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27章 腊月大采购年货

  这下子,鱼贩子高兴了。

  留下人善后,温润带着一群小少年和护卫们,继续逛庙会。

  甚至还买了一些糕点,但是没有让他们在外面吃,而是带着他们去了这附近的茶楼,在茶楼里歇脚吃点心,然后送了他们回去。

  “这已经是第二次出来了,给你们留个小作文,写一写你们对集市和庙会的见闻以及想法。”温润告诉他们:“要写的生动,我可是要看的哦。”

  一群小少年兴奋了一天,一下子就蔫了。

  温润乐呵呵的走了,他们自己挠头去吧!

  回到家里,家里果然将那鱼贩子的鱼都给做了。

  拆烩鲢鱼头,鱼丸汤等等江南的口味儿,摆出来就是那么让人开胃。

  温润坐在厅里等王珺回来吃饭。

  结果王珺裹了一身的风雪回来。

  “下雪了?”温润在屋里没去外面,还不知道外面又飘雪了。

  “嗯,不太大。”王珺麻利的换了衣服洗漱了一番,坐在了炕上:“今天出去买鱼了?”

  “是啊,带他们去了护国寺庙会,那里热闹一些,买卖的东西也多,这些冻鱼是冬捕捞上来的,还有最大的一个,让太子殿下带回宫里去了,剩下的送来咱们府里头,我让人做了吃。”温润兴致勃勃的道:“那大鱼,比他们都高,就比我矮了半头而已。”

  王珺憨笑点头,没说出口的是,实际上,温润个头并不高,太子殿下十岁了,也只是比他矮一个头而已。

  人家孩子还有成长的空间,温润就没了。

  南方人很少有长高的,加上温润这个身体年少的时候,营养跟不上,个头也就一般般,在北边都是壮汉的情况下,显得更瘦小了。

  跟人家孩子比身高,亏得他比的过来。

  不过这人被他养的越来越孩子气了,他可不敢说出来,只嗯嗯啊啊的答应着。

  过了几日,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外头做买卖的人少了点儿,温润再次进宫,看一群小少年的课业。

  “这写的什么?子午卯酉都没写出来,不成,不过关!”

  “你是去玩的,不是官老爷去体察民情的,写这些歌功颂德的玩意儿,你觉得,对骂?文不对题,不过关!”

  “内容倒是挺多,可没见什么中心点,不过关。”

  几个少年人的作业一概不成,被温润批判的体无完肤。

  又要他们重新写,几个人只好重新写,不过在写之前,温润还是要给他们上课滴。

  只是课间的时候,皇上来了:“过几日就要封笔过年了,朕过来看看,顺便请温雅士吃一顿御膳,你带他们出门去走了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没有?”

  “有倒是有了点儿,就是不多,且他们还小呢,一个个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撒欢儿似的,一个个眼睛都不够用了。”温润笑着道:“一开始买个瓜子还想给银子,买个花生糖,也给银子,人家小贩根本找不开。”

  “是啊,幸好先生给我们预备了铜钱,我们才知道钱怎么花。”太子殿下笑着道:“父皇,下次我们也出去玩好不好?儿子还要学会讲价呢。”

  “你还讲价?”皇帝都震惊了好么。

  虽然说,皇帝年轻那会儿也吃过不少苦头,可他吃的都是什么苦?

  无非是兄弟们的明争暗斗,或者掐断军中的补给,至多是当面冷嘲热讽、唇枪舌剑一番,要说苦头,可能也就是千里北上那会儿吧。

  买东西讲价这事儿,别说他了,他身边的牛公公等内监奴婢们都没做过。

  皇后娘娘在世的时候,皇上的一些私事啊,后宫的宫务啊,都是皇后娘娘一把抓。

  皇后娘娘不在了,皇上的私事就是牛公公在负责,至于后宫的宫务,自然有内务府协同后宫嫔妃们来管理。

  有皇后跟没有皇后是不同的,皇后娘娘可以一把抓,其他人则不行。

  尤其是如今后宫最高的品级就是嫔位,连个妃位上的人都没有。

  以前有,但是皇后娘娘去世之后,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妃位上的人不是疾病暴毙,就是打入冷宫。

  反正现在后宫里女子地位不高,大公主甚至不会给任何一个女人弯膝盖请安。

  她跟妹妹都是嫡出的公主,恐怕也就只有继后,能让她们请安了,贵妃都不行。

  可是自打皇后娘娘去了之后,大公主一直是管理一部分宫务的,也没听说她要跟人讲价的啊?

