友谅这个名字都下意识皱起眉头,“陈友谅?不应该是徐寿辉吗?”

  江南风头最盛的三波起义军,他们家大帅占一个,张士诚占一个,徐寿辉也占一个。

  海边的方国珍不算,那家伙一会儿降一会儿叛,鬼知道他到底属于哪边。

  天底下的起义军那么多,正经称皇帝的除了小明王韩林儿就是徐寿辉,一个韩宋一个徐宋分占大江南北,韩宋那边讲完的确该讲徐宋,徐寿辉活的好好的和陈友谅有什么关系?

  还是说陈友谅准备效法他的老上司倪文俊杀掉徐寿辉自立为王,还成功了?

  不确定,再看看。

  【元朝末年天下出现了两个大宋,韩宋在中原扛住朝廷的主力军队,徐宋在江南势如破竹。】

  【从至正十六年开始,陈友谅就开始了他大杀四方的抢地盘之旅。倪文俊谋害徐寿辉失败逃奔黄州想要投奔陈友谅,没想到陈友谅根本不认旧情直接乘机杀了他,还吞并了他的军队。此事之后,陈友谅就成了徐寿辉手下势力最盛的将领。】

  【老陈干掉倪文俊吞掉倪文俊的军队继续大杀四方,短短两年的时间便攻下安庆、池州、龙兴赣州、信州、襄阳等地。】

  【徐宋政权名义上的皇帝是徐寿辉,实权却都掌握在陈友谅手中。陈友谅连战连胜,和李察罕以大别山为界南北相望。不过李察罕忙着和大菠萝较劲没空管南边的事情,他不用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于是继续在南方扩张势力。】

  【人的野心是一步步膨胀的,徐寿辉当布贩子的时候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皇帝,可当上皇帝之后再让他回去当布贩子他肯定不乐意。】

  【陈友谅势头那么猛,徐寿辉看着心里也发毛,他怕不知道哪天皇位上坐着的就不是他而成了陈友谅。】

  【这个担心并不是没由来的,虽然徐寿辉是徐宋政权的皇帝,但是他手里还真没有多少权力。彭莹玉在的时候大家伙儿听彭莹玉的,彭莹玉阵亡之后倪文俊大包大揽,从头到尾他就是一吉祥物,完全没有掌权的机会。】

  【好不容易熬到倪文俊栽在陈友谅手上,快活日子还没过两天,陈友谅又有翻身当家做主的势头,他心里能乐意才怪。】

  【徐寿辉心里不乐意,陈友谅心里未必有多乐意。】

  【老陈当年看徐宋势大带着手下弟兄入伙,入伙后好处没见多少,地盘还是他自己打的,既然如此他自己当老大不好吗,何必非得找个人压在自己头上?】

  【世上没有后悔药,虽然徐寿辉手上没有多大权力,但是他毕竟是徐宋政权名义上的皇帝,一旦他有什么三长两短,徐宋政权的将领就都有理由打他,他自己干掉倪文俊用的就是“清君侧”的理由,没道理不准别人用。】

  【俩人互相防备谁都不放心谁,陈友谅还好,他手里有兵心里不慌,徐寿辉就不行了,就算他死了之后会有人以给他报仇的名义攻打陈友谅,那也不代表他想死啊。】

  【俩人的关系看上去没什么矛盾,实际上心里都有一根刺,一个口是心非一个阳奉阴违,就差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俩人的关系就得破裂。】

  【这根稻草很快落下,不是别人,正是巢湖水军的前头领赵普胜。】

  熟人出场,在场众人全都竖起耳朵。

  沐英磨了磨牙,“狗东西最好多活几年,到时候我亲自过去剁了他的狗头。”

  朱文忠拍拍他的脑袋,“不着急,我去也行。”

  赵普胜在池州当土皇帝,正好他们已经快打到池州,下次出兵他跟着去,一定给他们弟弟报屁股蛋儿的仇。

  在场的巢湖水军将领都缩缩脖子不敢说话,紧张兮兮的盯着光幕,生怕神仙说出什么不得了的话来。

  【赵普胜擅长使用双刀,江湖人称“双刀赵”,是巢湖水军的前任首领。虽然他投靠老朱背叛老朱这一顿操作下来给巢湖水军换了个姓从此姓朱不姓赵,但是他跑去池州之后手里依旧有不少兵。】

  【虽然老赵在老朱手底下吃了不少亏,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个有本事的水军将领,当年彭莹玉、徐寿辉在蕲州发动起义,他联合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组建巢湖水师,以当时的生产力他们能有上千艘战船,可见巢湖水师当时有多厉害。】

  【当然,巢湖水师在老朱手里才是最厉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总之就是,赵普胜最初是徐宋政权的水军大将,中间有一段时间朝廷大军镇压各地义军,徐宋政权的国都蕲水被攻破,徐宋政权陷入低迷,许多将领流落四方投奔其他义军,赵普胜就在这个时候投奔的朱元璋。】

