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槛花笼鹤>第30章 随君而逃弃亲夫

  桓煜的折扇拍在鹤青身上,鹤青心里十分不自在。

  鹤青本就对太子桓煜充满好奇和芥蒂,与他同处时,自己更是心生胆怯。

  桓煜不似桓襄那么坦荡,什么心事都写在脸上。反而桓煜善于隐藏自己的心思,鹤青很难琢磨的透。

  桓煜突然呵呵笑道:“你往后退干嘛,本太子又不吃了你。”

  突如起来的手揽住鹤青的腰,鹤青的表情就像受了惊吓的小兽。

  “殿下自重!”鹤青语气强硬道:“我是靖王妃,殿下不能逾矩!”

  “靖王妃?”桓煜突然大笑起来,“靖王都要没了,哪来的什么靖王妃啊!”

  “你这话什么意思!”鹤青疑惑道。

  桓煜闻言,便不再捉弄鹤青。他把手负在身后,俯身凑到鹤青耳边道:“本太子说了,是为你而来。这次来就是带你离开奉常县。”

  “带我离开?”鹤青抓住重点问道:“我离开了,桓襄怎么办?”

  “他不是在牢里吗,让他一直待着就好了。”桓煜一脸得意道:“今晚子时大军就会从东门攻入,届时桓襄是死是活,全看他运气了。”

  鹤青听罢,苦笑一声,“桓襄要是死了,那我岂不是成了寡妇?”

  桓煜面露微笑,收回扇面用扇头抬起鹤青的下巴,“你不用担心,按照我大梁律法,丈夫死了,这婚姻就不作数了。”

  鹤青知道桓煜是明白人,直接说道:“桓襄手上有一半兵符,他要是死了,那兵符就会回到平阳侯手上。”

  “原来你担心这个。”桓煜若有所思道:“平阳侯再厉害也是一介女流,而且她之前身陷信任危机,陛下不会一直把兵符放在她手上的。”

  “这可不好说。”鹤青拿开扇子,一本正经道:“荣家军直对荣氏忠心,即便荣格没有兵符,他们也会对荣格忠心不二。”

  “一支军队罢了,若是不能为己所用,解散了便是。”

  “……”

  夜幕将至,距离攻城还有两个时辰。

  桓煜没有时间再跟鹤青废话,直接上手揽过鹤青肩膀,说道:“走吧,留在这不安全。”

  鹤青拗不过桓煜,只能被他强行带走。

  子时一过,城门口闪耀起火光。

  守城的义军连忙跑着回报,口中大喊:“狗朝廷派军攻城,请求支援!”

  今夜注定无眠。但起义军一路攻打至此已经筋疲力尽,短时间内再次作战,只怕输多赢少。

  齐霍在得到消息后,立刻把桓襄从牢里提了出来,由数个义军押送到城墙上。

  城下是今年的武状元季衡韬,由他领兵五万。此刻兵临城下,他骑在战马上颇具将帅风范。

  季衡韬刚入仕途,一直受到外界非议。为了让他多获军功,皇帝特派他领兵,剿灭奉常县义军,护住京城前大门。

  “楼下的将领听着!”齐霍手持短刀压在桓襄脖子边,对季衡韬道:“你们的王爷在我手上,想要他活命的话,立马撤军!”

  季衡韬见状,面无表情道:“本将眼中没有所谓的王爷,只有你这贼子的首级!”

  桓襄听后,欣慰笑道:“你看到了吧,想用我性命要挟是没有用的。”

  此刻齐霍内心慌乱,真要跟这些正规军打上一仗,最后的结局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哼,你还太年轻了!”桓襄冷哼一声,倾身往后一躲,间隙抓住齐霍拿刀的手腕朝后一拧,顺势把齐霍放倒在地。

  桓襄手劲极大,齐霍的手腕几乎废了。

  紧接着又是几拳,齐霍被桓襄打得无法动弹。反客为主后,桓襄也没愣着,夺走齐霍的短刀就和城楼上的义军撕打起来。

  与此同时,齐霍下令攻城。东门的城门本就建的不牢固,数十人抬着巨木桩三两下就捣穿城门,诸多义军当场被惯力掀倒在地,不得动弹。

  眼看城门被破,义军主力死伤大半,只剩下一些没本事的义军纷纷逃窜。

  “缴械者无罪!”桓襄站在城楼上,朝着楼下的义军喊道:“现在缴械投降,赦免你们死罪;若一意孤行,休怪法不留情!”