  内务府负责采购,一些大宗的物品,总该有一些皇商提供,也没听说是可以讲价的,天家富有四海,讲价?

  太掉价了吧?

  “当然!”太子殿下意气风发的道:“儿臣看到很多人,在采买的时候都会讲价,比如说,一斤肉要三钱银子,可讲一下价格,二斤肉五钱银子好不好?我可以买五百斤!那个摊主有那么多肉要卖,如果一口气买这么多,等于是提前帮他卖完了今天得份,他可以收摊家去休息,或者是赶紧再进一批肉,再卖多一点,多赚一些,岂不两相便宜?”

  太子殿下说的头头是道,皇上听得有点目眩神迷:“储君不该讲究这些吧?”

  “可要是皇帝都知道节俭了,那么臣下们呢?”温润笑着道:“大家都节俭度日了,那么就能省下一些东西,接济一些贫民窟里的百姓们,太子殿下说到做到,以身作则,臣,恭喜皇上,能有这么一位储君,皇上教导太子有方,实在是值得一贺。”

  “恭喜皇上!”

  “贺喜皇上!”

  七八个人开始一起拍马屁。

  皇帝想了想:“也是,这也是个道理,朕就从来没有讲过价,下次有机会,带你们出门去玩玩,也讲一下价格,呵呵呵……。”

  皇帝高兴了,一人赏赐了两盒点心,一碗肴肉。

  可以带回去吃,肴肉可以分给家里人,算是皇赏了。

  温润就更好了,他跟着吃的是御膳,御膳里的红烧狮子头,鱼丸汤,都让温润吃的开心不已。

  这次布菜的是牛公公,他跟王珺和温润学的,布菜的时候,一下子干掉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反正足够人吃的,而不是跟猫食似的,吃不饱肚子,但也饿不着。

  晚上温润回去,还跟王珺比比划划:“这次可吃的痛快了,牛公公也挺好的,学得挺快。”

  “好。”王珺给他盖了盖被子:“好了,睡觉了。”

  温润终于闭嘴了,呼呼睡着了。

  王珺好笑的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睡吧。”

  温润根本就没醒,睡得可深沉了。

  往后几日,去东宫授课,去外头采购年货,这次采购年货,他也带着那几个小少年,大批量的采购年货,价格的确便宜。

  不过也有一些稀奇的东西。

  比如说海边运来的各色海鱼海货等等,还有南边儿来的各种干果。

  温润甚至还买到了南边儿来的椰子糖糕,这东西不是糖,是糖糕,不过白白的,像是果冻一样,吃起来也非常的柔软,一股子椰香味儿,就是不那么甜。

  可以长途运输,因为没有什么防腐剂,保质期只有一年左右,也就是从海边儿做好开始往京里头运,得走半年的时间,到了京里头正好是冬天这会儿,天气冷,放在外面能天然保鲜。

  到了京城还能放半年,这样的话,正好赶上过年。

  北边的人很少能知道椰子,更不可能吃到新鲜的椰子,只能吃这种椰子糖糕。

  不过温润知道,鲁明已经派人在海南建立了糖果厂,专门生产果糖,那里天然就有利,各色水果,一年四季都不断。

  其中就有椰子糖,但是这边好像还没流行过来。

  且一些北方人,说实话,吃不太习惯南方的水果口味,例如榴莲,那东西,真的是人各有爱啊。

  温润买了不少回去,在家里切了,大家都分了点儿,也就吃个新鲜,有人爱吃,就自己再去切,有的人不爱吃,就没下一回了。

  甚至温润还跟太子殿下他们说了椰子糖糕的事情,还有其他的东西,温润也没少买。

  “那我们出门去采购年货?”太子殿下兴致勃勃。

  “不行。”温润摇头:“年关将近,外头人多,磕着碰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先不出去了,你们也要自己当心,少出门,等到正月过了再说。”

