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陆湛回首,眼眸坚定,“我信你。”

  一句“我信你”足以抵挡千军万马。

  沈若自步入朝堂,一直都是孤家寡人,哪怕站在悬崖边上也是孤立无援。从没想过,有人会在朝堂之上支持她,陆湛今日这份情她领了。

  沈若道,“大家都能想到的事,我自然也能想到。将士的口粮不是问题,只需从太原出发带上军粮,既能支援延安府,又能解决军粮短缺,一箭双雕。”

  这次,等着看笑话的群臣嘴巴张得老大,“这……这……”好像行得通啊!

  那些个兵卒平时训练都是绑着两钧①重的沙袋,每人背两钧重的粮食更不成问题。

  陆湛看向沈若,冷漠的眼神终于有了温度,随后俯首道,“万岁,沈大人的法子可行。”

  陆湛做过统帅,他的话可比那些纸上谈兵的文臣管用。

  果然,隆康帝沉默的脸上露出几分跃跃欲试,整个人为之一振,“子平,连你都觉得你沈若的建议可行?”隆康帝有点激动,直接叫了陆湛的字都未察觉。

  “是,臣在北地时,经常率领部下带够口粮偷袭蒙古零散骑兵,每次都能大获全胜。沈大人提议从太原取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严信直接不说话了,俯首闭目。

  陆湛能想到这个办法不足为奇,他是镇国公嫡子,从小耳濡目染,又熟读兵法,统帅过三军,在北地和蒙古人周旋过三年。沈若竟也能想出来,这事就值得琢磨了?

  文华殿里半数的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却无一人出此良策,偏偏是她。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徐资出列,“万岁,沈大人提议甚好,臣复议。”

  接着又有几人复议。

  隆康帝龙颜大悦,“沈爱卿不愧是沈爱卿,文章做得好,青词写得妙,就连战事也有涉及。好,就按沈若说得办,从太原卫调精兵五万,自带口粮兵援延安府。”

  徐资又拱手道,“皇上,臣也想跟您要点银子。”

  解决了前方战事,隆康帝整个人都轻松了,“阁老,请说。”

  “五日后是太孙生日,筹备宴会需要白银三十万两。”

  隆康帝一听是要钱,脸上笑容立刻僵了。但是太孙的生日宴,不好回绝。

  太孙命苦啊,看到太孙就想到早逝的庄敬太子,皇帝只觉得愧对太孙,没钱也得挤出钱来。

  户部尚书被沈若弹劾下马后,现在户部尚书由严信兼任,闻言,严信道,“皇上,户部没银子,如今只剩五十万两,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不时之需谁都懂,皇帝购买斋醮用的黄白之物,一个月下来都要几十万两。

  隆康帝拧着眉,深深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太穷了,但太孙的生日又不能不过,于是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筹到太孙生日宴银子?”

  文武百官无语!

  不说大周鼎盛时期,就说李青阳在位时,国库存银三千余万两,大周就是每年不收赋税不挖银矿,坐吃山空也够用十年。如今短短二十载,国库空虚不说,老百姓的赋税一年比一年重,派出去找银矿的太监一波接一波,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有的太监为了捞钱,指着土山就说是银山,挖不出银子他们就不走,各地方官被折腾得苦不堪言。只能贿赂宦官,大把的银子就流入宦官手里,整个大周怕是都没比他们更富的。

  隆康帝又迷恋修仙练丹,每年几百万两的银子往里砸,如今连给太孙过生日的区区三十万两都拿不出。

  现在问他们,他们有啥法,谁敢抄阉党的家不成?

  沈若听着身边人窃窃私语,倒是想出个法子,悄悄地往陆湛跟前凑了凑,小声低语。

  文武百官立刻提高警惕,沈若怕是又出幺蛾子了。

  隆康帝巡视了一圈,最后视线落在二人身上。

  一人着绯袍,一人穿青袍,郎才女貌,倒是登对。再想想三年前两人闹得满城风雨,又觉得不可能。

  既然两人有话说,隆康帝起了成全之意,“子平,沈爱卿,你们可是有了对策?”

  陆湛拱手,“臣确有良策。”

  隆康帝来了兴致,“子平,快快说与朕听。”

  “臣请万岁抄了刘安的家。”

  群臣:……

  陆湛够损的,案子还没审完,就要抄了刘安的家。

  隆康帝表情都是一顿,显然没想到陆湛这么说,犹豫片刻道,“案子还没结,这不太合适吧?”

  听着皇帝的语气就不是很拒绝。

  陆湛道,“刘安污蔑姚炳案已成事实,虽他不是主谋,至少也是发配,不如先抄家,度过困境。”

  沈若趁机狗腿地附和道,“万岁,陆大人所言甚是,这几日刘安倒台,弹劾他的奏章多如纸片,其中就有人举报刘安为山西镇守时,搜刮民脂民膏200万两。去江南监督漕运,收受贿赂300万两,还有其他小数,累计也超过百万两。臣请万岁明察!”

