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02章 IF线 我不是神婆,我是暗夜帝王

  “涨!涨!!涨!!!“

  连续三天上涨,让并不宽的华尔街突然多出许多人。

  时间走到历史的节点,美股在8月24日跌到史上最低点之后,转头缓缓向上。

  第一天,普通人不为所动,投资者也只当它是小小的上涨。

  第二天,抱着投机之心的人开始关注。

  第三天,普通人在报纸、电台里听见股市三连阳。

  第四天,证券交易所的新开户人群比平时增加30%。

  ……

  到下一个交易日,股市在小小的震荡之中,继续爬坡,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股票的人,也忍不住心痒痒,投下一丁点小钱试试水,对他们来说,买股票跟买彩票一个意思,反正都是不懂,闭着眼睛瞎买。

  很快,大家发现,股票比彩票稳多了。

  彩票只有非常幸运的人才能中,股票么,哪怕是个傻子往里投钱都能赚。

  刘嘉参加了一个沙龙,本想跟女士们聊聊她正在开发的A醇,讨论最新的彩妆,还有秋冬新款时装。

  结果几个男人在大声讨论最近的股市,并且开始有模有样的分析。

  原本围在刘嘉身旁的女士们都被他们吸走了注意力。

  赚钱这件事,绝对是男女平等,谁还嫌钱多咬手啊。

  刘嘉听了一会儿,发现这几个人的分析听起来唬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出息,他们只是通过这几天的趋势,来直接预判后面长期的走势,显然不能

  不过由于他们用了很多经济学的专用词汇,显得特别高端和专业,许多人听得非常认真,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在他们的分析中,道琼斯指数将会在下个月翻三倍。

  理由:战争已经结束,流感也已经结束,没有什么不上涨的理由。

  刘嘉忍不住轻哼了一声,一不小心,声音有点大,被人听见了。

  正在高谈阔论的人停下来,其中一人对她说:“哦?看来Emma小姐对此有些不同的见解?“

  “啊,不,我只是鼻子有点痒。“刘嘉笑道,她对掺合这中讨论没兴趣,除非她是庄家,低价买进一个股票之后,希望多多的人冲进去买,这样她就能高价出手。

  他笑着说:“啊,没错,Emma小姐毕竟是从中国来的,那里还没有证券交易。“

  那个人也许是善意的替刘嘉圆场,没有证券交易,自然就没有相关知识,可见,她确实没有反驳的意思。

  也许是单纯的嘲讽:什么都不懂,就快闭嘴吧。

  刘嘉出于对钱以及八卦的热爱,曾认真研究过大萧条与二战的起源,顺带着也研究过美国到底怎么从一战后崛起,所以,她知道要到1924年,才是美国股市高歌猛进的时候,从现在开始到后面的三年,都是震荡调整,完全没有到傻子都能赚钱的时候。

  “鲁伯特先生,您可能对中国有点误解,中国的北平在1918年就已经有证券交易所了,当时家父在那里为我开了一个户头,稍微给了我一万银元,让我稍微玩玩。我们中国有个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赚钱都要拿回去给太太,由太太理财和负责家庭支出,大户人家的主妇如果不会赚钱的话,是会被人耻笑的。”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之前的欧美,女人也是在家做全职太太,负责管理花销的。但是中国太太还要管投资?业务范围是不是有点太广了?

  然后,刘嘉便根据此前与哈佛的经济学教授们聊天时获得的一些专业词汇,再结合自己对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形势的记忆,倒推这两年的走向。

  她甚至还给出了建议:“如果从来没有过经验的话,拿两三天的零花钱,随便玩玩就好,不要真的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砸进去。”

  她还重点提了几个股票的名字,都是建筑行业,现在满大街都在盖大楼,是一个安全的选项。

  被抢了风头的男人们十分不悦,不过还要保持绅士风度,其中一人说:“那我们就看看,下周的走势,我认为,下周的走势,就算有小跌,也是整体上扬。”

  “我认为下周会上下起伏,可能会不亏不赚。”刘嘉偏头一笑。

  绅士们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但是沙龙里有一位记者,把刘嘉和这些男人的对话记了下来,发表在报纸上,做为对下周股市的预测。

  还搞了一个活动,向读者提问:你同意哪一方的看法。

  三天之内,报社收到了一千多份投票结果。

  刘嘉和那几个男人都不是专业的金融人士,但是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一面倒地同意男人们的看法。

  “男性天生更有逻辑性。股票不是靠直觉就能判断的。”

  “感觉他们更专业。”

  “男人懂得更多,我相信他们对大势的判断。”

  ……

  “切,什么不是靠直觉,没有过硬的消息就是靠直觉……不信来我们大A股看看,分分钟教你们做人。”刘嘉大声哼了一声,把报纸翻到下一页。

  之后周一,道琼斯开局暴涨50个点,下午又跌回去,全天涨了2个点。

  周二一早暴涨60,下午再跌回去,全天涨了5个点。

  一直到周五,这个规律都非常稳定,总体每天都是上涨的,共计上涨15点。

  虽然不多,但也是在上涨,完美符合绅士们的判断。

  绅士的支持者们对刘嘉予以了惨无人道的嘲讽:“她不过是一个卖衣服首饰的,懂什么金融。”

  “还是专心玩你的剪刀去吧。”

