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59章 闲事 五

  东渠先生就觉得富贵这种愤怒来的没有丝毫的由头,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每一个开国皇帝哪个没有一段异于常人的出生经历。

  就说唐高祖李渊虽然没有那么花哨的来历,但是人家长相异于常人, 光从面相上来看就能判定这个人是个皇帝。别说人家李渊了,就说刘备和一般人长得也不一样,耳朵比较大,而且手长超过了膝盖。正常人谁站着的时候手能超过膝盖?甚至是没有一个正常人能够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耳朵!他刘玄德就可以!

  但是大家对这些都很宽容,没觉得这是畸形呢, 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一些特点人群中找不到第二个。光是想想, 觉得肯定有点神乎其神的地方。

  所以东渠先生就劝富贵看开点,但是富贵还真的难看开。

  但是这种事情如果换到自己身上, 给自己脸上贴金呢?

  富贵肯定是屁颠颠的去做。富贵直到如今尝试到了身份带来的好处, 所以就想让自己的身份砸瓷实了。江南这地方比江北更讲究门第,但是大家都是土鳖,往前推了不起是在汉朝的时候家里出过什么官儿, 但是巫马富贵就厚着脸皮说自家祖上是周天子的卿士!

  这还是当初秋叶胡说八道说是巫马家早些年侍奉过周天子,也是真的有这回事儿, 但是没证据啊。侍奉周天子的都是什么人呢?各诸侯国的国主, 凡是受宠爱的都在天子身边。一般国主不受宠还真不能去周天子身边上任。

  所以富贵就想尽办法把自己祖上是卿士的事给砸瓷实了, 甚至他有了修伪史的想法。

  富贵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重新修史的念头倒是挺好的。于是在被人家吹捧秋叶是帝君女儿投胎转世的事儿给刺激了之后,就和东渠先生商量:“如今天下大势,不是我为皇帝就是我女儿为皇帝,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巫马家取得天下。你说我现在派人过江和秋叶商量一下重新修史如何?”

  这个想法让东渠先生吃惊。他是真的没想到有这一招!

  文人墨客一辈子除了当官之外, 唯一能称得上是至高追求的就是参与编写史书,这个时候确实可以修史, 修的是前朝的史。只是越过这么多朝代去修周朝的——那就别扯淡了, 写出来谁信啊。

  东渠先生明显不赞成:“如何修?周平王迁都之后有《左转》记录。到了汉朝又有《史记》记录, 这两本书已经把周朝的史给编完了。时隔这么多年,事实很难再进行考据,修出来未必会有人信。”

  富贵觉得自己又不是推翻前人的重新修,他只是想在《左转》和《史记》的历史上,把巫马家老祖宗的事给塞进去。

  东渠先生呆呆的看着他,这事儿不好办。

  比如说,既然是诸侯国的国君侍奉天子,那么巫马家应该有一片封地,要不然怎么是诸侯?这个位置在哪儿,有多少代国君,各个国君出了什么故事?

  这要给巫马家的祖宗编造详细的来历,当时的诸侯国有姬姓诸侯国,有姜姓诸侯国,有妫姓诸侯国......巫马家属于上古八大姓的哪个分支?

  既然是诸侯国,又和哪个国家进行联姻?

  比如说姜姓诸侯国,他们就喜欢和姬姓诸侯国联姻,东周有名的美女,如宣姜,文姜,哀姜,庄姜......前面的宣文哀庄是她们丈夫的谥号,后面的姜是她们父亲的姓氏,表明他们出自姜姓家族。

  想要造伪史书,诸多细节根本伪不过来。既然是诸侯国,不可能没和其他诸侯联姻过。比如远在西陲的秦国,自从赢开做了诸侯,他的妹妹和女儿从此不用再和戎狄结亲,有资格和东方诸夏的高富帅们结婚。当初赢开为什么一路恭敬至极的把周平王护送到落邑?遥想当初,在路上护送的赢开心里肯定美得冒泡啊!周天子让他们嬴姓赵氏这个分支成为了诸侯,而且把周朝祖宗的龙兴之地,岐,丰,这两个地方给了他们——虽然被人家外族占了一大半,周天子的意思是打下来了就是他赢开的,打不下来就当没说。

  但是就这一句话对他和他的家族来说简直是一步登天啊!

