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现在听见“明朝”两个字相关下意识就嘀咕“老刘不行”, 别管老刘到底行不行,总之在他这里不太行。

  沐青小声提醒,“爹, 刘福通北伐失败, 在张士诚派人攻打安丰的时候战死了。”

  朱大帅啧了一声, “习惯了。”

  既然建立大明的不是老刘,那就收回刚才那句话。

  反正就是那个不知道是明朝开国皇帝不太行。

  沐青看着他们家老爹叭叭叭一通输出,只恨这视频放的顺序和他想的不一样。

  现在骂的越狠,到时候知道他自己就是那个“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的明朝开国皇帝的时候就有多尴尬。

  朱大帅一通输出猛如虎,数落完之后开始皱眉,“刘福通北伐失败,那建立明朝的是谁?难道是之前提到过的沔阳渔家子陈友谅。”

  徐寿辉那边最近热闹的很, 陈友谅部气势如虹接连攻克城池, 几乎将洞庭湖周边地区全部占领, 附近零零散散的小波起义军看他势如破竹赶紧过去投奔, 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二。

  陈友谅不光会打仗,治军也很有手段,他麾下的兵马纪律严明,每攻克一地便整理当地的户籍,对扰民的将士绝无饶恕,因此他麾下的红巾军在荆襄一带很得民心。

  ——满城都是火, 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在荆襄一带的红巾军眼里,陈友谅的名字比徐寿辉响亮多了。

  与此同时, 徐寿辉麾下的倪文俊在武汉周边也是大出风头, 打的元朝守军落荒而逃,重镇武昌彻底落入红巾军手中。

  天完政权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大有“振兴汉室”的架势。

  徐寿辉看陈友谅那么能打,志得意满的以为接下来也能这么顺利,不仅把年号从“天完”改成“天启”,还跑去山里建了座紫云台,在山顶最高的地方立了个“无敌碑”。

  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徐寿辉简直把得意忘形这个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般得意忘形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接下来的事情和他猜的区别不大,内乱紧接着就过来了。

  徐宋势头大,朝廷镇压不了就改变策略换成招降,一边严令各地官兵攻打红巾军收复失地,一边派人去徐宋那边招安。

  倪文俊在武汉周边打的非常过瘾,手上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没多久就把天完政权的都城改到汉阳,让徐寿辉这个皇帝去汉阳当皇帝。

  朝廷派人到汉阳招安,徐寿辉和他手底下的一干将领群全都不同意,他们又不是方国珍那个反复无常的家伙,说造反就绝对不会招安。

  但是倪文俊有了别样的心思,彭莹玉一死,他越发不满足上头有个锦绣废物压他一头。

  徐寿辉除了长的好什么本事都没有,也就彭莹玉被朝廷吓怕了肯让这么个废物当皇帝,换成他他肯定不干。

  不过恰好这时候朝廷派人来招安,造反造出来的皇帝名不正言不顺,朝廷给的高官厚禄却是实打实的,那么多好处不要白不要,于是他就开始和朝廷派来的人商量招安是怎么个招法。

  倪文俊是个贪心的,官职太小他不接受,隔壁方国珍叛了又降降了又叛都能步步高升,他只打算降这一次,之后没打算再背叛,朝廷怎么着也得封他个湖广行省的平章政事才行。

  只要封他当湖广行省平章,让他反过来平定红巾军之乱也不是没有可能。

  倪文俊想的很好,奈何朝廷嫌他要价高不同意,双方讨价还价折腾了好长时间也没能达成一致,最终就是倪文俊杀了手上的人质,朝廷也不再试图招安。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倪文俊在朝廷那里碰了钉子,看天完政权的皇帝徐寿辉越发不顺眼。

  凭什么他累死累活连个行省平章都当不上,徐寿辉却能乐乐呵呵的当皇帝?反正彭莹玉已经死了,他干掉徐寿辉自己当皇帝不行吗?

  倪文俊野心勃勃想要弑君,徐寿辉不是傻子不可能察觉不到,于是就和太师邹普胜商量把陈友谅调到黄州来制衡倪文俊。

  朱大帅想起邹普胜和徐寿辉的安排就想吐槽,虽然他们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他还是得说,那边那么多将领谋士竟然找不出来一个文化人。

  但凡他们之中有一个读过《三国志》都干不出这种事。

  调陈友谅到黄州制衡倪文俊,这和何进调董卓进京有什么区别?

