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44章 挖藕采莲蓬

  昨天晚上还剩下不少菜没有吃完, 早上乌桃给大家做了牛肉粿条当早餐。

  裸条也是用米浆做的,口感顺滑有弹性。

  冷藏一夜的嫩牛肉还很新鲜,稍微烫熟铺在同样烫好的裸条上面, 拌匀了吃,小孩子都能吃一大碗, 配芥兰炒牛肉也很经典, 吃法很多,看个人口味。

  姐夫吕嘉裕放的还是加热的牛杂, 炖的时候放了白萝卜,连带汤汁都鲜甜, 今天黄堂婶她们回来干活, 上午就可以把昨天剩的牛杂吃完,吃饱干活才有劲。

  乌桃今天也有事要忙, 三岭塘的藕田还没有挖完, 那天去挖藕的村民跟她说老莲蓬都要掉了, 干嘛不采回来,莲子也是药材, 所以今天不仅要安排人挖藕, 还得采莲蓬。

  村里没有专业的挖藕人, 不过这两三年乌家庄有藕田的人家逐数增多, 挖藕也挖出了经验。

  藕田淤泥多, 又连着鱼塘, 有些鱼就喜欢躲在枯荷叶下面,来挖藕的阿叔们弯腰摸耦,先摸上来的不是耦, 而是鱼, 其中鲤鱼居多, 有大有小,四五斤往上的乌桃就让阿叔单独放到桶里,太小的就回归鱼塘。

  家里其他人也跟了来,采莲蓬、挖泥鳅黄鳝塘角鱼、捡田螺,李水琴开始还担忧会有蛇,不让她们下去,现在她自己都下田了,岸上只有大嫂宋美娜在看顾连翘和团团圆圆,三个小孩也很想下去玩,但他们还太小,只能看。

  挨近藕田的浅水区还有很多野生茨菇,就是一种本地很常见的水生植物,多长在鱼塘、水田、水沟这些地方,尤其水田,锄草的时候总能捞上来很多,果实状似蝌蚪,有小母鸡蛋大小,黄白色的,既是食材也是药材,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等功效。

  本地人不怎么吃茨菇,也没有大规模种植,只是在野外看见顺手拔几个回去煮着吃,煮熟的茨菇吃起来有点像芋头,但比芋头瓷实,有股自然的野清甜在里面,水煮、炒肉或者煲汤都可以,在桂区北部的一些城市茨菇能卖到十块钱一斤。

  三岭塘除了有大片的水花生,茨菇同样长势旺盛,而且果实个头都不小,虽然不是人工种植,但就这样扔了也怪可惜,乌桃让莫伯娘回去拿几个箩筐,把茨菇洗干净摘下来,回头当蔬菜卖掉。

  “这个也能卖啊,会有人要嘛,田里都是,跟杂草一样。”

  像这种野生的东西本地人都是能吃就搞点回去吃,从来没想过卖,茨菇在她们眼里就是杂草,花钱买的都是冤大头。

  乌桃都不知道村里人管茨菇叫什么,小时候爷爷奶奶从稻田拔回来煮给她吃过,“这个叫茨菇,外面市场上十来块钱一斤,还有人专门种植,好东西的,晒干了还能入药,吃了对身体好。”

  “啊?还是药啊?”

  “对啊,以后你们在田里见到就不要随便拔掉扔了,可以把茨菇留下来卖,拿回去炒着吃或者煲汤也行,挺好吃的。”

  “还是桃桃懂的多,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没用的杂草,长在田里好烦人的。”谁知道还是药材,当菜卖还能十块钱一斤,好划算,回头在自己家开一片地出来专门种这个。

  农村地多人少,像一些山沟沟、田沟沟平时除了蓄水也没有人会想到种其他东西,茨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有水有土就能长,种在稻田旁边的沟沟也不妨碍什么,就算被水冲走了也没有损失,反正不需要买种子,田里就有现成的,野生还是个噱头呢。

  农村到处都是宝贝,都有能换钱的东西,一草一木都可能是药材,都能治病救人,比如一只耳每次跟来三岭塘都会去刨的那窝地蜂,也是药材,本地人喜欢挖回去泡地蜂酒。

  地蜂有好多种,像这种黑黄色且会在地下筑巢群居的叫地窝蜂,以捕杀昆虫幼虫为主食,也会采花蜜,地窝蜂有毒,蛰人会比普通蜂类疼很多,要是不及时处理伤口还会黑肿化脓。

  它们在地下的巢穴结构像宝塔状,一般在70~90CM高,直径也有个六七十厘米,分好几层,群居数量一千到两千左右,巢穴只有一个洞口,很小,平时会有两三只地窝蜂看守。

  上次一只耳挖过这个蜂巢,塌方了一半,现在修好了,守卫的地窝蜂凶得很,好像认得一只耳就是搞塌它们房子的狗,见到就飞上去蛰,一只耳仓惶跳进鱼塘躲避它们。

  还有一种地蜂叫黑地蜂,躯体和翅膀以黑色、橙色为主,个头比地窝蜂大,喜欢独来独往,巢穴也是单独的一个小洞,在路边和荔枝山周边会经常看到黑地蜂拖着被它们蛰死的蚱蜢、幼虫往巢穴藏,黑地蜂最喜欢的就是巨拟叶螽,或者类似的昆虫,挖开它们的巢穴会发现里面还有“存粮”,两三只,五六只这样。

