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探花郎>第84章 赵衡婚事

  贾亦果然并非无怨无故与沈静过不去, 曹丰很快就打听清楚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户部虽有权有势,但公务繁杂琐碎。贾亦是捐官出身,本就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在户部混了这些年, 仗着皇后娘家人的身份撑腰,升迁虽然也算极快,却渐渐生出厌倦之心。

  他左右钻营, 盘算了许久, 觉得工部才是真正的肥差:不论何种工事,总是上有户部拨付银两,下有地方听候差遣;过手的银两财务也多,不论经手哪一项工事,少说也得几十万白银的流水, 更别提像河工治水一类,动辄便是百万白银。

  打定了主意,他便开始往工部里钻营。本来已经铺好了路搭好了桥,也托了家里长辈往工部尚书苗申俭那里游说关说了一番,只等着江南治水这项工程一开始, 便借口工部人手缺少, 直接任到户部里去了。

  谁知江南治水的奏疏一经圣上朱批, 工部着手准备江南治水事宜时,苗申俭提出来要从户部调人手来工部任职, 正好做卓大江的副手, 人选自然就是贾亦了。

  谁知却被负责江南治水的卓大江驳了回去:“此行同去的翰林沈静, 敏而好学,过目不忘,心思缜密,思虑周全,又对江南极其熟悉。如今若要征调人手,我以为此事非他莫属。”

  苗申俭还想再劝说卓大江,卓大江态度却十分坚决:“若非沈静来,江南治水之事,大人就另请高明吧。”

  卓大江在工部多年,博览群书,又主持过多处河工水利,经验丰富,算是工部最熟悉工事的官员。他凭借才华做到侍郎,年龄既长,性格爽直耿介,又不贪财,没什么把柄可抓,因此很多时候连从户部拔擢到工部任尚书的苗申俭,都要看他几分脸色。

  因为江南治水奏疏的事,沈静此时已经名扬朝中,苗申俭自然也早就听过他的名声,如今见卓大江如此坚决,便只能熄灭了调贾亦入工部的心思。

  贾亦听说此事,岂能不恨卓大江?可是他拿卓大江没什么办法,便恨屋及乌,转而恨上了沈静。

  起初他虽想整治沈静,可是听说沈静曾在豫王身边做事,心中有所忌惮,便一直没有下手。

  一直到大雪那日,沈静在宫中与赵衡闹开的事被走漏了几句出去,传到了他的耳中,贾亦顿觉报复的时机到了。

  说来也巧,恰好工部此时将江南治水的银两账目送到了户部,夏泽吉因为有事告假,这事临时被派到了他的手上,贾亦顿时觉得天时地利人和,不借机整治沈静,简直就是对不起老天的这番安排了。

  ——谁知竟就这么撞到了赵衡的手上,被赵衡下死手险些给弄死了。

  曹丰只当是个笑话一样,将此事原委讲给了沈静听,沈静听完却心有余悸:“贾亦既是皇后表亲,不知皇后与明德公会否因为此事迁怒殿下?”

  曹丰哼了一声:“你放心就是。别说是个表亲,就是皇后的正经兄弟,这样惹着了殿下,殿下也照打不误的。”

  说完见沈静神情忧虑,又解释道:“这贾亦行事张扬,整日斗鸡走狗招惹是非。别的不说,光我手里就不知多少攥着他多少把柄,往他头上罗织几个罪名不知道多简单,别说只是打了一顿,就是打死了,皇后那里也说不出什么来的。”

  沈静这才放下心来。

  少了这桩挂心的事,他心头轻快不少。如今将至年底,翰林院里也没什么要紧的文书,无非就是歌功颂德的文章写几篇,用于呈上,或者呈给院中几位学士,再或者为朝中熟悉的官员代书。

  忙完了这些,便到了年根,朝中官员也都放了年假。

  不必去衙门上值,沈静顿时便觉得十分无所事事起来:从前闲着无事,还可以在家中读书写字,或者帮着小孟一起洗洗刷刷,兴致来了做些吃食。可是自从曹小玉来了,这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儿,从柴米油盐,到洒扫庭院,洗衣做饭,便都由她张罗了。

  沈静闲的无事,便只有一件事好做,就是教曹小玉的儿子潘小舟读书认字。偏偏小舟又乖又听话,人又不笨,沈静因此教的惬意,竟渐渐乐哉其中。

  打从与赵衡断了联系,他心中一直空空牢牢,像是多了个漏风的窟窿一样,不知怎么填补住。如今找到了一件乐趣,便全身心的将精神都倾注到了小舟身上,每日除了带着潘小舟读书写字,便是上街玩耍取乐,简直比亲儿子都疼爱关怀。

