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426章 寒冬腊月啦

  举手投足都充满了娇怯怯的风情,一开口说话,嗲声嗲气:“就不管人家了吗?”

  说实话,大将军知道她是谁呀!

  两个大丫鬟知道自己家这位小姐的脾气,所以都顺着她:“小姐不要急,咱们刚来,又是家里送来的,听说家里的老爷,跟大将军不太凑合,可大将军的脾气大啊,老爷也没办法,这才想着,送您来,缓和一下关系,加上大将军这不是也没个暖床叠被的人么。”

  “对对对!”另外一个大丫鬟,赶紧接茬儿:“”

  只要不让小姐胡思乱想,其他的都好说。

  小姐不流眼泪不哭泣,才最重要,长舌就长舌吧。

  反正都离开了家,宅子里的太太也管不到大将军府。

  还是先把小姐的眼泪,劝回去吧,不然这一哭起来,没完没了,万一大将军府的人忌讳这哭哭啼啼的,可怎么办?

  白莲花小姐,人如其名。

  温润晚上吃饱了,还在外头溜了溜,消消食,跟王珺说了说过年的事情:“大营里人挺多的,先看看给大家伙儿过年发的福利金是多少,我觉得兵卒一人二两银子不错,咱们大营上的账目还挺多余钱的,发放这个数目,绰绰有余!”

  “行,分点东西给他们。”王珺道:“大一点的那种,让他们带回去,也有面子。”

  大家大包小裹的带回家去,又阔气又有面子,还有银子拿,普通人,想一想就美得很。

  这样的福利带回去,肯定有面子呀!

  “好,我考虑一下。”温润还真想到了点什么,反正在永清大营那里也做过这些事情。

  这两日夫夫俩都忙,难得今天回来得早,晚上吃的也不油腻,在炕上睡不着,滚了床单之后,倒是睡得香了。

  思过院的热闹,俩人没关注。

  因为第二天,温润休沐,王珺去了大营。

  天气不是很好,阴天了,下午的时候,阴的非常黑,晚上王珺刚回来,前脚进了门,后脚就下起了雪。

  家里做了热乎的锅子来吃。

  温润只想吃点清淡的东西。

  故而他的小锅子里只有干菜和一些豆腐粉条。

  王珺知道昨晚才滚过床单,故而也只让人给他上了一些泡发的蘑菇。

  “那天带了太子殿下他们出门逛了一下街,过几日带他们去护国寺,赶庙会去。”温润早就打算好了:“你说,带他们去吃个小吃怎么样?”

  “大冬天的外面吃不好,找个地方坐着吃吧。”王珺道:“对了,可以带他们去看看你让人做的开光木梳。”

  “哦。”温润脸红了一下,那开光木梳都成了护国寺里的一景了。

  吃过了晚饭,又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儿,回去就睡了,因为外面下了雪,家里多给各个灶台里塞了不少的柴炭。

  早上的时候,温润吃到了豆腐皮的包子。

  “这谁做的?好心思呀!”温润以前只听说过豆腐皮的包子,没吃过,这会儿却吃到了。

  “是阿珍姨想到的,做的不错。”王珺笑着道:“尝一尝吧,听说馅儿是用的豆芽菜,干菜碎,还放了一点儿瘦肉丁。”

  温润吃了七八个小包子,忙不迭的点头。

  随后他又去了厨院,在那里跟阿珍姨探讨了一日的各种食物,倒是挺快乐。

  翌日去了宫里上课,小少年们竟然还在讨论,他们逛街的事情,温润也不拦着,听他们说,带了很多东西回家,虽然东西不贵重,却胜在新奇。

  尤其是买得东西,一般都是适合后宅妇人和孩童的玩意儿。

  别人不说,太子殿下买了东西给大公主、二公主,甚至连很小的三公主都有一份。

  皇上看了就笑了:“太子手足情深。”

  牛公公立刻就奉承道:“殿下当然手足情深,还非常孝顺!”