  想到这些,东渠先生叹口气,觉得劝不动富贵,那就让富贵去碰一头包吧。

  “也行,不如派人去和大小姐商量一下。”说不定你女儿要点脸,不会答应你的异想天开。

  “嗯,你看派谁去合适?”

  “谁去都合适,就以祝贺大小姐产女的理由去吧,您是外祖父,家里有一代人了,无论如何也该有所表示才是。”

  “对对对,无论如何我们巫马家又多了一代人,我也有第一个孙辈了。是因该庆贺一下,让梅夫人挑礼物吧。”

  梅夫人听了这个吩咐,立即挺着肚子带人亲自去库房。梅夫人的出身好,本来就是按照当家主母培养的,送礼这回事儿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

  很快列出来单子,又让人把东西拿了出来,一样一样的给富贵过目。

  “按照山阳那边的规矩,您该给孩子长命锁,特意让人打了一个,小巧别致,孩子也能日常戴着。将来也可以挂在项圈上。其他的,给孩子的还有做好的抱被六条,小衣服和小鞋子各十二,因为是女孩子,还有一套头面,怕是大小姐对这孩子寄予厚望,我还加了不少的孤本字画。剩下的是给大小姐的,产后要进补,各种药材还有一些绫罗绸缎。您看要不要再加点什么?”

  富贵想了想:“给女婿的东西也加上一些。”

  梅夫人立即吩咐人再去拿衣服料子。顺手把旁边一张单子拿了出来:“这是给小公子的,您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

  富贵挺满意的,这礼物没拉下一个人,反正自己一双儿女谁都没受委屈。

  “行,派人送去吧。”

  “诶。”

  秋叶根本就没有听那些和尚道士为妖言惑众,有这功夫还不如回家多抱抱闺女呢。

  然而和泰阳的仗打了几个月,互有胜负,从夏季打到秋季,暂时停战,因为泰阳要回去种地!

  而王大有没有趁着这个机会杀进去,是因为如今东平泰阳博洋三地已经抱团了。

  三个地方加起来,比王大有这边更具有优势,于是洪淓也不敢贸然深入。

  但是葱州和岭北被打了下来,林荣根本不想在外面久待,只想赶快把这个地方移交给后面的官员带兵回返,他急着回家看闺女。所以一天三封信的催着老主管赶快往那边派人,他在那里一刻都待不下去。

  所以当江南的队伍到达江北的时候,林荣也已经甩开了慢慢行走的大军,急匆匆地赶回了兰封,因为兰封有温泉,秋叶担心小婴儿在冬天受了风寒,所以在秋季就带着人往兰封去了。

  今年就在兰封度过冬天了。

  林荣到的时候,小婴儿刚刚睡醒。

  一路急匆匆的赶回来,秋叶能看得出来林荣整个人的状态既兴奋又疲惫,胡子拉碴人又很黑,再加上瘦的皮包骨头,越看越像鬼魅。

  林荣急匆匆的洗了洗手和脸,就对着小丫头看了起来。然而小丫头对这个陌生人一点都不害怕,把小手伸出来对着林荣那里抓了几下。林荣赶快把手指塞到了女儿的手里。然后秋叶看到林荣瞬间哭了出来。

  “好了好了,不哭不哭,你这是怎么了?”

  秋叶赶快劝。

  你就别哭了,不知道你为啥哭,把孩子连带着也哭了起来,父女俩一个比一个嚎的声音大。

  林荣哭了之后用袖子一抹眼泪,整个人开心了起来。上手就抱着胖丫头在屋子里面晃来晃去,一边晃还一边跟秋叶说:“真的好软,抱着闺女跟抱一只小猪不一样啊!”

  秋叶托着自己的脸就在想:这个人怎么把女儿跟猪比。

  “你抱过猪啊?”

