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60章 闲事 六

  好不容易把大狗的叔叔给应付走了, 秋叶就觉得自己脑仁疼,就感觉用脑过度了一样,这比自己干一天的活看一天的折子更觉得累人。

  就在秋叶整个人散发的一种秃废气质瘫在座椅上的时候, 林荣抱着女儿来了,小宝宝对着秋叶张开了怀抱,秋叶这个时候不想抱孩子。

  “闺女,饶了你娘吧,你娘这会儿不想动。”

  小女孩又听不懂秋叶这是什么意思, 看秋叶不动就哼哼唧唧了起来。别看人家才出生没多久, 如今不到一岁,但是秋叶相信小孩子绝对能够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 知道此时此刻该不该放肆, 该不该骄横。

  特别是林荣回来之后,秋叶就发现闺女的脾气是一天比一天大。这个时候刚哼唧了几句,林荣就赶快抱着闺女哄了起来。并且胆大包天的指责秋叶:“闺女想跟你亲近亲近的, 你看看你,抱抱她怎么了?”

  秋叶就有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林荣, 想当初这家伙从来不敢用这种口气跟自己说话。

  秋叶看过来林荣也察觉了, 但是人家一点都不惶恐:“我说的是放肆了一些, 不过你得好好想想,外边的事儿哪比得上闺女。你说是不是妞妞?”

  说完之后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小女儿,没想到这小丫头锲而不舍的对着秋叶张开了胳膊,想要抱一抱。

  秋叶这个时候不想动, 对林荣说:“我劝你别事事都顺着她,以后养成了这种要什么有什么的坏毛病可怎么办?咱们两个是会顺着她, 难道天下所有人都顺着她?你要让闺女早点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她张开胳膊所有人都会抱她的。亲爹娘对她亦是如此, 没什么东西是注定是她的。她这个时候可以跑过来抱住我, 但是我是不会去抱她的。”

  林荣听了秋叶这几分道理,觉得对于女儿来说确实不能百依百顺,不过他这会瞬间计划好了,往后黑脸的事让孩子她娘去做,自己唱红脸就行了。于是低下头亲了亲女儿,最后把小婴儿小心翼翼的放到秋叶的怀里。“行了,她年纪太小不会跑过去,我替她跑过来,放你怀里,搂着点别掉下去了。”

  秋叶收拢胳膊,把孩子抱在怀里。

  林荣看秋叶的表情,再想想刚才听到的话,忍不住嘴角抽了几下,随后转过头无声的笑了。

  “你想笑就当着我的面笑出来,别偷偷摸摸的。”秋叶叹了一口气,也觉得大狗子叔叔和富贵这一番合谋就显得特别可笑,“你说这种事说出来会有人相信吗?”

  明明很假的东西,秋叶怎么都想不明白,富贵是怎么想出来这个主意的。

  “应该会信吧。三人成虎的典故你是听过的,这种谎话多说几遍,大部分人都会信,除非是那些博古通今的人物。但是怎么说呢,这年头证伪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这一番说辞大部分都能信——和那些神神鬼鬼的传说比起来,这个简直真的不能再真了。”

  秋叶还是觉得这种事丢人。伪造历史,是多么不自信才能做出这样突破底线的事儿啊,难道有一个贵族的祖宗就那么有用?从此之后,受过的贫穷,吃过的苦,那小的比不能再小的格局和极度狭隘的气度就镶金边了?

  就像林荣说的,证伪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反驳,要拿出真是的例子,可是年代久远真实的例子也未必真实,所以秋叶能够想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会有无数的人因此打嘴巴官司。

  总之,这事儿绝对是富贵能做出来的,极其没底线没人品。

  而秋叶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放在平了东边三郡。

  对于秋叶来说和东边儿泰阳的仗打的时间太长了,这样一直拖下去不利于后勤补给。还特别耗费钱粮。管着钱粮的金老抠已经三番五次的在秋叶面前暗示这一次作战耗费的粮草太多了。不过林荣回来了,过了年林荣挂帅出征,东方三郡拖不太久。

  接下来秋叶就把工作的重心从军事行动转移到了各地的治理上。如今天下形势趋于稳定,秋叶不着急渡江南下。

  稍微推迟几年,这样的好处一来是可以训练水军,二来是能够巩固北方。并且秋叶有计划要在这几年里面,把北方二十四郡全部巡查一遍。

  在这个冬天,秋叶就有目的的让老主管领导的文官队伍制定明年后年的发展计划。就在秋叶按部就班的治理北方的时候,大狗子叔叔祭拜了祖宗渡江南下。

  回到江南之后,大狗叔叔先去拜见富贵,恰巧这个时候东渠先生也在这里,大狗子叔叔就向富贵和东渠先生汇报了这一次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是在兰封拜见了大小姐,也见到了小公子和大小姐生下的闺女。小公子挺好的,颇有灵气。听说如今跟着那些侍女已经学了几百个字在肚子里。对答的时候也能看落落大方之态,衣服鞋履都是正正好,见了三次,每次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我也拉着他的小手看了,白嫩嫩胖乎乎的,握着挺有热乎气的。”

