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看看对面凶神恶煞的军汉们, 对比一下敌我双方的实力,很识相的举起双手讪讪道,“误会, 真的是误会。”

  沐青拉着小伙伴继续往后挪, 怕眼前这人忽然凶性大发还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我们能走吗?”

  常遇春:……

  也就他是真心来投靠的,要是个坏人站在这里,这俩娃一个都别想活。

  他也没想到能出这么个意外,人人都说朱大帅平易近人,应该能给他个解释的机会……吧?

  常遇春有点心虚,他是来投奔明主的,真不是来找茬的。

  沐青看这人没有抓他们当人质的意思, 二话不说赶紧跑回自家大本营。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天呐, 他怎么会在家门口遇到常遇春呢?

  俩小的逃出生天, 朱元璋和李善长都松了口气,赶紧让人把他们送回元帅府,免得待会儿打起来再被误伤。

  刚才报信的士兵说了,门口的贼人力大无穷不可小觑,他们再小心也不为过。

  沐青拍拍胸口缓口气儿,临走前不忘帮常遇春传个话, “爹,那人说他是来投奔您的。”

  李祺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补充了一句, “他说刚才都是误会。”

  朱元璋呼噜呼噜小娃的脑袋, 对他们的话不置可否,“你们先回家等着, 这事儿爹来处理。”

  是不是误会暂时不清楚,先弄清他为什么吓唬小孩儿再说。

  如果真是来投奔那再好不过,刚才都是误会,说开之后一笑泯恩仇。

  要是怀着小心思过来找茬,他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

  没有人质在对方手上,接下来也没发生意外,在家门口作乱的贼人很快被绑到跟前。

  朱元璋上下打量一番,沐青都能看出来常遇春身上的匪气,朱大帅自然不会看不出来,“你是城外的山匪?”

  常遇春眼神飘忽,“曾经是,但是……”

  朱元璋没给他“但是”的机会,“那伙强盗吃不上饭了?还得你冒险来城里踩点?”

  他对附近的绿林大盗不是一无所知,那伙山贼打家劫舍无恶不作,要是抢朝廷的东西也就算了,还能称得上是劫富济贫,偏偏他们只会拦路抢劫,抢不到路人就入宅为盗,里头没几个好人。

  常遇春也知道自己之前的身份不光彩,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没有哪条规矩不准强盗从良,“大帅,我在山贼头子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吃穿,只是山上的首领胸无大志,整天只知道抢掠盗窃,我不甘心正老死在田间,更不甘心一辈子当人人喊打的土匪,听说大帅为人仗义,这才前来投奔。”

  他没说谎,这些都是肺腑之言。

  他小时候跟着乡人习武,因为没钱交束脩就留在师傅家里干活,这才练就一身好武艺,他辛辛苦苦学那么多年不是为了打家劫舍啊。

  朱元璋看他说的真情流露,心里依旧有些疑虑,但是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防备,“咱接下来要渡江南下,你能跟随咱渡江打仗吗?”

  常遇春眼睛一亮,“老常别的本事没有,冲锋陷阵从来没怕过,只要大帅愿意收留,大帅指哪儿老常就能打到哪儿。”

  朱元璋沉思片刻,摆摆手让士兵把他身上的绳子解了。

  这小子身材魁梧体魄健壮,话说的也忠恳,能以一敌十的兵不多见,就这么放走他也有点舍不得。

  先留下来看看,没准儿真是猛将的料子。

  常遇春大喜过望,他就知道朱大帅是个好大帅,不错不错,这次肯定没找错人,“大帅,我还有些兄弟在城外等着,您看?”

  他在山贼窝里待了几个月,还是有几个玩的好的兄弟的,他要改头换面投靠明主,总不能放着兄弟们继续在贼窝里当山贼。

  朱大帅是掌管和州的大帅,万一以后心血来潮要剿匪,他们就得兵戎相见,多伤情分。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走一起走。

  和州城戒备森严,他一个人混进来难度不大,那些兄弟们没他这么大的本事,要是跟着一起进来,十有八九得在牢房里过几天苦日子。

  这世道兵荒马乱,年轻力壮的兵丁到哪儿都不愁没人要,朱元璋不怕常遇春带着弟兄一起投靠,他们马上要渡江南下,常遇春带过来多少他要多少。

  山贼怎么了,他以前又不是没有招揽过山贼。

  不过有一点,他这里和土匪窝不一样,来到和州就得守和州的规矩,不然别怪他翻脸不认人。

  常遇春连连点头,“大帅放心,他们若是惹是生非,不用大帅出面,我先拿刀砍了他们。”

  朱元璋:……

  “军中禁止私刑。”

