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第109章 Emma是什么,Em……

  第三天的试吃活动,刘嘉找到附近职业学校,找了几个差不多快毕业的法国学生。

  大餐他们做不了,普通的法式家常菜还是没有问题的,烤火鸡也不在话下。

  菜式会的不多不要紧,只要会那几个经典的主菜,日子就能过得下去,还有中餐可以拿来撑起半壁江山。

  毕竟,那可是《圣经》里明文提到过的东方三博士带着去拜见耶稣的礼物,给尔等凡人拿来过圣诞怎么了。

  食盒准备起来比较简单,按照法国人民的传统圣诞套餐,再往里加一些中式面点就完事了。

  郑不艾还夹带了一些私货,他对自己做的豆腐信心满满,做了豆腐馅的包子,豆腐馅的饺子。

  圣诞套餐顺利发售出第一批。

  为了食材保鲜,刘嘉去找冰厂老板谈订购普通冰块和干冰的事情。

  冬天,一向是冰厂的淡季,要不是刘嘉来得及早,冰厂老板就已经拖家带口去南边过冬了。

  有钱不赚,那还是资本家吗?

  冰厂老板加大马力,生产出了一堆普通冰和干冰,问刘嘉要运到什么地方。

  刘嘉默默看着那满满一冰库的冰……大意了,怎么这么多,好像没地方放啊。

  她跟冰厂老板讨论了一下冰块的存放问题:“反正你也没别的生意,不如这几天就把冰库借给我存放冰块。”

  确实这几天唯一的客人就是刘嘉,老板不想因为这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这位大客户,于是答应了,也不收额外的钱,就是冷库的电费得刘嘉付。

  冷库里,放眼望去都是半人高冰块,冷冻力极强的干冰被另外保存。

  刘嘉忍不住伸和拍了拍冰块:“这不砌个万里长城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诶?对哦,为什么不呢?

  刘嘉看了看这个冰库,很大,很高,非常适合做小型的冰上乐园。

  与冰厂老板说了之后,冰厂老板随便她折腾,只要别把他的冷库给拆了就行。

  刘嘉嘴角翘起:“我能找到这些人。”

  美术学院雕塑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正愁工作不好找,圣诞节前无事可做,刘嘉就来了。

  “冰雕?没做过啊。”众学生大多数是常住在黄河以南地区,连在河面溜野冰的机会都不多,更何况是冰雕。

  “反正也不要求雕得多细,应该跟石雕差不多吧。”外行人刘嘉一通忽悠,让学生们觉得可以一试。

  事实证明,冰的稳定性比石头差多了,学生们忙乎了一天,地上一片碎碎冰。

  第二天,善于总结的同学们对着新生产出来的冰块使劲,这次的成绩比上次好多了。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搭起了冰屋、冰墙、冰板凳,冰桌子。

  处处一片晶莹剔透,看着十分有趣。

  同学们看着自己的杰作,个个喜上眉梢。

  刘嘉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只是晶莹剔透,远远不够啊。

  它不够闪啊!!

  刘嘉订购了一批用于圣诞树的小彩灯泡,把灯泡和电线一起冻到冰块里,再一开灯,整面冰墙都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哎,这个气氛才对嘛。”刘嘉终于满意了。

  接下来,刘嘉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

  Emma冰雪世界盛大开幕

  冰雪世界门票每人二十法郎,小孩半价。

  每票可租用防寒衣。

  给得起二十法郎的人,一般都不缺防寒衣,有些人家还有狐裘貂皮。

  恰好今年巴黎的气温一直在零上,穿上皮草只会显得太智障。

  有些刚刚入手一件皮草的人,便借此机会来穿一回,在朴素的防寒衣面前,奢华皮草的主人昂首挺胸,颇有一种艳压群芳的气质。

  冰雪世界当然不仅仅是让人们看冰雕的,它得有雪,才能叫冰雪世界,刘嘉把那七台会喷雪的发动机也弄来了,专门开辟了一个角落,让想玩雪的人在那里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甚至建了一个高台,游客可以进行滑雪运动,雪道长达十米。