  富贵笑着点了点头:“既然他姐姐没亏待了,就不用把他接回来了。”随后转头跟东渠先生说:“我是知道秋叶的,那丫头刀子嘴豆腐心,就算是我们父女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她也不会跟她弟弟过不去。”

  东渠先生点了点头:“这才是大家风范。”

  富贵就问大狗子:“见到了秋叶的那个女婿吗?也见到了她的孩子?”

  “都见到了,那位林将军倒是有一些恃才傲物,不乐意搭理人。看他身体确实不太好,人特别瘦。两颊无肉,脸色青白,我瞧着倒不像是一个长寿之态。他们俩的女儿我也见到了,如今白白胖胖的,只是年纪尚小,看不出什么来。”

  富贵点了点头:“这孩子想要显露峥嵘,最起码也得十几年之后了。”随后问大狗子:“你这一路上觉得江北恢复的如何?百姓是否安居乐业?”

  “如今北方已经完全恢复,属下从山阴上岸,山阴已经全部耕种。当地人数少,但是从外地迁徙了不少人来填补。经过山阴往北,路过庆安,转入平阳郡,最后进入了兰封,这一路上生机勃勃,称得上是安居乐业,虽然这两年未曾下雨。但是秋季收了庄稼之后,我们回程的时候路过武州转安庆,再从山阴乘船,看的出来他们在兴修水利,百姓踊跃参加。”

  东渠先生和富贵两个人对视了一眼。

  东渠先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没想到大小姐手下有不少能人。让这些百姓们出工出力,却没有人逃走,这也是一种本事呀。”

  富贵却是心中受了不少震动。北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就把北方大地开发完了,每一寸土地都可以用来种粮食。只要北方的粮食能收上来,两三年之后就能积蓄力量渡江南下。

  富贵却有些不死心:“你这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这些好事,难道就没有一件坏事吗?”

  若说坏事倒还真的碰上了一件,“有,我们经过庆安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骂人。才知道这个老头以前是地主,后来地被收走了,夏天他们村里面有一户人家,这一家的男主人病了,结果这个老头主动带着金银去把这家人的土地买了。

  用这个老头的话来说,两方都是你情我愿,人家愿意卖自己愿意买。可是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就有人告到了官府,官府的人听了,说是这一次买卖无效。勒令这个老头把地还给人家,老头也说了,若是想要还回去,就要把当初买地的钱拿来,但是那家人早把钱给花了,根本没钱把地赎回来。最后给他打借条,这家人愿意每年还一点,可是这地主又不是奔着做善事儿去的,自然不愿意。

  找到官府去闹的时候,官府强令这个地主把地还给人家,又说这个地主蓄意兼并土地,又罚了一笔钱,这个地主本来还有点积蓄,结果这么一罚,如今什么都没了。所以我们回来的时候才听见他坐在路口骂官府呢。”

  富贵把眼睛眯了起来。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带着点震惊:“这事儿还真的能干得出来!据我所知,当初长生老母在的时候,就对那些地主老财们看不上眼儿。没想到这么多年了,秋叶还坚持着不给地主一点生路。”说完之后看着东渠先生:“先生,这也是咱们的机会,不如派人到江北去引着那些地主们来投,到时候将天下人才收拢到咱们身边,大事儿可成啊。”

  东渠先生当然知道,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没能力过江的都是一些小财主,那些大财主早就过江了。

  他们携带了大量的金银,来到这里之后还是人上人的日子。

  可是东渠先生却对这些人并不看好,“主公,凡事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您说让他们过江来投奔咱们,据我所知这些人早就到咱们这里来了。到了这里之后,到处买地置办产业,全家仍然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并且四处钻营,有些人有学问,如今都积极的投奔各位公子。”

  这么一听应该是好事,但是这件事却能在十几年后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富贵太明白了,他之所以在老家那边失败,很大的原因在于内斗。本地和外地的争斗,泥腿子和那些读书人之间的争斗。这些争斗只会削弱本身的力量。

  如今这个苗头又起来了。

  如果处理不好,这天下之大没有富贵能去的地方了。

  并且这群人非常巧妙的已经提前下注,富贵的儿子很多,这些人能下注地方也多。如果现在不加以控制,到时候儿子们手足相残。

  富贵想到这里瞬间觉得背后汗毛直立。

  “没想到在我眼皮子底下这种事儿又叫起苗头了。”

  东渠先生沉重的点头,给富贵提了一个建议:“不如把几位公子叫过来,您和几位公子好好的聊一聊。”

  东渠先生句话说的非常巧妙,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说这种事已经起了苗头了,既然他们在公子身上下注,不如父子一心,把劣势化为优势。

  富贵点了点头,打算晚上和公子们好好好的聊一聊。

  但是这边大狗子叔叔刚出门,就碰上了富贵的二儿子,这个叫思钦。

  这小子嬉皮笑脸的上来拉出了大狗子叔叔的手:“赵叔,回来了?这回去江北都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有没有我的礼物?”

