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518章 耕耤之礼

  因为今天要祭祀先农,所以这一天要吃素。

  老王家也是如此。

  早饭可简单了,豆浆,素馅的包子,小咸菜,连个鸭蛋都没有,倒是有用红油拌的金钱黄瓜,很是脆爽。

  非常得温润的喜欢,一口气干掉了三分之一,吓的王珺赶紧让人把盘子收起来。

  “咋了?吃点小菜你都不让了?”温润气的瞪圆了眼睛。

  “平时小菜随便吃,今天可不行,一会儿走的时候灌一碗参汤。”王珺又朝在外面啃着油炸饼的小豪叫了一嗓子:“再多准备两罐水!”

  “好哒!”小豪的回答,明显有卖萌的嫌疑,都跟他那媳妇儿学的,两口子年纪都不大,还越活越回去了。

  张红如今有了身孕,小豪也算是有了后,被月姑接了回来,不让在家待产,在大将军府养胎,生也在大将军府生。

  家里都没个主事的人在,万一有个啥事儿可咋办?

  所以如今两口子在府上,住了以前张红住过的丁香苑,每日有不少人去照顾她,小豪也能在外放心。

  “你吃了这么多咸的东西,到时候口渴怎么办?这次去祭祀,可不像是在宫里那么方便。”王珺早就打听好了,那里要啥没啥,赶紧吃饱喝足,准备好吃苦吧。

  这种祭祀,不闹到下午是不会结束的,中午没东西吃,或者只能有一点东西吃。

  温润愁眉苦脸:“你说的我都不想去了。”

  “不去不行啊。”王珺更愁眉苦脸:“也没个肉片。”

  素的王珺都有点想起那艰苦岁月了。

  俩人吃完了,又被月姑灌了一大碗参汤,月姑好人啊,还给拿了肉干过来:“这个能带去不?”

  一大早的,都吃素,全家都蔫吧了。

  平时大将军府伙食多好啊,冷不丁吃两天素,再吃下去,容易哭鼻子。

  “不带了,万一带去了,人家都没有,就我这吧唧吧唧的吃肉干,容易引起众怒。”温润十分舍不得的拒绝了月姑嫂子的好意。

  王珺直接拉着他走人了。

  离开家里直奔宫门而去。

  到了宫门口才发现,起早的不止他们,很多人都起得挺早。

  等到卯时初刻,宫里来人点卯,大家齐聚一堂,摆了个阵势,迎接皇上的到来。

  按照规矩,祭祀当天上午,皇帝乘坐礼舆从紫禁城出发前往先农坛。

  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

  四头大象作为前导,五头饰有精美象鞍、载着宝瓶的大象紧随其后,寓意“太平景象”。

  宝象之后跟着手执静鞭的民尉,接着是前部大乐,后面是用玉、金、革、木、象牙装饰的仪车,随后是手执金钲、龙鼓、铜角等一百二十个人组成的铙歌鼓吹,叮叮咣咣的闹腾的很。

  再后边是手执引仗、御仗、吾仗等兵器的队伍。

  最后是上百名手执豹尾枪、仪刀的护军和亲军。

  温润是武将,按理来说应该是骑马,附在仪仗的尾翼,如同随扈一般。

  可温润他又是太子殿下的讲师,于是,太子殿下安排老师在自己的仪仗里,也坐了一辆舒舒服服的小车子。

  王珺就骑着马,跟在他车边上。

  听温润说,那些仪仗里头有一百二十个人组成的乐队,还问他:“你怎么知道一百二十个人啊?”

  “我数着人数呢!”温润也够无聊的了。

  王珺听完,彻底无语了

  皇帝从先农坛东门进入,先祭祀先农之神,在具服殿更衣后到耤躬耕。耤田被平分为十二畦,温润看的稀奇,觉得这是不是按照十二生肖来的啊?或者是黄金十二宫?要不就十二星座?

  也不知道“十二”有什么魅力,东西方通吃。

  正中间的三畦由皇帝演耕,其余的由王公大臣演耕。

  皇帝躬耕时,右手扶耒,左手执鞭,在大臣和农夫的协助下,开始行耕耤礼。

  这次有太子殿下在,所以前头牵牛走的就是太子殿下,而不是安排好的农夫。

  那农夫也不敢走在皇帝前头啊?太子殿下敢!

