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越明朝当县令>第47章

  考完府试之后又过了几天, 知府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但温瑜也不急。他这个人在某些方面非常心大, 毕竟穿越这种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了,这点小事算什么。

  每天吃吃喝喝,还借这个机会拜访了几家商户, 谈下几笔石料水泥的生意。最后终于有衙役上门说知府大人要召见他。

  温瑜整理了一下衣服,还带着从蒙阳打包过来的礼品。不慌不忙的走进知府宅。下人将他领进厅堂后, 就都退下去只留他一人。

  温瑜忍不住四处打量了一下, 这一路走来他发现整个府邸竟然还没有自己的县衙豪华。来之前他也打听过成都知府的为人, 此人姓刑,单名一个甫字。

  刑甫是成化初年的进士,也算是少年有为。但行事极为迂腐,好不容易靠着资历熬到成都知府这个位置, 如果还做不出一番成绩,再过几年估计就要致仕了。

  估计这次叫自己前来不是什么好事,温瑜在心中暗道。

  过了一会儿, 只见位老者在一个中年人的陪伴下走进来。老者看上去极为清瘦,面容冷硬不苟言笑, 温瑜知道这恐怕就是他那位上官了。连忙起身行礼,老者冷冷的看着他, 也不说话。

  他身后的中年倒是先开口:“温大人不必多礼,我们说白了都是同僚,快快起身。”

  温瑜没理他,还是坚持的把整套礼行完, 那中年被噎得有些生气,但见刑甫没说话就也按下怒气。

  等温瑜坐好的时候,刑甫突然开口:“好一个蒙阳县令,你好大的胆子!”

  温瑜冷静问道:“下官不知刑大人此言何意。”

  刑甫冷哼一声:“你身为朝廷命官,与民夺利不说,还擅自插手别县内务,你是觉得我这个知府不存在是吗!”

  “下官自从上任以来,不说取得多大成绩,但也算是兢兢业业不敢又半分懈怠,不知大人所谓的与民夺利是指什么?”温瑜也不急着辩解,他就想先听听对面是怎么说的。

  那边的中年人又抢先道:“你县里那水泥、红砖等物,我听说这些生意都有你们蒙阳官府参与,你身为县令更是直接入股,你敢说自己没有违反大明律!”

  温瑜心中安定下来,原来是这两样东西,那就不怕什么了,如果是养殖场什么的他还不好解释,毕竟都是一群女子,这里涉及到大明朝伦理道德男女大防的问题。

  但只是此事的话……温瑜组织一下语言开口道:“回大人的话,下官从未做过与民夺利之事,所谓的水泥红砖,全部为官府特许经营,盖因此物都是由我们蒙阳县衙的主持下研发,贸贸然投入市场担心打破秩序,官府也都只是正常收税,不知与民夺利大人是从何处听来的?”

  刑甫迟疑了一下,这些东西他之前也没打听过,只是下意识觉得水泥在蒙阳县衙手中,那猫儿哪有不偷腥的,温瑜这个县太爷肯定不干净。

  刑甫暗暗扫了身旁的中年人一眼,中年人心领神会:“温大人为何不去教化百姓,崇文拜祖。反而在这些金银之物上费心思?”

  温瑜又立刻回道:“下官不才,上任未满一年,虽说没做出什么太大的功绩,但也修了县学学舍,还按祖制恢复了社学。蒙阳如今通过童子试的数量比之前大大增多,也算对得起朝廷的一番栽培。”

  “你……”

  “下官还有一个疑问,不知这位先生身处何职?”

  那中年男子傲然道:“我乃万历十八年的举人,刑克敏。这次是特意陪家父来询问的,怎么?我见到温大人还要行礼不成?”

  “不敢,我朝律法确实规定,身上有举人功名的见到县令可以免礼,但刚才我向刑知府行礼之时,你也不见侧身躲避,下官岁不才,但也是成化十六年中的举,按例刑举人还应对我拱手吧。”那男子不说话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过了一会儿就求助的望向刑知府。

  刑知府干咳两声,将这个话题岔开:“温大人,我儿此次确实做的不对,此事是我教子无方,不过蒙阳水泥之事,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温瑜心中一紧,平静道:“不知大人打算怎么做?”

  刑知府干枯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本官觉得,既然蒙阳本就归成都府管辖,那这水泥之法,也应上缴成都府,由成都统一调度,这样就当温大人戴罪立功,你经营商贾之事本官就决定不再计较了。”

  即使早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温瑜还是被其无耻震撼到:“下官要是不从呢?”

  刑甫脸色一变:“你如果不从,那就别怪本官上报给朝廷,到时候怕是就由不得你了。”

  温瑜假意思考了一会儿,点头道:“如此的话,下官就清楚了。请容我回去考虑一会儿,因着此事牵扯甚广,蒙阳甚至许多京里的商户都掺杂在其中,我必须好好想一想。”

  刑甫听他这么说才笑了起来,感觉此事已经十拿九稳:“好,本官给你三天时间,到时候带着东西来见本官,你放心。两年后你考评之时本官自然会为你美言,争取将你调离蒙阳。”

  “……”温瑜也是无语了,知晓他估计是看蒙阳人口经济都转好,连这都想要分一杯羹。

  温瑜回去后,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明朝虽然很多人都能向自己这个县令下达命令,但成都知府终归是他的直系领导。

  水泥时蒙阳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撑,就这样给他们温瑜肯定不甘心。但自己孤身一人在大明官场,怎么也斗不过他们。

  温瑜想着不如干脆将此物上交给四川巡抚,毕竟升迁考核都掌握在他手里。于是起身磨墨,提笔开始给巡抚写投诚信。熬了一夜,温瑜整个人头都要秃了,才憋出来一封。

  第二日他早早整理好,还没外出,就听见敲门声。温瑜过去开门,朝思暮想的身影就这样映入眼帘。

  温瑜控制不住自己上扬的嘴角:“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巡检司有事吗?”