  “带了带了。”

  这几位公子都是小祖宗,哪怕是没有给他们带礼物,大狗子这会儿都不敢说没带。

  “多谢赵叔叔,叔叔一路辛苦了,跟我一块儿到我那院里坐一会儿吧,让他们把礼物送过来,咱们爷俩一块鉴赏。”说着就要拖着大狗子往前院去。

  大狗子赶快拒绝:“不行不行,二公子,我得赶快回去一趟,离家这么久了,我得回去拜一下老娘。”

  “赵奶奶那里我让人说一声就行了。走吧,咱们也是好久没见了,我又这么想叔叔,难道叔叔就不愿意搭理我?”

  恰巧这一位二公子身边又围绕了几个伴读,一起上来,簇拥着大狗子连拖带拽把人给弄走了。

  随后到了院子里,这位二公子张牙舞爪的让身边的人赶快泡茶,又端了茶杯放到大狗子面前:“赵叔快喝,这是好茶,特意等着你回来才泡的。”

  大狗子就知道这一顿茶水不是好喝的,端起茶杯来先是喝了一口,结果身边的一个小伴读就问:“赵大人,这茶水好喝吗?据说这是以前进贡给皇上的。赵大人在江北喝了吗?不知道赵大人有没有见到十五公子?”

  巫马冬风在弟兄里面排行十五,大狗子就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慢慢的喝着茶也没回答。旁边一个年纪略微大一点的伴读就呵斥提问的小伴读:“瞎胡说什么?十五公子身份尊贵,听说跟在大小姐身边,大小姐在江北一呼百应,怎么可能委屈得了十五郎?您说是不是啊赵大人?”

  这连消带打的,难道是想要问十五郎的消息?

  大狗子觉得这没什么不能说的:“见到了,”大狗子说完之后拿眼神先瞄了一下这一群小孩子,又看了看二公子。

  如今只要是个眼睛不瞎的都能看明白天下的形势。这天下注定要姓巫马,但是谁来掌舵就是一个问题。

  如果是江北的秋叶赢了,那么掌舵的就是秋叶这一支,就算将来是秋叶的儿女当家作主。巫马冬风也有好日子过。如果是江南赢了,这些公子们势必要进行一场厮杀,而在江北出生长大的冬风也有资格和兄弟们斗一斗,冬风有一个其他人都无法企及的优点:他是嫡子。

  而如今的这些公子们,除了现在年纪特别小的那几个算得上是庶出之外,其他的都是婚外生子,说难听点儿就是奸生子。

  而且这几个年纪大的在几十年之后年龄也会成为劣势,没小儿子能讨老父亲的欢心。所以不管怎么说,冬风都是他兄弟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大狗子一句“见到了”说出来之后,旁边不少人都眼神飘向了二公子。

  二公子这个时候一副惊喜的样子:“见到了十五弟,他如今怎么样?长高了没有?”说完之后就挤下来两滴眼泪:“我这兄弟可怜呢,从小没娘。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不把他接回来,江北有什么好的,姐姐虽然亲但是毕竟嫁人了,哪顾得上他。赵叔叔,什么时候把弟弟接回来?”

  “主公没有吩咐接他回来。”这也是事实,富贵处心积虑的把儿子放到女儿那里,目的就是想在一个不一样的环境里,让儿子跟着姐姐,多少学点姐姐的本事。

  二公子的脸上先是显露出一点放心的神色,随后又立即变脸,做一副忧愁的样子叹息了一声:“唉,可惜了,如果能接回来有多好,兄弟们在一处,日日一块相伴着读书,好歹也有人说说话。不知道小弟弟在江北读书了没有?不过想想他如今这个年纪正是贪吃贪玩的时候,大姐姐有没有给他找师傅?”

  大狗子已经弄明白了,这是来打听十五郎的消息呢。

  “没读书,跟着侍女认了几个字而已,我去的时候他正跟着侍女在山上坐雪橇,两只肥狗拉着的雪橇,在雪地里面跑的可快了。雪橇你们应该见过吧?”

  “见过,只听说过马拉雪橇,没听说过狗拉雪橇啊。”

  “大小姐在行宫里住着,那些狗儿是北方耐寒的狗儿,专门拉雪橇的,而且雪橇小小的,是当年哄着皇子们玩乐特意做的。”

  一个伴读问:“公子年纪小,这么玩乐不怕冻着吗?”

