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第178章 不忍心

  “这……”听了魏长史的话, 刘主薄对于自己的观点有些动摇, 可思索片刻后, 到底摇摇头, 苦笑一声道:“殿下的聪明才智, 是我平生仅见, 我相信给殿下几年时间,颌曷自然不是殿下的对手,可如今颌曷已然倾巢而出, 除非殿下是传说中的神仙,有通天之能, 可点豆成兵, 不然即便殿下再天纵奇才,也……”

  刘主薄说到这里顿了顿, 到底没说下去, 但魏长史心知肚明,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 魏长史也忍不住深深叹息一声, 显然他嘴上虽对谢景安支持,心里却终究却没什么信心, 毕竟颌曷此次来的不是一两万兵马, 而是颌曷整个部族全部出动, 即便有朝廷的三路大军支援,也顶多险胜,更不要说三路大军还没到, 也不知一旦拒绝颌曷谈和,仅凭平州的那点人马,能支持几天。

  书房外魏长史和刘主薄的满腹担心谢景安自然不知道,此时想到了他能做什么后,就有些激动万分,迫不及待的喊来崔同,吩咐道:“你去找一趟秦总管,让他准备车马,尽量轻车从简,再让沈卫点齐人手,明日一早本王要去平州。”

  任谁都想不到谢景安不过是独自待了一会儿,就做出要去平州的决定,崔同不禁面露愕然,片刻后反应过来大惊失色,劝阻道:“殿下要去平州?平州如今被颌曷围城,可谓是岌岌可危,殿下身份贵重,怎可冒如此大险,若是殿下想知晓边关的消息,大可派人去就是了,怎能自己去?”

  谢景安早知他身边的人都不会同意,闻言也懒得理会,摆摆手说:“本王心意已决,你就不用再多费口舌,只下去按着本王的意思办差就是。”

  崔同平日虽听话,可也不是言听计从的人,见谢景安劝不动,行了一礼转身出了书房,却并未如谢景安吩咐去找秦总管,而是问过院中守卫的宿卫后,径直去寻了魏长史和刘主薄。

  彼时两人尚还在商谈,见崔同来寻他们以为是谢景安有什么吩咐,不想听到却是这样的消息,顿时整个人都怔住了,难以置信又有些气急败坏的道:“殿下是疯了吗?怎地这个要命的时候去平州,他是打算以命抗旨吗?不行,我得去劝劝,无论如何也得打消他这个念头。”

  两人方才还意见相左,这会儿就同仇敌忾,撩起衣摆一路小跑着进了书房,不等气息喘匀,就要跪下求谢景安收回成命,不想膝盖才一弯,谢景安就像是已经知晓了他们的来意一般,摆摆手不耐烦的道:“本王心意已决,你们就别白费这个力气了。”

  两个人心立即一凉,却不肯就这么退缩,依旧跪下劝道:“殿下身为藩王,身份何等尊贵,怎能轻易犯险,若是殿下这一去有个什么意外,可让殿下封地里的这些百姓怎么办,在殿下的治理下他们好不容易过上了几天有盼头的好日子,难道又让他们回到从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吗?殿下还请三思啊。”

  谢景安早就知道这些人会反对,闻言也不意外,甚至表情都没有变换一下,看着他们冷笑道:“你们慌什么,本王是去平州,可又不是去送死的,本王既然敢去,自然有全身而退的法子,你们只要听本王吩咐,各司其职就是了。”

  谢景安看起来似是胸有成竹,可两人根本不敢信,摇摇头坚持道:“平州不是莫州,战场瞬息万变,即便殿下有再妥当的法子,也难免会有什么变化,依微臣看殿下还是在莫州坐镇的好,不论殿下想做什么,微臣都可以代劳。”

  看这两人的表情,谢景安知道是说服不了他们了,他也懒得再多费口舌,冷冷道:“除非你们敢以下犯上,将本王囚禁在这王府中,否则平州本王是一定要去的。”

  这句话让还有许多话要说的两人顿时哑口无言,谢景安也不管他们此时的心情有多么的复杂,看着他们道:“你们来的正好,本王正有话想与你们说,本王此次去平州,不欲带太多人,再者莫州还有许多封地事宜要人主持,因此本王思前想后决定此行王府属官中只带魏长史与沈卫两人,其他皆留在莫州,刘主薄的两个徒弟倒是可以带上,他们是报社的人,少不得要亲自接触战场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只是不知他二人可有这个胆量,稍后还要刘主薄帮着本王问一声,若是敢去,就收拾好细软明日一早与本王一同出发,若是不敢就也留在莫州,只是这写文章的活计就要麻烦魏长史了。”

