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家庄有三仙:仙茶、仙鱼以及仙酒。

  外面做餐饮的不用凑齐三仙, 只要有一样都能让生意火爆,预约从年初排到年尾,老板想怎么装格调就怎么装。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有本事能让乌家庄为自己供货, 幸运儿不多的,北京那家叫红馆膳坊的海老板就是这不多的幸运儿之一。他是前几年乌桃来北京办事方图请客吃饭那次认识的, 算半个熟人, 又有方图从中牵线,乌桃才同意每年卖给他二十坛酒。

  红馆膳坊原来就出名, 也是预约制,现在有了这二十坛酒, 生意更好, 以前只需要提前三天预约,现在等几个月都没位子, 而且听说海老板每回都亲自从北京开车过去将酒带回来, 交给别人他还不放心, 酒到了他还会盯着员工开封装壶,一滴都不能洒。

  今天就是新酒开封的日子, 上回有个毛手毛脚的员工不小心洒了半勺, 把海老板给心疼的差点进医院, 现在装酒的换成了掌勺高师傅, 别看他年纪大, 手可稳得很。

  一壶酒不到一斤, 还限量,一个包厢只能点一壶,多了不卖, 谁来都一样。

  这次海老板只带回来十坛酒, 乌桃说今年酿不出那么多, 剩下的酒也早早有了买主。

  约定好是二十坛,没能如约完成乌桃也觉得对不住海老板,就送了他两桶仙鱼作为补偿,这种银光闪闪的深水鱼被叫做银山宝,外面则称作仙鱼,海老板也只在乌家庄吃过三四回,至今都不能忘掉入口鲜美的滋味。

  打了氧,仙鱼运到北京也还是活蹦乱跳的,高师傅做了一辈子的菜,见过的山珍海味不计其数,仙鱼也是头回见,这么新鲜又好看的鱼的确适合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仙鱼本来的颜色跟形态,鱼肉又很嫩滑,到红馆的第一条清蒸仙鱼就是进他和海老板的肚子,现在该给包厢的客人上菜了。

  一间包厢只能点一壶酒,这是规矩,也总有人想例外。

  京城这地界,一块砖头下去起码砸到三个皇亲国戚,以前来红馆吃饭的都是有头有脸有身份有格调的客人,不屑去做掉面子的事,现在因为仙酒,就经常要招待一些二世祖、三世祖,这帮人别的不行,倒是很会揽着包养来的明星、网红把红馆当夜店酒吧,在这吵吵闹闹。

  不管服务员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不依不饶,“知道小爷是谁吗?去把你们老板叫来,凭什么只让点一壶,”他拎起桌上早已空掉的青花瓷酒壶往地上砸,啪!碎了,“就这么一点酒够干嘛的,打发要饭的啊,信不信小爷让你们明天就关门!”

  服务员心里不屑,能来红馆吃饭的哪个不是爷,你又算老几。

  包厢隔音很好,不过动静这么大也还是会有人注意,赶过来的经理不想他们打扰到其他客人,就说:“仙酒确实是一间包厢一壶,不过今天有仙鱼,是不限量的,先到先得,卖完即止,不知几位……”

  仙鱼是隐藏菜单,三世祖的眼睛瞬间亮起来,“先给我们一人来一条!”

  行,只要你们别再闹腾。

  同仙鱼仙酒一起运来的还有半车瓜果蔬菜,这是海老板在村市买到的,每回去他都会一头扎进村市,运气好的时候还能买到黄金米,今天来吃饭的客人非常有口福。

  其他几个包厢的大佬本来是谈生意的,酒菜就是个摆设,结果生意只开了个头,谁也没心思再继续说,只顾吃菜。

  那个称小爷的三世祖吃饱喝足又开始作妖,找人查给海老板供货的是谁。

  他跟朋友新开了一家酒吧,要是能有仙酒做镇店之宝,生意肯定甩其他酒吧十条街。

  不过三世祖这个美梦注定要落空。

  七月份在省城有一场国际十分关注的各国领导人会晤的xx峰会,晚宴的食材全部由乌家庄提供,包括酒水,村委会两个月前就接到上面的通知,只是对村民保密,乌桃也是这几天才知道彭莘要走的那批酒是干嘛用。

  峰会持续好几天,电视台新闻有播,镜头扫过去还能看到坐在会议厅第三排的张清让,第一排坐的是跟台上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握手那位来的大佬们,第二排和第三排是桂区的省级官员。

