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剑落千山雪>第55章   阴岩常结晦

  案本中继续记录着。

  捕快是在一个酒肆里找到薛皎然和姚渡剑的。

  即使不确定这两个剑客是怎样的性情,也不确定他们有没有杀意,但是十具悬于东门的尸体也足以说明他们的武功高强。一夜之间连杀十人,皆一剑封喉,且都不是普通人,这样的狠厉和果决,并非常人能比拟的,放眼整个江湖,也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衙门做了十足的准备,派了五位顶尖的捕快前往,又在酒肆周围设下援兵。

  紧接着,有一行蝇头小楷,特地标注着:由于进入酒肆的这五个捕快都不幸身陨其中,所以接下来的过程是经多方打听,从酒肆掌柜、小二、堂中酒客口中拼凑出来的。

  当捕快踏入酒肆的时候,薛皎然和姚渡剑正在角落里端着碗饮酒。

  这两个人,姑娘清秀娇小,青年魁梧挺拔,都是二十七八的年纪。璆娑的血脉让他们的面部轮廓更明显,鼻梁挺翘,眼窝深陷,在日光的照耀下,瞳孔偶尔会浮现一丝像是狼一样森冷的蓝,让人分辨不清那到底是映照出的颜色,还是原本潜藏其中的暗色。

  他们以桌角为界,分立左右,而那桌腿旁倚着一具大约有三尺半长的漆黑剑匣。

  捕快走进来时,酒肆中的人都已经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纷纷起身让出一条道,然而直到捕快走到薛皎然和姚渡剑面前,这两个人才有了反应,却是姚渡剑抬眉看了一眼。他只是默不作声地望着,神色漠然。其中一个捕快道:“二位便是薛皎然和姚渡剑?”

  姚渡剑说:“正是。”

  璆娑一族以女性为尊,故而这两个人之间,应该都是薛皎然拿主意。

  然而她至始至终也没有开口,兀自饮着碗中温酒。

  捕快说:“我们是为了东门悬尸案而来的。”

  薛皎然慢慢饮完了碗中的酒,将目光放在众捕快的身上。

  她眼睫之间,微微酝酿着寒意。众捕快以为她要动手,颇为紧张,然而她态度却意外的好,仿佛方才是她必须完成的仪式,不能有旁人打断,所以她才刻意忽视了他们。

  薛皎然说:“那十人,确实是我们二人所杀。因主谋违背了誓言,逃离璆娑,所以我们二人追寻至此,原本只为了杀他一人,然而当时的情势复杂,他也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正欲对我们动手,所以我们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至于其他九人,纯粹是顺势而杀。”

  她承认得很轻松,将杀人一事也说得很轻巧。

  顿了顿,又说道:“剥皮悬门,是为了惩罚他们起过杀心,妄图将我们二人如此对待。璆娑与你们中原的规矩不同,璆娑没有衙门,犯下了什么过错,就加之偿还于他。主谋赫胥在两年前胆敢以男子的卑劣之身,杀死自己的长姐,触犯律令,使他的神明蒙羞,我们受人所托,不远万里来到蜀中,取走他的性命,事情结束,我们也准备离开。”

  捕快明白了她的意思,但还是强硬道:“还请二位先跟我们走一趟衙门。”

  姚渡剑的手已经碰到了剑柄,只等一个眼神就毫不犹豫地动手,所有人都望着薛皎然,为了等她一个答案,神经绷得像是一根弦。片刻后,薛皎然按住了姚渡剑的手腕。

  “阿沉,不要将事情闹得更复杂。”她淡淡说道,“好,我们跟你们走一趟。”

  这一刻,大概酒肆内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薛皎然推椅起身,姚渡剑也紧跟着站起,拎着绑带,将厚重的剑匣负于肩头。

  这匣中有四柄剑,柄状不同,颜色各异,随动作而微微晃动,敲出钝响。

  就在薛皎然正欲迈开步伐,动身之际,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色忽然变了变。

  然后,她动作极快的,从匣中拔出了剑。

  铿锵一声剑鸣,剑光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冰冷的锋芒。

  ——案本中的记录在这里有一大块空白的断层。

  接下来的话,又是通过店小二转述而拼凑出的了。因为所有酒客都跑掉了,掌柜躲在后厨瑟瑟发抖,门关得很严实,其中一个店小二无处可躲藏,只好躲在柜台底下,吓得大气也不敢喘,本是无意偷听,可声音还是隔着一段距离断断续续涌入他的耳蜗中。

  他听到那个女子说,东门悬尸案的凶手,不止十人。

  “十二个。”

