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八岁贪官,震惊朱元璋>第101章 蝗灾蔓延,没银子怎么救灾?

御书房内,

朱元璋盯着眼前的那玉米和红薯,

自从杨宪之事之后,

朱元璋的疑心就更重了。

他越想越觉得眼前的玉米和红薯的产量有假。

哪里能有亩产一百石以上的农作物。

这从古到今根本没有过。

想到这里,朱元璋立刻对着屋外的云奇喊道:

“云奇,你把太子给咱叫过来!”

云奇听了,

立刻去太子宫中去找太子。

朱标听到自己的父亲找自己,

赶紧跟着云奇去了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就看到自己的父亲,正盯着那玉米和红薯在发愣。

朱标知道自己父亲为什么盯着那红薯和玉米发愣。

他也明白了朱元璋叫他来的目的所在。

朱标赶紧上前跪地叩拜道: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见到朱标来了。

指着桌子上的那玉米和红薯,直接问道:

“标儿,你给咱说实话,你两样东西的产量真的有那么高吗?”

听到自己父亲问自己。

刚刚站起来的朱标再次跪了下来,赶紧回答道:

“父皇,这玉米和红薯的产量可是千真万确,是儿臣亲眼所见,儿臣断然不敢欺骗父皇!”

朱标知道,因为杨宪之事,自己父亲朱元璋的疑心更重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连自己都开始怀疑了。

朱元璋听了,

站了起来。

走到了跪在地上的朱标跟前。

弯下了腰,

将头凑到了朱标的面前,

盯着朱标的眼睛问道:

“真的?”

朱标有些恐惧的看了一眼朱元璋,然后很是坚定的回答道:

“千真万确!”

朱标知道自己稍有犹豫,自己父亲就会怀疑自己。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点了点头:

“那好,最近有时间咱们爷俩去宿县长长见识,咱顺便去看看那小兔崽子把宿县折腾成什么样子了,听说那小子在宿县的动静很大啊!”

朱标听了自己父亲朱元璋的话,赶紧应承到:

“等父皇身体好的,儿臣随时陪父亲去宿县看看!”

听了朱标的话,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朱标离开。

见到自己父亲朱元璋让自己离开。

朱标赶紧退了出去。

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因杨宪之事之后,疑心竟然如此之重,连自己都开始怀疑了。

幸好自己的父亲也只是怀疑这玉米和红薯的产量,其他的事情对自己还是很放手的。

这两天自己父亲朱元璋身体染恙,能让自己监国,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朱标刚出了御书房,就被云奇拉到一旁。

低声的说道:

“太子殿下,中书省那边传话来了,说是众臣已经在奉天殿等您了,好像有什么急事要跟您商量!”

朱标听了,点了点头:

“云公公,我这就去奉天殿去看看,你把父皇照顾好!”

说完朱标就去了奉天殿。

到了奉天殿,

只见下边的百官都在那里议论着。

这些天,

朱元璋因为杨宪的事,得了病,

是太子朱标代朱元璋监国。

朱元璋本来身体是有些不适,

可是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见这些大臣。

自己把杨宪捧的那么高,

短期内就将杨宪从国子监一个小官升到了左丞之位。

结果杨宪整的那些事情都是在骗自己,

自己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能是趁着得病,让太子朱标理政监国。

这样也能锻炼一下朱标。

朱标理政监国,这些大臣们可是舒服了许多。

朱元璋在的时候,他们上朝就跟上坟一样。

不知道哪句话说不好,就脑袋搬家了。

这几日,朱标监国理政,和朱元璋的风格简直是千差万别。

大家都觉得很是心情舒畅。

尤其是又少了一个杨宪那个酷吏。

气氛就更加的融洽了。

要是朱元璋上朝,碰到今天这种事情他们此刻已经是心情十分忐忑了。

朱标上朝之后。

看了一眼底下的的官员。

官员之中,胡惟庸站在了最前边。

因为杨宪倒台,胡惟庸居功至伟。

朱元璋擢升胡惟庸做了中书省右丞相。

虽然和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还差点,

可是李善长最近也告病假在家。

所以这朝堂之上,实际上胡惟庸已经是百官之首了。

朱标看了一眼胡惟庸然后问道:

“胡丞相,突然召集百官到奉天殿所为何事?”

听了太子问自己。

胡惟庸走上前去,然后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自前日以来,大明各地都上报遭遇蝗灾,尤其是以安徽、浙江、广东等地为重,而且蝗灾还有蔓延加重的趋势,

河南陕西等地也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旱灾,全国各地形势都不太好,大明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

微臣觉得这些事情应该尽早奏报太子殿下,早做应对,以免形势难以控制!”

听了胡惟庸的奏报,

太子朱标就是一惊,

大概一个月前,

他去宿县的时候,要顺便走访宿县周围几个县区的灾情。

当时朱辰就告诉自己早做打算,说是这波蝗灾比较特殊,会很快蔓延整个大明。

自己巡视了其他的几个县区,

将此事奏报了自己父亲朱元璋,

自己的父亲觉得朱辰说的太过夸张,

并没有重视。

没想到真的被朱辰给说中了。

短短一个月,这蝗灾已经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方。

朱标是越来越佩服自己这个弟弟了。

不过这话自己不能跟大臣们说。

朱标听了胡惟庸的话,

头就嗡的一声。

他知道一个宿县的灾情,

就让自己的父亲头疼不已。

大明国库里没有银子。

还怎么救灾。

要不是自己的弟弟朱辰去了宿县。

估计现在宿县已经饿死的七八成的人了。

可是现在全国都遭了灾,

这可怎么办。

老百姓都要饿死了,

还能做个顺民等死?

大家之所以跟着自己的父亲一起推翻元朝,

就是觉得自己父亲从灾难里爬出来,了解他们的苦难,能给他们一口饭吃。

给他们一条活路。

可是要是他们都要饿死了,

还不造反。

自己家是怎么样起家的,朱标很是清楚。

自己的父亲就是因为元朝暴政,加上灾荒实在没有办法才造反的。

朱标很清楚当下的严峻的形势。

灾情是必须要解决的。

而且要尽快解决。

可是朝廷国库里没有银子,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局。

想到此处,朱标是头疼不已。

紧接着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