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201章 IF线 面料

  刘嘉最后选择比酒红色更深一些的半透明红纱笼在肩头和胳膊上。

  最终的成品是一件高领、长袖的旗袍款长裙。

  说保守,真的不能再保守了,再保守连头都要包进去。

  说不保守,半透明的纱并不能起到太多的遮挡作用,整个肩膀、胸口,在朦胧中显得比全露出来,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摩根夫人的裙子在晚宴上独竖一帜,她身材又保持的很好,在万花丛中如同一朵沉静神秘的黑玫瑰。让席间其他女士受到了被艳压的不快。

  裙子从剪裁到质地无可指摘,眼尖的女士很快发现,摩根夫人戴的首饰品质与她们这个阶层平时常戴的不符。

  一点都不精致,很多细节部分都能看出瑕疵。

  有人故作体贴,关切地询问摩根夫人项链与耳环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被无良奸商骗了。

  原本没有注意到摩根夫人项链的人也将目光投向她,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快乐。

  摩根夫人缓缓将刘嘉告诉她的故事在席间说了一遍,在战火中失去爱人的少女、捐助给受害者的小手工艺品。

  她在刘嘉的版本上,又加入了更多的新剧情。

  补充了许多她的心理活动、后续行为,以及她后续还包了那些战争受害者所有的产出品

  此时,她戴在身上的那是项链吗不,是爱心

  谁敢指责可怜受害者的手工不细致不精巧,就是冷血、恶毒。

  又有钱又有爱心的摩根夫人在慈善晚宴上大放光彩。

  第二天,慈善晚宴的报道就出现在纽约各大报纸上,摩根夫人穿着ea高定礼服微笑的照片也被无数报纸、杂志转载。

  那件与众不同的礼服,仿佛点亮了美国上流社会女士们的眼睛,原来肩带这么细也不是不行。

  原来还可以用半透明的布料做衣服。

  潮流的引领者是谁非常重要,如果这身衣服第一位穿着者是街边的一个女孩,她可能会被指责为放荡、轻佻、下流。

  但是穿在摩根夫人身上,又与慈善新闻紧紧挂勾,连带着衣服也被打上慈善的标签,看到这件衣服,只会想到慈善、爱心、温柔。

  如刘嘉的预期一般,ea接到来自各地的礼服订单。

  有人就是想要百分百的摩根夫人同款,有些人想要稍作修改。

  负责手工制作高订服装的裁缝们欢腾了,他们都是从各个高端品牌那里跳槽过来的,能力不差,但是老牌高奢那里高手云集,卷得要死,很难出头。

  他们知道ea在欧洲十分有名,客户群也都是高端人群,所以选择跳槽到ea来。

  工资高是一方面,但这些人并不仅仅满足于工资,更想在触角伸到四面八方的ea打出自己个人的名声。

  脑子清醒的人都知道,如果客人找上门的理由是公司品牌,那他们随时可以被替换。只有冲着他们来的客人,才是他们真正的资源,将来不管换到哪里,哪怕是自己开公司也不怕。

  可是ea一直在做高级成衣,让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即便只是修改摩根夫人的那件礼服裙,因为修改也能看出裁缝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而且还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

  可是,刘嘉居然没有把订单全接下来。

  她拒绝的理由是“非常抱歉,我们的衣服都是手工制作,你们看见的花边,十天才能勾出一厘米,原材料是来自中国的三眠蚕,欧洲出品的往往是四眠蚕,甚至是五眠蚕,蚕丝太粗,不符合我们的质量品控标准。”

  上流社会的人民只知道真丝很好很强大,看看光泽摸摸质地也就罢了,哪知道什么三眠四眠五眠。

  此时的马王堆汉墓还没有被发现,就连中国的蚕农都不在乎蚕宝宝到底要脱几次皮。

  刘嘉专门为时尚杂志撰文,描写三眠蚕的蚕丝如何的细巧高贵,就算是在丝绸之国的中国,也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受。

  三眠蚕对桑叶和环境非常挑剔,数百条蚕之中,可能才会出一条三眠蚕。

  为了保证质量,蚕农要认真关注每一条蚕宝宝的脱皮时间,精确的把三眠蚕挑出来,这样才能让衣服里的每根丝都是三眠蚕吐出来的。

  对刘嘉来说,这种营销方式没什么特别,也就是把给牛喝啤酒、按摩、听交响乐、吃中草药的那一套改改。

  刚开始,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是竞争对手,他们说中国都穷成什么样了,哪还有心思挑选三眠蚕做丝绸。

  就连中国的有钱人都穿西装、洋裙,充分说明,本土产业就是不行了。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ea是在胡说八道。

  为了证明ea弄虚作假,他们还从意大利订购布料,与摩根夫人裙子布料同一种织法。

  如果意大利的四眠蚕五眠蚕做出的裙子跟摩根夫人的裙子重量一样,那刘嘉就是实锤说谎。

  但是,摩根夫人并不愿意把她的裙子拿出来称重。

  她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担心刘嘉做假,而是她已经见惯了外人对她和她家族的恶意揣测。

  她对刘嘉说“如果样样都要自证清白,根本就没有办法活下去。别让他们觉得你必须应对。”

