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越明朝当县令>第46章 办报

  “这么说, 这本书是正清你为了整顿蒙阳话本市场而写的了?”徐敬好笑道。

  温瑜羞愧的点点头,结果先把自己整顿进去了。

  徐敬想了想, 又问:“那等这本书热度退了正清有没有想过怎么办?那些杂书岂不是又要冒出来了?”

  温瑜回道:“我本是想着,等这本写完了,我再写那么一两本, 这些东西都火了,世人自然会跟风, 到时候温玉这个人就没人在意了。结果现在这样一来, 我彻底没心情了。”

  徐敬不忍看他沮丧, 安慰道:“我看大家也猜不到是你,谁会想到有人用自己的名字写书呢。我是因为太熟悉正清你说话的语气,以至于一打眼就知道此书是你的手笔,正清想写放心大胆的写就是, 你这书我喜欢的很。”

  温瑜听他这么说才打起点精神。仔细一想也是,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之前这本岂不是做无用功。不过他却不打算这么写了, 现在市场这么乱,与其放任自流, 不如把这些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即他就联系了之前投稿的那家书商,书商老板秦高见战战兢兢的走进县衙, 难道是书店的营销策略县令大人觉得不满意?

  温瑜让他坐下,之后缓缓道:“不知秦老板对板报可有兴趣?”

  秦高见一愣,立刻反应道自己出头的机会来了,谁不知道温县令点石成金。估计是前些日子拜佛有效, 馅饼终于落到自己头上了,小鸡啄米点头:“有兴趣有兴趣!实不相瞒,草民早就想着将几个故事合订成一本这样出售,不过就是来我们书局供稿的人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像大人这样文采出众的人!”

  温瑜听他这么说也觉得这个老板是个有追求的人,于是接道:“这道不难,如今温玉这个人在蒙阳也算有一定号召力,他下一本书,也可以投到你们书局,不过是采取连载的方式。你们还可以在报纸上投放一些其他佳作,并且分门别类。有鬼怪情节的可以归到志异类,写市井趣闻的可以归到日常类……”

  是的,温瑜采取的正是金庸先生办《民报》的策略。靠连载小说来吸引读者,不过有一点不同,这份报纸他除了小说话本之外不打算放其他内容,形式更加类似于现代的《故事会》,不过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时候没有彩印,投稿又比较少,印成一本书内容不够充实,才用报纸的方式呈现。

  封建主义皇权社会稍不注意就要掉脑袋。他还是老老实实写小说吧,并且他打算拍两个书吏去那里坐镇,筛选内容,擦边球无所谓,但真妄议朝政的东西绝对不能登上去!如此一来,就算有人向上告他与民夺利,他也能用监督言论的借口怼回去。

  秦老板听的目瞪口呆,想都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旋即对温瑜佩服的五体投地,对温瑜的命令全部照做,并且再次基础上加以运营,最终秦高见成为大明朝出版行业首屈一指的富商。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秦高见走了之后,温瑜开始构思他的第二本书。

  第一本他写的是公主与霸道皇子,这第二本嘛,他就打算写一个穿越的故事。因为这次是为了推广报纸,所以不能和上回一样随心所欲了。

  玲珑记虽然内容充实,但以女性为第一视角还是颇受一些士大夫鄙视,受众也大部分都是些年轻学子和闺阁之人。

  这次也不能写争霸了,而是说一位明朝名叫欧阳子龙的普通书生穿越回汉朝,帮着汉武帝打匈奴,治国安抚百姓,期间收获了不少女子的芳心,最后封侯拜相,权倾朝野的故事。

  温瑜本身就是写公众号的,玩弄笔杆子的事他在上辈子就轻车熟路了。这次为了写好文章,他打了几千字的大纲,又细细的写了人物设计。

  主人公欧阳子龙自然是长相道德都要符合这时代的审美标准,能文能武能又温文尔雅,并且还要给他安排一个不俗的身份,最好是官宦人家的小公子之类的。明朝可不同现代,不流行什么吊丝逆袭。此时的人大多数对阶级这方面很敏感,你写一个王侯公子最好成功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女性角色也是,温瑜争取涵盖到形形色色人的品味。有活泼可爱的,有冷清孤高的,有雍容华贵的,还有小家碧玉的。

  回想到他穿越的时候现代社会正流行炒股文,于是他还打算请城中最高明的画师,让他们将几位女主画出来。贩卖周边炒热气氛。最后还可以搞一个线下投票,选出你最爱的女主角什么的。

  这篇文温瑜下了大力气,效果当然也是非常的好。

  秦高见按他说的,以报纸想行事发售,虽然一份才三文钱,但架不住卖的分数多啊。

  报纸刚出,众人就被此新事物吸引,不到半刻钟就抢购一空,因着第一份报上有官府的大印,说明是蒙阳县官方指定合作伙伴。以至于其他人也不敢私印。秦高见每天数钱数得见牙不见眼。

