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穿越明朝当县令>第44章 牡丹节二

  整个牡丹园被分成几个部分, 红色花为主的叫景丹红,粉色的叫客满面, 白色的白鹤卧雪,黄色的桃黄娇客,还有蓝色的雨后风光等等。彭县牡丹虽不如北方的奢华, 但单瓣倒垂,别有一番意趣。

  最中间摆放的是花匠辛苦培育出的珍惜品种, 其中竟有一株牡丹上开了三百朵花, 当天就被一位富商以一千两银子的价格买走了。

  唐寅看的啧啧称奇:“爹, 人家这一株花可就顶上咱家五年的花销了。”

  唐广德点头:“是啊,不过花匠培育这一株也是费了不少心血,多拿些也是应该的。”

  众人在园中绕了一天,最后在唐小弟可怜巴巴的眼神攻势下, 众人才意犹未尽的走出去,唐寅兴致满满,他觉得今天一行给了自己不少灵感, 回去他要立刻创作一幅大明牡丹图。

  晚上桂耀祖将唐家一行人带到刚建好的兰亭雅苑,“这是我们县里为了新建的房子, 牡丹节期间只有外地人凭着路引才能入住,我今天是借你们光了, 实在是太好奇了。”说完桂耀祖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唐家人听他这么说也提起了兴趣,“还好我下手的早,独栋的院子早就被人预订完,现在我们能住进楼房里, 否则就只能坐马车去蒙阳县留宿了。”

  桂耀祖道,随即他又想了想:“不过车接车送的倒也方便,过两天我们可以去那打听一下,唐兄有所不知,那水泥的起源正是蒙阳。”

  唐广德期待道:“那可真要去看看了。”

  唐寅唐申不愿听这些大人之间的琐事,两兄弟领了房牌兴冲冲的去开门。

  众人进去之后发现此房极为怪异,厅堂跟卧室竟然紧挨着。丘氏有些不满:“寅儿申儿不要乱跑,这里风水不是很好,而且这么紧凑大家住起来多不方便。”

  桂耀祖笑道:“弟妹这就有所不知了,这以后又不卖出去,而且在这住环境清幽不说,又时刻有官差巡逻,最重要一点,这一栋楼可容纳百来人,住一晚只要七分银子,比客栈可强多了。”

  唐寅在一旁帮腔:“是啊!娘,我觉得这里挺好的。”唐小弟跟着小鸡啄米点头。两兄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所有新鲜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趣的,两人同屋一晚上叽叽喳喳闲聊的不亦乐乎,最后还是被丘氏训斥了一顿才闭眼休息。

  第二日早上,唐寅扒了一口饭就急匆匆的赶去书画区,这次他还特意丢下跟屁虫小弟独自前往,他已经迫不及待要跟蜀中才子们交流心得了!

  等到了地方,唐寅发现已有不少人聚集。有的三五成群讨论诗词,有的研究策论,竟然还有人将自己的诗画挂在周围供人欣赏。

  唐寅转了好久,颇有些意兴阑珊,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沽名钓誉之辈,不屑为伍。他也不想想,这彭县牡丹节才举办第一届,哪里会吸引太多有才之士,就这么点人还是温瑜病毒营销的结果。

  突然,人群中一阵喧哗,唐寅仔细一看,原来是主办方请来的几位本地名士,这些人是负责评审此次诗词大会的。

  “诗词大会?”唐寅来了兴致,诗词要求以牡丹为题,体裁不限。参加的只需去旁边领纸笔,写完之后由评委公开点评。前三名不止有百两纹银的奖金,还可让花魁娘子谱曲,在牡丹节传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场书生自是谁都不服谁,全部摩拳擦掌打算下场,唐寅自然也不例外,抬腿去西北角台子处拿纸,结果手刚伸出来,就跟别人撞了个正着。

  唐寅漫不经心的抬头,旋即一愣,眼前站着一位少年,看着自己差不多大,唇红齿白一表人才。看见唐寅跟自己拿了同一张纸,那人本打算谦让一番,结果发现唐寅死握着纸不动,没有丝毫这方面的意思,遂冷哼一声,也将纸往自己这面拽。

  唐寅下意识紧握,结果纸直接被撕裂了。还没等他开口,旁边就有人嘲讽道:“哪里来的乡巴佬,竟敢跟温二少抢东西?”