  其实,刘嘉更希望她愿意称重,因为那条裙子真的是三眠蚕做的。

  去年,她在巴黎涉及高定业务的时候,就想起马王堆的那件素纱襌衣,觉得马上会因为美国股市而发达起来的女士们会更加的追求美衣华服,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所以四处寻找三眠蚕。

  意大利养蚕地区的气候只能出四眠蚕五眠蚕,所以最后还得在国内找,后世农业学家是通过人工手段诱导蚕宝宝变成三眠蚕,刘嘉则是使用钞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变异品种。

  最终只凑够了两匹布料,今年二月的时候刚刚运到,她来美国的时候,就带了半匹过来。

  实际上,也不需要摩根夫人的裙子,她有剩下的布,用相同的面积拿出来称就行。

  不过摩根夫人提醒了她,刘嘉本来想马上拿出来自证,现在觉得,自证得太快,显得十分不值钱。

  不能让别人产生一种“只要我造谣的速度够快,ea就追不上我。”的错觉。

  辟谣实在太麻烦了。

  于是,刘嘉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放话了一个对赌协议“请反对者站出一位有足够资产的人,如果裙子是真的,你把你的所有资产都给我。如果是假的,我把ea名下所有的公司都给你。”

  她还补充了一条“如果没有人站出来,那么我将会与继续发表质疑ea品质的出版机构对线,出版机构必须承担造谣的后果。”

  刘嘉的文章发出之后,原先的质疑声不见了。

  反对者安静如鸡。

  不过出于对华人的不信任,私底下质疑的声音也还是有。

  像舞会、沙龙这种地方,人传人的一句话,比报纸更有杀伤力。

  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为了提升专业技能,刘嘉认真学习过中国的养蚕缫丝相关,知道1859年,有悄悄潜入中国偷蚕种的意大利人写过中国养蚕法在湖州的实践与观察,上面写得更详细,而且还特有仪式感,一看就感觉很高贵。

  刘嘉想办法请意大利的朋友帮忙找找这本书,虽然冷门,不过并未绝版。

  意大利,那是高贵的罗马帝国后代,欧洲第一批穿上中国丝绸的人,是他们给中国起名叫赛里丝。

  他们写的还能有假

  在那本书里,中国人用野蔷薇的花叶炒成粉末,用麻布筛成细粉洒在蚕种上,还会用轻柔的鹅毛掸将蚁蚕收拢。

  而且,湖州蚕农真的会一只一只的称蚕,分开饲养。

  刘嘉的话,在这本十九世纪的书里全部得到了证实。

  ea在美国遭遇的这场风波传到欧洲之后,英法等国的贵妇们非常快乐,她们议论着新大陆上的暴发户,说她们什么都不懂,见识少还爱说话。

  欧洲人的嘲笑再传回美国,让美国的真暴发户们觉得ea确实是被高贵的odoney盖章认证过了,质疑ea就是乡巴佬行为。

  好材料人人都想要,其他品牌得知世间竟有三眠蚕的时候,便也一窝蜂的涌向中国,向蚕农订购三眠蚕的蚕丝。

  刘嘉的想法并不止于丝绸,她找到现今最顶尖的棉纱纺织机,重赏之下,进一步提高棉纱的支数。

  棉纱的支数是指一磅棉纱能纺出多长的纱,840码就是一支,8400码就是10支。

  支数越高,织出来的棉布越细柔、舒服。

  在刘嘉的时代,有一家公司做出了300支的棉纱,不过普通百姓差不多也就是用3060支的,100支以上就贵得很。

  20年代平均棉纱水平是20支,努努力25支。

  决定棉纱支数的原因有很多,棉花的品种和质量、棉纱机的水平、甚至车间的温湿度、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的工艺顺序。

  懂行的人都劝刘嘉别搁这费劲“如果没有汉堡,你从肉片和面包开始做是没有问题的,哪怕面包是你现烤的都行。但是哪有自己从种小麦开始的呢”

  刘嘉笑笑,依然故我。

  此时埃及已经基本跟英国人撕完,长绒棉原料的生产已经恢复,刘嘉是第一个跑去跟他们恢复贸易的外国公司,还是跟英国人有世仇的法国公司,埃及人飞快地签了销售合同,就是要恶心恶心英国人“看看看,法国人在支持我们哟”

  棉纱机的技术用美国的棉花可以做到40支,工厂没想到第一个来订购的客户竟然来自中国无锡和上海,一口气订了几百台,共计五万枚纺锭,那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这间老板霸气的纺织厂,就是刘嘉找代理人开的。

  日本棉纱厂现在已经开始靠让女工和未成年工疯狂加班降低成本,用来挤占全世界的棉织品市场

  比着降价,只能越降越低。

  不如开拓高端市场,这样价格卖得贵,也贵得有道理。

  20支的棉布再便宜,它还是20支。

  40支的棉布比20支翻一倍,还是有人愿意出钱。

  “轻奢“顾宗华看着刘嘉写的商业计划书,他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词。

  “就是比平价商品贵,比奢侈品便宜的东西。“

  顾宗华不理解“现在不是有这种定位的商品卖吗“

  刘嘉笑嘻嘻“可是,没有这个概念呀affordabexury是不是听起来好像更有质感“

  “就因为xury“顾宗华还是不理解。

  “大概就像小白菜和青翠欲滴带着露水刚从地里摘来的小白菜吧。“

  这么一说,顾宗华似乎有点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