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141章 辽王的忠诚理论

四月六日,明月突然回到了广宁。

原来在三月十日,朱植在圣水山撇下明月,千里回救广宁后,明月也以瘦小的肩膀承担起监督阿扎失里率部南迁的任务。

对于明月和阿扎失里会不会反水,包括张石在内的许多辽东将领都心存疑问。

辽王就向张石做了一番解释:

“大明国运现在正处于上扬趋势,蒙元已经日落西山,自然有明月、火真等蒙古人带路,正如一百年前刘整等一众南宋降将带路攻打南宋一样。只是如今时易势移,竟然成了鲜明对照。”

“忠诚有时候也要看国家的实力,也不能过分苛求乱世之下的个人选择。正如后来大明完蛋时,对于没有饭吃的底层百姓来说,昏庸的崇桢、造反的闯王和捡漏的顺治并没多大区别。他们从来没有什么选择权,国破远没有家亡重要。”

“对于士绅们来说,满清上台,相当于重新洗牌,总比原先抓在手里的一把烂牌有希望吧?”

“你看看大明,不是皇帝荒诞、宦官专权,就是无尽党争!但凡正常的人,都会扔掉手里的烂牌换新牌,也许还能摸上几张好牌。”

“其实,在满清入关后,即使是大明勋贵之后和皇室子孙,改为满姓,纳入八旗的也不在少数。”

“山东德王一系在大明未亡时就投降,确实带头当了汉奸,但是宁王一系就不大好用一个“汉奸”二字评价了。”

“宁王后裔先是和满清像模像样地打了一阵子,后来看大势已去,这才投降满清,编入了八旗,然后世守吉林宁古塔边防一线,算是为国戍边。宁王有一个叫朱同保的后人,还在抗拒沙俄、保卫伊犁时立下赫赫战功,获得“巴图鲁”勇士称号。”

“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听命中央政权,你能说他是贪生怕死的汉奸吗?”

“与之相反,抗倭之时,驻扎河南的国军虽是汉家军队,却为非作歹,其害甚于倭寇。当地民众称之为‘水旱蝗汤’四害,恨之入骨,予以缴械。后来国军就说河南民众是汉奸。那这些百姓就真是汉奸吗?”

“所以啊,为政者要常思已过,辽东今后不仅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果也必须要由辽东人共享,让辽王府成为民众高度认同的地方政府,这样才会在遇到危亡之时,让老百姓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说着说着,辽王渐渐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关于忠诚的理论,而且有相当充实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

张石从来没有像朱植这样从历史的维度去考虑忠诚,对他的忠诚理论也只是将信将疑。

但是,不到一个月时间,明月就用行动证明了她对辽王的忠诚,也证明了辽王这套忠诚理论的正确性。

随着这次远征完全结束,一大批部落兵因为在这次远征中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为总旗。

在骆驼山下大显神威的慕华、慕夏兄弟,就是锡伯人,因为辽王怀疑他们是鲜卑慕容氏后人,给他们分别取了叫慕华和慕夏的汉名。

这两个家伙很快又担任了辽王的贴身护卫,把忠诚度当成粘度,比狗皮膏药还忠诚,搞得明月、明珠有时候都不好接近辽王。

此后,锡伯王和哈拉章等一些部落首领相继都把自己的子孙送到明军,其中不少人成长为辽东军的骨干。

辽王也经常拿这些事情来提醒张石和朱大能等人:“只要有实力,所有人都会向你效忠,没有实力,还希望别人对你效忠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癞蛤蟆!”

所以,辽王和他的团队慢慢达成共识,继续积攒实力,让更多的人效忠有实力的辽东。

三月二十二日,阿扎失里率部磨磨蹭蹭到达红城子。

不过到了红城子之后,部族们都向往昔日水草丰美、气候更为温暖的辽河两岸。阿扎失里只好又率部沿原路南下。

此时,蒙古部众们返回故地心切,南下速度明显加快,四月一日即到了西辽河。

由于半年来连续北上、南下的反复折腾,中间又被辽王强行“借”了一万头羊,泰宁卫部众的羊群严重缩水,每户只剩下两、三只准备用来繁殖的羊,只好在向盛庸将军报到的同时,请求粮食救济。

盛庸那里也没有多的存粮。双辽屯粮大多在运往红城子时被小哈拉章给烧掉了。

无奈之下,阿扎失里只好又打出女儿牌,让明月南下找辽王申请一批粮食救济。

听到明月的诉求,朱植说:“欠羊还粮理所当然,可是现在广宁城所有的车辆和船只不是开到了长春,就是在开往开原城的河道上。”

明月也不说话,就眼泪汪汪地瞅着辽王。

朱植受不了她那一双泪眼,只好先让张石先派两个骑兵营自备干粮,先用马匹送十万斤粮食给阿扎失里救急。

他虽然很反感反叛无常的阿扎失里,但是理智告诉他,不马上给阿扎失里送去粮食,这将不仅失信于人,而且很可能酿成新的叛逃事件。

好在没过几天,同样身为蒙古人的火真从广宁带两个车兵营护送移民到了双辽后,知道刚刚回到西辽河的蒙古部众缺少粮食,赶紧留下物资和部分兵源,又将战车给带了回来。

再加上广宁的战车局这时也生产了一些民用骡车,朱植又赶紧让火真带人给阿扎失里送去三十万斤粮食。

他一边忙着,心里不断吐槽:“这日子过的,不打仗比打仗还紧张!看来维稳工作和民族工作也是事关大局的关键。”

直到四月中旬,陆续有一批小船从开原城返回,可以向双辽大量运送粮食,朱植紧绷的弦这才松了下来,开始拿起鱼竿给自己放起了假。

对他来说,只有钓鱼的日子才算是正常人过的日子。

五月初二,小辽王又跑到河边钓鱼去了,广宁城却迎来了双喜临门。

中午时分,平安指挥辽东军取得呼伦湖大捷的捷报到了:“平安和朱大能率领辽东军俘获元军太师哈拉章以下近七万人,马牛驴骡等大畜三万余头,工匠五十二人,现银三十余万两,其他缴获无算……”

当张石带人兴奋地把捷报念给辽王听的时候,辽王并未感到多大的惊喜,随即口述了一份似乎早就准备好的指示,让张石派人快马送到红城子交与平安。

张石刚走没多久,濮玙竟然领着离开辽东大半年的安陆侯吴杰来到了河边。

“殿下,郭骥回来了。”一脸沧桑的吴杰老远就在给辽王报喜。

辽王急切地问道:“那他买的马呢?”

吴杰答道:“也回来了。就是数量有点少,不到三百匹……”

朱植赶紧把鱼竿一扔,马上让人备马,直奔盖州而去,一点都没有刚才听到平安取得呼伦湖大捷时的淡定。

在去盖州途中歇息的时候,他才听吴杰慢慢讲述了他南下接应郭骥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