  常遇春顿了一下,立刻流利的改口,“那就绑起来交给大帅,让大帅用军法处置。”

  徐达没忍住笑了出来,“好小子,能屈能伸,是个人物。”

  误会解除,气氛松弛下来,旁边人也有心情说笑了。

  朱元璋让常遇春去城外找他那些山贼兄弟,将人带进来后直接去大营报道。

  他要当先锋就让他当先锋,采石矶不好打,先锋官要是表现的好,战事结束后论功行赏他绝对不会吝啬。

  常遇春干劲满满,得了准话后感觉身上使不完的劲儿,只等大军开拔勇夺先登之功。

  元帅府门口,沐青拉着小伙伴紧张兮兮的看着外面,生怕一不小心常遇春就被他给蝴蝶没有了。

  这可是大明第一先锋,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罪过罪过,他不该感觉人不对劲就大动干戈,早知道会是这样,他刚才就该先跟李小祺回家,等常遇春见了朱老爹之后再出去不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吗。

  这都什么事儿啊?

  李祺惊魂未定,趴在门后面什么也看不见,索性在门槛上坐下,“那个土匪真的是来投靠的吗?”

  沐青一脸沉痛,“也许人家不是土匪。”

  李祺:???

  刚才信誓旦旦说路边有土匪的是谁?

  “他是不是土匪不重要,我们看他待会儿会不会被抓起来。”沐青小声说道,刚在小伙伴旁边坐下,不远处围了一圈的人就散开了。

  将领们打过招呼各自回家,李善长回元帅府领自家娃。

  朱元璋心有余悸,“回头给娃找几个小厮跟着,这边的巡逻还得加强,今天幸好是个误会,不然俩孩子就危险了。”

  李善长长出一口气,“大帅说的是。”

  谁能想到娃都到家门口了还能出这种意外,今天常遇春能阴差阳错避开巡逻的卫兵,明天其他人也能这么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事关家眷绝不能掉以轻心。

  沐青赶紧拉着小伙伴站起来,眼巴巴的问道,“那个人真的是来投靠的吗?”

  “是的,刚才是个误会,你们以后见了他不用怕。”朱元璋现在还不确定常遇春能不能用,不过小娃胆子小不经吓,左右接下来没机会再见面,现在说没事儿免得他们回去害怕。

  李善长带上儿子回自己家,父子俩还没走远,倒霉催的沐小青就被三个哥哥团团围住。

  沐英拉着弟弟的胳膊翻来覆去检查好几遍,确定他没受伤才松了口气,“那人看上去就不好惹,下次再见到这样的就躲着走,或者回家喊我们,知道来吗?”

  沐青小声辩驳,“我躲了,刚开始看到他在路边守着的时候我就去找李小祺一起走,还从他家找了好几个家丁,还拉上了巡逻的卫兵,谁知道所有人加起来都打不过那人一个?”

  刚开始不知道是谁的时候还在想这是哪个天降猛男,知道那是常遇春的时候就心平气和了。

  大明第一先锋常十万,再猛他都能接受。

  朱元璋捞起小娃往后院走,“好了好了,没事儿了。文青这次做的不错,赶明儿爹给你配几个小厮,省得你小短腿跑不快连喊人帮忙都喊不到。”

  沐青扑腾了两下,觉得大可不必,“爹,不是说今天只是误会吗?走哪儿都有小厮跟着多麻烦,不要不要不要。”

  朱元璋啧了一声,“人家富家大户的少爷公子出门恨不得找几十上百个家丁跟着,怎么到你这儿还嫌弃起来了?”

  沐青撇撇嘴,“爹说的那是纨绔子弟,我是正经小孩儿,才不当纨绔。”

  “还挺有志气。”朱元璋乐了,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什么,将小娃放下来叮嘱道,“刚才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要在你娘面前说,她身子还没恢复好,知道来肯定着急上火。”

  沐青捏紧拳头,“爹放心,我肯定什么都不说。”

  朱元璋一只脚已经迈过门槛,听到他这话又收了回来,“也不准装哑巴。”

  朱文正噗嗤一声笑出来,被小老弟瞪过来后赶紧咳嗽两声假装刚才只是嗓子痒。

  沐青:……

  这事儿过不去了是吧?

