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槛花笼鹤>第27章 负屈含冤望清白

  “你们不要动她!”

  说话间,一个浑身是伤的犯人从角落缓缓走出,颤颤巍巍地挡在妇人面前。

  “全郎,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妇人看着眼前的男人,心疼得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韩全转过身来抱住妇人,忍不住哽咽道:“秀兰你怎么在这,是那些人为难你了吗?”

  “说来话长,说来话长。”妇人一时激动,来来回回只念叨这几句。

  见小夫妻互相哭诉,为首的犯人顿时失了兴趣。他知道那个男人是死刑犯,反正活不了多久,就让他跟夫人好好叙叙旧。

  “你倒挺有原则的。”黑暗中,一个男人靠坐在墙壁下,仰头看着那个正朝他走来的犯人。

  说话的人正是桓襄。原本他被丢进牢中,师爷让那些犯人狠命的折磨他。

  但桓襄并未真的中迷烟和软筋散,甚至几下就把为首的犯人打趴下了。

  那犯人名叫薛印三,早些时候因为在采石场附近闹事被关押进来。跟着关进来的还有和他一起闹事的弟兄。他们被关进来的那一天,就抱团取火,个个身形高大,一般犯人还不敢靠近他们。

  “反正那家伙活不了多久,就让他们小夫妻团聚一下!”薛印三无所谓道。

  透过昏暗的烛火,桓襄看清楚了妇人长相,立刻站起身来朝妇人走去。

  韩全见有人走来,立刻将自己的夫人护到身后去。

  “你想干什么!”韩全警惕地看着桓襄。即便他一身伤痕,但他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态势,丝毫没有把伤痛放在眼里。

  “我们认识。”桓襄看向韩全身后的秀兰道:“他跟你在一起吗?”

  秀兰知道桓襄口中的人是谁,连忙点头,语气中带着歉意:“我知道他在哪,我不是故意要丢下他一个人走的,我是想找我夫君。”

  “带路吧。”桓襄互抱手肘,等着秀兰带路。

  秀兰显然舍不得离开韩全身边,只能让韩全也跟过来。等桓襄再见到鹤青的时候,他正蜷缩在牢房的另一边拐角,身上还裹着秀兰盖在他身上的外袍,看起来状态不太好。

  这一刻,桓襄心里就像是被重击一般,内心百感交集。桓襄几乎是跑着来到鹤青身边,蹲在他面前,抚摸着鹤青的脑袋。

  “什么时候能出去,我不想待在这。这里又闷又潮湿,还有恶臭味,我不舒服。”鹤青说起话来就像小猫呜咽,听起来格外让人心疼。

  桓襄将人抱在怀中,安慰道:“很快就能离开,再坚持一会。”

  说罢,桓襄招呼韩全和秀兰过来,开始问正事:“跟本王说说,是怎么个事?”

  “他是王爷?”韩全望向自己的妻子,满脸震惊。

  起初秀兰是不太相信,但看到桓襄进了大牢还能镇定自若,便朝韩全点了点头。

  韩全见状,立马跪在桓襄面前,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草民控诉奉常县县令和师爷徇私枉法、草菅人命,还请殿下替草民做主。”

  紧接着,韩全便把自己的遭遇以及遭受到的不公全都和盘托出。

  “草民若是有半句虚言,便死无葬身之地。”韩全对天发誓道。

  一直沉默不语的鹤青开口道:“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做的这么顺遂,可见不止判了这一桩冤案。”

  “的确。”桓襄附和道:“这牢里关的犯人,也不知有多少是被判了冤案的。”

  “还请殿下为草民们做主!”韩全和秀兰一起朝桓襄磕头,他们把桓襄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可能弄到纸笔?”桓襄泰然自若地问道。

  “给狱卒一些好处,应该能弄到。”韩全回应道。

  紧接着桓襄从兜里掏出一块银锭子抛给秀兰。秀兰心领神会,立刻跑到栏杆边喊道:“有人吗,快来人啊!”

  巡逻的狱卒闻声赶来,不由分说就推了栏杆内的秀兰一把。若不是有个栏杆拦着,他们只会更加恶劣。

  “干什么,大呼小叫的!”狱卒十分不耐烦道。

  “狱卒大哥,可否给民女纸笔,民女想申冤!”

  原本狱卒想冷嘲热讽秀兰几句,但看到她递来的银子,倒很识趣地闭上嘴,拿了银子就转身离开了。

  没多久,狱卒拿来了纸笔。他倒不是希望秀兰伸冤,而是想拿了钱再看她因为伸冤丢大脸。

  秀兰拿来纸笔,让韩全将受到的冤屈全部写下。

  “你们写完再拿着纸笔牢里转一圈,问问别人可还有冤要申。”桓襄提醒道。

  “好的殿下,民女这就去。”

  秀兰和韩全走后,这里就剩下桓襄和鹤青。鹤青看着情绪还算稳定,但牢里压抑的环境还是让他久久不敢动弹。

  此时桓襄开口询问道:“你什么时候进宫的,在我母后身边侍奉多久了?”