  没错,那少年正是温瑜。唐寅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听见人这么说,立即回嘴:“笑话,自己官话都说不好竟然嘲笑别人,这位兄台还是回去好生练练嘴皮子吧。”职责他的那人确实一嘴蜀中口音。

  “你这个……”那人还要开口,却被温琼阻拦,他这次可是在家求了大哥好久才得以出来放风,要是惹出什么事大哥估计要骂死他,还是谨慎为妙。

  不过虽然嘴上不少,温琼还是用目光狠狠剜了唐寅一眼,唐寅回敬,两人之间暗潮汹涌。

  众人写完之后,评审们拿着交上来的诗词一个个点评,看得出来,这次来的人水平确实不怎么样,看的台上之人眉头紧皱。

  最后才从中挑出三个写到不错的,其中第一在两篇诗之中无法抉择。

  蜀中诗词大家卢奔策指着一篇道:“唯有今宵了\\愁为触处飞\\先开惊艳重\\尤似瀑泉飞\\这四句写的特别好,这里的人一写到牡丹全部都是富丽堂皇,可彭县牡丹明明以险奇、清雅闻名,我看魁首非这诗莫属。”

  另一人则反驳道:“此诗作者表达太过于个人,你看这首,邀约数朵灼天涯\\金印长似日渐斑\\能共闲代飞野马\\复为知处倒春寒\\此诗才写出彭县牡丹之美,我觉得第一应该是这个。”

  几人争论不休,最后谁都无法说服彼此,索性将两诗并列第一。

  领奖的时候唱名,毫无例外的,此二人就是唐寅和温琼。将诗传唱了一遍,唐寅先走到温琼面前:“之前多有得罪了,没想到你诗写的这么好,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温琼也笑道:“我姓温,单名一个琼字,住在蒙阳县,这次跟家里里人来闲逛的。”唐寅又将自己的名字告知。两人讨论了一番苏州蒙阳的风土人情,越聊越投机,最后都以兄弟相称。

  说道一半,温琼拉过唐寅的衣服,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

  唐寅不解,问道:“你之前身边那群人呢,这么走了不要紧吗?”

  温琼厌恶的撇撇嘴:“那些都是为了拍我哥马屁才跟着我的,早就想甩开他们了,不说这个,歌舞区要晚一些才开,我们去看人投壶吧。”

  明朝因为战马缺乏,马球之类的运动大多只在宫廷内举行,民间极为少见。取而代之的就是投壶,这几乎已经是全□□动了。

  温琼唐寅进入运动区,这里被修建更像是一个小型体育场。中间一块大空地,用于比赛,远处零星着有几处场地,一些富贵闲人租下来自己玩乐。

  到了地方唐寅好奇询问:“你哥哥是谁啊,为何人人都要奉承他?”温琼面上闪过一丝骄傲:“我哥哥是蒙阳县令,这牡丹节就是他主持的。”

  唐寅惊讶:“我听家里人说过,令兄着实让人钦佩。”

  温琼继续无脑吹:“那是,我哥哥心忧百姓日理万机,恐怕这种活动他来都不会来,说不定现在还坐在衙门里处理公务……”

  “温琼,你在做什么?”还没说完就被打脸,温琼转头,只见温瑜身着白色道袍,身边跟着徐敬,皱眉望着他。

  “大、大哥,”温琼有些尴尬,旋即反应过来,将唐寅介绍给兄长。

  温瑜听到唐寅的名字,仔细打量了两眼,直把对面两小只看的有些发毛,才微笑道:“果然一表人才,既然如此,温琼你就陪着客人多逛逛吧。”说完就要跟徐敬离开。

  温琼却不愿,他好不容易有个小伙伴,迫切的想要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无所不能的大哥一番,颇有些不识趣道:“大哥你们俩要去哪啊,也让我们跟着吧。”

