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槛花笼鹤>第28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

  “狱卒大哥!”秀兰靠在栏杆上,朝着路过的狱卒挥手。

  “狱卒大哥,你还记得民女吗?”秀兰擦干净了脸,又用簪子重新挽起了头发,半倚在栏杆上是我见犹怜。

  “你不是刚刚要纸笔的那个人吗?”狱卒明知故问道。

  “状书已经写好了,烦请狱卒大哥替民女送到县令大人的手中。”

  狱卒朝秀兰走来,抓住她的手,贪婪地摩挲着。

  “要我帮忙送出去是吗?”狱卒暗示道。

  秀兰故作娇羞,点点头道:“大哥你再靠近一点,我好把状书给你。”

  狱卒大哥立刻兴奋起来,又朝前走到牢门出,直接掏出钥匙把门打开了。

  等狱卒锁了牢门,便色眯眯地朝秀兰走去。还没靠近秀兰,桓襄便拿着铁链一下勒住狱卒的脖子。

  狱卒想要大叫吸引来同伴,但桓襄稍一用力,狱卒立刻断了气,软绵绵地倒在地上。

  桓襄从他身上掏出钥匙,直接打开牢门。紧接着桓襄将钥匙丢给薛印三,叮嘱道:“去开其他牢房的门!”

  桓襄这次是铁了心地要大闹监狱,自然要越混乱越好。

  鹤青紧跟着桓襄走出牢门,他现在一心只想着出去,但害怕被狱卒抓住,只能紧紧攥着桓襄的衣角。

  桓襄回过头看着眼前极其委屈的人,嘱咐道:“一会你趁乱跑出去,跑回庄园,让管事的送你回京。”

  “我不认识路,我不敢。”鹤青一语道出了心声。

  “没事的,一直向西跑就行了。”

  桓襄话音刚落,就看见几十个狱卒拔出佩刀朝他们砍来。

  在他们眼里,擅自越狱就是死罪,只管镇压越狱的犯人,无须在意他们的死活。

  鹤青一看这架势,心里更加慌乱。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可不能就这么交代在这里。

  桓襄赤手空拳解决了几个狱卒,从他们手上拿来佩刀,带着鹤青往外走。

  等把鹤青送出牢房大门,桓襄一边用袖子给鹤青擦溅到脸上的鲜血,一边嘱咐道:“这场闹剧还没结束,你先回京。”

  桓襄突如其来的转变让鹤青愣在了原地,好半天都没有动弹。

  等桓襄把鹤青脸上的污血擦拭干净,他又催促道:“快走啊,愣着干嘛!”

  此时鹤青终于有了点反应,留在这也是添乱,他听了桓襄的话,一路朝着西边走去。

  等鹤青回到阔别已久的庄园,总管峰叔已经在门口徘徊很久了。

  看到鹤青,峰叔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鹤青身边搀住他,然后问道:“王爷呢,王爷没跟您一起回来吗?”

  “王爷被困在县大牢了,他让我回京。”

  紧接着,鹤青又把这几天的遭遇全都告诉了峰叔。

  “简直欺人太甚!”峰叔痛骂一嘴,转而对鹤青温和道:“明早峰叔就安排马车送你回王府,至于王爷那,我自会以王爷口谕上报京城,您无需担忧。”

  “有劳峰叔了。”鹤青并不想掺和进来,要是能回京他自然会回去。

  另一边,冯越得到犯人越狱的消息,立马派衙役协助狱卒镇压。但没想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整个监狱都发生了暴乱。

  后来得知是桓襄撺掇起来的,冯越心里是又惊又怕。

  但此刻害怕也没有什么用,桓襄若不亡,倒霉的就是他。之前还想着怎么讨好桓襄的冯越,此刻逐渐变得疯狂起来。

  桓襄死在这小县城,谁又能知道实情呢?到时候就说是刁民犯上作乱,他就可以把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就这样,冯越带着府兵包围县大牢,而桓襄一群人则以大牢为据点按兵不动。

  就这样僵持了一个晚上,直到翌日清晨,一辆马车从杳无人烟的街道上驶过。

  鹤青坐的这辆马车直奔城门,但城门早已被冯越封锁,任何人不得出入。

  鹤青被困在城门口进退两难之际,城门外传来的惊天巨响让鹤青吓得抖一个激灵。

  不知外面发生什么事,但鹤青赶紧让马车夫掉头:别人听不出来那声巨响,他却知道那是投石机投出巨石掉落在地上而发出的巨响。

  大概是有人想击毁城门,一直在不断调整投石机的距离,想利用巨石撞毁城门。

  外面发生了什么鹤青一概不知,但此事他还是得告诉桓襄,毕竟事关身家性命,鹤青不敢擅自行动。

  马车立刻掉头朝县大牢的方向赶去,与此同时,镇守城门的士兵快马加鞭地赶了过来。

  “报!城外有起义军攻城,请求派兵增援!”

