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89章 回京之路:山西

  范沈帮主高兴地不得了:“同喜,同喜!”

  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了不起的,可他看温润这么说,觉得有门儿!

  于是也十分的积极。

  温润给他想了个办法:“你要是担心的话,这样,如今的知府人不错,我再给你调来同知和知州,以后这可是知府,起码能先安稳个十几二十年的,加上一些功劳,你这漕帮就稳当了,不过事先跟你说好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你都收拾了吧,别等朝廷动手,到时候,我也帮不了你。”

  真的朝廷动手了,温润虽然不会袖手旁观,可想要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知道知道,明白明白!”范沈帮主忙不迭的点头。

  温润又给两位夫人送上了带来的礼物,给老夫人的就是一整套赤金镶嵌了白珍珠的头面,华丽又好看,而且很适合老夫人戴。

  给帮主夫人的是一整套的赤金镶嵌翡翠的头面,华丽的同时,也很有格调。

  另外,温润还送了帮主夫人一整套的四书五经,是最新的版本,上面的批注,是当朝名宿大儒庄世鑫的手笔。

  这老爷子已经八十高龄,颐养天年了,他亲手批注的东西,有市无价。

  多少学子,每日捧着自己的杰作,在他老人家的府门前转悠,希望能得到他老人家的指点,可惜,因为老爷子年纪大了,庄家怕他累着,一般都是让老爷子的孙辈出面,接待那些学子们,老爷子自己是不行了,每日带着小玄孙,到是挺开心。

  这一套书籍,是老爷子闲来无事写的,被庄家作为贺礼,送给了温雅士。

  温润珍而重之,如今送给这位帮主夫人,同样是对漕帮的看重之意。

  “大人有心了。”果然,这位帮主夫人,江南富商之女,十分的欢喜。

  因为温润得到了老夫人和帮主夫人的欢心,俩女眷说什么都要留他们在这里住一夜:“这中午吃了点随便的东西,晚上可得好好吃一顿,给你尝尝,老妇人十六年前埋下的女儿红酒。”

  “一来这里就埋下了吗?”温润瞪大了眼睛,没听说这位老夫人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啊?

  江南人家的习惯,都是生女儿埋米酒在自家院子里,等女儿出嫁的时候,挖出来请宾客们喝掉,这就是女儿红了。

  “是啊,当年是想着,如果能有个女儿就好了。”老太太有点犯愁:“可惜没那个福分。”

  温润想,这可能是个悲伤的故事,他就不问了。

  老太太瞬间又精神了:“不过酒是好酒,放心的喝吧,不醉人。”

  可不是么,米酒的确不醉人。

  而且放了十六年的好酒,滋味好的不得了。

  晚饭就没中午那么大众化了,他们吃到了漕帮的特色菜。

  漕帮全鱼宴!

  “一般人可吃不到我们老夫人的手艺。”

  “老嫂子多少年不下厨了。”

  一群老人美滋滋的等饭,顺便跟温润聊天:“一会儿多吃点,好东西啊!”

  “我也吃过全鱼宴,但是没吃过漕帮的全鱼宴,有什么不同吗?”温润好奇啊!

  他前世东北人,今生江南人,两个地点天差地别,但都有全鱼宴。

  就是菜色不同而已,但都是做鱼么。

  但是这里方便啊,山下就是玉环河,那么大,据说还挺深。

  吃饭的时候,好么,饭桌子上都快摆不下了。

  鲤鱼三献、家常鲫鱼、梅花草鱼、大鱼甩子、松鼠鲤鱼、芙蓉鲤鱼、湖水煮鱼、清蒸银边鱼、干炸柳根、葱花鲤鱼、金狮鲤鱼、普酥鱼、鸳鸯鱼卷、煎焖白鱼、拌生虾、拌生鱼片……你还别说,这里的鱼做法还真多,而且多数都是用的鲤鱼,第一是鲤鱼个头大,出菜啊,第二就是对温润他们一行人的尊重。

  鲤同“礼”的发音。

  “好吃,好吃!”温润举着筷子吃的嘴巴鼓鼓的样子,王珺给他挑鱼刺儿,他自己更是一手筷子一手勺子,那大鱼甩子,是一大盘的鱼籽,这个时候能吃到鱼籽,简直是梦幻一般,尤其是这鱼籽,里面还包括鱼泡在内,用大酱炖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一般来说,这种鱼籽不在鱼腹内,炖的时候,都会炖的散落,可这个没散,都是一块一块的,连着鱼泡在内,炖成了一大盘子出来,放上葱花香菜的,又加了一点辛辣调味料进去,大酱的厚重,十分美好的遮住了那点辛辣之后的苦涩,吃起来,酥酥麻麻又满口鱼香。

  温润一口菜,一口饭,吃的简直是停不下来啦!