  这群小子里,贵重如太子殿下,出身如太师的嫡长孙,一个个出身不凡,磕着碰着了,温润可付不起这个责任。

  故而这个时候,人多啊,他就不带人出去了。

  太子殿下听了这话,唉声叹气:“出不去了,想买年货呢。”

  “年货”两个字,太有吸引力了。

  温润不带人去,太子殿下想办法,去求了皇上,想要出门,想要看看年货大集。

  皇上一想,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就带着太子殿下,真的白龙鱼服,出宫去看年货大集了。

  温润不知道啊,今天他带着一些人,也就是他的那些学生们跟两个弟弟一起,为京畿大营采购。

  他首先看的就是布匹。

  这是一家很大的布庄。

  京城里做买卖的人很多,内城的确是高级,但是温润去的是外城。

  外城的东西才最便宜好么。

  他找的这家布庄,百年老店不说,他们家的存货也最全。

  温润选了原色细棉布和蜡染蓝花布,以及红底白梅花和原色红梅花四样布匹。

  京畿大营十万人马,他就各要十万布匹。

  然后又要了绫罗绸缎等高级货色,这都是给将官们的,总不能小兵拿什么,他们就拿什么吧?那不行。

  温润算计好了数量,在一家采购,讲价呢。

  “再降一点儿。”

  “不能再讲价格了,这都是低价啦!”

  “给个底价吧!我买这么多!”

  “我们是薄利多销。”

  讲了很久的价格,双方才成交,温润最后愣是因为要的货多,讹了人家好大一捆子的棉线,这玩意儿就是用来补衣服的,他拿回去给大营里的后勤营。

  王珺那里不能有女人,那啥也不行,故而补衣服,只能是找各家的女眷们帮忙。

  自家人补个衣服不要钱,但是也不能要人家给你用针用线吧?

  所以大营里提供针线,只是请女眷们帮个忙,温润也不让白帮,万一不是人家的亲戚,也得给人家一点好处。

  故而温润规定了,要是请人来缝补衣服,每一位女眷都可以带回家二斤肉。

  一天二斤肉,如果连续五天都来补衣服,那么就要给人家加十斤的小米子。

  总不能让人白干活儿。

  “白得了这么多的线,再去买几包针。”温润精打细算:“还有一些干货。”

  “老爷,您很喜欢干货啊?”小豪不由得问他:“您看买的东西里,多数都是干货。”

  “干货便宜,还易储存。”温润道:“方便拿,也好存放,还不容易坏。”

  北地这么干燥,肯定不会让干货发霉长毛。

  “哦。”众人这才明白,为什么温润买东西,多数都挑干货,冬天就加个冻货。

  卖缝衣针的地方,就在隔壁,温润就去买了两大包,顺便还买了一千根绣花针。

  “咱们大营里头,用不着绣花针。”小豪看着这么多的针,全身都在起鸡皮疙瘩。

  “这是送给女眷们的,谁家少了绣花针,就拿两个回去,反正也没几个钱。”温润买的东西多,跟人家讲价啦,算起来,一根绣花针也就一文钱,绝对物超所值。

  买了这些东西,温润又去看盐巴。

  大营里的盐巴都是朝廷供给,倒是不缺。

  不过卖盐巴的地方,也卖别的东西,比如说卤水。

  “卤块啊,有啊。”卤块其实就是盐巴的底子,用来点豆腐。

  温润买了不少。

  “老爷,买这个干什么?”小豪他们纳闷了。

  “点豆腐么,大营里头有磨盘,还有大铁锅,做豆腐很简单,哪怕是做个豆腐脑呢。”温润兴致勃勃:“或者做个冻豆腐也行。”

  大营里头消耗大,温润不得不盘算的精细一些,豆腐都要自己做。

  他采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又在外城看到了有商队倒腾了冻梨来京城,他干脆买了两个商队的冻梨,不用进城,直接去了京畿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