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早晨起来也要祭拜,倒也没那么严肃讲究,就是到自家院子里意思意思,心里头知道有这么个传统就行。

  一般天不亮就都起来了,煮荷包蛋,放红糖,一人吃上一碗。

  有些年纪小的小孩子,这时候就直接出门拜年,去长辈家里磕头,磕一个头给一个红包,钱多钱少不重要,红包反正是给不少。

  不早早出门的人家,就在家里吃了荷包蛋,马上就开始煮饺子。

  素馅的饺子,用的柴火也有讲究,有些人家会用黄豆秸秆,还有的会用芝麻杆,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真要说有什么流传典故和说法之类的,很多人也都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

  反正自家长辈这样做,孩子跟着学,就这样耳濡目染地传下来。

  饺子煮好了,一家子人凑到一起吃饭。

  菜都是昨天炒好的,也没热,直接端上来。

  李元端着小碟子,夹了个饺子沾了点辣椒酱,直接放嘴里,接连吃了好几个饺子,这才说:“老师想一个人呆着,今天不去大房子那边。”

  “吃了饭去那边吧。”郑婶道,“咱们这边,你阿爷阿奶就你爸一个儿子,你阿爷也是一个,简单的很。”

  长辈也就阿爷阿奶那边要去一趟,再别的就没有关系近的长辈了。

  不过李不群这边人倒是不少,大伯、二伯,四叔,这就三家,爷爷奶奶那边,还有个三奶奶,二爷爷、四爷爷健在,这些都得去看看,再加上这些爷爷辈的子女,也是李元的长辈,关系也不远,也得去一趟。

  想想上回在家过年的时候还是高三,那时候学业繁忙,过年那几天李元不想浪费,想在家念书,但是李不群坚持认为他过年在家里不出门很丢脸,一定要把他赶出来。

  念书什么的,是不如李不群的想法重要的。

  这边李元吃了饭,先去阿爷阿奶那边坐了坐,这才来李不群这边。

  李不群和张梅鑫都在家,进了屋,李晶莹和应自亮也在。

  家里里里外外,至少表面上是收拾的很干净,桌子上摆着菜肴,用的肉、肠什么的,看着大部分都是李元先前送过来的。草莓、小西红柿也有,还有些冬桃、车厘子、香蕉什么的。

  屋里烧了炉子,呜呜呜地冒着烟,很暖和。

  李晶莹和应自亮头碰头地守着炉子,见着李元来了,头都没抬。

  “你们都去长辈家里拜年了?”李元问了句,“饺子都吃了?”

  “昨天晚上就吃了,年夜饭。”李晶莹说了句。

  这意思也很明显了。

  往年李不群这边从来不吃年夜饭,都是睡一觉,早晨起来再烧荷包蛋煮饺子。可今年为什么突然吃年夜饭呢?

  总归不会是照顾应自亮,他家那边的村子距离靠山村也不远,风俗都是差不多的。

  之所以突然吃年夜饭,就是怕李元早晨突然回来,撵上早晨这顿饭,大过年的,又不好直接把李元再撵走,尤其是串门子的人多,来来回回的看到了也不好,所以这才想了个这样的招。

  “姐,你不去拜年?”李元问。

  “今年不去。”李晶莹头也不抬地说,“咱爸说了,今年你姐夫在家里过年,这事儿是定下了,可还没办酒,也不好各家各户都去。等过了年,办了酒,到时候我再领着你姐夫去。”

  一般像是未婚的那种,男孩从外面带回来女朋友,是确定要结婚的,但是还没办酒,女朋友来男方这边过年,就是不出门拜访长辈,不过会在家里招待客人,来拜年的都能见到。

  李晶莹就是这么个意思。

  于是李元转了一圈又走了,自个儿去该去的长辈那边转了一圈。

  村子就那么点儿大,就是长辈再多,进门,站个几十秒,来来往往的人反正都很多,再打声招呼,这就可以直接离开了。

  几乎是村头村尾的转了一大圈,长辈家里都去过了,李元抬头看天,这还是早晨呢。

  掉头又回来郑叔郑婶这边。

  “外面热闹的很。”李元直接上了炕,“可很多人都不熟悉,就是那几个堂哥一年也见不了机会,根本没什么好说的。”

  “那就在家看电视。”郑婶端了瓜子、花生啥的坚果,又端过来个水果盘和茶水。

  郑叔靠窗坐着,捏了个瓜子放手里,“其实过年就这么回事。一年年的就这么过来……”

  村里头没有关系亲近的,年初一走动的又基本上是血缘关系亲近的,邻居亲朋啥的要到初二才走动,郑叔郑婶也就都在家里,吃点瓜果点心,喝点茶水,看看电视 ,一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苗杏端着酸奶过来,也一块上了炕,跟郑婶坐一块。

  “元元,尝尝酸奶,我自己发酵的。”

  “还放了水果粒?闻着味道不错。”李元拿了勺子咬了一口,“吃起来味道更好。”

