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槛花笼鹤>第29章 一栏之隔心意明

  桓襄怎么也没想到,刚从牢里脱身,没多久又被关了进去。一同关进去的还有冯越和师爷。

  当时城门攻破,城外起义军和薛印三形成两面包夹之势,很快就攻入县城。

  起义军进城后,首领齐霍就直接把桓襄他们关进了大牢。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们,倒不是齐霍心软,而是看中了桓襄的身份。

  “你说他是当朝王爷?”齐霍站在牢房门口,指着端坐在草垫上的桓襄,扭头向薛印三再次印证。

  薛印三早在城门的时候就已经叛变,他站在齐霍身后,一边行礼一边斩钉截铁道:“他绝对是王爷,若是普通人,怎么可能撺掇一个监狱的囚犯与县令抗衡?”

  从薛印三口中得到确认,齐霍走到桓襄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的阶下囚,口出狂言道:“天家皇子,也有今日!他日我们踏入京城,定要让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王公贵族为我们跪下磕头!”

  “不知我大梁究竟做了什么,让你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犯上作乱?”桓襄十分冷静道。

  齐霍闻言,将南方暴乱的起因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桓襄,“事情得追溯到初春之时,宣州庆云县的百姓向官府借粮过春,等到秋天庄稼成熟,连本带息还给官府。谁料今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见势头不对,步步紧逼,逼着他们还债。”

  “……”

  “那些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办法?”齐霍说着忍不住笑了声,只见他用手抹着脸,语气中带着无奈道,“自己肚子都填不饱都还要还债。还不上债只能找富商借,富商再开出高利贷,到最后落得个屋田皆失,妻离子散的下场!”

  桓襄安静地听齐霍说完话后才缓缓开口问道:“本王记得,朝廷从淮平粮仓下拨了一批救济粮,没下发到南方诸城吗?”

  “若是他们真收到了救济粮,又怎么会冒着掉脑袋、诛九族的风险起义造反!”齐霍厉声道。

  “症结所在,就出在那些官员的身上。”

  桓襄突然起身,走到栏杆边上,指着对面牢房里关押的人犯道:“他们是之前越狱被你们重新关回来的犯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县令胡乱作为而含冤入狱。本王自然知道民心乃天下太平所向,他们的冤案包括你们遭受的旱灾,本王都会替你们摆平。”

  桓襄话音刚落,齐霍就一拳打到桓襄身上。齐霍本就是镖师出身,猝不及防的拳头让桓襄连退了好几步。

  “我才不会信你这朝廷狗的话!”

  齐霍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自然要将这场起义进行到底。他也不知道最后能走到哪一步,既然决定做了,那就得战斗到最后一刻。

  桓襄捂着被拳头打得部位,摇摇头重新坐回原位。

  果然他的一面之词很难让对方相信,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等待。等暴乱平息,再重新安抚民心。

  齐霍见桓襄坐在那闭目养神,便不再与他多说些什么了。他现在还得留着桓襄性命,等攻到京城,靖王桓襄将会是最后的杀手锏。

  牢门重新落锁,牢房内再次回复安静。

  没过多久,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传来,桓襄立刻睁开眼睛。

  只见桓襄猛地起身,快步走到栏杆边,一把拽住栏杆外小步前进的人,压低嗓音骂道:“你怎么在这!”

  鹤青被桓襄拉着胳膊,一时间挣脱不开。他有些心虚地垂下头道:“庄园被暴民包围,我有点害怕就偷偷翻墙跑出来了。”

  “害怕就待在屋子里哪里都别去!”桓襄看了眼四周,反问鹤青道:“你在这里就不害怕了?”

  “有你在的地方,我不害怕。”鹤青用极其弱小的声音说出了这句对他而言十分肉麻的话。

  他来这里自然是想面见起义军首领,若是能达成合作,他随时可以让京中的前朝旧部与他们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京城。

  听说起义军的首领在大牢,鹤青也是紧赶慢赶跑过来。没想到非但没见到人,还被桓襄给发现了。

  桓襄听罢,有些不自觉地看向别处。这种暧昧的暗示他能听得出来,就是心里乱如麻,不知作何回复。

  余光向下瞟视,桓襄看见鹤青涨红的脸颊,自己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翘起。

  “是吗?”桓襄饶有情趣地拨弄起鹤青垂下来的头发,接着挑事道:“你这话说的是真是假?”

  鹤青沉默不语,此刻他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见鹤青不回答,桓襄就当他是害羞了。突然间心情大好,桓襄温柔地拉起鹤青的手,叮嘱道:“你待在庄园哪里也不要去,知道吗?”

  见计划不成,鹤青只好顺着桓襄的意思,略有失望道:“那我回去了。”

  桓襄垂眸看见鹤青细嫩的胳膊,又忍不住叮嘱道:“回去的时候小心那些起义军,别被他们看到了。”

  “啊?”