  李水琴坐在电视机前面,一边看一边织毛衣,“这讲的什么啊,听也听不懂,这些外国佬能喜欢吃我们这边的东西嘛,吃不惯吧,听说他们那边都吃生的。”

  乌桃姐妹俩在旁边团毛线,要给一家人织毛衣,用到可多毛线。

  “看人就行了,你要听得懂人家讲什么干嘛。”

  “那我不也想知道嘛。”

  乌桃懒得说她,张清让现在是老妈的亲闺女,很上心,每天都守着看新闻,手里才织了下摆的这件毛衣就是给张清让的,原本想织花色那种款,好看,被她否决,张清让日常工作穿的衣服都以素色为主,穿个花色毛衣有失稳重,不合适,才改成现在的米白色,但老妈还是另外织了件花色的给张清让在家穿。

  新闻不是直播,会议上午开始,这个点晚宴都已经结束了,不过官媒还是发了很多宴会的照片,还有美食介绍,都是很能代表桂区特色的,其中乌家庄的三仙还登上了外网热搜,有来过乌家庄旅游的外国人也在底下评论。

  “品尝过你就会知道媒体没有夸张,如果可以,我还想再去一次,只为了那里的美食!”

  “比起仙茶,我更喜欢仙酒,有中国传统酒的辛辣,但更香醇,是我喝过最好的酒,就是很难买,我当时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一小壶。”

  “那里有一个十分古朴的酒庄,不过那里的人说那叫酒坊,经营者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如果幸运,你还可以抽到进酒庄参观的机会,能免费品尝所有好酒,那里可不只有辛辣的酒,还有更适合女性喝的青梅酒、果酒,也出产葡萄酒,我敢保证,只要喝过一次你就永远忘不掉。”

  “那里还有另外一种酒,叫琼浆玉露,也很好。”

  这个很早以前就有的南桂酒品牌也因为乌桃终于肯帮忙的原因坐上了这趟顺风车,泼天的富贵轮到自己,买不到仙酒的退而求其次,酒厂的生意从未这样好过,上南山运泉水的队伍一天好几趟。

  天然山泉重新出水,既是南山景区宣传的噱头,也是酒厂维持现在红火的关键,所以政府那边很重视对山泉的保护,取水都只能在特定的出口,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管子接上去,游客也只能站在栏杆外面看。

  这次外网的热度也让乌家庄的名头更响,每年产出数百种草药的药园保护区也成为很多人的重点关注对象,那些想投机倒把的药商无孔不入,不过自从被列为保护区,政府对出售药材管控很严,合作的药商都经过筛查,有问题的一律刷下去,谁的关系都不管用。

  这几年桂区靠着乌家庄带动了旅游业,同时也靠药园出产的草药重振中医,现在提到省城中医院人就会说: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名副其实的,连那些中医黑都找不到反驳的点。

  壮医和瑶医也从原先带着神秘色彩的‘民间郎中’改头换面,这是桂区特有的医药文化,传承了很多年,只不过后来被人泼脏水,说都是土偏方,没有科学依据,加上一些传承断层,在国内才渐渐衰败,可在国外尤其某些小偷国,很多药方被换了名字,变成他们本国的东西,再对外输出赚钞票,着实恶心人。

  这些居心叵测之徒别想如愿,省城今年多了两家壮医和瑶医医院,主治疑难杂症,多怪的病在这里都能治好,尤其皮肤病方面的,这两家医院有很靠谱的药方,有专程从国外包机来看病的外国人,意外受伤瘫痪在床很多年,在这里扎了一个月的针,居然能下床自己走路了,就是走的不是很利索,不过也很让人高兴,这外国人一家还专门学国人给医生送妙手回春的锦旗,后来这事还上了热搜。

  不过这些都是村外的事,村里的生活还是跟之前一样,变的是环境更好了,高低起伏的山峦从高处看如同水墨画,逐渐能跟村民友好相处的鸟兽时不时会出来露个脸,它们并不主动伤人,偶尔还会去村民家‘做客’,跟家禽打架,然后被看家护院的土狗追着撵,村里的小孩经常能在路上捡到五彩斑斓的羽毛,就是野外这些调皮捣蛋鬼慌张跑路时被狗扯下来的。

  今年夏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深山保护区的白头叶猴和金丝猴跑到外面帮村民采收枝头的累累硕果,起初把村民吓得不行,以为它们要偷果,后来才发现不是,它们帮村民采果子,还知道几只猴子抬一个筐,村民为了感谢它们,允许它们自己摘果吃,它们也不贪心,只拿两三个,第二天早早又来‘上工’,比村民都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