  徐敬也笑着说:“看你这么久没回蒙阳,有些担心,忍不住来看看。”

  温瑜暗自将手中的信往身后藏了藏,他不希望徐敬跟着自己操心。这种动作既然逃不过徐敬的眼睛,但他依然假装没看见,貌似不经意的问道:“正清这是要去哪?我随你一起去吧。”

  温瑜不自然的摇了摇头:“不过是出门找本地商人谈些事情,你一路车马劳顿,还是好好休息吧,我独自出门就好。”徐敬点头同意。

  温瑜拿着信,有些忐忑的走在路上,天知道这位四川巡抚是什么样的人,假如他与刑甫是一丘之貉,那岂不是白用功。

  不过刑甫那人,真不是温瑜瞧不起他,二十几岁的两榜进士出身,当官当了近四十年才混到个知府,实在是不入流,听闻如今的四川巡抚也是一代风流人物,应该是看不上那种人吧……不管了先将信送到再说。

  温瑜刚走到一半,突然跟刑甫打了个照面,这次他总算是没带自己那鼻孔朝天的儿子。

  温瑜见到他还有些尴尬,想着怎么开脱溜走,结果原本一脸焦急的刑甫刚看见他,马上喜笑颜开。

  看着他那张绽成菊花养的老脸,温瑜不由打了个冷颤,开口问道:“下官见过大人,不知大人行色匆匆是为何事?”

  刑甫神色闪过一丝讨好:“我是特意来找温大人的。”

  温瑜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面孔:“找我?”

  “是啊,这不是前些天多有得罪,今日特意来向温大人赔个不是。希望温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温瑜面露疑惑:“那之前的水泥红砖?”

  刑甫连忙否认:“那都是老朽一时糊涂,都做不得数,温大人就听个笑话吧。”

  温瑜卡壳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感觉只是睡了一觉,刑甫就跟被下蛊了一番,完全不对劲。

  刑甫看温瑜不说话,咬咬牙将身边一个人拉过来:“孽畜!还不过来跟温大人赔罪!”

  温瑜仔细一看,得了,原来他还是把邢克敏带过来了,只不过邢克敏今日没穿得那么气派,一身灰扑扑的麻衣,躲在后面温瑜都没认出来。

  邢克敏被拉过来,不甘不愿的冲温瑜低头道:“温大人,昨日是我的不对,我给您赔礼了。”

  “你这孽畜!还不服气是不是!”温瑜还没出声,刑甫又当街给了邢克敏一巴掌,邢克敏已是不惑之年的人了,还这样被人打。当即红了眼眶,恶毒的看着温瑜。

  温瑜没时间搭理他,当然刑甫打人他也没拦着,他此时还正疑惑着呢,于是开口道:“既然没事,那我就先回去了。”

  刑甫点头,接着又小心翼翼道:“不知温大人可否在巡抚大人面前替下官美言几句?”

  温瑜更加不解了,但却聪明的没多言语,而是一本正经道:“那是自然,刑大人既然都这么说了,之前的事就当没发生过。”刑甫兴奋的道谢,这才让温瑜走了。

  温瑜一脸恍惚的回家,越想越不对,此时徐敬正托人做好早饭在家等温瑜。

  为了温琼考试方便,兄弟俩并没有住驿站,而是找了一间出租的小院,价格不菲还附带个做饭打扫卫生的老仆。温瑜刚回来,徐敬看得出他有些迷迷糊糊的,就问怎么了。温瑜没忍住,就从头到尾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徐敬含笑听完:“这不是很好吗?”

  温瑜摇头:“好是好,但总让人心里觉得毛毛的,你看啊,我昨天这个时候,刑知府还是一脸蛮横,这才一晚,到底因为什么呢……”

  温瑜继续沉思,突然看见徐敬的表情,心中觉得有些不对:“你怎么都不惊讶,这么严重的事,难不成是你……”

  “我什么?”徐敬接着问道。

  “就是你!难怪你前一阵神神秘秘的,牡丹节都没露面,你是怎么做到的?”温瑜越想越担心,徐敬一个小小的九品巡检,想让一府之长低头,这中间又付出了多少努力,想来都怪自己不争气。

  徐敬看温瑜神色变幻莫测,就知道他怕是又在胡思乱想了,无奈道:“你别瞎猜,我确实没办法命令刑甫,所以我托人回家拜托家中长辈。”

  温瑜还是很疑惑,据他所知徐敬父亲早逝,这个巡检职位就是袭下来的,他有什么势力啊。

  徐敬叹了口气:“你是否还记得我说过,家母改嫁我们已有许久不见。”

  温瑜点头,确实是这样,当时他还感叹徐敬的母亲在这个时代真是走在前列了,毕竟如今大部分女子都流行守节守寡。

  “那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尚书,郭峻。”徐敬平静道。

  作者有话要说:  吏部这个是我瞎编的!大家当架空看,事实上不管哪一朝的六部官员在史书上都能找到非常详细的记载。这里是为了剧情需要。

  关于吏部的职位大哥是这样的

  吏部尚书 一人 正二品

  吏部左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吏部右侍郎 一人 正三品

  司务 二人 从九品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员外郎 一人 从五品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主事 一人 正六品

  其他几部官职设置都差不多,清朝六部尚书是从一品,明朝时正二品,不过权利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