  “抱过,以前在我姑父家,小时候跟着他们家的奴才养猪,我记得当老母猪下小猪崽子的时候,大家晚上轮着守着,小猪一两天就能跑了,我常常去捉猪玩儿。”说完低头看看闺女:“这一转眼好多年过去了。”

  “这话以后别让你闺女听见,听见了跟你不依。多好的一个孩子呀,你拿她跟猪比。”

  林荣笑了起来,“那可不能让她知道了,说不定将来知道了真的跟我急。”

  然后很感慨的看着小丫头:“她可真小。”

  “放着吧,抱的时间长了胳膊酸。你先回去洗个澡,把脸刮了。你这风尘仆仆的衣服上不知道沾染到哪儿的灰尘,换一身干净的再来。”

  林荣把孩子小心的放到秋叶怀里:“你看好了,可别让闺女哭了,我去去就来。”

  这个时候铃铃进来了:“神女,江南送贺礼的来了。”

  秋叶低头看了看女儿,“让他们来吧,在远处放一张凳子,既然是来贺我女儿的,不让人家见也说不过去。”

  没一会,一个书生打扮的人进来了。

  这人秋叶认识,“原来是大狗子叔叔,快坐。他们跟我说有使者过来,可没说您在使者的队伍里。”

  “那是我又改名字了,所以你不知道。”

  “又改了?以前的镇不是挺好的吗?这次改什么了?”

  “震,震慑的震。我跟你说,别看读音是一样的,但是两个字的意思不一样,我后来这个名字是特意请了江南大儒给我改的。”

  还江南大儒?

  槽多无口啊!

  “那......叔叔是不是最近又读了很多书?”

  大狗子叔叔从托盘里端了茶放在凳子边的小几上,一说到读书,脸上全是欢喜,“可不是吗?不只是我,除了石磙这个榆木脑袋,我们都去读书了。要说是江南呢,江南文风鼎盛,那些大城里面的人哪怕是伙计都能拽出几句诗文。还是读书好,我已经想好了,一辈子都要好好的读书,直至读到眼睛看不见了为止。”

  有这样的志气,秋叶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叔叔你真厉害!”

  “哪里哪里,我也不过是盼着自己将来成个读书人,往后不要言语粗鄙举止粗鲁。”说到这里看到秋叶对着怀里的襁褓拍了几下,立即问到:“这是你闺女?”

  “是啊,刚睡着,要不然就给叔叔看一眼。这孩子养的娇气,抱着不能动,一旦动了就开始哭闹了。”

  “这是她命好,生来就是荣华在身,你也是命好。给孩子取名了吗?叫什么?”

  “让她爹取,她爹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呢。”

  “哦,不知道林将军在哪儿,能不能见见?我来的时候,你爹拉着我的手嘱咐我,一定要我看一看你女婿。”

  “这容易,等会我设宴款待叔叔,你们喝一杯。”

  “那感情好。对了,你弟弟呢?我也看看他。”

  秋叶就问:“看我弟弟是你受了吩咐,还是想自己看看?”

  大狗子叔叔微微一笑:“你爹让我看他,我自己也想看他一眼。毕竟他从出生到现在如此坎坷,怪不容易的。”

  秋叶拍着怀里的女儿:“既然叔叔说他不容易,不如把他带走吧,跟着我到底名不正言不顺,让他到他爹那里怎么说也是应该的。”

  大狗子叔叔可没有收到命令把孩子带回去,一副为难的样子。

  “你要是疼你弟弟还是养着他吧,无论如何你这里只有你闺女和他两个小孩子。怎么都不少你弟弟一口吃的,将来跟着你,也是个清闲尊贵的小公子。但是我把他带回去你爹那里,那么多男孩女孩,他又没有娘,到时候受了委屈都说不出来。”说到这里这位叔叔一副忧愁的的样子叹了一口气。

  秋叶根本就没有问其他人,对那一些自己以前没见过的弟弟妹妹也不关心。

  “叔叔什么时候走?不是侄女赶您,而是马上就要降雪了,一旦到时候大雪封路您不好走,并且江上结冰了也不好过。”

  “在这里徘徊几日,看过你和你弟弟之后就走。”大狗子叔叔这个时候迫切的想要和秋叶拉近关系:“在这里待的时间不久,有件事想跟你说一声,我想回老家一趟,给祖上扫墓,出去了这几年了,每每想起祖宗坟茔还在这里,总是忍不住责怪自己不孝。”