  倪文俊不服气徐寿辉,陈友谅的能耐比倪文俊还大,他更不可能服气啊。

  陈友谅正愁上头有人指指点点没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得到调令后立刻安排亲信镇守打下来的地盘,自己带上兵马前往黄州。

  徐寿辉觉得陈友谅可以和倪文俊打擂台,倪文俊却不那么觉得,他觉得陈友谅是他提拔上来的大将,肯定不会和他过不去,于是行事更加嚣张。

  嚣张没啥好下场,倪文俊试图谋杀徐寿辉,但是谋杀没能成功,只能率领部下亲信逃亡黄州。

  结果刚到地方就被陈友谅给杀了。

  倪文俊一死,陈友谅接手他的实力,还凭借诛杀倪文俊升了个官。

  这一番内斗之后,徐宋政权内部的权臣成了陈友谅,徐寿辉依旧是个傀儡皇帝。

  也不知道图啥。

  朱大帅搓搓下巴,把自己代入徐寿辉的处境,觉得他等不到倪文俊造反就会先把人给收拾了,所以倪文俊不服气老徐是有道理的。

  老徐连心里想的全都表现在脸上的倪文俊都压不住,想让城府比倪文俊更深的陈友谅心服口服简直是痴人说梦。

  还是他这边最好,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弯弯绕绕。

  朱大帅心里想着,嘴上也这么说了出来,听的旁边的马秀英直接翻了个白眼。

  他们这边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弯弯绕绕?那李善长天天忙东忙西调解将领之间的关系是在干什么?

  有些话骗骗别人就算了,别把自己也忽悠进去。

  朱元璋摸摸脑袋,假装刚才什么都没看到。正

  光幕上面,转场音乐播放完毕,人声再次出现。

  【元朝的历史主要分三段,第一段是1206年到1271年,这个时期称为大蒙古国时期;第二段是1271年到1368年,这个时期是大家熟知的元朝;第三段是1368年到1388年,这个时期被称为北元。虽然之后蒙古政权一直存在,但已经不能作为大一统王朝来记载,所以就以1388年捕鱼儿海战役为分界点来画个句号。今天的重头戏就是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到1368年元惠宗远逃漠北这九十八年之间的帝位更迭。】

  【忽必烈的称汗之路并不顺利,具体如何这里不做赘述,我们只需要知道忽必烈在继位时和阿里不哥打了长达四年的内战,在内战期间蒙古汗国出现分裂,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这时已经开始不受中央朝廷控制。】

  【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疆域辽阔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过于偏远的地方不好管。】

  【元朝有上都控制漠北草原,有大都控制中原地区,两都巡幸制让他们能控制漠北和中原,但是再控制周边的几个汗国就有心无力了。所以接下来的帝位之争只涉及漠北草原和中原,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这些暂且不提。】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元朝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271年到1307年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木儿统治时期,这两位皇帝在位三十六年;第三阶段是1333年到1368年元顺帝在位到远逃漠北,一共三十五年;中间第二阶段,从1307年到1333年,这是元朝皇位最动荡的时期,二十六年的时间换了九位皇帝。】

  【忽必烈一生很是传奇人物,不过我们今天不说他有多传奇,重点是他临终时的帝位传承。】

  【忽必烈有记载的儿子一共十个,其中有四个是元配皇后察必所出,但是因为嫡长子朵儿只早夭,所以嫡次子真金就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真金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别叫忙哥剌和那木罕。】

  【忽必烈非常重视汉家法度,在选择继承人时没有用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而是采用了汉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早早就立了真金为太子。】

  【如果不出意外,真金太子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意外的是真金太子英年早逝,忽必烈还活的好好的,他这个继承人就先没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熟不熟悉?】

  【老朱家和他们家简直是如出一辙,连故事情节都不带变的。】

  【理所当然,接下来的帝位传承不会多太平。一方面是真金太子早逝,另一方面是蒙古旧俗和汉家制度的冲突,不用想都能猜出来内斗的有厉害。】

  老朱本人:???

  内斗不内斗的先放一边儿,谁家和忽必烈家如出一辙?

  朱大帅刚才还饶有兴致的听天音讲元朝皇室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紧接着就听到熟悉的姓氏人都傻了,“妹子,神仙说的这个‘老朱’是谁?”

  马秀英也如临大敌,“重八,天底下姓朱的名人都有谁?儿子没活过爹的多吗?”

  朱大帅一脸懵逼,“姓朱的名人多吗?一时半会儿咱也想不起来,要不回头翻翻书,让李善长帮忙找找?老李是读书人,他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

  这都什么跟什么?

  沐青抱紧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朱标,万万没想到朱老爹察觉到端倪会是在这个时候。

  他做这个视频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来着?

  不知道啊,全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