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山川月【完结】>第188章 商税

  离开主营前洛清河带她在周围转了两圈, 东面没有西北的风沙,湿气缀在草叶的嫩尖上,在垂下的衣角上带出浅淡的水痕。

  风把旌旗吹得猎猎作响, 洛清河把氅衣给温明裳牢牢系好,抬眸时替她拢好额前的碎发。

  “交战地调兵, 燕北定然也会随之而动。”她放慢着语速, 像是要留存最后的时间好好端详着眼前的爱人,“拓跋悠才吃了败仗, 老狼王不会让她短时间内再度冒进,西边的守备军还不能走出要塞太远, 狼只要不被逼急了, 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时的胜负决定不了整场战争的成败,年前的猛攻没能撕开大梁的驻军城防, 北燕的锋芒本就现了颓势, 这一场败仗就更是踩在了痛处。拓跋焘是老练的统帅, 他明白此时此刻更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节奏。

  这让大梁还有时间解决东西战线的协调问题。

  温明裳闷闷地应了声,搭在她肩上的手还未收回去, 氅衣的细绒擦着下颌, 也在勾撩间带起细微的痒。

  “三城安置妥当之前, 这边主营要先往北上吗?”她望着洛清河问。

  “暂时不用。”洛清河知道她的意思, 抬指蹭了蹭她的耳垂, “我得空也要回一趟关内和州府商议之后的安排, 届时还能再见。”

  北境之事安排妥当之前,咸诚帝暂时还不会让温明裳归都。

  云絮被风卷散,翩然散入苍穹。万里雄关在云雾里若隐若现, 它像是休憩的巨龙, 在千百年的岁月里勾勒出属于汉人的边境轮廓。

  温明裳凑上去一点, 迎着洛清河的目光很轻地碰了一下她的嘴唇。

  未尽之言吞进了触碰里,发梢穿过指缝,在风声的呼唤里包裹起无尽的柔情。

  护卫的马队已经收拾齐整,一声令下便可启程。

  两个人收回了目光,转身朝着营门的方向往回走,但步子都很慢,好似这样就能把时光无限拉长。

  近卫们也都默契地闭口不言。

  洛清河仰起头,在临近马车前将袖间早备好的一小块铁牌放到了温明裳手心里。她抖开披风在掀帘时替人挡着风,解释道:“州府向西三十里,那里有一座碑林。”

  温明裳微微一怔,转瞬明白过来这话里的意思。

  那是无数英魂在人世间最后的盘桓之所,也是洛家先人的埋骨地。

  “不用特意去,得闲顺道看一眼就成。”洛清河摸摸她的脸,凑近去吻她额头,“我想让你见一见他们。”

  温明裳收紧五指,偏头把一触即分的亲昵延长了半分,她直直地凝视着将军的眼眸,道:“我会去的。”

  洛清河含笑应了句,放下帘子退出了马车。

  早已候在边上的赵君若上前朝她拱手作了一揖,数月未见,小姑娘瞧着也稳重了不少,至少独自戍卫也能将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了。

  洛清河回了个颔首,在侧眸时注意到对方腰间挂着的短刀,那是栖谣送的,当作是给补上的年礼。

  车轮随着马匹的低鸣缓缓撵转,马蹄踏着风铎的叮铃声,在错身而过时,温明裳掀开了车窗的垂帷,她们在风声萧萧里四目相对却谁也没有再开口。

  鹰唳盘旋在头顶,踏雪小跑到了洛清河身边,披甲执锐之士整队陈列于其后,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壁垒。

  那块刻有铁骑碑林印记的铁牌似乎在掌心发烫。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人也好物也罢尽皆如此,再璀璨的光亮也会被湮没在时间的洪流里,但那一代代的明月星辰仍旧如期相会,这些人并肩在同一片天穹之下,将属于自己的词章书写在浩瀚的星海之中。