  薛皎然的声音似叹非叹,满是杀意。

  其他捕快闻声而来时,局面已经难以挽回了,薛皎然和姚渡剑就站在那里,满地尸骸,而他们的身上沾着斑斑血痕,剑身上的鲜血还在缓慢地往下淌,一直碾进尘泥里。

  案本中所记录的关于这个案子的一切,就到这里为止。

  此后,朝廷下了通缉令,蜀中、雍凉、西平郡的门派纷纷响应,捉拿这两个逃犯,薛皎然和姚渡剑在逃亡的途中创下了鸳鸯剑法,最后逃到黄沙隘口,隐没于风沙之中。

  张倾梦的手指在“十二个”这三个字上点了点。

  她说:“恐怕,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认为薛皎然口中的这句话暴露了自己和姚渡剑正是剩下的那两个凶手,然而仅仅隔着文字,也能很轻易地看出来,薛皎然是个极为冷静的人,如果她真的是凶手,她不可能,也绝无必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将真相说出口。”

  祝枕寒颔首,“薛皎然一开始已经松口了,她很清楚中原与璆娑的规矩完全不同,所以也知道如果抗拒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与其逃避,还不如静下心将事情好好解决。”

  “我听说,璆娑一族,女子伤害男子是常有的事情,而男子伤害女子,就是以下犯上,是族内所不容忍、为神灵所不齿的行为。”沈樾说道,“更何况这个名为赫胥的人杀死的还是自己的长姐,这即使在中原也是不被容忍的,薛皎然和姚渡剑既然能追寻他整整两年的时间,甚至在霞雁城静静地观察了赫胥一个月有余,就说明他们的毅力与耐性都不是常人能比拟的,实在没必要在所有事情都了结之后再犯下这样鲁莽的错误。”

  白宿道:“既然此事另有隐情,那他们二人为何不解释?”

  祝枕寒说:“或许不是没有解释过。”

  其他三人闻言,都望向他,见祝枕寒吐出一口气,说道:“就像鸳鸯剑谱,本不是全然克制那些门派的剑招,却被传得如此神奇。薛皎然和姚渡剑也是如此,他们既然要解释,又该向谁解释?在场的捕快已经身陨,即使还有尚通晓一二的旁观者,如今大多也都故去。五十年前,众人自恃正义无晦,沉浸于惩奸除恶的光环中,五十年后,又将实力的悬殊归结于剑招不同,追名逐利,欲要将薛皎然和姚渡剑吸食得骨髓也不剩。”

  很难说薛皎然和姚渡剑究竟是善还是恶。

  他们心中藏着无人相信的隐秘,然而杀那些凶手、捕快时,都是毫不犹豫杀的。

  也很难说那些闻讯而来的门派究竟是善还是恶。

  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本是好意,却没有半分怀疑过当年的真相。

  但唯有一点,在场的人能够肯定——

  “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还原当年的事实。”沈樾正色道,“当年一案就引得蜀中周遭的门派围攻他们二人,可以想象,五十年后,后继者只会更疯狂,我们必须赶在所有人之前,沿着薛皎然和姚渡剑走过的每一步路往下走,绝不能让其他门派得到剑谱。”

  四个人很快整理好情绪,围着桌案开始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祝枕寒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找到当年与东门悬尸案有关联的人。”

  张倾梦想了想,道:“既然要打听这些事,就得找一个在霞雁城生活许久的人,温大人如今不在府邸,且刚来霞雁城不过几年时光,我们不如问一问那位管事,如何?”

  在领着他们进入府邸的时候,管事也说过,温展行公务缠身,有事交代他便可。

  敲定下来后,四人便动身去寻那位管事。

  管事正在堂中,见他们过来,于是招呼他们坐下一起用饭,有什么事情等填饱肚子之后再说——他们只好承了这份关切,等吃过了饭,餐具撤走后,管事才慢腾腾地开口为他们解惑:“当年一案,虽然时隔已久,不过这霞雁城中确实还有与之相关的人。”

  “第一位,是衙门的仵作,柳河。他在五十年前是专负责东门悬尸案的人,可以说每一具悬在东门上的尸体都经过他的手,不过他在薛皎然和姚渡剑逃离霞雁城的半个月后就辞官归隐了,许是那件事带给他的震撼太大,他此后砍柴种地,再没碰过尸体。”

  “第二位,是赏春楼曾经的花魁,翡扇。她正是当年东门悬尸案中第一个被害者的女儿,变故发生的时候,她才年仅两岁,衙门的捕快怜惜她,便将她收养为女。然而五年之后,那名捕快死于追案的途中,她也就再次流离失所,成了孤女,无处依靠,只好投奔赏春楼。十九岁那年,艳冠霞雁城,许多人想要替她赎身,譬如覃家当今的家主,但她都拒绝了,挣够了为自己赎身的钱财后,便离开了,如今是以养蚕织布来糊口。”

  五十年前,一个正是风华正茂的仵作;一个则是牙牙学语的小孩。

  五十年后,一个近于颓暮,年老体衰;一个人老珠黄,青春不再。

  管事又去翻了翻名册,确定这两个人如今所在的地方后,便告知了祝枕寒等人,以防他们四个找不到地方,也以防魔教乘虚而入,他派了两个护卫与他们同路。护卫不在于多与少,也不在于实力高强与否,而在于他们是县令府的人,如此起到震慑的作用。

  他们再稍作乔装,便离开了县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