  好嘛,一个太监外出几年就能贪墨600万两。

  隆康帝直接靠在椅背上,估计连他也没想到,一个太监居然能贪墨这么多。刘安并不显山漏水,平日吃穿用度都是按规矩来,从不越矩。

  可就这么一个人,居然敢贪墨600万两银子。

  那可是600万两白银啊!

  隆康帝怒了,毫不留情道,“抄,给朕抄!刘安的案子也不必审了,让他去守皇陵,今日便出发。”

  散朝后,沈若心事重重的往外走,裴仟已死,刘安虽没死再翻不出水花。姚炳案的幕后主使一点点浮出水面,下一个会是谁呢?

  正想着事,一人着蓝色官袍,在她前面贴着墙根走,小心翼翼,亦步亦趋。

  走到近前,沈若才看出是正五品户部朗中杨奇,此人是严信的女婿,却不得严信喜欢,为人谨小慎微,行事低调。

  沈若还未行礼,他倒是先打招呼,之后又贴着城墙根继续往前走。

  沈若暗暗称奇,这杨奇也是个人才。早年状元及第,被严信相中做了上门女婿,后来表现平平无奇,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就被调到户部做朗中。表面上看是升迁,实则是彻底绝了进内阁的路子。只是不知是严信没看上他,还是他自己当真不是那块料。

  拜别杨奇,沈若正要提步,只听身后有人喊她。

  “沈大人!”魏池从远处大步行来,“你倒是溜得快,裴仟案子可有头绪?”

  陆湛在他身后,显然也想听听沈若的思路。

  经过今日早朝,沈若知道陆湛并无恶意,甚至还在维护她,说话语气也温和了几分,“兽碳来自宫里,凶手必是宫里的人,我这几日打探一下哪些人和裴仟有旧,再顺藤摸瓜。”

  魏池朝她竖起大拇指,“沈大人不去大理寺可惜了。”说完朝陆湛挑眉。

  陆湛薄唇紧紧地抿着,又恢复了一贯的清冷,“为时尚早,等她抓到凶手再说。”

  沈若无语,这人就不能给他好脸色,“好,借陆大人吉言,下官一定早日捉拿凶手归案。”说完转身离开。

  魏池还想和沈若多说两句,结果,陆湛一开口,又把沈若气跑了。

  “你这冰块,会不会说话啊!”

  “抓不住凶手,说大话有用?”陆湛说完也走向自己的马车,剩下魏池一个人,左看看右看看,最后还是跟上陆湛。

  “不去找你的沈大人?”陆湛大马金刀的坐在车厢里,显得车厢异常逼仄。

  魏池不管,强行在他对面坐下,“我去兴许能帮到你。”

  陆湛未置可否,马车一直到镇国公府停下,门房一看是陆湛,狠狠地揉了揉眼睛,这才撒丫子往里跑,边跑边喊,“国公爷,世子回了,世子回家了!”

  魏池瘪嘴,“你是有多久没回了,门房都不认识你了。”

  陆湛没理他,转过影壁,直奔花厅。

  陆挚正在花园舞剑,闻言丢了剑,衣服都未来得及换,过来时额头上一层薄汗。

  下人递过帕子,陆湛接过亲自帮他擦了,“多大的人,还不会照顾自己,小心着凉。”

  镇国公激动得呵呵傻笑,“不碍事,爹这身子骨硬朗着呢!”

  父子俩寒暄完,镇国公这才看见魏池,“快,给华容上茶,你们皮紧了是不是,我眼神不好,你们也没看见。”

  下人们鱼贯而出,一会儿上来茶水点心。

  陆湛开门见山,“弟弟失踪时,身上可带有信物?”

  一听是问小儿子的事,镇国公脸色立刻严肃起来,“我后来仔细回想,他应该一直带着你外祖母专门请人给你们二人打造的白玉雁纹玉佩,你的背面是湛字,他的背面是清字。”

  魏池这才听出言外之意,“冰块,有你弟弟消息了?”

  “没有,只是问问。”陆湛端茶,喝了一口,一副不愿多谈的意思。

  镇国公打圆场,“华容喝茶,那对雁纹白玉极少见,湛儿母亲喜雁,故而雕了雁纹。”

  魏池郑重地应下,“世伯放心,华容一定留意。”

  “时候不早了,你们就留在府上吃顿便饭再走,给你们做杏子糕。”陆挚打着小算盘,能把魏池留下,陆湛自然不会走。

  果然,魏池一下就应了,“府上的杏子糕我还是小时候吃过,一直念念不忘,多谢世伯了。”说完碰了碰旁边的陆湛,“吃顿饭而已,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

  陆湛没回答,就是同意了。

  镇国公感激地拍了拍魏池的肩膀,转身便风风火火地去了厨房亲自指挥。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欣赏!

  ①一钧等于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