  有条件去瑞士滑雪的人早走了,剩下的都是只说过滑雪,但没见过的,好奇心极重。

  完全不入流的十米雪道,居然生意还不错,得排队。

  在冰雪世界里有一处餐饮角,卖热饮和热食物,郑不艾兴冲冲地拿出他自信的麻婆豆腐,尽管他说这是微辣,但是试过的法国人民似乎不这么认为,他们张大嘴,不断吸入冷空气,想减轻嘴里的辛辣灼热感。

  刘嘉让郑不艾收敛点,别把客人们都辣病了。

  郑不艾很委屈:“一点都不辣啊!比我平时吃的要淡好多。不信你尝尝。”

  刘嘉吃了一口,对他说:“把现在的用量去掉四分之三,应该就可以。”

  “去掉四分之三,那还叫什么麻婆豆腐哟。”郑不艾痛心疾首。

  每到整点,几台造雪机会被运到楼上,喷雪口齐齐对准仓库中间,从天而降的大量雪粒,营造出一种下暴雪的感觉,每到这个时候,场内的大人和小孩都会快乐地欢呼起来,双手举到空中,好像那真的是在下雪。

  有一个姑娘,穿着厚厚的白色皮草,走到冰雪城堡的里面,然后,她走到门口,脱下皮草外套,露出镶满水钻的轻薄的礼服长裙。

  有好几个照相机围着她拍。

  游客们不知她是谁,纷纷猜测她可能是某位来自北欧或是俄罗斯的电影明星。

  不然她怎么身材这么好,脸蛋又漂亮,还会挑衣服。

  那条闪亮的裙子,让站在冰城堡中的她如同童话中的冰雪女王一样冷艳如高岭之花。

  有人好奇地问她:“这条裙子是在哪里买的?”

  回答:“Emma’s house。”

  第二天,那条反季节的裙子销量突然被拉高了一截。

  戴着熊耳帽,身上也穿得像个熊的郑不艾,看着姑娘们在冰雪城堡门口排队,露着胸口露着腿,他百思不得其解:“她们不冷吗?”

  刘嘉正色回应:“世上最不怕冷的不是北极熊,不是企鹅,而是爱美的女人。”

  郑不艾搓了搓手,摇头:“比不过,比不过。”

  圣诞节的气氛越来越强烈,警察局的业务忽然增多。

  最多的是盗窃案,大概小偷也希望能大吃大喝一顿。

  法国警察对盗窃案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处理,登记完就等于一切结束。除非被偷的人是达官显贵。

  他们不会因为盗窃案而加班,但是随着节日气氛的浓烈,酒鬼伤人案也越来越多。

  警察局里不得不多留些人下来值夜班,用来处理血乎淋拉的人身伤害案件。

  彭举本来想带丽娜去冰雪世界看看,结果丽娜天天都得留在警察局,登记源源不断案件资料。

  于是彭举会带一些夜宵过去,给丽娜,还有加班的警察们吃。

  警察局上下非常欢迎彭举,他的到来,就意味着美味的夜宵也跟着一起过来。

  如他所说,确实有不少警察在吃了他带来的夜宵之后,为刘嘉的圣诞套餐销量增加了一些数字。

  “丽娜,今天可以早点下班吗?”彭举问道。

  丽娜笑着点点头,指了指面前已经不算厚的一叠资料:“只要把这些弄完,就可以走了。”

  “那太好了,正好还能去冰雪世界玩一小时。”

  彭举坐在丽娜身旁,忽然,一旁的刑侦部门骚动起来:“快!快!”

  丽娜抬起头,痛苦地闭上眼睛:“完了,又走不了了。”

  “怎么了?”彭举问道。

  丽娜指了指正在穿外套,往外跑的警察:“他们一会儿回来,就有报告要写了。”

  “啊……”彭举也深为惋惜。

  丽娜起身去问留在办公室的老警察:“怎么去了这么多人,是酒吧打架吗?”

