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着的人呢,是桃树林的主人。

  很严肃的中年男人,穿着很古朴的衣服,拿着个剪刀。

  “你俩过去。”郑叔道。

  李元和齐长青就一块上前。

  中年男人看了眼李元,眼中露出点笑意,拿剪刀剪了一小把桃树枝递过来,后面齐长青再上前,就剪了更小的一把桃树枝过来。

  后面有没带着小辈的,就上前自己等着拿桃树枝,有带着自家小辈的,就打发小辈过来。

  年纪不大的小孩儿,蹦蹦跳跳的上前,像是李元和齐长青这样的小辈,年纪就显得有点大了。

  郑叔远远地等着,李元攥着桃树枝过去跟他汇合,再顺着小路往回走。

  也是这时候,李元才知道村子里家家户户手里的桃树枝是哪里来的。

  以前他就好奇过,一到过年,好像家家户户都有桃树枝,可村子里种桃树的根本没有几家,要是都去剪桃树枝,也不得把桃树给剪秃了。

  他也不知道原来隔着山就有一大片桃树林,而是还是有专人打理的,更不知道去上坟,从山上下来,走另外一条路就能直接通往桃树林,而且人家桃树林的主人会主动送桃树枝。

  正好两把桃树枝,李元的拿着去了郑叔那边放下,齐长青拿着的回来大房子放下。

  “这得留着大年三十那晚上用,放在门口,再撒上五谷,用来辟邪。”许锦棉揣着手,一副很懂的样子,“你爷奶年纪大了,不方便去上坟,桃树枝咋弄的?”

  “我爸从家里分一些给送过去。”李元道。

  郑叔几乎每天都去阿爷阿奶那边溜达一圈,有些体力活顺手就帮忙干了,像是置办年货什么的也都会帮忙,桃树枝自然也不例外。

  “得去爷奶那边看看。”李元忽然想起来李不群这边的爷奶。

  “去吧。”许锦棉点头。

  小年这天,靠山村这边的传统就是家里吃顿饺子,还有些人家会在这一天蒸很多很多馒头,放到外面冻着,能吃很久。

  李元这边是没蒸馒头,不过郑婶那边几乎是忙了一整天的。

  其实原本郑婶那边就蒸了不少馒头,李元这边每天吃的就是自家蒸的。不过今天蒸意义不一样,而且花样也多。

  像是那种个头特别大,吃起来十分软糯的芸豆,拌一天天糖,稍微有点甜味的芸豆馒头,还有红豆馒头、豌豆馒头,以及包了糯米的馒头,甚至是还有包了红豆的粘豆包,各种各样的花样可多了。

  都是蒸熟了,放到瓦缸里,搬到外面冻着,基本上只要不化冻,这些就能一直吃。

  “我从小就只是听说过馒头的花样多,粘豆包也花样多,不过我家从来都只是蒸没有陷的馒头,偶尔的会蒸一些糯米陷的馒头,不过大部分都会给我姐送去,剩下的留着招待客人,不会自己吃。”

  李不群过日子节俭,但是即便是蒸一些花样多的馒头,也花不了几个钱。

  现在不是以前家里粮食不够,温饱都没解决的日子,至少李不群家里粮食是足够的,过年吃顿好的不至于会吃穷,也不至于饿肚子。

  但李不群对于生活,就是这样的姿态。

  对此,齐长青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沉默。

  到了爷奶这边,李元进屋看了看,又问了几句。

  “你大伯、二伯都拿了桃树枝过来。饺子不是有先前冻着的,拿一些煮煮就行了。”爷爷倒是很看得开,“哦,你姐跟那个谁,过来了,拿了一箱奶,和一把桃树枝。”

  “哦,挺好。”李元说了句。

  爷爷便道:“各人有各人的命。”

  见着爷奶这边该有的都有,李元也就放心了,又聊了几句就找借口走了。

  到了外面,李元才说:“看来我姐那边是真的定下了,要招赘。上坟这种事,村里老传统,嫁出去的女儿这种日子基本不会让去……”

  “爷爷说的没错,各人有各人的命。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也只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仅此而已。

  “是这样。”李元也觉得爷爷说的很对。

  小年这天,忙忙碌碌,等到晚上还要一块吃饺子。

  不过郑叔郑婶这边是在家里蒸完各种馒头和粘豆包之后,再煮饺子;大房子这边呢,也是要煮饺子,算是两边同时开火。

  李元先回了大房子这边。

  朱武和李泽缘不在,李虎和魏洋洋在大棚那边,便是小年也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过他俩情况要特殊一些,不离开也正常。而许锦棉就更特殊了,他不属于靠山村,却打算遵守靠山村的习俗。

  “今晚你俩都去那边吃饭,大房子这边我自己来。”许锦棉特地换了件气势十足的家居服。

  饺子馅、饺子皮都是现成的,许锦棉自己包的饺子,因为害怕露陷,所以馅料都很少,看上去特别干瘪。

  饺子软趴趴的,站不起来,全都趴在篦子上。

  这事儿许锦棉没让李元帮忙,全都是自己动手。

  眼瞅着天黑了,别人家都开始煮饺子了。

  许锦棉也端着饺子进了厨房。

  起锅烧水,等水烧开,把饺子放进去,烧开锅,添冷水,继续烧开。

  “小元子,你去吧。”许锦棉一边忙活一边说,“这点小事我自己还是能做得来的。”