  “你也吃。”就看王珺忙活他了,自己都没吃两口。

  “你吃饱了我再吃,你吃鱼不太麻利。”王珺是怕温润鱼刺卡嗓子。

  “不会的,我都这么大了。”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他吃鱼还可以,但是太小的鱼,他吃着就不爱吐刺儿,觉得自己牙口好,将鱼肉和鱼刺儿一起咀嚼碎了咽下去就行了。

  “嗯,你吃。”王珺还是在照顾他。

  等温润吃的肚皮滴溜儿圆,王珺才开始吃饭,这次换温润给他夹菜了,他不会挑鱼刺儿,但是他吃过所有的菜,知道哪个好吃,哪个是什么口味。

  王珺吃饭比起温润来,粗野了很多。

  温润说大鱼甩子好吃,他就干脆盛了一大碗的米饭,然后把大鱼甩子这道菜,放到了米饭上,拌几下,西里呼噜的吃了好几口:“吃挺好吃,下饭。”

  温润抹了把脸,给他碗里头夹了好几个鸳鸯鱼卷:“这个也好吃。”

  管他粗野不粗野,反正最后吃饱了。

  他们被安排在客房那边过夜,本来范沈帮主他都打算好了,请几个青楼头牌的清倌人来,喝点小酒助助兴,万一有看上的,他也咬牙舍财,赎身了送给这些官老爷们。

  结果他这打算跟夫人一提,帮主夫人就指着一直形影不离的温润跟王珺道:“你觉得,送了人过去,这两位能不能打死你?”

  说的范沈帮主一缩脖子:“那其他人呢?”

  “其他人你送了有什么用?水道将军据说家里的夫人是个母老虎,别说什么侍妾了,就连通房大丫鬟都没有,家里三子二女都是夫人亲生的,而且钦差大人不点头,他们手下的敢收礼?纳人?”帮主夫人白了他一眼:“他们敢吗?少浪费钱财,给他们别安排什么人了,找几个弟子照顾一下就行了,正常睡觉去,别瞎折腾,马屁拍不成,当心你拍马腿上。”

  于是这位堂堂的漕帮大帮主,只好灰溜溜的派弟子去伺候这些大爷们的洗漱,然后就没然后了。

  没有趁夜色送什么名妓美人,娇俏艳婢之类的,连偷偷送钱都没有,老实的睡了一觉的众人,还觉得他挺识相的呢。

  要知道,王大将军最初,在京城扬名立万的事情,就是他们家有个思过院,不论送什么人进去,都往里头一塞,死活就看天命啦。

  谁管你是漂亮还是英俊啊?而且还会被人记恨。

  所以老实点吧!

  第二天吃了早饭,他们才告辞离去,临走的时候,老夫人写了一封家信,交给了温润:“大人如果方便,就带一封信给陈氏一族的族长,好歹我是他亲姑母。”

  虽然许久没有回娘家了,但是跟娘家的消息一直没有断。

  温润接了信件:“是,一定帮您带到。”

  等到他们离去,老太太依然笑呵呵的样子,跟儿媳妇说:“这次或许是我们漕帮的一次大机遇。”

  “是娘您老洪福齐天。”帮主夫人很会说话:“才有了这个大机遇。”

  温润他们回到了浈水府府城,太子殿下急急忙忙地走过来:“怎么住了一夜?不然我都要找过去了。”

  漕帮什么样他不知道,但是知道漕帮是个什么性质的帮派,所以他一直很担心,怕先生吃亏。

  还住了一夜,他半宿都没睡。

  “找到了一样好东西,一会儿跟你说。”温润拉着太子殿下去了屋里,把他发现了番薯的事情,跟他说了一遍。

  “先生,真的那么好?”太子殿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温润。

  “是真的,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番薯。”温润特别高兴的样子。

  看起来不像是作假。

  这就更让太子殿下纳闷了:“既然这么好,怎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前朝就有了的东西,为什么没人发现?地方官都是干什么吃的?”