  家里开着大门,不过别人也不会过来。

  外面一直热热闹闹的,有时候能听到拜年的声音,也有小孩子哭闹的声音,当然,更多的还是一些摔炮乱七八糟的响声,噼里啪啦,没完没了的。

  就这么看电视看到晌午。

  “吃午饭?”郑婶问。

  “不饿。”李元摸了摸肚子,他就一直没住嘴,现在完全感觉不到饿。

  “那就晚上再吃,中午吃点点心垫吧垫吧。”郑婶索性也不去忙活了。

  到下午,拜年的人变少了,有些熬夜的,现在就扛不住,直接回家睡觉了,有些跑了大半天,肚子饿得不行,回家煮饺子吃饭了,还有些觉得不过瘾,便去平日里妯娌关系好、兄弟关系好的人家唠嗑。

  李元这边倒还是安安静静的,一直到晚上。

  还是煮了一锅饺子,吃完了就可以休息了,李元直接回大房子。

  回来大房子,李元在玄关换衣服,大衣里面鼓鼓囊囊的,扒拉开一看,内口袋里放着两个红包,也不知道是郑叔、郑婶什么时候给放的。

  红包里钱不多,有零有整的,八百八十八块八毛八分,两个一模一样,另外一个应该是给齐长青的。

  “哟,还有红包拿。”许锦棉抱着胳膊站在一边,“你阿爷阿奶和爸妈一起给的吧?”

  “应该是。也没跟我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衣服里的。”李元收起红包,看了眼手机,没有电话也没有短信,应该是齐长青那边特别忙。

  许锦棉回沙发上坐着,“人家是怕你多想。这些年你在家里有没有红包,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怕明明白白的给你,你再多想……”

  “嗐,一般人家哪有那么多讲究。”李元就说了句。

  李不群就从来都不给红包,爷爷奶奶也不会给,以前李元还以为自家就是不兴这回事,不过后来小元琳出生,李晶莹偷偷拿了二百块钱给李不群,让李不群当着于天成的面给小元琳,从那以后,李不群就每年都给小元琳红包了。

  不过捏着红包,李元还是高兴的不行,打算一直留着,永远都不会动这笔钱。

  “年就这么过去了。”许锦棉忽然说了句。

  外面天已经黑了,热闹的动静也没了,村子重新变得安静,今天这一天,好像就这么过去了。

  年前忙忙碌碌的,没有歇着的时候,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天。

  “那可以休息了。”李元站起来,准备回卧室。

  小狐狸在前面一跳一跳的,提前到卧室门口等着。

  红豆那几只已经回窝准备休息了。

  客厅还亮着灯,许锦棉还没睡。

  进了卧室,李元直接上床躺着,拿出手机看了看,还是没有动静,他有点犹豫要不要打过去,就怕齐长青在忙,他听不到,或者影响到他什么。

  齐长青早就说过,过年那天很忙,要见很多人。

  齐氏集团做的大,名气也不小,亲朋好友自然也多,过年这一天是一定要见面,联络感情的。

  而齐长青作为明面上的独生子,再加上手中的那些股份,即便是他不是继承人,话语权也肯定比别的继承人大,这就是所有人都不会忽略的了。

  再加上他年轻、单身,而且没有不好的传闻,长得也还不错,便是很多人眼中极好的乘龙快婿了。

  会有很多人想让自家女儿来试试,女儿不行的话,儿子也可以。

  “有钱人的世界啊。”李元举起手看自己的手指头,“完全想象不出来。”

  他自己是在靠山村长大的,所见所闻就是村里这点事,即便是后来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那环境也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又比较幸运的被许锦棉看中,李元身边的环境就更简单了。

  于人情世故,他只能想到靠山村这里面那些芝麻大点儿的事情。

  于是是非非,他也只能想到靠山村那些大伯、堂哥之类的恩恩怨怨。

  他比起齐长青,所经历的环境,实在是太千差万别。

  等了许久,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呜呜呜的风,声音还越来越大。

  李元感觉有些困了,他飞快地爬起来,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打开窗户。

  冷风一下子灌进来,身上的热气瞬间消失,睡意也没了。

  小狐狸钻出被窝看李元,被冷风一吹,又迅速缩回被窝,不肯出来了。

  吹了下冷风,李元干脆不睡了。

  关上窗户,就到床边坐着。

  坚持不睡。

  等了许久,也不知道是几点,李元都有点迷迷糊糊的,好几次攥在手里的手机都要掉到地板上。

  终于,手机屏幕亮了,是来了短信。

  李元赶紧拿起来看,是齐长青发来的,“睡没?”

  “没睡,你那方便说话吗?”李元飞快地发过去。

  他就知道一直等着,肯定会有结果,这个场景他想了好多次,现在终于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短信发过去,手机屏幕还亮着,电话就来了。

  李元飞快地接起来,“阿青?”

  “是我。”齐长青低声道。

  “喝酒了?”

  声音听上去跟平时不太一样。

  “喝了一点。”

  “今天很忙吧?要不早点休息?”李元攥着手机,忽然就感觉自己似乎太任性了点,不能再说话耽误时间了,齐长青那边很忙,休息时间本来就不多。

  不像他这边,今天一整天都几乎是在悠闲中度过的。

  “再聊会儿。”齐长青揉了揉眉心,笑道,“跟那些人周旋实在是太累,倒不如跟你说说话放松。”

  “环境不一样。”李元就道。

  “是。他们都在试探我,为了权利,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手边的杯子离开视线之后,我都不敢喝里面的水。防备亲戚防备到这种程度,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