  秋叶表示许可:“这是人之常情,叔叔没必要如此责怪自己。这几年虽然你们不在,我每年都打发人回去,给好几家扫过墓添过土。不止你们家,石家那边也常常照管。咱们忽然之间哪怕有诸多的不愉快,那些去世的老人家在我小的时候也是照顾过我的。是是非非我都记着呢,回去你也跟我石磨叔他们说放心吧。”

  “挺好的。”

  总体上来说,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秋叶原本的打算是跟来使说几句话就行了,没想到这位大狗子叔叔是各种话题都能找得出来,冷场倒是不至于,但是聊的话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往深里面聊。

  最终等到林荣出来之后,秋叶设宴招待大狗子叔叔。

  这次明显就是私宴,秋叶和林荣陪着大狗子叔叔一起上桌,中间林荣意思意思的喝了两杯酒,随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女儿身上,等到屋子里女儿哭了一声,他立即扔下筷子转到后面看孩子去了,直到吃完饭就再没有出来,摆明了对公事私事都不插手。

  林荣回去看孩子,屋子里面儿人少了很多,加上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大狗子叔叔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

  而且是针对秋叶不太在乎的弟弟妹妹们。

  “鹏振......你见过吗?”

  秋叶一笑:“我哪里见过?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是隔壁尹庄的,和咱们村离的很近,他娘扎花的手艺好,赶集的时候带着绣花的手帕鞋子去集上卖,你应该见过。”

  秋叶印象里是有这个人,七八岁的时候,秋叶和朱大姐背着山上的桃子和家里的鸡蛋去集市上卖,听朱大姐说过这个女人,这女人的丈夫听说是和人打架死了,靠手艺挣钱养家,她那个儿子比自己小一两岁的样子,听说因为这个孩子来历不明还被她婆婆带着嫂子弟媳们从家里赶出来了。

  集市上遇见的次数还不止是一次两次,朱大姐自己笨手笨脚,但是很早就想攒钱给秋叶买一件绣花的衣裳,对于朱大姐来说,这种衣服就是奢侈品啊,富贵是不会给她一个子儿的,母女两卖东西的钱老太太全拿了,私房钱也攒了,但是根本买不起。

  买不起当然学着自己做啊,朱大姐不止一次的和这个女人套近乎,想偷师学艺,总是被人家翻白眼嫌弃,语言上挖苦讽刺,当年秋叶还以为是不想搭理朱大姐这个偷学的家伙,没想到啊,事儿还在富贵身上。当年挖苦朱大姐的时候多少带点争风吃醋的意思了。

  秋叶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原来是她啊,是见过,还说过话呢。我小时候就听过风言风语,说这个女人不正派,儿子爹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不要脸的,原来是巫马家的啊,这么说咱们镇上,那些说不清亲爹是谁的小崽子们都是富贵的儿女?”

  “不可能,顶多十几个罢了,哪有全部。不说当年了,就说鹏振,这孩子的师傅是江南的大儒,和教我的不是同一个。那大儒的名声好,你爹特意请他来教鹏振,他们说鹏振这孩子很聪明。我瞧着这孩子也确实聪明,但是有一点儿,心眼儿不大。我来的时候,他私下找到我,你猜他怎么说的?”

  “怎么说?”

  “说让我来看看冬风,哄着冬风回去。不过你爹亲口说的不让接冬风回去,他不是不知道,这不是让我违背你爹的命令吗?一副哥哥卫弟弟打算,还对着我掉了几滴眼泪,这小子,别看年纪不大,心眼不少。现在已经忌惮弟弟们了,对我我和你石磨石磙叔叔,两面三刀,装作不懂事儿,可是每次都想坑我们。”

  秋叶听明白了,这小子和富贵是果然是亲生父子啊,一脉相传的不要脸且心眼多。

  就是秋叶一直闹不清楚大狗子叔叔为什么把这件事跟自己说?在大狗子叔叔自己没有露出目的之前,秋叶就当是听笑话。

  秋叶也不忌讳,直接问了:“既然长子不行......自古以来立嫡立长立贤立爱,长子不行,嫡子不在他身边,就是回去也如浮萍一般,接下来就是有本事的和招他喜欢的,他喜欢哪个儿子?”