  因为太子殿下还给皇上带了东西,不是什么吃的,而是一个做工精细别致的茶叶梗的枕头。

  这个枕头不是枕着的,而是用来切脉的脉枕。

  小巧别致,御医们请平安脉的时候,皇上就用这个,还跟人御医显摆了好几次。

  平时一个御医请一次平安脉,皇上都不耐烦,这次八个御医,挨个请平安脉。

  也是没谁了!

  其实皇上也憋屈的很,总不能抓着一个大臣,就跟人炫耀太子吧?

  万一那大臣心怀不轨呢?万一多想了什么呢?

  所以找人炫耀太子,也得找合适的,御医就不错,都是他的人。

  太子记得给父皇和姐妹带东西,但是又给三公主带了一份,这就稀奇了。

  三公主跟太子殿下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太子殿下大了,三公主才多大?平时见面的机会都不多。

  安嫔又是个胆小的,平日里就守着女儿过日子,管理后宫也是萧规曹随。

  并不掐尖要强,也不跟人争宠,反倒是让皇上注意到了。

  僖嫔娘娘在养胎,最近安静得很,也不作妖了。

  宫里一片平静,如今最大的事情,就是过年啦!

  温润在东宫,这一天没讲课,而是听学生们叽叽喳喳,说的都是他们逛街的事情。

  下午回到大将军府,也开始盘算了起来,毕竟冬月过了就是腊月,古代大户人家进了腊月,吃了腊八粥之后就要开始打算过年。

  他也同样如此。

  今年是他们头一年在京城过年,各色年礼都要走遍,按照中秋节拟定的礼单,还需要添上一些人家。

  正在斟酌礼单,想着王珺回来也给他看看,张三儿臭着脸进来了书房:“老爷,有人来了。”

  温润听了之后,十分淡定的道:“跟前几次一样吗?”

  “嗯,这次这个依然带了两个大丫鬟,但是还带了自己的奶妈和两个仆妇。”张三儿比划了一下:“都那么高壮,一看就是能当男人用的那种。”

  有些后院女子,会给自己搭配两个力大无穷的仆妇,一个能打俩男人不带输的那种,在后院可以护着女子。

  这个叫杨青青的小姐,倒是跟前几个不同。

  不仅带来了四十八个箱笼,还带了五个人。

  一个奶妈,俩大丫鬟,俩健壮仆妇,啧啧啧!

  “送去思过院,你知道怎么处理。”温润头都没抬,还在打算盘。

  张三哥去处理了,可不待会儿,他又来了:“外头来了个姓李的,跟杨青青小姐一样,叫李媚,长得魅惑人心的很。”

  “去处理!”温润揉了揉额角:“怎么一天来了俩?”

  张三儿去处理了,回来拉长着一张晚娘一般的面孔:“再来俩,思过院都要住不下了。”

  至今为止,除了张红,其他人不是带着丫鬟就是带着巨额财富进了大将军府。

  思过院里才几个房屋啊?就算小姐住一间,其他人两人一间房,那也快要住满了。

  每日吃喝拉撒睡,哪儿不是消耗啊?

  卖身契拿到手,也不能真的把这些姑娘们卖出去啊?

  王珺晚上回来,带了好几张已经梳好了的狼皮:“这还是上冻之后打到的狼,狼肉大营那里吃了,皮子挑了两张好的给你带回来。”

  “哦。”温润让人拿了东西入库,自己厌厌的坐在那里。

  就算是两个弟弟回来,他也只是打了个招呼,让弟弟去洗手,准备吃晚饭。

  王珺看他这样,忍不住问他:“你这是怎么了?”

  这么蔫儿,可不像读书郎的作风。

  “你还说?”温润白了他一眼:“思过院都要住不下了。”

  今天来俩,明儿来仨,后天指不定来多少,思过院又不是无限扩张的地方。

  其他地方,他又不想拿出去给人住,尤其是给居心不良的那些女人们居住。

  “放心,快了。”王珺拍了拍他的狗头:“不要沮丧着脸,那思过院地方多的是,大不了,只给那些女人们单独住一个房间,其他人挤一挤,百八十号人还是能挤得下。”

  在王大将军朴素的观念里,住么,随便挤一挤啊,别的不说,一个房间一铺炕,住三五个人还是没问题的,就是可能没那么舒服,可有地方住就行了,这大冬天的,他没让人打地铺,都是好的了。

  “行吧!”温润无奈的一抹脸:“晚上看看走年礼的单子,上头有些人家要填写,有些人家可以去掉的,你定一下。”

  “好。”王珺点头。

  晚饭的时候,两个弟弟挤眉弄眼。

  “干什么呢?吃饭都不专心。”温润一人给夹了一筷子红烧肉:“冬天冷,多吃点,还有啊,赶考别院那边怎么样?”