  她们或许彼此不同,又在某个时刻极其相似。

  武将安邦定国,文臣抚民执社稷。后世人如何评价今朝无人可知,口中虽念着那一句青史留名,但温明裳心里早已不太在意史书落到她们身上时会如何落笔。风铎之声在逐渐远去,铁甲铮鸣已不回荡于耳畔,她放下车帘向后靠,指尖似乎还残存着令人眷恋的温度。

  烈日晒化了绵延的云雾,坠成了人间的第一场甘霖。

  北地的春日真的到了。

  马车行至雁翎关下已至日暮,早有天枢同来的官吏在此相候,她容色急切,一见着温明裳下车便上前急忙问过礼后开口。

  “大人,内阁的人今日到了,此刻正在驿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相谈。”

  算算日子也的确该到了。温明裳知道崔德良让人来的意思,她步入赵君若撑开的伞下,边走边道:“可知道来的是哪位?”

  那官员顿了一下,还是如实道:“是姚大人。”

  师兄?温明裳眸中闪过讶色,但她面上不显,只是颔首答了句知道了便让人先行回去。此刻若是在京早到了衙门下钥的时辰,虽说是奉命为使,但她也没有押着人不让休息。事情虽多,但还是要一步步走。

  内阁的学士们各司其职,一般不会有插足僭越的时候,但今年估摸着是不同以往,内阁主司和户部交涉的那位也不敢妄下定论,只能将事由全权交还给了崔德良。温明裳是他门下弟子,此事若是往小了算关起门来自己商量也不会节外生枝,若是这么算,会让姚言成来也是情理之中。

  他早年被当做下一任元辅培养,即便放在原先的四大家中也是极为出挑的,为人还没什么世家子的骄矜脾气,比起温明裳这个师妹在朝中褒贬不一,他倒是没什么纷扰之声。只不过姚家原先司掌皇商,他便一直避嫌不问户部公务,即便是如今也没有改变。

  温明裳也有段时间没有同这位师兄打交道了,两人简单地问过礼,也未多做寒暄便迈入屋舍之中。

  炉中滚沸的不是姚言成从京城带来的玄川,他抬袖将茶水盛入杯中,道:“听闻你去了关外,如今战事正酣,得多带些人手才是。”

  言语间并没有想过问交战地事由的意思。

  “我心中有分寸,劳师兄挂心。”温明裳低眸谢过了对方,即便心中已知对方所来何事仍旧是缓缓道,“师兄今次奉先生之命不远千里前来,想来是别有要事。天枢诸事纷扰,眼下只有你我二人,师兄不妨直言,以免延误要事。”

  “是今年的春时策,有关商贸之事。”姚言成言简意赅地同她讲了一遍,又道,“我来时内阁已再议过,诸君的意思是,若是师妹……不,是天枢能拿出个合理的安排以绝后患,那么商路放开也无妨,但若是不行,先生恐怕就要忤逆一次陛下的意思了。”

  这让温明裳稍感惊讶,崔德良在元兴年后的作风十分稳健,不论心中计较多少,他几乎未有正面与天子意见相左的时候,这是这十余年里内阁官员较之六部仍存清流之风的一大原因。他远比萧承之更加懂得圆滑与权衡,而今天子尚未至暮年,这实在不是阁老选择露出本意的好时候。

  姚言成饮了茶,见她听闻后缄默的模样微微一笑,道:“先生知道师妹会对此有所疑虑,所以他想要我转告你,如此决断……是为天下之故。”他看了眼半掩着的窗子,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般提了句,“此前锦平殿下为吏治一事来过一次内阁,先生与殿下手谈过一局棋。说来当真令人敬佩,多年不曾弈子,殿下棋力不逊当年。”

  温明裳抬眸瞥了一眼窗外,云雾遮蔽了月色,今夜看不见月华如水,重檐似乎都藏进了缥缈之内。她呵了口气,觉着有些冷便探手过去将窗彻底阖上了。

  “殿下的棋道,我也有所耳闻,能得先生此般评价,定然是不俗的。”温明裳露出点笑意,“师兄,你我此刻在燕州。”