  温瑜无语,真不怪他平时对着小子横挑鼻子竖挑眼,他没看见自己大哥在约会吗!刚要拒绝,旁边徐敬先开口:“好,刚好我要去蒙阳办点事,有你们陪着我也放心些。”然后对温瑜说声抱歉,温瑜善解人意的摇头,让他先去忙吧。

  结果等人刚走,温瑜头上就出现黑气压。

  温琼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大哥,悄悄对唐寅说:“要不我们去投壶?”唐寅欣然接受邀请。

  他俩还报名了比赛,此处的投壶跟别的地方有些不同,箭矢的末尾绑了一只只牡丹,整体上要沉了不少,着实有些难度。

  二人身量尚小,有是文弱书生,去参加比赛几乎就是一轮游。

  温琼遗憾的咂咂嘴:“要是徐哥在就好,看样子就是投壶高手。”听到徐敬的名字,那边温瑜气压更低了。

  整理一下心情,他带着两小去歌舞区转转,刚好今天有开幕式。因着明代宵禁很严格,身为一县长官也不好公然违反国家法律,所以一些大型活动都被温瑜跟易县令搬到下午。

  这其实对两人来说也是个考验,现代的舞台都离不开灯光烟花等烘托气氛,在白天就只能充舞台布景上入手了。

  时间紧任务重,温瑜连夜设计了七款舞台效果。为了方便切换,还将幕布重重叠加。到时候只需往上一拉,就可做到自然切换。

  开幕节目主要有奏乐、舞蹈、和选美三种。

  奏乐舞蹈自然不用说,易县令这次花了大价钱从成都府请来教坊司的人,排练了将近半年才完成,曲目动作都叫人耳目一新。

  至于选美。则是温瑜想出来的,名字就叫“牡丹仙会”。

  邀请全蜀地的名妓来彭县,制定“花榜”,分列次第:状元、榜眼、探花……要知道此时的□□可不单单是性工作者,她们集名模、流行歌手、带货女王、选秀达人于一身,引领着大明妇女的穿搭风潮。

  温瑜将那些女子分为几组,分别代表各色牡丹。由于进歌舞区是要买票的,每一张票都附送一个木签。每位女子上台表演完之后,有对应的木箱往里投票,一人一票能做到相对公正。

  蜀中的青楼虽没有秦淮河岸的发达,但请的都是勾栏中有名的姑娘,不少还附带着一大群粉丝。才艺也是一等一的出众,有表演乐器的,有跳舞的,甚至还有点茶舞剑的。

  最后清点票数的时候,大家惊讶的发现,竟是一个什么才艺都不如人的女子拔得头筹。温瑜也有些不可思议,仔细端详了那女子一番,才发现那女子不仅长得楚楚可怜,还刚巧被分配到白牡丹那一组,要想俏三分孝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一身白衣衬得她更加弱不禁风我见犹怜。

  “果然从古至今男人都吃这一套啊。”温瑜心中感叹。

  “太过分了!豆绿组的几位姑娘跳舞跳的如此精彩,怎么他们都将票投给那种女子!”温琼忿忿不平,自从弄芙事件之后,他对这一型的都敬谢不敏。

  唐寅则表示反对:“才艺可以后天培养,我看那姑娘气质出尘,女状元之名非她莫属。”两人就此时还吵了一会儿,最后被温琼无情镇压。

  作者有话要说:  诗是自己瞎编的,平仄韵脚什么的大家看看就行了……

  管青楼女子叫女状元女榜眼什么的,我一开始写出来的时候还有点惴惴不安,感觉会不会侮辱了读书人。结果发现这个就是史实……明朝秦淮河边选美真的就这么叫ORZ

  还有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时候青楼里确实引领时尚,还有一些良家女子派人蹲点,看名妓们穿了什么好赶紧学。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感觉好魔幻啊!

  晚上还有一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