  这些话是刘嘉在Emma专卖店门口听见的,有人就是这么闲,专程跑来,就为了骂她。

  其中一位绅士不知道是真绅士,还是拗人设,还专门在报纸上发文章,希望大家不要对Emma小姐过于苛责,不过是闲聊之谈,请不要人身攻击一位女士。

  然而,周六风云突变,早上先上涨了一点,下午暴跌,不仅把今天涨的都跌了回去,把一周涨的也跌了个干净。

  最后结果,本周末收盘比周一开盘时,道琼斯指数跌了0.1个百分点。

  刘嘉的预测才是最精准的,不亏不赚。

  那家发出调查的报社抓住时机,将刘嘉请到报社来做专访,问她当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想对投资人说的话。

  胜利者说什么都是对的,哪怕她说“我夜观星象”,都会有人相信。

  然后,她可以开个占卜馆。

  不过她不想把自己打造成神婆的人设,那样只能当辅助,属于被大佬招揽的那中人。

  她想当主输出,自己当大佬,所以,她要另外打造一套人设。

  她微笑着回答了记者的话:

  “其实,我只是比一般人知道的稍微多一点点,又稍微会分析一点点。中国人有句俗话,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不仅仅是靠自己,在我的身后,有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情报网络,我的团队遍布全世界,无论什么地方的消息,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除此之外,还有智囊团为我提供决策的依据。

  只有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对投资人说的话,那刘嘉可太会了:“什么不要贪婪,不要把股票当彩票,不要急功近利,要做时间的主人,价值投资……”

  这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废话都是21世纪的几次暴跌之后,专家们说的话,刘嘉那会儿血亏上万,全靠看专家的话来给自己一点安慰,久而久之,也就记住了。

  亏的钱不能白亏了,总得学到一点什么。

  记者对于刘嘉这样的采访对象非常满意,能说会说又有梗,金句频出,让他们选标题都省了很大的力气。

  在当天的报纸为刘嘉加了一个增刊,她的访谈和照片占了整整一版,她穿着斜襟系腰带的连衣裙,外面套着一件加了薄垫肩的小西装。

  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边平光镜,耳朵上嵌着钻石耳钉,在她面前还放着一个硬壳笔记本,在她的手里夹着一支钢笔。

  刘嘉优雅端庄地坐在桌边的样子,充分诠释了什么叫知性美女。

  在照片旁的配字是:Emma小姐的经济学心得都在这本神秘的笔记之中。

  除了这次的预测之外,报社还爆料刘嘉曾在梵高画作还没有出名之前,抢先买下了许多幅《向日葵》,现在的市价已经比她当时卖的时候翻了上百倍。

  报纸编辑不知是在开玩笑还是真这么认为,最后还在报纸的末尾写上:据悉,Emma是遥远千年帝国的皇族后裔。

  现存史料记载,每一位手握天下的皇帝,手中都会有直属的杀手与间谍,连大臣家里前一天晚上吃什么,皇帝都一清二楚。

  而中国人的忠诚,也是有目共睹。

  至今在中国,仍有许多人住在帝王墓附近,这些人正是当年的守陵人的子孙,时过境迁,他们仍遵循祖训,守护着皇陵。

  也许,Emma的情报网络和智囊团,正是源于她祖辈留给她的忠心侍卫。

  这一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本来,刘嘉只想打造一个普通的形象:聪明、情报多、手下牛人多。

  被报纸的结尾加了那么一句,就变成了暗夜帝王之类非常中二的人设。

  哎,算了,从结果上看,报纸销量比平时要多,连带着她参与的一期电台节目的收听率也飙升了50%。

  Emma专卖店出现许多手里拿着报纸的女客人,她们指着报纸,要店员给搭配一套女强人套装。

  连带着笔记本和钢笔都卖疯了。

  事实上,笔记本和钢笔卖得比衣服要多。除了爱美的女性客人,还有大量的男性客人进来买笔和本子。

  据说他们是想买个Emma同款沾沾运气。

  他们大多是华尔街上的从业者和投资股票的人。

  众所周知,金融,它也是个迷信与科学齐飞的行当,生意差的时候,华尔街旁的那个小教堂挤满了等待上帝开示的人,就好像最虔诚的人,上帝会在晚上告诉他买哪个股票一样。

  女强人套装算是刘嘉突破当代审美的一个尝试,此时的衣服都走柔美路线,这样就很局限,很多款式没办法发挥。

  刘嘉就是想以自己做为先锋,打开局面,这样以后做一些线条锋利、比较硬朗的款式,比如大廓形的外套,就有发挥的空间。

  Emma的销量增加在刘嘉的计划之中。

  不在她计划之中的,是环球电影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她能把祖先的故事卖给他们。

  刘嘉不明白:“什么故事?”

  是刘邦斩白蛇,还是刘秀召唤陨石,总不能是刘备是大耳朵图图吧?

  “我们想拍一部片子,就是讲中国皇帝身边的情报组织,是如何帮助他统治国家的。”制片人越说越兴奋。

  刘嘉越听越懵逼,外国人要拍中国古代的故事?

  她的脑中闪过安徒生的《夜莺》,又闪过普契尼的《图兰朵》。

  这两个都属于不说是中国故事,就不会有一个中国人会觉得它是中国故事的中国故事。

  刘嘉想了想,如果不瞎拍的话,也不是不行,省得现在一堆没受过教育的外国人觉得中国人自古就穷,中国人是到欧美讨饭来了。

  她点头同意:“拍可以,但是剧本和道具布景必须经过我的审核通过才能拍摄。”

  环球影业的人高高兴兴走了,刘嘉才发现,好像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祖先的故事”,那不得她先写,然后环球的人才能拍吗?

  “宗华~~~”刘嘉冲着顾宗华甜甜地叫了一声。

  顾宗华没来由得觉得背后一阵发寒:“我们这么熟了,有事直接说就行。”

  “你听说过明朝锦衣卫、东西厂和雍正手下粘竿处的故事吧?”

  “听说过,怎么了?”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