  “他成亲的时候,接回去的那个小子你见过吧,年纪不大,当初何夫人还没走的时候,对这孩子接到身边教养过一段时间,就是年纪小,这孩子倒是聪明伶俐,心眼儿也正,我们几个是非常喜欢。要说疼爱,我瞧着你爹也没特别疼爱的儿子,大家差不多都是一碗水端平吧。”

  “哦,原来这样。我那个弟弟受过夫人的教养,这就是半个嫡子啊。”

  “是这个道理。”

  “要我说,你们应该听我爹的,我爹的年纪还不算大,将来的事谁都说不准。所以你们还是什么都别沾啊。”

  “侄女,你这才是肺腑之言呢,来,叔叔敬你一杯。”

  把大狗子叔叔送走,秋叶真的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目的,说投诚吧,这也不像。给自己送情报吧,这种事只要派人去江南稍一打听就知道了,算不得多么机密的事情。

  难道真的是侃大山?

  还是想要试探自己的态度?

  秋叶想了一圈,没想明白,把这件事抛一边不再提了。

  没想到第二天,大狗子叔叔又来了。

  “怪我怪我,昨天光顾着喝酒了,要紧的事没跟你说。这次来的时候,你爹特意让我来跟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儿?”秋叶的心提起来了,难道这是要暴露目的了?

  “修史,修周史,从周武王到周幽王之间的史书。”

  “修这个干嘛?”这是什么目的?和昨天的话有关联吗?

  最后秋叶就听到了让自己目瞪口呆的计划。

  富贵也不是没听进去东渠先生的意见,只是纷纷扰扰的东周实在是太过精彩。而《左传》又非常严谨,流传又非常广,所以想在东周搞事有点太难。

  于是富贵把眼光放到了西周,在西周还没有礼崩乐坏,诸侯之间出格的事还比较少,他打算用虢这个封号给巫马家的祖宗建国。

  为什么用这个“虢”呢,因为当时不止一个虢国,差不多是两个虢国同时存在,且都是小国,方便他鱼目混珠。

  来找秋叶商量,就是让秋叶也出面认下这种事,就算是秋叶不承认也行,到时候不反对就可以了。不要让人家求证到秋叶面前的时候,秋叶一口否决了。

  大狗子叔叔对这种事也非常在乎,“一概细节,你爹都准备好了,你看看这记录,咱们祖宗也是随同武王伐纣,事后,因军功封伯,为虢伯......你一定要记住,别记错了。”

  文王姬昌的两个弟弟的封国是虢啊!再说了,你是多大的功劳啊?居然是伯!

  秋叶捂住脸,觉得没脸见人。

  大狗子叔叔还在说话:“咱们是姚姓,这一点也要记住,姚姓巫马氏......”

  秋叶尴尬的恨不得用脚趾抠出来一个皇宫。

  看到叔叔手里那张纸上还密密麻麻的记了很多要点。秋叶就不得不自己拿来看:“算了,这让我自己看吧。”感觉被大狗子叔叔读出来,自己就像是被公开处刑一样。

  秋叶低头一看,不敢再看第二眼。

  这就过分了哈,居然从第一代祖宗黄帝时期就记下来,这上面这些人名都是怎么编纂出来的?!

  秋叶赶快把纸塞给大狗子叔叔:“快拿走,我眼睛疼。”

  苍天啊,这家族史闪瞎我狗眼了!!!

  作者有话说:

  有时间建议大家去读《东周列国志》,那真是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前提条件是要对一些历史有了解,而且看到那么多人物,脑子不晕,能迅速的找出是哪个诸侯国的,祖上是谁,祖上因为什么事儿和人家结怨导致产生什么后果。比如郑国和卫国,郑庄公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就导致卫国和郑国过不去,卫国攻打郑国在很多年里,很多代卫国国君眼里,都是正治正确的一件事。如果看到卫国又攻打郑国了,大部分还是因为当年破事儿没过去,不打不痛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说法也不全面,反驳我的都是看过的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