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又如何,本王能取而代之,我就是天子,输家杀了就杀了,不留隐患永绝后患。

  朱祖淳以为自己在做噩梦。朱宸濠在说什么?他疯了?

  为什么??明明是燕王失踪多半死了,瓦剌也遭到重创了,没有实力大规模作战,才把朕送回来复位议和。

  他们竟然不认朕,要杀朕?原来一个个的都在记恨朕!

  朱祖淳突然狂笑起来,笑的,提泪横流:“燕王都被瓦剌人杀了,那个残废扔到军营里也是个做苦力的还能有本事打仗?”他临了聪明了一次,知道说什么才会在宁王心头扎上最狠的一刀,朕只恨自己以前盲了心智,没看出你们二人的勾结。

  死到临头,朱祖淳还是不服,他怒吼着:“朕是天命所归你怎么敢!”

  宁王面色波澜不惊,似是毫无动摇,心中只耻笑着眼前这位曾经的狗皇帝。

  苍天若有眼,自你任由饥荒不闻不问反而变本加厉克扣灾民那日起就不会饶过!今天就是你的报应!

  朱祖淳恨极了宁王,往日点滴拼凑,他如今的权柄都是自己慷慨赠予,却成了要自己命的屠刀,他孤注一掷的喊着:“朱宸濠!你对得起朕吗?”以求激起一丝愧意换来手下留情。

  宁王压根懒得与他多费唇舌,手下败将何足挂齿。

  “本王有今日,要感谢先帝,自然要在天下人面前为先帝报仇,杀你这个冒充他的奸佞小人。”凤眸在最后一刻微眯,飞挑眼尾骤然多了一股锐不可当的凌厉杀机。

  朱宸濠正派而大义凛然,但朱祖淳眼中身前的宁王邪气四溢,杀意无形中化为实物,缠紧了自己的脖颈命脉,他像真的被扼住了喉咙,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回天乏术。

  朱祖淳直接被推出宫门,在城门下问斩,结束他‘金贵’性命的不是尚方宝剑,是一个普通刽子手握着的砍刀,全城百姓都来围观,痛骂昏君留下的遗害,更是唾弃胆敢冒充皇帝的细作。

  皇后思念成疾,此事过后一病不起缠绵病榻,唯一的心愿是为先帝报仇,要瓦剌付出代价,永不敢再犯大明。

  国仇家恨夹杂挑动民众情绪,朝中主站派得以顺利通过加派兵力和粮草增运。

  又有一日皇后呕血自知命不久矣,终于决定传达出了一道口谕。她以凤印将辅政老臣都叫到皇宫,当面吩咐:皇帝出征前为防不测,曾密诏如有万一,膝下无子嗣,就传位于宁王。

  少壮派随即也在朝会时进言:国不能一日无君。

  宁藩一系不宜出手,静看谁人敢反对。朝野民间,皆是赞同之声。

  皇后贞烈,不堪先帝身后还被瓦剌用细作侮辱,不出几日已随先帝而去。大明全境群情激奋,连普通百姓都誓要为帝后报仇,与瓦剌不共戴天。

  再行朝会时,群臣齐声请求宁王登基,扶正江山固本朱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排山倒海的称颂扑面而来,震聋发聩。

  臣子全数跪在自己脚下,行三跪九叩大礼。

  “宁王殿下救江山于危难,扶社稷于将倾,我等诚意恭请,请您即天子位,上循天道,下安百官万民之心。”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金銮殿上,龙椅就在自己身下。

  百官觐见,俯首称臣。

  皇位就在自己手中。

  顺应群情无可阻挡,其中有无蹊跷又能如何?

  多思多虑多错,谁率先上位谁才是赢家。

  朱宸濠问心无愧,谁敢反对?

  完全掌权,下一步就是厉兵秣马彻底杀向瓦剌,多年心愿终于可得偿。

  应州大捷那年,朱宸濠临危授命,在文武百官见证下应允接过重担继位,以宁王之身份行最后一件要事,摄政王之座当场撤下,先行在万众瞩目之下郑重地坐上了龙椅以表决心。

18 登基*相时而动

  ◎从此世间再无宁王,只有顺德帝。◎

  新帝人选已定,年号便已更迭——顺德。

  顺天意感召,德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