  “冻不着,一身衣服都是北方进贡的皮毛,厚实保暖轻巧舒服,加上全身围得严实,周围拿手炉披风的奴才随时预备着,再有人也乘坐雪橇在后面跟着,吃喝都有,都是热乎的,怎么可能会冷?再说了,皇家游乐自有一番章程,老老小小都能照顾的到,就是斗蛐蛐玩狗,提笼架鸟,那也是各有讲究。一个主子带着几百个奴才前呼后拥,那气派是咱们想象不到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秋叶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前朝皇室遗留下来的东西秋叶可以尽情享用。而冬风也确实是享受了皇子的待遇,秋叶的宝贝女儿一出生吃穿用度都是东宫的标准。只不过宫内宫外都是有意识的让冬风长成一个富贵公子,吃喝玩乐精致上档次,学的也是诗词音律,秋叶虽然没有养废弟弟的心思,但是养育的方向也是尽量往清闲方向靠拢。

  但是二公子却从大狗子说出这几句话里面听出了一些意思,心里面止不住的羡慕了起来。

  富贵虽然在江南一手遮天,但是江南这个地方和江北不一样,江北自有一股帝王俾睨天下的豪情霸气,而江南这个地方更多的是一些婉约小巧。

  所以二公子想象中,弟弟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雪天寻乐,笑的恣意畅快,而自己却只能小心的应付着兄弟们,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面丝毫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越想越羡慕,越羡慕越嫉妒。

  二公子的情绪来的很快,一旦有了羡慕嫉妒的情绪就不再关注其他的了,于是大狗子叔叔和这些伴读们讲了半日行宫里面如何玩乐的才终于能脱身。

  刚刚脱身还没走到大门口,大公子鹏振的人悄悄地请他往大公子的院子里面去一趟。

  大狗子叔叔心里面叹息了一声,于是跟着往大公子那里去了。

  这人直接把大狗子请进了书房,鹏振此刻正在读书,看到大狗子进来,赶快把书放下让人上茶。

  “叔叔快请坐,这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本来就是份内之事。”

  “叔叔别这么说,这次也是父亲请您去看望姐姐和外甥女儿,对了,大姐姐如何?产后恢复的怎么样?孩子可好?叔叔看外甥女了吗?”说的很亲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姐弟的关系好着呢。

  “看了,雪团儿一样的小婴儿,大小姐爱如至宝,整日抱在怀里。我觉得大小姐恢复的也不错,几次见面,她面色红润,想来是恢复如初了。”

  “那就好,我是知道的,父亲嘴上和大姐有些隔阂,但是大姐姐是父亲的头一个孩子,如今也是整日惦记。总觉得我们这些人比不上大姐姐。”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们这些人也确实比不上大姐姐,大姐姐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一方诸侯了,可我如今......不说也罢。今日请您出来,除了问候大姐姐之外,其实还有一件事想请教一下叔叔。”

  “您说?”

  “我弟弟十五郎,听说大姐姐赐名冬风,如今也快两岁了吧。”

  “两岁多,正是爱玩闹的时候。”

  “是了,要不然也该回来了,必定是留恋江北繁华,您去和弟弟说话了吗?弟弟想家吗?”说到这里捂住脸一副难受的模样:“也不知道弟弟什么时候回来,我如今愚笨,不能为父亲排忧解难,弟弟出身尊贵,如果弟弟回来,父亲就不会那么发愁了,唉,如果我能换弟弟回来,我去做人质,说不定父亲会开心一些......”

  大狗子这个时候端着茶觉得莫名其妙,你怎么觉得你弟弟是在那里做人质?有你弟弟那样做人质做的那么开心的吗?

  一时间大狗子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呆下去了。这几个小祖宗没有一个好应付的,先不提这些人有没有那份聪明劲,光是这份难缠的劲儿就够人头疼的了。

  于是立即捂住自己的肚子:“哎哟,大公子恕我无礼,我就要去一下茅厕,我得回去了。”

  大狗子说完之后,一副跌跌撞撞谁都拉不住的气势冲出院子。

  冲出来之后大狗子松了一口气。

  在心里嘀咕:“我得去找石磨兄弟,让他给我出个主意,我怎么才能不遇上这几个小东西。”

  就在他准备骑马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府邸角门那里有个老太太出来,上了门口等着的轿子,和门里的人挥了挥手,然后轿子被抬着晃晃悠悠的离开了。

  这老太太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老太太不是个普通人,很有气度,但是绝对见过,还是在江北见的。

  他骑上马,使劲想,一边想一边赶路,到了石磙家门前——石磨和石磙兄弟两不住在一起,瞬间想起来了。

  “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