  而且牵牛牵的毫不费力,就是走路有点别扭。

  可不是么,哪怕在具服殿换了便捷的衣衫鞋袜,那也是别扭,这就不是下田该穿的衣服。

  温润看的简直是目瞪口呆,这跟作秀似的,皇帝耕地那就是个政治表演,再看旁的人,好么,一个个要么吟诗作对,要么挥毫泼墨,反正没有几个闲着的,温润算是其中之一。

  王珺也没啥活儿,俩人跟一群人站在一起,跟看热闹似的。

  顺天府府尹和户部尚书紧随其后,负责播种。

  皇帝三推三返或四推四返后,到观耕台观看三公大臣演耕。

  最后,由顺天府尹和大兴、宛平两县县官带领农夫完成后续耕种任务,礼部尚书奏报耕耤礼结束。

  在皇帝耕田结束之后,到观耕台观看三公跟大臣们的演耕,第一个就注意到了他知道下。

  太子殿下在干什么呢?

  皇帝这田地不是没耕种完么?他直接一把脱掉了自己身上的外衣,露出里头的七分袖,九分裤,还换了草鞋子。

  也不用什么人帮忙,自己一手鞭子一手推犁,一声吆喝,清清脆脆,还会打鞭花了呢。

  刚才给父皇牵牛的时候,就跟老牛算是认识了,如今熟悉的鞭花和吆喝声一响起来,老牛就开始往前迈步。

  这边太子殿下耕地之后又下种子,一个人干的可欢实,且十分熟练。

  他不止自己这么做,他的伴读们也随着父辈来的,也都接过了父辈的活儿,自己跟太子殿下的打扮都差不多。

  半新不旧的衣服,草鞋子,熟练地耕地下种。

  一个个表现的十分突出,让其他没准备的人,目瞪口呆!

  “好啊,好啊!”如今的文华殿大学士,一个十分讲究的老学究,摸着白白的胡子,指着面前干活的少年们:“这才是储君该有的本事,皇帝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位好父亲”

  这老头儿温润知道,出身好,学问好,曾经是皇帝的老师,但是很少夸赞人,如今能听他说父子俩的好话,不容易啊。

  更有几个宗室老人,也觉得太子殿下很出彩。

  皇上更是高兴:“都是温雅士教导有方。”

  他没说其他的太子老师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温润的确是教导了太子许多东西,让太子不至于“何不食肉糜”,换成他们,没那个勇气,也没那个底气,敢带着太子殿下去干活儿,还是下地干农活儿,如今看到太子殿下那熟练的样子,估计没少干!

  皇帝的那点田地,太子殿下一个人就给种好了,刚刚完活儿,二公主来了。

  二公主拎着一个食盒子,后面跟了七八个大宫女儿,也同样拎着食盒子,就是比二公主的要大一倍还多。

  到了地方,二公主的打扮大家也看到了,不由得会心一笑。

  二公主今天没穿宫装,也没穿什么华服,而是一身普普通通的装扮,也没穿裙子,穿的是裤子。

  头上没带钗环,用一方锦帕包着头发,下头梳了两个麻花辫:“父皇,太子哥哥,吃饭了。”

  二公主这是学农家女,给家里人送饭呢。

  能这样就不错了。

  因为二公主是没出嫁的女儿,才会来参加这个活动,而大公主是出嫁了的,按照规矩,这就是旁人家的媳妇儿了,不可能在农忙的时候,回娘家去帮忙。

  所以这个活动,大公主就没来。

  “吃饭,吃饭!”皇帝看到二女儿大喜过望,赶紧过去把人手里的食盒子接了过来:“你怎么跑来了?”

  “给父皇和太子哥哥送饭。”二公主笑容满满,脆生生的道:“父皇,不对吗?”