  “入宫?”鹤青苦笑道:“我不记得了。至于太后那,大概侍奉了十多年了。”

  “十多年了吗?”桓襄自言自语道。

  “不过他们都说我像荣家二公子,说不定我还真是荣家的哪位公子呢。”鹤青随口说道。

  “无论如何,你现在已经是平阳侯的弟弟,荣家的二公子,是真是假又有谁知道呢?”

  “知道的人多着呢,你就知道我之前是个没有脸皮招你厌恶的奴才!”鹤青说话也毫不给自己面子,但这话在桓襄听来,心里莫名难受的很。

  “别提以前的事了。”桓襄低声温柔道:“以后本王会给你应有的尊重,王府大小的事都交给你。”

  桓襄态度的突然转变让鹤青有些吃惊,但他没有拒绝桓襄的请求,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两人独处还没一会工夫,薛印三咋咋呼呼地走过来,满脸不悦道:“你这是整哪一出,进了这监狱出去都是问题,你还想帮他们告状?”

  “本王不仅要告状,还要越狱,你干吗?”桓襄镇定自若道。

  “越狱?”薛印三冷笑道:“就凭你还想越狱,痴心妄想!”

  “并非痴心妄想。”桓襄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本王许诺他们清白,那些囚犯自然拥护本王。人多力量大,他小小一个县大牢根本困不住我们。”

  桓襄此言并非吹嘘,而是曾经深入渤海国的时候被关监狱,也是他煽动牢里犯人越狱才得以脱险。

  薛印三没有说话,他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才知道桓襄的号召力是有多强。

  不仅仅是桓襄尊贵无比的身份,更是他开出了沉冤昭雪这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牢里的犯人大多数都是含冤入狱,一朝有望重获清白,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所以你要不要带着你那些弟兄加入进来?”桓襄继续拉拢道。

  “哼,没兴趣。”薛印三满不在乎道:“说实话,我们是故意闹事才进的监狱。这牢里环境虽不好,但管吃管住,总好过在外流浪饿肚子。”

  “所以你是带头在采石场附近闹事的人?”鹤青难得插话道。

  “我们闹事,也是为了活下去。”薛印三满脸无奈道:“我们几十个弟兄都是从南方一路逃难来的,没有正规户籍,无法在这里安身立命。与其一直饿着肚子,倒不如到这牢房里待着。”

  “原来如此。”鹤青说话声不大,掩盖了失望的语气。原本想拉拢这些人,但他们并非亡命之徒,即便收入麾下也不够忠心。

  “你们从南方来的。”桓襄抓住重点,继续说道:“之前陛下派平阳侯南下平定暴乱,如今看来情况不容乐观啊!”

  “乐观个屁!”薛印三一听这话瞬间恼火:“今年大旱,南方闹饥荒。朝廷下放救济粮迟迟落不到我们手上,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去官府讨说法,最后落得个刁民叛乱的下场。”

  “看来奉常县只是冰山一角。”

  桓襄说罢,不由得回想起他在朝中建议设立官员考核制度,不仅对朝中大臣进行监督,更要落实到位,九品小官也不能落下。

  谁料他这建议一出就被宋枝涯驳回了,说是浪费人力物力,只会冗官冗费,这件事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如今弊端显现,连一个京郊县城的一个县令都如此大胆,更别说其他地方的官员官官相护。

  “此事本王必定重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桓襄起身,郑重地朝薛印三一个行礼。

  薛印三一介草民哪里见过这阵仗,稀里糊涂地就回应“好”,随后又把弟兄招呼来,说是要一起越狱出去。

  “不是大哥,真听那个所谓王爷的?”薛印三的弟兄明显不太想离开这里,也不相信桓襄。

  薛印三抬眼望向桓襄,只见他亲手将鹤青抱起,在外人看来他们二人是如胶似漆,恩爱无比。

  之后薛印三没好气地打了说话那人的脑袋,怒斥道:“他对他内人那么好,肯定不是坏人。你有见过宠夫人的人是坏人吗!而且你们真想一辈子在牢里白吃白喝啊。这里的狱卒都是势利眼,留在这,往后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薛印三所言极其有道理,他的兄弟们纷纷点头附和。

  桓襄的名声很快就传到别的牢房,随着队伍逐渐壮大,一场“蓄谋已久”的越狱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