  桓襄以身担保,起义军逐渐被桓襄的言语击溃:左右都是死,倒不如相信桓襄的话,说不定还有条活路。

  起义军仅占领奉常县半天,便被朝廷派出的军队镇压住。

  本就是些乌合之众,能连攻数城直逼皇城,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那些地方官心里清楚。

  季衡韬率军接管奉常县后,义军叛乱一事才算是平息。

  季衡韬本想着约桓襄见面,商讨后面的安抚工作。谁料桓襄刚从危机中脱险,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折返回庄园。

  事发突然,他得先把鹤青送回京城。

  等桓襄推开庄园的大门,只见庄园里静悄悄地,气氛安静地可怕。

  一股不好的念头萦绕脑中,桓襄直奔鹤青居住的房间,一把踹开了房门。

  屋内果真空无一人。

  峰叔不在,鹤青绝对不敢一人离开。如今鹤青不见踪影,只可能是被人带走。

  平阳侯还在南方镇压暴乱,程霆已经入伍军队,能带鹤青走的人,桓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趁着月色,桓襄从自家马场牵出一匹快马,顺着官道北上直奔京城。

  终于,在早朝快结束的时候,桓襄赶回皇城。

  崇德殿内,桓硕刚准备宣布退朝,守在殿外的周公公推门而入,毕恭毕敬道:“陛下,靖王求见。”

  “桓襄?”桓硕眯起眼睛,神思恍惚道:“朕记得,他不是去庄园修养了吗?”

  “的确如此。但靖王此次回来衣冠凌乱、风尘仆仆,似乎是出了什么大事。”

  丞相宋枝涯站了出来,提醒道:“陛下,靖王的庄园在奉常县,之前奉常县被起义军占领,靖王恐怕是死里逃生回来的。”

  “这样啊。”桓硕靠在龙椅上,懒洋洋地说道:“让他进来吧,朕要听听他有什么事启奏。”

  “宣靖王桓襄进殿!”

  周公公话音刚落,崇德殿的大门被两个宫女推开。清晨的阳光顺着门缝洒进来,桓襄站在门口,全身像渡了层金光。

  宫门阖上,桓襄一步一个血脚印地走到大殿中央。桓襄脸色并不好看,身上的血污也没擦拭干净,整个人蓬头垢面,和大殿上穿戴整齐的官员天差地别。

  “微臣见过陛下。”桓襄单膝跪在地上道。

  “怎么成这个样子了,快起来!”桓硕说话的时候依旧靠在龙椅上,仅是嘴上心疼。

  “微臣仪态不雅,就跪着说吧。”

  说完,桓襄从兜中掏出一份白纸黑字写着的状书,让桓硕的贴身太监代为转交。

  “微臣之所以尽快求见陛下,只希望此事能速速解决。这状纸上写着的是奉常县所有因屈入狱的百姓,他们因为县令和师爷的胡乱作为,有的甚至被判了死罪。小小县城如此,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

  桓襄说完,眼神望向宋枝涯,接着说道:“若是当年就设立监察官,再怎么样也不会闹出如此荒唐的事。而且此次南方暴乱,天降大旱是一方面,地方官府的所作所为,我想才是祸事之始。”

  “陛下,此事需要严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宋枝涯立马开口提议道。

  宋枝涯一开口,在朝文武百官纷纷跪下附和。

  桓硕见此场景,立刻站起身来,自省道:“如此看来,朕的确让百姓失望了。”

  “立刻改革变法,才是正道。”桓襄接着桓硕的话道。

  “桓襄说的不错。不过变法涉及甚广,短期无法实现。暂时以镇压暴民抚恤灾民为主。至于你口中那些百姓的冤屈,朕自会派钦差大臣查明原因,还他们个清白。”

  “是,陛下英明。”随后桓襄起身,默默退到一边。

  “今日就议到这,退朝吧。”

  随着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内官员按顺序挨个退场。

  最后轮到桓襄和桓煜叔侄俩,两人并排跨出门槛,一同朝宫外走去。

  “荣鹤在你那,是吧?”桓襄开口道。

  “呵呵,皇叔命可真大,我和荣鹤还以为你会被义军首领杀了呢。”桓煜说话阴阳怪气,听得桓襄心里很是不舒服。

  “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你也不能怪荣鹤弃你而去。”桓煜继续睁着眼睛说瞎话。

  “再怎么说,荣鹤也是我靖王府的人,本王要把他接回去。”桓襄压着怒火道。

  桓煜微微笑道:“那当然可以。只不过你这副模样,还是梳洗一下吧,可别把王妃吓着了。”

  “不必了。”桓襄打断桓煜的话,“本王现在就去接荣鹤回府,你这个外人就不要掺和本王的家务事了。”

  “也是,我这个外人不该掺和你们。”

  桓襄再次见到鹤青的时候,是在东宫临华殿。

  临华殿依水而建,底下是清澈见底的池水,水上是豪华的宫殿。殿内薄纱随风而飘,远处看来仙雾缥缈。

  鹤青换了身干净的华服,坐在窗户边看着底下池水中的锦鲤。

  锦鲤很漂亮,但鹤青看到它们,心里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再好看的锦鲤也逃不了被圈养的命。

  “荣鹤!”

  桓襄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鹤青抬头朝外看去。

  薄纱随风飘动,一个熟悉的身影若隐若现。

  桓襄暴力地抓住那些薄纱,将它们揉起来甩到身后。紧接着三两步走到鹤青身边,直接将他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