  *

  六月初一,大军开拔,朱大帅亲率水陆大军渡江南下,旌旗招展声势浩大,江上来往的水匪商船消失的一干二净,丝毫不敢触其锋芒。

  朱元璋手下的先锋本来是胡大海,不过胡大海最近升官了,正好把先锋的位置空出来给常遇春。

  大军行至半路,朱大帅兴致勃发,遇到当年当游方和尚时救过他性命的柿子树,还心血来潮的封了个“凌霜侯”。

  没错,封的不是人,而是柿子树。

  马秀英无奈,“你爹就是会胡闹。”

  沐青不这么觉得,他觉得“凌霜侯”这个名号可好听了。

  以后吃柿子不叫吃柿子,叫吃凌霜侯,一口一个凌霜侯,说出去肯定把不明所以的人吓趴下。

  马秀英被小娃的搞怪逗的不行,放下手里的针线往他怀里塞了个桃儿,“家里没有凌霜侯,只有桃儿凑合着给你这个小皮猴。”

  沐青抿唇笑的眉眼弯弯,逃难治好了他的挑食,别管桃子柿子梨子李子还是其他水果,总之能吃的都好吃。

  马秀英站起身来活动身子,大军离开和州之后,城里的将士家眷都得她来操心,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一双虎头鞋做了半个月也没做完。

  刚满月的婴儿朱标在大床上躺着,大概白天睡多了,醒过来后不哭不闹,这会儿正攥着小拳头努力蹬被子。

  沐青听到动静赶紧凑过去,“娘,标儿醒了?”

  六月的天正热,丫鬟坐在床边给小婴儿扇扇子,但是扇出来的风也是热风,该热还是热。

  马秀英小心的抱起还不会翻身的小娃娃,把他身上裹着的襁褓扯开一点,让他能自由自在的活动手脚。

  刚满月的小娃什么都干不了,动动胳膊动动腿,只要不哭不闹就比什么都强。

  沐青迅速啃完桃子,跑去外面把手和脸都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才敢上手戳嫩生生的小婴儿,“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小婴儿太小他不敢使劲儿,再大点儿能满地乱跑了才好玩。

  马秀英很放心把两个娃放在一起,有丫鬟在旁边守着,她可以继续做她还没有做完的虎头鞋。

  孩子太小,现在做好也没法穿,她有的是时间慢慢做。

  她留在和州消息不灵通,也不知道渡江的大军现在怎么样了,真让人放心不下。

  沐青完全不担心战事,他对他们家朱老爹有着盲目的信心,采石矶易守难攻又能怎样,在他们家朱老爹的战神天团手下依旧是小菜一碟。

  老爹本人是个战神,老哥们都是战神,叔伯们也都是战神,这要是还打不下来,他们的战神之名是不是有点水?

  事实证明,他的信心没有被辜负,只过了半个月的时间,采石矶乃至整个太平路都被朱大帅纳入囊中。

  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留在太平安抚百姓,徐达带着朱文忠回和州报喜。他们朱大帅又打下一块地盘,不出意外的话,郭天叙和张天佑接下来肯定要搞事。

  和州不能没有人镇守,朱大帅分身乏术,他徐镇抚当仁不让。

  徐达回和州不光是防备郭天叙和张天佑添乱,还要调度军队去长江南岸为攻打集庆做准备。

  拿下太平只是第一步,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还集庆路。

  朱文忠第一次参战,虽然没有冲上最危险的前线,但是也体验了战场的惊心动魄。

  在军中的时候满腔激动没地儿说,回来后拉着没机会上战场的小老弟叭叭叭说个不停。

  不是亲眼见到他是真的不敢相信,常遇春是真的猛啊!

  他们渡江南下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大军借助风势很快到达对岸,不过对面的守军也很多,哇咔咔飞箭乱射,眼看着船就要靠岸,愣是被箭雨给压的冲不过去。

  沐青蹲在门槛上悄悄给他配音:那天的箭,比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来的还要凶猛。

  朱文忠不知道小老弟心里嘀咕什么,张牙舞爪眉飞色舞,给他搭个台子他能立刻化身说书先生。

  他们的战船被元军的箭雨压制的冲不过去,当时局势一片混乱,说时迟那时快,常遇春常先锋乘着小船穿过箭雨,虎躯一震直接将元军的船给冲成两半,到岸边的时候主动露出破绽被元兵抓住长矛,就此借力一脚踏上采石矶。

  常先锋身先士卒成功着陆,那叫一个虎入羊群无人能挡,所到之处元兵退散,愣是杀出了一片无人之地。

  元军阵势大乱,被箭雨挡住的大军士气大振往前冲,就这么一鼓作气把采石矶给拿了下来。

  他们能成功冲上岸,常遇春功不可没!

  沐青托着脸感慨不已,可不是吗,采石矶的大脚印在后世还是个景点呢,传说那就是常遇春登上采石矶的时候留下的脚印。

  果然,不管姓刘还是姓徐还是姓朱还是姓什么,只要不姓赵,宋军打仗都猛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