  “没什么,危险时期还是小心点。”

  “我知道了,多谢关心。”

  鹤青说完这句话后,转身快步离开大牢。他实在不喜欢牢房的环境,再多待一会都是对他的折磨。

  鹤青走得匆忙,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那道炙热的目光。这一刻桓襄意识到,鹤青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正如他之前所说,如果鹤青一直都听他话的话,他会护鹤青一辈子。

  奉常县已经被起义军占领,不仅城门、府衙,就连人流较多的街道也全是义军的人在看守:但凡经过者,都必须验明身份才能顺利通过。

  鹤青走到人群中,警惕地看着那些盘查身份的义军。

  所谓的验明身份,不过就是故意收过路费。

  “这位道长,想要过去得交粮或交钱啊!”

  路边上,几个义军将徐音堵在角落,几双眼睛盯着他手上的粮袋,各个摩拳擦掌,似乎想要动手。

  “贫道手上的粮食是道观十几个道士数日的口粮,实在不能给你们。”徐音不卑不亢道。

  其中一个义军见徐音软硬不吃,刚想上手抢,就被徐音一个扭身躲过了。

  抢粮的义军摔了个底朝天,顿时怒火中烧。

  眼看那人拳头就要落下,鹤青连忙走过去,把徐音护在身后。

  “军爷,这一袋子的钱都给你们,放了这道士。”

  义军拿了鹤青的钱,但视线还停留在那袋粮食上。很显然,他们钱粮都想要。

  鹤青看出那几个义军的心思,力振言辞道:“都给你们钱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这钱是你给的,可不算那道士的!”

  义军话音刚落,便被徐音一掌推翻在地。

  徐音自幼随师父行走江湖,腿脚功夫了得不说,一套自创的掌法更是打得出神入化。

  “快走!”徐音不顾礼节,一把抓住鹤青的手,带他跑向道路边岔开的小巷。

  摔倒地的义军哪咽得下这口气,随即招呼兄弟朝徐音和鹤青逃跑的方向追去。

  徐音是练家子,跑多久都不带喘。再反观鹤青,平时懒得出门,稍微运动一下就上气不接下气。

  眼看义军就要追上,徐音突然把粮袋扔给鹤青。正当鹤青疑惑之时,徐音竟把鹤青打横抱了起来。

  “今天真的失大礼了。”徐音抱着鹤青边逃命边道歉道。

  “……”

  被徐音抱在怀里,鹤青一时不敢动弹。徐音看起来瘦瘦高高,但臂膀有力,抱着鹤青依旧健步如飞。身上还有股淡淡草药香,闻起来让人安心。

  “啊!”鹤青突然惊呼,只见徐音抱着他三两下跳上围墙。

  “要是怕高,就闭上眼睛。”徐音说话声音轻柔,鹤青听着心里莫名地安心。

  鹤青眼睛闪着光,有些激动地问道:“你带着我穿梭在屋顶吗?这是轻功吗?”

  “算是吧。这样走快些,能甩开那些追兵。我把你送回庄园,之后再绕道返回道观。”徐音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你这样跑起来真飒。”鹤青由衷地夸赞道。当年若不是国破家亡,恐怕他现在也能像徐音一样飞檐走壁。

  “是,是吗?多,多谢夸奖。”徐音的脸已经涨的通红,说话也有些语无伦次。

  片刻间,徐音就将那些义军甩在身后。等彻底看不见人影后,徐音抱着鹤青跳回地面,随后小心翼翼地把鹤青放到石阶上。

  徐音从鹤青手中拿回粮袋,贴心问道:“刚刚吓着你了,现在要不要休息会?”

  鹤青起身,回道:“不用了,我想赶紧回去。”

  “那我送你。”

  就这样,鹤钦走在前面,徐音就跟在后面跟着,一直保持着合适的距离,直到鹤青回到庄园。

  鹤青出来时,庄园里的人寥寥无几,几乎都是些奴仆侍女。这刚一回来,里里外外竟围了不少侍卫打扮的人。

  “庄园的主人回来了?”

  鹤青前脚刚跨进庄园大门,就听见十分耳熟的声音。富有磁性的声音夹杂着几分慵懒,那不是当朝太子,还能是谁?

  “见过太子殿下。”鹤青跪在桓煜面前,照例行礼道。

  桓煜亲手将鹤青扶起,“不用行如此大礼,都是一家人。”

  鹤青起身后,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接着提醒道:“奉常县已被起义军占领,殿下还是早早离开,以免深入险境。”

  “奉常县之危本太子自然知道。”桓煜“啪”地一声打开折扇,拍着鹤青的胸脯道:“本太子来这,可是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