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来的时候从来不打招呼, 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这次露面正好给那几个将信将疑的属下定定心神。

  朱大帅对这种场面已经见怪不怪,这次甚至没有戒严。

  事已至此, 戒不戒严已经没有区别, 或许他们这儿有神仙的消息泄露出去才是最好的。

  天下百姓那么多, 有几个不畏惧鬼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 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 一统天下, 后来光武中兴, 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咳咳,回归正题,咱们今天的重头戏是元末版三国。话说元末乱世四海鼎沸,风云动荡八方动荡,天下英雄应时而起。不过在介绍南边的三足鼎立之前, 北边的情况也得顺带着说一下。】

  【至正十七年,以韩宋政权刘福通刘太保为总指挥的红巾军北伐项目正式开启,虽然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但是红巾军杀入草原火烧上都的壮举还是震惊了整个朝廷, 元廷威严扫地,脸面掉在地上捡都捡不起来。】

  【前面已经提到过, 蒙古人的统治非常松散,后头老朱也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意思就是元朝的统治者对他们自己人的管理非常非常非常宽松,松散到什么程度呢,那边上都刚被红巾军一把火烧了,这边大都就乱了起来,大都留守司的长官带头谋划兵变,可惜兵变还没开始事情就泄露了出去,由此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乱。】

  【中原起义不断,草原人心惶惶,上都被烧了个干净,竟然连皇帝所在的大都都有军官要造反。】

  【两都巡幸制在上都被烧的那一刻宣布终结,朝廷只剩下大都一个落脚点,他们这时候估计也反应过来漠北的宗王可能会趁机生乱,于是立刻调集大量军队驻守大同路把北方通往内地的大门给堵上。】

  【山西大同,也就是当时的大同路,乃是元朝的陪都西京,有“北方锁钥”之称,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大同之于大都有着重要的屏藩意义,所以金灭辽,元灭金都是先攻下大同,只有攻下大同才有了进攻大都的可能。】

  【朝廷派重兵驻守大同路还不算,同时还在大都的十二个城门外都重修了瓮城和吊桥,没想到啊没想到,蒙古人竟然也有防范北方草原南侵的一天。】

  【有道是: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意思就是皇帝当的好的话四方各族都为他守卫疆土,你这不说四方各族都来守疆土也就算了,在自己家大门口修瓮城造吊桥是什么道理?你不亡国谁亡国?】

  讲红巾军北伐的那期视频落在朱大帅的书房里,除了朱大帅沐小青听众只有一个李善长,他们当时听的时候红巾军北伐还没有开始,即便之后老李和身边人透露了不少消息,他们知道的也非常有限。

  这会儿听到神仙亲口说大都被焚毁,在场的人全都震惊到无以复加,“红巾军把上都给烧了?!”

  厉害啊!

  什么北伐以失败告终?都把上都给烧了能叫失败吗?

  不是所有的北伐都得登基称帝才算成功,登基称帝这种重量级的大事儿得留给他们家大帅,刘福通的军队能火烧上都绝对是妥妥的大成功!

  他们打官兵的时候觉得官兵比起义军好打原来不是错觉,各地官兵和大都朝廷一脉相承,瞧瞧都把他们给吓成什么样了。

  在大都城外面重修瓮城和吊桥,怂死他们算了。

  【红巾军北伐这几年是各地军阀做大做强的关键几年,南方的情况放到后面,现在先来说北方。北方军阀中最最重要的是这么两位,一位是咱们的老熟人察罕帖木儿,另一位是新人孛罗帖木儿。】

  【元廷调遣重兵镇守大同,调的就是这位孛罗帖木儿。】

  【蒙古人的名字有点拗口,说来说去全是帖木儿,所以咱后面给他们换个称呼,察罕帖木儿就叫他的汉名李察罕,孛罗帖木儿就给他取个诨名大菠萝,瞧这听着多亲切。】

  沐大青做视频的时候完全没想过他的视频能跨越时空放到正主跟前,后世的人听着“菠萝”亲切,元末明初的人可不觉得这名字有多亲切。

  菠萝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对在场这些观众来说,“菠萝”两个字和“孛罗帖木儿”五个字听上去一样拗口,只是字数少了点而已。