  【老赵对老朱是降而复叛,对徐寿辉却称得上忠心,徐宋那边刚缓过来气儿他立刻就叛了老朱回到徐寿辉麾下,若非如此,陈友谅也不至于杀徐寿辉先杀他。】

  【赵普胜到池州后的表现可圈可点,面对朱元璋的西进大军也毫不畏惧,连徐达都拿他没办法。】

  徐达抬头,脸上的笑比哭还难看。

  神仙知道他老徐的名字是好事,但是出现的场合不太对,显得他很没本事。

  朱文正拿胳膊肘戳戳他,“叔,往好处想,神仙拿你当对比那是觉得你厉害,连你都拿不下池州,意思就是爹手底下没有人能拿下池州。”

  徐达骂骂咧咧,“就赵普胜?还能把池州守的水泄不通?神仙也太抬举他了。”

  仨小的齐齐附和,“就是就是,连小孩儿都欺负,这人肯定没多大本事。”

  也不知道他们老爹当初为什么把人放走,直接砍了不就没有后面这些事情了吗?

  总之全怪他们家老爹。

  朱元璋一口水没喝下去愣是给呛了出来,“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小声点。”

  幸好小娃不在,不然非得气哭不可。

  说了多少遍了神仙说的是神仙说的他们过的是他们过的,这几年下来有多少事都改成神仙不知道的样子,混蛋小子们就不能长点记性?

  杀杀杀就知道杀,造的都是杀孽知不知道?

  【赵普胜在池州当土霸王,朱元璋看他不顺眼,陈友谅看他也不顺眼,俩人隔了大老远愣是心照不宣的合作把赵普胜给演死了。】

  【当时陈友谅和朱元璋的地盘已经挨边,老陈除了打元军就是打朱元璋扩张地盘,他的目标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老朱的大本营金陵城。】

  【陈友谅计划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和赵普胜约好安庆会师。赵普胜对此毫无防备,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友军,结果刚一登船就被陈友谅安排的伏兵拿下,当天就被以通敌的罪名处决。】

  【为什么是通敌呢?因为老朱事先已经散布消息说赵普胜和他私底下有牵连,老赵先前带着巢湖水军投奔过他,他们私底下有联系完全说得过去。】

  【赵普胜不把这事儿当回事儿,架不住陈友谅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时不慎命丧黄泉,真是时也命也。】

  【这事儿明面上看是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离间计,老朱急着攻破安庆防线,但是有赵普胜拦着他们突破不了,那就只能明的不行来暗的,拳头解决不了的用脑子来解决。】

  【只是虽然陈友谅生性多疑不假,但是因为几句谣言就杀大将在他身上还是有点不可能,与其说是中计,不如说是将计就计。】

  【赵普胜一死,徐寿辉手下能用的将领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了,为了压制想要翻天的陈友谅,徐寿辉决定迁都龙兴,试图用皇帝的身份来让陈友谅消停消停。】

  【但是这么一来,陈友谅就很不高兴,他今天能杀赵普胜,明天就能杀徐寿辉,徐皇帝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待着,不然他不确定他能干出什么事情。】

  【徐宋的疆土都是他打下来的,他还不能凭自己心情做事了咋滴?】

  【一来二去徐寿辉迁都的想法只能作废,但是他的念头并没有断,没过多久就又按捺不住想迁都。】

  【他这次没和陈友谅打招呼,直接从汉阳出发前往龙兴,想要打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他这次带了许多嫡系亲兵,意思很明显,就是奔着夺权去的,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就被陈友谅给截住了。】

  【徐皇帝一行人行至江州,未料陈友谅伏兵城外,左右部属尽数被杀,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

  【陈友谅一不做二不休当即挟持光杆司令徐寿辉以江州为都,自己则设置王府官属自称汉王,之后又挟持徐寿辉自枞阳攻克池州,一路顺江打到集庆府旁边的太平,杀太平守将花云,兵锋直指金陵城。】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部进驻采石矶,在采石矶用铁骨朵给徐寿辉的脑袋开了花,随即进皇帝位,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风头直逼江北李察罕。】

  【太平路、采石矶,这名字听着耳熟吧?没错,陈友谅直接一鼓作气打到老朱家门口啦!】

  朱元璋脸色黑沉,“改元大义,亏他好意思。”

  朱文正握紧拳头,“对,臭不要脸。”

  黑将军花云摸摸脑袋,“那我死?”

  旁边的耿再成重重一巴掌拍到他肩膀上,“有点出息,你就不能想办法把陈友谅弄死?”

  徐达紧随其后一拳头砸再他另一边的肩膀上,“就是,有点出息。”

  大哥说了天音可信但不可尽信,他们现在已经知道陈友谅要怎么打难道就不能提前防备着?

  陈友谅兵多将广又能怎样,他们的兵也不少,再说了,陈友谅杀徐寿辉那叫弑君篡位,他手底下大部分都是彭莹玉徐寿辉当年拉扯起来的旧部,那些人就眼睁睁的看着陈友谅这么嚣张?

  都这情况了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想办法挑拨离间啊!

  朱元璋挑了挑眉,“行啊,老徐最近有长进。”

  徐达立刻眉开眼笑,“那是,也不看看是谁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