  老警察摇摇头:“凶杀案。”

  “啊?”丽娜倒吸一口凉气,“都快过圣诞节了,有什么深仇大恨非要杀人。”

  老警察摇摇头:“不知道,整个十六区的警察都去了。”

  “十六区?我就住十六区。”彭举脱口而出。

  老警察耸耸肩:“那希望你不要住在鲁贝克57号四楼,不然,你今天晚上可能会被吵得睡不着觉。”

  彭举的表情十分紧张,他们虽然不是住四楼,而是三楼,但是他们住的地方藏着很多不能让警察看见的印刷物。

  如果警察要对全楼进行搜索的话,那些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来。

  丽娜看出彭举脸色不对,便问他怎么回事。

  “我家就住在那里,我得马上回去看看。”彭举起身。

  “我跟你去!”丽娜拿起外套。

  两人一同赶到鲁贝克街57号,那栋楼里已经充满了警察。

  “嗨丽娜,怎么到这里来约会?”警察问道。

  丽娜说:“他住在这儿的三楼,我陪他回家看看。”

  那个警察说:“三楼啊?三楼没事,你不用担心。既然来了,就正好直接做记录,也省得我们写了之后,再给你打印。”

  丽娜本来只是想陪彭举回来,没想到变成送上门加班。

  她没办法,从包里拿出本子和笔,听警察说。

  一边说,警察一边走,每到一个房间,就说一大堆发现的东西。

  “死者是被路过的人发现的,他就挂在那个窗台上。”警察指指打开着的窗户,从窗口还在呼呼地往里吹北风。

  “就好像想呼救,但是没有来得及就被打死了。”

  “尸体的头骨有严重破裂,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头骨破裂是因为跳楼撞在地上,还是被人为击打。”

  厨房里还在炖着一锅羊肉汤,现在火已经关掉了,屋里一股羊肉味,久久不曾散去。

  正说着,楼里又一位住户回来了,她手里提着刚刚买来的Emma’s house的圣诞套餐,她就是死者的妻子。

  当得知她的丈夫被人杀了,差点昏倒在地,手里拿着的圣诞套餐重重落在地上,被站在一旁的警察扶住,坐在椅子上。

  她用手撑着额头,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警察已经敲遍了所有的楼层,问他们今天晚上有没有听到什么异常的声音。

  别的住户家里也要被搜查,三楼那些中国学生住的地方,由于彭举的面子,警察就草草进了几个房间扫了一眼,没有打开衣柜,也没有看床底下。

  只要衣柜门被打开,或者床单被掀开,警察就会看到印着镰刀和锤子图案的传单。

  然后,这些学生,都会上黑名单。

  把警察从屋里送出去,那几个中国学生长长松了一口气,对彭举说:“真是没想到,到最关键的时候,还得靠你过关。”

  “哎,你说你这个平时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人,怎么会主动跟人家法国姑娘搭讪?”

  “是不是刘嘉让你这么干的?”

  “她真是有先见之明啊,提前安排让你在警察局里找人当内应。”

  彭举涨红着脸:“不要胡说。”

  楼上的案情陷入胶着,丽娜把该记的都记完了,她趁机跑下来,她喜欢彭举,也想认识认识彭举的朋友们。

  刚才还在各种口嗨的年轻学生,看见纯真无辜的法国少女,一句骚话都说不出来了,一个个只会憨笑着向丽娜问好,说她辛苦了。

  一个姓陈的学生笑眯眯地向她打听起楼上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办案流程简单粗暴,就连老资格的警察都没有“案件未破时,不得泄露案情”的概念,丽娜就更没有了。

  她一口气把楼上几个警察刚刚的猜测全说了出来。

  又说了那个丈夫可能是被打死的。

  但是目前全无头绪。

  警察没什么头绪,就得在这里继续耗着。

  耗得时间越久,他们的传单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万一他们决定再搜一次呢。

  陈姓学生说:“现在可以确定死者是在哪里挨打的吗?”

  丽娜眨巴眨巴眼睛:“在哪里挨打的……很重要吗?”

  死都死了呀。

  “当然重要了,如果是在开门的时候被打死的,那进门的人,死者大概不认识。如果是被请进门的,那一定有可以进门的理由。如果是关系一般的人,是不会轻易请到卧室里的。比如彭举,要是请你去他的卧室看看……”

  丽娜还没什么,彭举红了脸:“好好说话!扯这些没用的干什么!”