  这份报纸被温瑜命名为《蒙阳小报》,名字虽土,但却直指中心。小报小报,注定是不讲国家大事只谈风月的东西。虽然一些老学究依然觉得此物上不了台面,但却架不住内容精彩。

  如今在蒙阳,你手上没有蒙阳小报,没看过温玉的新书,简直跟人无法交流。这份报纸甚至顺着蒙阳商人的手流到外地。现在不仅四川,整个西南地区都不少人等着蒙阳小报每周更新。

  温瑜趁热打铁,更新旧文的同时趁热打铁,写了一些新的短文。这些文章基本都是些寓言童话故事之类的,老少皆宜,还能教化百姓。如此一来,买蒙阳小报的人更多了,以前是大人,现在家里有孩子的都被缠着买。也亏得蒙阳经济飞速发展,百姓手里闲钱多。

  另一边,温瑜那些小故事也给了其他投稿人灵感,不少人不再拘泥于中长篇小说,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大明朝文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是相当出众的,有几篇文就是温瑜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中一本名叫《大明少年神探》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里面主要是讲一位少年的哥哥是刑部侍郎,处理全国各地案件。而他就在一旁协助他哥哥,最后功成名就。

  当看到那少年哥哥感激的握住他的手,激动道:“家里还好有你,哥哥全靠你了”之时,他再也忍不住了。走到后院,一把推开门:“温琼你个臭小子,马上就要府试了你还搞这些没用的东西!我看你是又皮痒了!”

  此时温琼还在跟唐寅一起写书,他构思唐寅起稿。看到温瑜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慌张的想遮掩书桌。“大、大哥,你怎么来了,我跟唐寅讨论诗词呢。”他讨好的冲温瑜笑了笑,然后给唐寅使眼色。

  唐寅接收到信息,虽然很害怕一脸怒意的温瑜,还是鼓起勇气怯怯道:“是的,我们正讨论诗词,刚看到、看到……温大哥对不起我先回家了!”唐寅最后在温瑜杀人的目光里实在编不下去,慌慌张张的告辞了。

  温琼一边眼神控诉小伙伴的不讲义气,一边惴惴不安的看着自家大哥。温瑜看他那副德行又好气又好笑:“行了别装了,你不是想在这个家当家做主吗,还让我靠你,我要是靠你这小子现在全家都要饿死!”

  温瑜嬉皮笑脸道:“哪能啊,我以后肯定好好孝敬大哥,还要给大哥养老呢!”

  “我自己有儿子还用你养!你府试准备的怎么样,还有几天了就考试了,过不了小心了你的皮!”温瑜恐吓道。

  温琼自信满满的点头:“大哥你放心吧,等你弟弟再给你拿个案首回来。”

  温瑜摇头,明朝的童子试分三步,县试、府试、院试,这三个考试都通过了,才是人们口中的秀才。县试不过是最简单的考试,到了府试则是要去成都府考,难度提升了许多不说,主要是温琼在成都府人生地不熟,温瑜这个县官也不能擅自离职,实在是让人担忧。

  正想着,就有衙役来报,说有上面的文件。温瑜打开来看,发现正是成都府下达的通知,让温瑜马上进府里述职,不得有误。

  温瑜心中疑惑,但送文件的只是一名小吏,问其也什么都不知道,可看文件的语气不像是有什么坏话。就打算刚好这次跟温琼一起去成都府。临走前他还特意派人去巡检司通知了一声,免得徐敬找不到他人着急。

  安排妥当他就与温琼上路了。成都府离着蒙阳很近,他们乘车一天一夜就赶到了。进了成都府温瑜就感受到不同,虽然蒙阳最近发展的好了。但跟首府比起来,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建设多相差甚远,自己还是要多加努力啊。温瑜感叹。

  温瑜简单梳洗一番就进成都府述职,但进去没多久就被拦回去了,衙役跟温瑜说近日知府大人公务繁忙,让他回去再等几天。

  什么鬼!?连夜让自己过来又不召见,温瑜带着一脑袋问号回驿站。反正也没什么事,就当是陪着自己弟弟考试了。温瑜这么想,于是放宽心,整日吃饭睡觉打弟弟。可怜的温琼日夜煎熬,总算熬到府试了。

  府试流程跟县试差不多相同,分为帖经、杂文、策论三场,一共考四天,录取五十人。

  最后一场出来的时候,温瑜看着神清气爽的弟弟,心里也不由送了一口气,问道:“考得怎么样?”

  温琼又发神经:“哥!你就等着我中状元给你养老吧!”

  “滚滚滚!”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