  “我知道。”姚言成吹开茶沫,悠然道,“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师妹身在风口浪尖,小心些总是好的。”

  “先生……思虑深远,我远不及。”温明裳也跟着笑,但这笑意里没多少真心,他们俩都心知肚明,“少时亦如此,有些深意我等小辈皆是一时难知。”

  姚言成含笑不语,他将茶盏重新放下,温声岔开话道:“言归正传,春时策不可拖延,多一日都是牵累斯民,天枢此前可有议过此事?”

  “自然是有的。”温明裳也放了杯,她撑着桌沿站起身,行至架前从书缝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写好的折子递过去,“师兄且看这个。”

  烛光照在侧脸,把原本清润的眉眼烙出微微的锋锐。

  纸页的翻动声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明晰,温明裳垂目落在他的掌间,开口时声音平静却又不容置喙。

  她说:“商路不但不能停,还要开得世人皆晓。”

  纸上墨痕早已干透,这不是临时书写好的奏报,恰恰相反,它或许在温明裳初到燕州,甚至更早……在年关之前,在她从姚家手里接过大半的古丝路通商之权时便在心里谋划开了。

  姚言成粗略看过,再抬眸时满目惊骇。他张了张口想问对座的女官更详细的事由,却在这之前听见她漠然开口问。

  “师兄,只论西面……内阁算过闭锁国门会于府库有多少损失吗?”温明裳直视着这位世家子,她在过去和对方的兄弟打过很多次交道,即便多年不过问,族中的耳濡目染也会塑造一位无形中精于此道的人。

  要问古丝路是避不过姚家人的。

  姚言成定了定神,他在短暂的思虑后报出了一个数目,却又马上接着道:“内阁核算过,此事在先生预料之内,他也定然可以……”

  “这句定然可以——”温明裳遽然打断他,直言道,“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州往年赋税依例向上增收对吗?”

  姚言成闻言哑然。

  温明裳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她微微抿唇,淡了声音说:“战时赋税本就高过历年,太宰年间连年战事,这十余年虽不至穰穰满家,但好歹给了十四州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苛政猛如虎,旧例重提……”

  “先生知道这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知道。”姚言成放下折子,露出些疲惫的神色来,“陛下也知道。但是明裳,若非如此谁能杜绝屡禁不止的刺事人?你见过东南三州的暗间,他们可是险些要了你的命!上一次是火铳,是黑火,那下一次会是什么?”

  温明裳皱起了眉。

  姚言成深深吸气,道:“我劝过先生,但是你知道先生对我说了什么吗?他说,大梁不能再让忠魂蒙尘,不能再让新星陨落,迟暮者鬓不再绿,心气已消,所以无人比这些人更加适合承受唾弃与叱骂。”

  年轻的内阁学士叹息道:“明裳,先生想保你。天枢褒贬在前已经足够了,即便你不再那么在乎世人口诛笔伐,先生还是在乎的。更遑论,还有镇北将军。”

  烛影似乎随着话音飘然落下而瑟缩了一刹。

  “师兄。”温明裳微微向后仰,她没有直言驳斥,而是轻轻地问了句,“你我俯仰尘世间,其实也不过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这是先生教过我们的,对吗?”

  姚言成沉默地点头。

  温明裳笑起来,她转动着手腕的黑绳,在须臾的缄默后缓声道:“内阁算过,如此行事,来年雪野会有多少荒野曝尸者吗?”