  “这种东西,海外来的不说,百姓们种植,吃的就是为了度过饥荒,也没人真的吃这个玩意儿。”温润道:“何况大家都知道白薯,番薯跟白薯差不多的名字,也让人误会。”

  白薯这东西产量一般,而且也不是正儿八经的粮食。

  古代的土地,必须保证八成都要种植的是粮食,其次是一成的菜,一成的杂粮。

  垦荒的土地不算在内,所以大家积极垦荒,种植一些蔬菜啊,杂粮的,反正朝廷不管,只需要熟田里种植的粮食就行。

  一般人家都会用荒地种菜,大白菜啊,萝卜之类的产量高、份量足的菜。

  再有一些黄豆、大蒜之类的东西,农家也就吃这些东西最多了。

  白薯也有人种植,但不多,大面积种植更不可能。

  “那也不能一直没人知道啊?这么好的东西,荒地都能种植,还能当饿。”太子殿下现在眼睛宽广的很,对民生也十分的在意。

  他种过地,知道百姓们,土里刨食儿的不容易,如果能多一个果腹的东西,那么天下就能少一些饥荒。

  “去看看就知道了。”温润告诉他:“我们走一趟晋阳吧。”

  “好!”太子殿下点头。

  俩人都这么说了,他们的队伍就直接改了路线,第二天,浈水知府就来了,温润动用了自己的钦差权利,把老家那位在别处任职知州的老学长,弄来了浈水府,等浈水知府升任巡抚,那位老学长就担任知府这个职位了。

  从一个穷乡僻壤的知州,调任来浈水府这么一个风水宝地,老学长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有为自己在做梦呢。

  他上头没人的,也没什么背景,一切都靠自己的努力,如今半辈子过去,他早已经淡然面对官场了,没想到还有被提拔的一天。

  浈水知府知道这人是钦差大人的老学长,也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毫无保留的交接了手上的职位,那个时候,温润他们已经去了太原,但范沈帮主,对这位预备知府大人,更热情三分。

  温润下了调令之后,就将一切事物拜托给了浈水知府,然后跟太子殿下一起,启程往山西走。

  因为心里有事情的关系,他们在沿途没有多做停留,路过的每一个府城,他们都只是两天就走人。

  期间也不是没人献殷勤,但都被太子殿下言辞拒绝了。

  倒是京城来了消息,说皇上给二皇子,封了个郡王:良郡王。

  “郡王?”太子殿下皱了皱眉头:“他才多大?就成了郡王?”

  温润也没想明白:“按理来说,太子比二皇子大了那么多岁,在你登上大宝之前,二皇子最多也就能成个郡王,等你登基之后,再给兄弟封个亲王,就像皇上,现在还有两个小兄弟,也才是郡王而已。”

  说实话,那俩王爷,神隐的很,至今为止,温润都没跟他们说过什么话。

  除了过年都没见过他们俩出门……就新春大宴上见过几次。

  他们俩跟太子也没什么交情,宗人府的宗正都跟他们俩不熟悉。

  “父皇在想什么?给了二皇子如此高的位置。”太子殿下想不明白:“是要跟我争吗?”

  “相差年纪那么大,怎么争?”温润摇了摇头:“如果皇上对你忌惮的话,倒是可以这么做,关键是,皇上不可能对你忌惮。”

  皇上年过半百了,就这么一个长大成人了的儿子,又是元后嫡出的长子,太子殿下身上没有任何的污点,皇上是傻了才会想另立旁人。

  再说二皇子那么小,能看出来什么呀?不至于这个时候就着急给他造势。

  “还是宫里有什么变故?”太子殿下摸了摸下巴:“我们腊月就回京,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嗯。”温润点头:“现在我们先去太原再说,理由都是现成的,去看望先帝的那些老卒们,估计也没剩下几个了。”

  先帝那个时期的老卒,现在算一算,最年轻的也得七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