  “对,太对了。”皇帝高兴啊,儿子女儿都这么懂事。

  这里有单独给皇帝吃饭的地方,其他人也都有安排,宫里的御膳房今天忙了。

  温润跟王珺,被皇帝叫了过去:“一起吃,一起吃,二公主带了你们俩的那一份。”

  “臣可谢谢二公主了。”温润说完肚子就叫了。

  二公主可爱的一笑:“温叔叔吃饭啦!”

  “好,吃饭,吃饭!”温润也不客气,洗了手赶紧坐下。

  王珺跟他一样,俩人坐在了一个小桌子前,二公主身边的大宫女赶紧给上了饭菜。

  二公主带来的饭菜很有意思,竟然是春饼!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从宋到明,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

  春饼这个东西历史悠久,唐宋之前就有记载。

  发展到现在,虽然不如后世烙的那么薄,却也不厚,卷的五彩萝卜丝,也就是白萝卜、青萝卜和红萝卜、胡萝卜的丝儿,卷在一起,放葱丝,大酱调味,卷在一起。

  宫里做的精细,还有肉丝儿呢,这回可以吃肉了。

  有点像是京酱肉丝,就是把干豆腐换成了薄饼,卷的都是萝卜而已,这个时候还没土豆呢,也就没土豆丝了。

  王珺手快不假,可他老是把薄薄的饼子扯坏,温润看不得他这么笨蛋的样子,自己卷了塞他嘴里去。

  温润手也不慢,这边王珺才咀嚼两下,那边一个卷饼又塞进了他的手里拿着。

  皇上那边有二公主在,太子殿下自己也能卷着吃,就是看他们俩亲热得很,皇上酸了吧唧的道:“王大将军自己能吃。”

  “他那手笨的,老是把饼子扯开,这又不是吃油饼,这是春饼。”温润头不抬眼不睁的继续麻利的卷着东西。

  王珺客气的道:“臣这手拿刀可以,拿那个太薄了,一扯就坏。”

  然后一有所指的看了看皇上:“您这不也是?二公主孝顺啊!”

  皇上乐了:“那是,那是!”

  然后自己偷偷地拿了一张卷饼,结果跟王珺一样,扯坏了!

  二公主默不作声的拿过来,拼了一下,卷了个小一点的,跟她父皇分着吃了。

  其他人吃的怎么样,温润不知道,反正他吃的挺饱,还好带了水过来,吃过之后喝了不少水,这就要起驾回去了。

  温润问太子殿下:“回去就没事了吧?”

  “还有个事儿!”太子殿下告诉温润。

  这还不算完,因为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皇帝若是第一次躬耕,耕耤礼后还须到庆成宫举行庆贺礼。

  今天虽然不是皇帝第一次躬耕,但太子是第一次,故而皇帝会赐东宫席宴,庆贺太子终于长大成人,可以帮助他父皇分担重任了。

  这个理由,让那些心有九窍的人,想的就多了。

  最主要的是,后宫也听说了此事,熹妃娘娘这个着急上火啊,二皇子才会走路没多久,那边太子殿下都能帮皇帝分担重任了。

  时间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

  温润跟王珺跟着回去之后,被留在东宫赴宴,温润才发现,这次来的人,都是皇上指定的名单。

  他跟王珺不用说了,其他的人都有一定的实权,且对皇帝忠心耿耿。

  皇上这是明显在给太子殿下搭架子,太子殿下的陪读们,以及他们的父辈也都来了。

  太子殿下换了衣服,风度翩翩的带着一群陪读们,招待这些客人,说话办事像个大人了。

  就是完事了之后,阿吉公公跟太子殿下耳语了几句,太子殿下原本阳光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就没了。

  温润没走,他跟王珺要最后才离开,这会儿饭菜刚吃完,嘴里的余香还在呢。

  “怎么了?”温润走了过来,看太子殿下那脸色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儿。

  “后宫的熹妃娘娘,提了先蚕礼。”太子殿下委屈的看着他的先生:“她算个什么东西?也配提先蚕礼?”

  一般这个先蚕礼,都是皇后主持,没有皇后也得是太后,或者是皇贵妃那种副后。

  熹妃的品级和地位,连顺妃跟康妃都不如,她们俩都没提什么先蚕礼,她倒是胆子大了,竟然提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