  不待对方张口,她抬眸道:“不论多少,放到你我眼前皆只是一个数目。但居庙堂之高,还会有人记得哪怕奏折之上所书只有‘一’,这个‘一’也曾是大梁治下活着的生民……他们不是一个冰冷的数目,为官者掌中有权,不是拿来随意将人抛掷舍弃的。”

  “若人人皆如此,那么即便有一日凯旋之音响彻大梁北疆,铁骑足下踏的也不是沃野千里,而是累累白骨。英豪尚有人歌颂,这些埋没在当局者掌下的无名骨又该何去何从?谁会记得他们?他们的手足亲眷又会爱戴我们之中的谁?”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没有人敢撕开光风霁月的表象,把血与骨残忍地展露在眼前。

  姚言成哑口无言,他撑着额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那盏茶已经彻底冷掉了。

  他眼眶微红,哑声道:“可这份折子一旦交上去,天下皆知朝中新置所谓商贾火廉银是你之故,这些人便不会怨声载道吗?届时攻讦之语溢满朝堂,你和天枢又该如何自处?陛下他不会保……”

  “师兄,我还没打算自寻死路。”温明裳打断他,露了点笑,“你细看折子最后。”

  姚言成一愣,匆忙去翻,这一看更是愕然:“何谓‘朝中暂借’?”

  “便是所言之意。”温明裳朝外唤了声,让赵君若进来换了壶新茶,这一回用的却是北地的糙茶了,“战事一起,各州百姓人人心忧,太宰旧事并不遥远。农桑不可轻动,这个道理稚子亦知,所以如今最怕的也是商人。朝中各处皆要用银子,他们怕为官者从他们身上强买强卖,那就不如真当生意来做。”

  “白纸黑字,约定好期限,府库充盈之时自当原样奉还,不仅如此,此番商人大义,朝中还欠他们一个人情。”

  “天枢已是违背旧制,你这……”姚言成苦笑,“重农轻商古来有之,你就不怕……”

  “我更怕夜里梦到枉死的冤魂。”温明裳毫不在意地笑笑,接着道,“但不仅于此,此事外邦来者也要照办。一视同仁,先纳银子,再入商路,否则大梁于古丝路的卫队不予护佑,落霞关不予放行。同样,若他们想做这笔生意,白纸黑字一一落款。”

  “那刺事人呢?”姚言成反问。

  温明裳转着杯盏,问:“师兄知道刺事人与暗间最大的差别在何处吗?”

  对方肃然端坐,道:“愿闻其详。”

  “暗间为一国之刃,刺事人如针。”温明裳道,“归根结底,前者为国取利,后者……为己取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北燕朝局风雨飘摇,供养交战地数十万铁蹄已是苟延残喘。”温明裳眯起眼,笑得意味深长,“暗间想从王庭挖出这笔银子,要多少周折?即便当真成功了,师兄要猜猜看,这是不是在敲骨吸髓,成为压死幼主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刺事人……”

  “能安稳度日挣钱的,谁想给穷乡僻壤的蛮人卖命?”

  若是真有暗间在此,听见这番话怕是要气得跳脚,恨不得把眼前的这只狐狸生吞活剥了去才解气!

  姚言成被她说得意动,他反复看了几遍折子,很快又诧异道:“那这最后一条又是为何?你所言已足够打动内阁,打动陛下,又为什么要在此事上加入各级官吏也可循此律纳火廉银?”

  他喝不惯糙茶,说完这话便被呛得连声咳嗽。

  “因为缺银子啊,交战地要砸进去的银子可谓多如牛毛。”温明裳挑眉,状若不经意道,“这东西谁嫌多?”

  姚言成听得哭笑不得,他正想笑骂两句,忽而听见对方话锋一转,轻飘飘地又落下一句。

  “时日若久,监察院或许还有人想将此事纳入考评呢。”

  他的脸色骤然就变了,“这……”

  “我知道。”温明裳放下杯盏,她其实也喝不太惯,但表面功夫实在是比这位师兄强太多了。她垂着眼帘,低声笑。

  “会有人参我……卖官鬻爵,由此而始。”

  作者有话说:

  火廉银是脸滚键盘敲出来的名字不要联想现实历史x

  感谢在2022-12-08 21:43:55~2022-12-11 23:58: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子呼鱼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展程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