  “冰箱里有撸好的牛肉,切片就好。蘸料也有现成的……”李元忍不住说了句。

  “行行行,我都知道,你快去吧。”许锦棉催促。

  眼瞅着饺子虽然干瘪了点,但煮的时候真的没有翻车,能顺利煮熟,李元也就没再多留,赶紧拉着齐长青离开。

  到了外面,李元擦了把眼睛,道:“我本来想着咱俩暂时分开,大房子这边一个,爸妈那边一个。老师平时看着挺好,周围也一直都有人,可现在,他成了孤家寡人。”

  只是眼瞅着许锦棉那么努力的样子,李元嘴里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老师自己想那样,就让他那样吧。”齐长青道。

  “我知道。”

  所以李元没再说什么,顺从地出来了。

  到了郑叔郑婶这边,饺子已经煮好了,吃之前要先夹一个饺子出来,祭拜先人,然后就可以像平时那样吃了。

  其实饺子皮、饺子馅都跟大房子那边是一样的,只不过包饺子的人不一样,所以饺子馅料饱满度也不一样,郑婶这边的饺子皮薄馅大,更饱满一些。

  酱牛肉和蘸料啥的,也都跟那边一样。

  即将开饭的时候,苗杏就道:“我本来想在那边帮忙,老师不让我插手,说我是客人。”

  这也是老讲究了,靠山村这边是这样,过节的时候,如果是家里有客人,一般是不会让客人动手的,都是主人家自己动手,客人只需要等着开饭就好。

  “苗杏姐你别多想,这事儿老师估计是还有别的想法。”李元笑着说了句。

  许锦棉难得这么坚持一件事,肯定不是心血来潮那么简单。

  其实大家也都不傻,能隐约看出来,但许锦棉不说,也没有人敢不合时宜地问。

  既然许锦棉想自己一个人,那就让他一个人。

  这边吃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个节就算是完全过去了,日子还是跟平时一样,晚上吃水果,吃坚果,吃零食,看电视,再顺便想想看,过年还有什么没准备的,赶紧准备了。

  李元和齐长青吃了饭也就出来了,回大房子。

  许锦棉自己吃了一顿饺子,锅碗瓢盆都自己收拾了,李元去厨房看了眼,发现洗碗机里摆着的碗筷是双份的,只不过只有一份用了,另外一份是没用过的。

  拿了些水果洗了、切了端出来。

  红豆从狗窝跑出来,嗷呜嗷呜的嚎上一嗓子,黑豆和黄豆也都跑了出来。

  小狐狸很端庄地趴在李元腿上,看着红豆绕着沙发跑来跑去,终于是忍不住,主动跳到地上,冲着红豆伸爪子。

  红豆哒哒哒跑过来,趴在地上,给小狐狸骑。

  小狐狸就骑着狗,在客厅里转圈。

  电视里放着熟悉的新闻联播,外面有些人家才开始放鞭,远处的山上也隐约有鞭炮声,这是有些人家太忙了,到现在才终于去上坟的。

  “苗杏姐晚上住那边,不过来了。”李元说了句。

  大棚里的草莓吃起来特别甜,几乎没有酸味,据岳豪杰所说,稍微包装下,当做礼品送人,就放在超市销售线上,价格定的稍微高一些,生意竟然很不错。

  现在除了当初固定送菜,吃多了菜,尝到好处的单位的那些人,也逐渐的有别的人被安利到,认可靠山村这边送出去的菜和小西红柿啥的了。

  这算是千难万难的开头终于有了进展,稍微的打开了一点点市场,不过虽然只是这么一点点市场,但那也足够小小的靠山村忙乎的了。

  “现在马上要过年,很多物流都停了。”李元道,“岳豪杰那边要再多的货,也没有必要再折腾。”

  “等来年开春,周围村子项目都启动就好了。”许锦棉自己烧了水,自己泡茶,抱着茶杯抿了一小口,“岳豪杰是舍不得现在的钱,但有时候,钱也不是万能的。”

  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这种节日气氛。

  李元隐约有点明白,只是许锦棉不说,他也不好直接问出来。

  倒是许锦棉像是知道李元在想什么,主动转移话题,“你家阿青马上要离开了,你不趁着这几天多温存温存?课题的事情你不用管了,这几天我盯着就行。”

  “知道了。”李元赶紧答应着。

  倒不是想跟齐长青温存,而是看得出来,许锦棉现在心情并不那么好,他需要工作来转移注意力。

  忙活一天,晚上去冲了澡,李元特地拿了厚厚的大外套裹在身上,等着齐长青冲澡出来,就道:“阿青,要不我们去楼顶看星星?”

  红豆驮着小狐狸,哒哒哒跟在后面。

  现在顶楼还没装修,还是毛毛糙糙的毛坯房,门窗倒是都安装上了。

  顺着楼梯到了三楼,红豆一看不怎么光滑的水泥地面,顿时就有点打退堂鼓。

  等李元打开门,去巨大的露台,那冷风吹进来,小狐狸就太爪子巴拉红豆的耳朵,红豆掉头就跑,可不敢再嘚瑟着试图去挑战严寒了。

  李元早有准备,裹着厚厚地外套,倒是不太怕冷风。

  齐长青也是裹着大外套跟出来。

  靠山村的冬天很冷冽,不下雪的时候 ,天很多时候都极少有云朵,基本都是湛蓝湛蓝的,一点污染的痕迹都没有,而每到晚上,有月亮的时候,月色很明,有星星的时候,点点星光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