  今年夏天乌桃收集了一批黑地蜂泡酒。

  三岭塘这窝地窝蜂被一只耳折腾的火气大,只要有动静就飞出来蛰人,上次来挖藕的阿叔婶娘当中就有两个被蛰了,现在追了一只耳还不算,又往藕田那边去,侄女和两个小外甥可都在那边,被蛰了怎么办,于是她拿工具三两下就刨了蜂巢,只给蜂王蜂后留下几只工蜂,又赠了点灵泉水,让它们“移民”到高处去,别在路边吓唬人了。

  蜂王蜂后没了子民也不伤心,滚了自己一身灵泉水就带剩余的几只蜂去了别的地方,离旧所也不是很远,怕自己飞太远了神明会忘掉它们,再来时就得不到灵泉水。

  挖出来的蜂巢巨大,形似宝塔,上面坑坑洼洼,镂空的,还有很多蜂蛹,众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被挖出来的地蜂巢穴,围着看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去干活。

  乌桃只要蜂蛹跟地窝蜂,这块土壤粘合物筑成的巢穴就放在旁边没理,太阳晒几天就干透风化掉了。

  能泡酒的不止地蜂,像马蜂、鸡笼蜂这种毒性强的泡酒还有多重药用价值,祛除风湿、消肿止痛等等,乌爷爷的酒坊当年就有类似的药酒,乌兰苍都还记得。

  “你爷爷以前很会泡蜂酒,经常有人到家里找他买,活血化瘀、治风湿,外用和内服都有。”

  乌桃也想起来了,“还有蛇酒,爷爷的蛇酒是最好卖的。”

  廿七姨婆的小医馆也有蛇酒,村里人就经常去医馆买白花蛇酒,这个可以除风去湿,通经活络,对治疗偏瘫、口歪眼斜也起一定作用。

  前阵子小医馆就来了位中风偏瘫的患者,外地的,廿七姨婆就用的白花蛇酒,现在那个人已经能离开轮椅自己拄拐杖走路了。

  泡白花蛇酒要用糯米酒,配以白花蛇干、干蝎子、当归、独活、天麻、赤芍……捣碎和糯米酒糟一起蒸馏出来的适合口服,味道没有很重的药酒味,药性和酒性也最温和,一般人都能接受。

  直接用现成的米酒泡出来的药酒味道重,颜色偏深,可内服也能外用。

  据说野生乌肉蛇酒是蛇酒当中的极品,现在野生的不让抓了,也没听说有人养殖,小医馆现在都是用乌梢蛇代替乌肉蛇,虽然乌梢蛇也是药材,但廿七姨婆说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

  藕田的老莲蓬多到割不完,每一个都特别饱满,剥出来的莲子都是拇指头大小,才小半天功夫就已经割了十来个箩筐。

  莲子浑身都是宝,莲芯可以泡茶喝,有镇静安神、降低血压的功效,就是味苦;莲子能煲汤、做莲蓉、入药,就今天收获的这些都不用留着卖,自己家人就能消耗完。

  挖出来的莲藕最长的有两米多,藕身有碗口那么粗,阿叔们说在村里的藕田还没有见过这么长这么粗的藕,从断裂的藕节口看这些还都是粉耦,中秋那天煲汤用的粉耦就是从这里挖的,很粉,特别受欢迎。

  这么长的莲藕弄断都觉得可惜,阿叔们小心翼翼的用稻草绳捆好,再由黄堂婶她们挑回去,路上碰见来看自家水稻的村民,都惊奇乌桃家的莲藕怎么长这么大。

  “是不是品种不一样啊,我家粉耦只有这个一半大。”

  “三岭塘那片藕田好早以前就有了,长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大也正常啊。”

  “时间长了莲藕会自己烂的啊,你以为养猪啊,还能越养越大。”

  “走,我们也上去看看。”

  藕田的淤泥是黄鳝和泥鳅很喜欢钻的地方,昨天晚上刚吃完挖回来的黄鳝,现在乌桃对它们兴趣不大,看见也不抓,桶里面的都是大哥跟姐夫抓的,还有很多塘角鱼,说明天拿到村市卖给游客。

  几个村民上来东看西看,乌桃问她们要不要,下来一起抓。

  “还有鲤鱼啊?”

  “有啊,从鱼塘游上来的,红鲤白鲤都有,你们抓几条回去吃呗,大的都有五六斤重。”

  知道鲤鱼是乌桃买鱼苗回来养的,她们也不好意思白抓,就说:“我们抓几条塘角鱼就行了,这个刺少,家里老人和小孩都爱吃。”

  “那边角落的地方有很多鱼洞,你们自己过去找吧。”塘角鱼都是待在鱼洞里的,一掏就是一窝,少的七八条,多的十几二十条。

  作者有话说:

  我可太喜欢吃塘角鱼了,等所有事处理完,就带我对象回家挖塘角鱼,我们家要多添一口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