  丽娜看了他一眼,觉得跟总是酗酒打家里人的法国男人一比,这个中国男孩真是太可爱了,忍不住嘴角扬了起来。

  正沉醉于推理的陈尔摩斯被忽视了。

  他伸手在丽娜眼前挥了挥:“哎,你们等案子结了再眉来眼去好不好?听我继续说啊,所以,第一现场在哪里,说不定可以判断凶手的身份,跟死者的关系。”

  丽娜听了,赶紧跑到楼上,把刚刚听来的话说给警察们听,他们一听在理,然后,为寻找第一现场而烦恼,肉眼看过去,除了死者倒地上,还有一滩血,别的什么都没有啊。

  丽娜提醒:“可以用鲁米诺试剂呀。”

  警察们这才想起来,前几天局里好像是买了一些水,说碰到血之后,会发出蓝光。

  基本没怎么用过,一时没想起来。

  有人赶回局里拿了鲁米诺试剂。

  关了灯,屋里一片黑暗。

  警察从门口开始喷,很仔细的,一点一点,直到走进屋里。

  此时媒体记者也赶来了,他们蜂拥挤在门外,眼巴巴地看着警察勘测现场。

  一个记者不解:“这么黑,他们在里面能看见什么?”

  挤在一边凑热闹的陈尔摩斯高深莫测地吐出一个单词:“真相~”

  客厅的地面,慢慢地泛起蓝色的荧光。

  在椅子下有一大片连在一起的蓝色荧光,还有拖动的血痕反应,一直拖到窗户旁。

  除此之外,还有连续不断的点状血迹反应,从客厅的椅子旁,一直到厨房的水池边。

  水池里、刀把上也出现了大片的鲁米诺反应。

  黑暗中的蓝色荧光,仿佛上帝的手,将犯罪现场一点点的还原。

  死者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时,凶手挥动某样钝物重重砸在他的头上,导致他头骨破裂而死,然后,凶手将死者拖到窗边,挂在那里,伪装出死者想要呼救的假象。

  凶手握着钝物,走向厨房的水池。

  凶手为什么要拿刀?

  厨房、刀,与炖在锅里的肉有没有关系?

  警察打开锅,锅里炖着的是一块一块的连骨肉。

  警察问死者妻子:“太太,这是什么肉?”

  她回答:“羊腿肉。”

  其他男警察平时不做饭,一时没想到羊腿肉是什么样。

  丽娜经常帮妈妈下厨,提到羊腿肉,她的脑中瞬间就冒出了从市场里买来的冷冻羊腿,长长的、硬硬的,就像木头那样结实,如果它挥下去的话……

  “请问你刚才到什么地方去了?”丽娜突然开口。

  另一位警察阻止丽娜:“她是死者家属,你让她的心情平复一下再问。”

  丽娜以她的直觉,感觉到死者、死者妻子和羊腿之间一定有联系,但是她没有证据,她不能凭空指证一个刚刚失去了丈夫的可怜女人就是杀夫凶手。

  她很沮丧,所以她去找彭举发泄心中的不满。

  几个男学生七嘴八舌地鼓动她:“你别怕啊,刚才屋里有血的地方发蓝光的样子,她肯定看见了吧,你就告诉她,一小时之内沾到血的东西,都会发蓝光,包括人手。”

  丽娜恍然大悟,对啊,刀把上都有血了,说明那个凶手是手上沾血的时候去握刀的,只要诈她一下……

  丽娜“咚咚咚”上楼去了,没过一会儿,死者妻子承认是自己杀的,凶器就是冷冻羊腿。

  事情很简单,丈夫在外面有女人,想跟妻子离婚。妻子没有工作,全靠丈夫生活,得知丈夫要离婚,便起了何不当个有钱寡妇的念头。

  她自以为一切做得天衣无缝,刚好这几天整个巴黎都陆续出现入室盗窃案,还有人与房主打起来。

  为了早日拿到丈夫的遗产,她特意把丈夫的尸体挂到显眼的地方,让人早点发现,早点出死亡证明,资产可以早点转到她的名下。

  其中是非曲直,自有律师和法官来接手处理。家庭伦理大戏,也给巴黎各大报纸的头条增加了信息。

  对于警察局长来说,这是十六区警察局自成立以来,破案速度最快的杀人案。

  为了能在那位大人物退休后,自己稳稳上位,警察局长必须把自己辖区的神探事迹大吹特吹,如果能吹到总统那里就更好了。

  他找了很多报纸,大肆宣扬警察队伍在他的教育下,是怎样的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就连一个小小的文职女警,都能思路敏捷如神探。