  谢景安完全一副知会的口吻,刘主薄与魏长史两人再不相信也知道这件事再无转圜的余地,不禁心情复杂的沉默了片刻,刘主薄还欲再劝说,魏长史却已认命了,站起身后拱手道:“谨遵殿下谕令。”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无论王府的人再怎么反对,可在谢景安的坚持下还是整个王府都动起来,忙着准备明日一早去平州的事。

  顺王府这么大动静,莫州的各世家商贾不可能没有察觉,他们虽没收到确切的消息,可谁都不是蠢人,稍一联想就明白了谢景安打算做什么,有的窃喜,有的却是惊慌起来,纷纷到王府求见想要证实,可如今谢景安忙得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哪有功夫搭理他们,只让崔同传了句话从明日起封地一切事宜由刘主薄主持,就彻底关闭大门不接见任何人。

  因为时间仓促,整个顺王府的人几乎是忙了一夜,才堪堪将一应准备好,谢景安也几乎一晚上没合眼,他倒不是准备什么,而是仔细推敲林言的计划,再结合自己的计划,看是否能真的帮到林言,而不是忙中添乱。

  一夜很快过去,第二日天不亮队伍就准时启程,在谢景安日夜兼程花了四五日的功夫终于到得平州后,宋良压了多日的公文也终于开始启程,一路披星赶月直奔长安。

  平州离莫州距离不算远,但离长安就是万里之遥,即便是不眠不休,一路上跑死了数匹马,等将文书送到长安,也是十日后了。

  这个时候的长安正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时节,虽百姓们还沉浸在边关战事的恐慌里,但长安城的世家贵族却已经换下厚重的冬装,呼朋唤友的踏青设宴,就连后宫之中也好似这场战争必赢一般,恢复了往日的气氛,唯有前朝康平帝与太子以及几个重臣还满腹担忧,时不时聚在一起议论一番。

  今日也一样,康平帝一收到边关关于战事的文书,立即召来几个心腹大臣,太子虽被他禁足,但关于这等大事,还是将他传唤过来。

  说是商讨,其实没人反对,就连康平帝自己也沉吟了一番,笑道:“朕原以为这场仗要打上许久,即便能赢,也是惨胜,说不得三路支援的大军也会十之去三,不想这才月余的功夫,三路支援的大军还没到,颌曷就忍不住想要谈和,看来镇守平州的宋良果然有些本事,只是颌曷谈和的条件,着实让朕有些为难,朕记得康安今年还未到生辰,尚才八岁,大周朝从建国以来,还没有八岁的公主远嫁和亲的先例,再者康安与锦安同出一母,依锦安的脾气,怕是不会同意此次谈和,平州又是在他的封地上。”

  康平帝越说越觉得有些麻烦,眉头也忍不住紧紧皱了起来,显然对顺王有所顾虑,几个重臣想到当时顺王将那个小国王子痛揍一番的场景,也觉得有些棘手,唯独太子身为储君,又对顺王深恶痛绝,几乎未做考虑,就直接道:“儿臣以为父皇多虑了,顺王即便再喜欢康安,可身为父皇的儿子,大周朝的藩王,论情论理,都不该在这个关头反对,不然岂非不孝,置天下百姓于不顾?若当真如此,只能说他不配当父皇的儿子,不配做这个藩王,父皇只让人将他锁回来问罪就是。”

  这个法子虽简单粗暴,倒也不是不可行,几个重臣你看我我看你打了会儿眉眼官司,就纷纷附和起来,康平帝半晌没说话,也不知在深思什么,片刻后才长叹了一声,怅然道:“为了天下百姓,朕什么都能舍得,康安身为朕的女儿,能理解朕的一片苦心的,只是到底是朕对不起康安,这件事先别传出去,让朕再好好想想,说不得还有别的法子,康安到底年纪太小了,还只有八岁,朕实在不忍心。”

  几个重臣和太子如何都没想到一向果决的康平帝会在这个时候优柔寡断起来,不禁焦急道:“这等紧要关头,陛下万万不可犹豫啊,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如今颌曷想要谈和,说不得过不了几日就又改变了主意,到那时如何对天下百姓交代,若陛下当真舍不得康安公主,那换个人嫁过去和亲就是,微臣记得现下尚还有几个适龄的郡主尚未婚配,陛下大可认做义女,赐个封号,想来颌曷是不会有意见的。”

  “换个人?”康平帝听罢后还没说什么,太子就忽的冷笑一声,道:“吕尚书怕是方才没听清楚父皇说的话,颌曷指明了只要康安和亲,若当真换个人,惹怒了颌曷从而改变主意,吕尚书有几个脑袋能背负的起这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