  【李察罕的威名大家都清楚,乃是元朝末年朝廷那边的“擎天二木”之一,咱大菠萝也不差,放到元末也能称得上一句蒙古小战神。】

  【大菠萝的父亲是之前跟李察罕一起镇压红巾军的答失八都鲁,他们家的身家背景比李察罕高很多,简单点理解就是大菠萝是世家大族出身,而李察罕家只是小地主,这俩就不是一个阶级的。】

  【上一期咱们讲过元朝的两都之战,大都方面胜利之后,陕西、四川、云南的上都朝廷支持者依旧在锲而不舍的给大都朝廷找麻烦,后续战事又打了一年多才算彻底消停,大菠萝的爷爷叫囊加台就是这锲而不舍给大都找麻烦的硬骨头之一。】

  【史料记载,囊加台时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不受大都朝命,四川省平章政事觉得不听朝廷的命令有点不好,囊加台二话不说就把他干掉了。两都之战打起来的时候,囊加台自称镇西王,烧绝栈道举兵围攻大都。后来上都朝廷失败,大都朝廷的文宗图帖睦尔帝位稳固,他身边的人想劝他休兵认罪,只接被他以妖言惑众为由打了一百七十军棍,当然最后也没服软。】

  【因为囊加台的头铁,所以他们一家在元文宗手上没有落到好处,不过他们好歹是在西南地区经营多年的蒙古勋贵,文宗想收拾他们也不能跟收拾大都那些没权没势小权贵一样,即便一通铁拳砸下来把囊加台给处死,明面上还抄没了他的家产,但是他们家在西南的势力依旧被他的儿子答失八都鲁完完整整的继承了下来。】

  【答失八都鲁最初凭家世承袭万户镇守罗罗宣慰司,囊加台死后出镇云南,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答失八都鲁进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带着云南和四川的军队到中原镇压红巾军,从此开始他和红巾军的不解之缘。】

  【答失八都鲁的兵镇压红巾军非常给力,至正十一年镇压荆襄红巾军、至正十二年平襄阳、至正十三年进右丞,平定荆门,攻峡州、至正十四年升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荆襄诸军,出兵援汝宁、至正十五年迁河南行省平章,统诸王藩将兵马镇压韩宋红巾军、至正十六年,进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枢密院事,守御汴梁。一边打仗一边升官,芝麻开花节节高,形势一片大好。】

  【按理说他们家有造反的前例,答失八都鲁升官不应该升的那么快,不过他的官位就是这么一路横冲直撞到了中枢。倒不是朝廷不计前嫌,而是为了牵制兵多将广的李察罕,防止李察罕一家独大。】

  【李察罕在镇压红巾军的过程中势力扩张的飞快,虽然他一直在帮着朝廷镇压红巾军,但是大都勋贵一直在防着他,生怕他变成大元版的曹操。】

  【和李察罕相比,答失八都鲁出身正经的蒙古勋贵之家,祖祖辈辈都在军中任职,即便他爹囊加台曾经造了文宗皇帝的反也不要紧,就算造反那也是自家人。】

  【两都之战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们都心知肚明,大都这边和上都那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赢了都能站稳脚跟,不管怎么说,答失八都鲁就是比李察罕和他们蒙古勋贵亲。】

  【答失八都鲁战功不及李察罕,论功行赏却次次都比李察罕拿的赏赐多,官位也总是正正好好压李察罕一头,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家族有黑料,答失八都鲁为了让大都朝廷放心那叫一个忠心耿耿,打起仗来非常卖命。他不光自己卖命,还带着儿子孛罗帖木儿一起卖命,大菠萝小小年纪就被带到到战场上历练,期间还被刘福通给活捉了一次,要不是运气好半路被友军抢了回来,咱大菠萝蒙古小战神的战神之旅还没开始就得结束。】

  【父子俩为了镇压红巾军风里来雨里去,为了朝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又一次父子俩打了败仗,大菠萝把自己的马让给父亲答失八都鲁,自己徒步跟在后面跑。】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熟悉的感觉了?曹老板和大公子曹昂和这父子俩应该很有共同语言,不过大菠萝运气比曹昂好,此战结束他们父子俩双双生还,他是个生还版的曹昂。】

  观众们:……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怎么总觉得听着有点别扭?

  曹操和神仙有仇吗?怎么一会儿的时间被拎出来两次了?