  鲁米诺试剂,也是他力排重议,自掏腰包买下来的。

  一切只为了能够提高破案率,保护他所在辖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丽娜忽然就从一个整天整理资料的办公室小内勤被抬举成了破案女英雄,记者排着队找她。

  昨天晚上,有不少记者身在现场,亲眼看到鲁米诺试剂是怎样发出魔幻的蓝光,正是那道光,为警方提供了重要破案线索。

  十六区的警察们都用上鲁米诺试剂啦!

  其他区的怎么可以落后!

  各个区的警察局长们拍着桌子,对属下吼:“马上给我弄明白!那玩意儿是哪儿来的!”

  当记者们和警察们知道,那玩意儿竟然是一家时尚奢侈品公司提供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只有几个女记者一脸淡然“哦~Emma啊,那就没问题了,应该的。”

  男记者们对Emma的认知仅停留在“赚女人钱”身上,赶紧向他们一向看不起的女同行们请教,为什么Emma就是应该的。

  女记者们不搭理他们,跑回报社写独家头条去了。

  “据悉,本次案件的重要线索,是由Emma’s house提供,在两次服装秀和新开业的冰雪世界都可以看出,Emma本人对闪闪发光的热爱和追求……”

  中间还夹了一段对刘嘉的采访。

  “是的,鲁米诺试剂是我在研究发光产品时无意中发现的……”

  接下来,就是传统的操作了:在实验室里日以继夜的工作,疲劳过度不小心伤了手,擦掉了之后,又继续做实验,不小心碰倒了鲁米诺试剂,看见地上已经擦掉的血痕发出蓝色荧光……

  总之,“辛苦工作”“认真负责”,再加上“运气爆棚”,这几个人设BUFF叠满。

  让大众知道她赚这么多钱,也好辛苦,好不容易。

  这下,全国都知道刘嘉有鲁米诺试剂了。

  其实鲁米诺试剂配方不难,只要有材料,就能做出来。

  虽然简单,但别人赚不着,因为刘嘉已经把所有可以做出鲁米诺试剂的配比都拿去申请了专利,除非现在又发明了新型的氢氧根化合物。

  整个法国的警察局,都只能向刘嘉订购鲁米诺试剂。

  不久之后,德国人、意大利人、乃至英国人……都知道了,他们自己的化学家也不能销售鲁米诺试剂。

  刘嘉也没有放过这几个国家的专利权申请。

  事实上,只要可以申请专利权的国家,她都申了。

  她没法申的国家,运过来要很长时间,还要运费,全部加在一起算下来,还不如在刘嘉手里买。

  鲁米诺试剂给刘嘉赚了不少钱,一位记者采访她,问她明年会不会生产更多。

  刘嘉悠悠地叹了一口气:“不,我希望一瓶也不要卖出去,这样就说明,世界和平,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没有人因为各种不幸的原因死去……”

  记者感叹:“你真是太善良了。”

  刘嘉微笑:“其实,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的观点。在几千年前,中国的药店门口就会贴着两行字: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是和平温良的民族,从不挑起争端,只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

  送走记者,一旁做为员工代表接受采访的阿牙露出怪怪的表情,阿牙问她:“刚刚说话的是观音菩萨,还是刘嘉Emma?”

  刘嘉知道他在嘲笑自己一个劲的上价值观,太虚伪。

  “如果你不想相信我是个大善人也不要紧,反正我本来就不是。只不过,把整个社会对华人的观感抬起来,对你对我对所有在这块土地上讨生活的华人来说,都是好事。”

  刘嘉望着窗外,1920年的圣诞马上就要到了,法国的经济危机会继续下去,勤劳的中国人,会因为低廉的工资和卖命的工作态度,把劳动力市场卷起来,引起很多法国人不满。

  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中国人会做。

  这样让雇主更愿意雇佣中国人,而不是他们。

  十八世纪的英国纺织工人因为工作被抢,动手砸了纺织机。

  二十世纪的法国人呢?砸中国人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