  本来就为桓襄大闹监狱一事而头疼的冯越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没吓晕过去。

  他仗着自己是县令,平时在县城作威作福惯了,真要遇到大事,他自己也拿不住主意。

  倒是一旁的师爷还算冷静,立刻分调一大部分兵力去城门增援。

  如今内忧外患,先平定城外暴民,才有机会处理掉城内这些越狱的人犯。

  眼见围守在外的府兵减少,桓襄可不给冯越喘息的机会,直接带着人硬闯出去。

  混乱中,桓襄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怎么在这!”桓襄拉过鹤青,先是将他护在身边,再是数落道:“不是让你出城吗,还敢往这跑,不要命了!”

  “城外出事了,有暴民攻城,我被困在门口出不去。”鹤青如实说道。

  “难怪他们分调了一些人离开,原来是出事了。”桓襄自言自语道。

  “现在怎么办,他们有投石机,一旦巨石砸中城门,我们都逃不掉。”鹤青语气急促道。毕竟危机时刻,鹤青还是很在乎自己的生命安全。

  “你先回庄园找峰叔,让他写信传回京城。至于城外暴民,本王会出面解决。”

  “你怎么解决?”鹤青拉住桓襄的衣袖,下意识关心道。

  鹤青这话让桓襄心中燃起一股暖意,手掌不自觉地摸向鹤青的后脑勺,宽慰道:“奉常县在京郊,一旦被攻破便会威胁京城安危,本王保京城,就是在保护你,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

  耳边除了桓襄说话声,更有兵戎交接的声音传来。桓襄最后说的那些话鹤青听得不清不楚,但看到桓襄坚定的眼神,鹤青只能选择相信桓襄。

  鹤青刚离开没多久,冯越就撤兵了。只见他走到桓襄面前,客气行礼道:“现在暴民攻城,我们这点小误会算不上什么了吧。不如握手言和,本官赦免这些刁民的死罪,你看如何?”

  “死罪?”桓襄冷哼一声,道:“别以为本王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书写的罪状都在本王这,人证物证俱在,届时你跟你的师爷一个都逃不掉!”

  冯越一听,脸色大变。他和师爷的事要是被上头知道了,他们几个脑袋都不够砍!但此时暴民攻城,他实在不能把宝贵的兵力放在处理这些刁民越狱的事上。

  “暂时言和可以,但你的事本王不会忘。”桓襄说罢便让薛印三将人聚集在一起,暂时在原地休整。

  冯越见状也是让府兵退下,转而让他们去城门口支援。

  此时奉常县城外并不乐观。南方暴民四起,南北交界之地已经组成起义军。

  他们当中不乏有手艺人,制作刀剑、箭矢虽不易,但制作个投石机还是绰绰有余。

  也正是依靠这些投石机,他们才能连破几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京郊。

  桓襄跟着来到城墙上,看着城外由十几人组成的小队,心里不禁打起盘算:攻城主力看着不多,保不齐他们在林中还埋伏着人。现在士兵在城内堵着城门还好,一旦见外面人少而开门迎战的话,便中了对方的计。

  “大人,他们人不多,我们在城门上射箭,直接击毙他们!”师爷来到冯越身边建议道。

  “良弓倒有不少,箭矢却不多,而且他们身边都有掩体,只怕箭射出去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冯越为难道。

  正当两人为此事发愁的时候,冯越一眼看到城墙上的桓襄。

  面对桓襄,冯越换了副讨好的嘴脸,客客气气道:“正是危急存亡之时,不知王爷有何退敌之策。若是有,我奉常县五千府兵任王爷差遣。”

  桓襄阅历丰富,他深知这种暴民叛乱跟他们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要是硬打恐怕也是两败俱伤。

  如今之计,还是先稳住这些起义军等待朝廷支援。

  还没等桓襄开口回复,城下便传来一阵躁动。

  听到兵刃交接的声音,桓襄皱起眉头,赶忙跑下城墙。

  只见薛印三带着他的弟兄正与堵门的那些府兵打在一起。不用说也知道,薛印三这厮是看奉常县岌岌可危,直接倒戈起义军了。

  双方实力虽有悬殊,但薛印三的举动还是让堵门的府兵有所松懈。

  突然,只听一声巨响,城门被石头硬生生地砸出了一个窟窿。堵门的府兵深受石头带来的冲击影响,纷纷摔到在地上。

  又是一声巨响,城门被撞开,堵门的府兵纷纷倒地。

  与桓襄所料一致,见到城门被打破,埋伏在树林里的义军一拥而上,举着大刀朝城中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