  潘小舟不过是个四岁多的孩童,一直没有亲爹管教,如今多了沈静这么个脾气秉性一等一,又博闻广记,天文地理信手拈来,更是欢喜的不行,天天黏在沈静身边,连自己亲娘都顾不上了。

  这日吕蒙又来约沈静出去吃饭。沈静一听,便有些犹豫。他之前答应了小舟晚上为他做好吃的点心,若同吕蒙出去,便要失信于小舟了,便想着先去书房里同小舟说一声:“小舅舅晚上要同吕叔叔出去一趟。明日再给小舟做点心好不好?”

  小舟闻言便撅起嘴来,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沈静见状便不忍心起来,回头对曹小玉道:“小舟不高兴,我就不出去了。”

  曹小玉顿时气的笑起来:“哪有你这样管孩子的?都快叫你惯得没法每天了。你去忙你的。”

  沈静笑道:“这哪里算的上惯孩子?我已答应了他,岂能失信?”

  说着弯腰将小舟从书桌前抱起来,在他胖脸上掐一把,笑着哄道:“小舟说是不是?人言为信,不可言而无信,对不对?”

  说完便出去见吕蒙,要辞了晚上的约。

  吕蒙闻言却是笑起来:“这有何难?晚上只有你我和于之静,也没什么外人,你带着小舟同去就是了。”

  沈静一怔:“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于是晚上便带着小舟一起出去吃饭了。

  到了地方,倒把等在酒楼里的于之静吓了一跳:“你这哪里弄来的孩子?”

  吕蒙一本正经道:“我和沈静从对街偷的。看他长得玉雪可爱,忍不住就抱来了”

  于之静信以为真,大惊失色:“你们两个!孩子怎么能乱抱!他爹娘这会怕是要急死了。”

  沈静见状大笑,笑过了才解释道:“放心吧,不是拐来的,是我的外甥。”

  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倒也吃的其乐融融。吕蒙性格跳脱,尤其和小舟处的好,吃的差不多了,便非要抱着小舟下楼去看酒楼老板在暖房里养的花菜鱼虫。

  沈静嘱咐几句,便放他去了,待他抱着小舟走了,又为于之静倒了酒,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家中亲眷还有几日到?”

  于之静家眷原本都在老家。前阵子他凑够了银两,便托人打听着,在京城中置办了一所宅院,虽说简单了些,不过到底也算是安顿下来了,便写信托人将家眷接到京中团聚。

  “本来说就这几日到的。听说山东下了大雪,怕是又要晚在路上耽搁几天了。”于之静端着酒杯,“早一日晚一日的,也不算什么。横竖以后就可长相厮守了。”

  沈静点点头笑道:“就是这话。”

  顿了顿又道:“若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

  “先多谢你。”于之静笑道,“别的倒还好。只是我家中幼子,年纪同小舟差不多,到时候倒可以带出来叫他们一起玩耍。”

  “极好。”沈静笑道,“我也一直担心小舟没去学堂,连个同龄的玩伴都没有。”

  于之静闻言笑道:“你这舅舅做的,倒比亲爹还上心。”

  沈静听了一笑,喝下一杯酒,借着酒意,忍不住叹道:“当做亲儿子也无妨。小舟聪明乖巧,实在讨人喜欢。何况我这辈子……如今也已无再娶妻生子的打算了。”

  于之静闻言,诧异的看他一眼,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下去。沈静见状笑了笑,提起酒壶为他满上酒,低声道:“让于大哥见笑了。”

  于之静端起酒杯,沉默了会儿,摇了摇头:“有什么可见笑的。人之一生,如浮游一世。酸甜苦来,各人都有各人的缘法。只求个心安就好了。”

  “说得好。只求个心安就好。”沈静与于之静碰杯,将杯中酒饮尽了,又重复一遍,“只求个心安就好。”

  于之静顿了顿,又低声道:“有件事……是昨日才听说的,我一直犹豫该不该让你知道。”

  予溪団对  沈静端酒动作顿了一顿,看于之静脸色,已猜到了三分:“是豫王婚事吧?”

  于之静点头:“……是。昨日侍郎大人说,圣上已亲自为王爷择定了商茂时大人家的小姐为王妃,正令钦天监选日子。”

  他看看沈静脸色,才又继续说道:“说是圣上很急,想把日子定在明年开春。”

  沈静闻言,许久没有作声,半天放下酒杯,轻笑一声:“商茂时大学士家的小姐……不错。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