  唉,有点惨。

  【大菠萝和他爹父慈子孝感情颇好,答失八都鲁对朝廷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没有意外的话,大菠萝对朝廷的态度应该和他爹一样,铆足劲儿只为让家族造过反的黑历史翻篇。】

  【但是意外还是来了,大菠萝从爹宝变成狠辣军阀的契机不是别的,正是他爹答失八都鲁的死。】

  【看过前面红巾军北伐那期的朋友可能有印象,刘福通分兵四路北伐,自己亲率大军进攻汴梁,答失八都鲁在刘福通手上吃了好几次败仗后觉得不能硬打,得暂避锋芒谋而后动才能把这伙嚣张的红巾贼镇压下去。】

  【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是朝廷不给他谋而后动的机会。元顺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看过前面视频的朋友应该知道,他连脱脱都能杀,更何况家族中有造反黑历史的答失八都鲁。这边答失八都鲁刚刚退军修整,那边朝廷立刻派人过来催促,就差把怀疑他养寇自重写到明面上来了。】

  【恰在这时,得到消息的刘福通抓住这个挑拨离间的好机会,故意以自己的口吻写了一些假信丢在朝廷使者的必经之路上,信上写的无非是他跟答失八都鲁暗中联系的小细节,说是一眼假都不为过。但是朝廷使者捡到这些信却如获至宝,扭头就带回大都向元顺帝报告说答失八都鲁真的养寇自重。】

  朱文正啧了一声,“路边捡来的东西他也敢信,这朝廷也是够糊弄的。”

  朱文忠摇头,“不不不,我觉得那个使者是和答失八都鲁有仇,故意借此机会要除掉仇人。”

  能被皇帝派去监军的使臣不可能连那么简单的陷害都看不出来,除了有仇之外他想不出其他解释。

  朱文正搓搓下巴,“有道理,十有八九是公报私仇。”

  “什么十有八九。”朱文忠对这个说辞不太满意,“分明是十成十。”

  朱文正抬手给他一个脑瓜崩。

  【朝廷的猜忌是道无解的难题,更何况锅哥也不是什么明君的料子,一来二去事情就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答失八都鲁惨遭猜忌又急又气,当夜在军营发病暴卒,大菠萝从此成了没爹的娃。】

  【敲黑板,这剧情熟悉不熟悉?不熟悉的同学请找到《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再回头看看答失八都鲁和刘福通之间的交锋,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李善长开动脑筋,可任他怎么想他也想不出《三国演义》是个什么书。

  蒋干此人他倒是听说过,可“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什么东西?

  老李想不明白,索性继续听神仙怎么说。

  【《三国志》中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很明显,这里的蒋干是个正面角色,而到了《三国演义》之中,蒋干拿到的却是大都使者的戏份。】

  【话说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率兵东指意欲直取东吴。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带兵和曹操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是个惜才的老板,舍不得周公瑾这等人才死在自己手上,于是派使者过去招降。周瑜为表决心毁书斩使,双方大战于三江口,此战周大都督取胜。】

  【就在这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蒋子翼毛遂自荐,他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愿意过江当说客劝降周瑜,以免大动干戈涂炭生灵。】

  【周瑜经过三江口一战发现曹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乃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想要退敌必先设计除此二人。】

  【这天,周大都督和麾下众将在帐中议事,外面忽然有传令兵报“故人蒋干相访”,咱周大都督多聪明一人,一听蒋干到来立刻就猜出了他的来意,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当即吩咐众将准备给蒋干来一个“将计就计”。】

  【周大都督带领众将亲自出去相迎,老同学见面甚是高兴,周瑜设盛宴款待蒋干,特意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他们兵精粮足绝不会投降,以此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

  【蒋干也不是蠢人,一看这情况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当夜,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他事先放好的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特意安排人演一出“江北有人到此来商议投降之事”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大喜过望,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拿到伪造的书信火冒三丈,二话不说斩了喝令蔡瑁、张允,等到事后反应过来已经为时过晚。】

  【懂水军的两个水军都督被杀,尽管曹老板很快换了两个新的水军都督顶上,最终也没能改变赤壁之战曹魏一败涂地的结局。】

  【看看这剧情安排,看看这起承转折,眼熟就对了。】

  观众们:……

  神仙就是和曹操有仇吧。

  不只和曹操有仇,可能还和蒋干有仇,不然怎么给他安排那么个讨人厌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