  “一切都好,有不少人去给我们讲课呢。”王珏低头吃了红烧肉,抬头看向王珺:“大哥,听说你收美人收的不亦乐乎?”

  “是啊,思过院塞满了吧?”王瑾也是似笑非笑的看着王珺:“回来就听人说,那些都是美人,连大丫鬟都美艳的很。”

  “都是别人家送来的探子,你们俩不许靠近思过院,过几天就从赶考别院搬回来吧,眼看着要过年了。”王珺脸色都没变一下。

  温润喜欢吃红烧肉,但是不爱吃肥的,于是把肥肉咬下来,丢给王珺吃,他就吃瘦肉那一块,带一点点的肥肉,不会腻着他。

  王珺淡定的吃掉温润丢来的肥肉。

  两个弟弟赶紧点头,低头吃饭了。

  或许是冬天就是天短夜长吧,日子过得很快,温润又带着太子殿下以及他的伴读们,出宫了一次,依然是便装出行,去了护国寺赶庙会。

  “这是那个开光木梳吧?”一群人拜了拜佛祖,就看到了开光木梳。

  一个个挤眉弄眼的相互打趣,还用眼睛扫温润。

  “是啊。本老爷也算是帮人帮到底。”温润笑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么多木梳,他们家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这些木梳大小都不一样,小的多一些,可见是边角料做的,却做的精致小巧,一般女孩子都喜欢。

  男人们就没几个爱这玩意的了。

  太子殿下倒是买了好几把喜上眉梢样式的木梳,准备带回宫里去。

  “护国寺的庙会好热闹啊!”一群小少年看着这么多人的庙会,一个个兴奋得很。

  很明显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样子,除了太子殿下,他们也都是各家大户里的少爷,从小不说娇生惯养也差不多,没出过几次门,更没来过庙会什么的,看什么都新鲜。

  且因为要过年了的关系,这自打进了腊月,各种年货都摆了出来。

  从最简单的窗花、蜡仟和鞭炮,更有一些南北干货,还有冻鱼等物出售。

  一群小少年看什么都新奇,温润看到有人卖冻鱼,有一个用来当标杆的冻鱼,比他只矮了半个头。

  拉着一群小少年过去:“看看,看看!”

  挨个送到冻鱼跟前儿比高低:“再吃饭挑食,一条鱼长得都比你们高了。”

  那摊主讪讪的笑着,也不敢撵他们走,这一群人将他的鱼摊子围的水泄不通,旁人想买也挤不过来。

  温润趁机教育他们:“听好了,以后敢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的,就比鱼长得都要矮了,知道吗?”

  他在东宫跟太子殿下吃过早饭,也一起用过御膳,但是后来跟几个陪读一起用膳的时候,发现这些熊孩子爱挑食。

  不爱吃葱蒜的,不想吃豆腐的,还有不爱吃蛋的等等,搞得东宫那边的伙房,御厨一给他们做饭就绞尽脑汁,不然怕不吃。

  最后还是太子殿下说,单独用餐,谁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御厨那边门儿清。

  以前的孟翰林,不爱吃鸡鸭鹅,他觉得鸡鸭鹅有一股怪味儿!

  后来的讲师里,有不吃鱼的,还有不吃茄子的呢。

  所以为了不让厨子费心思,东宫的饭食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

  到了温润这里就好办了,温雅士好伺候,只要做的清爽一点,他什么都吃。

  以至于后来连皇上都知道,温润的好胃口了,温润不挑食,就是吃的少点儿。

  “知道了,先生。”一群小少年,蔫头耷拉脑的应声。

  “把这些鱼都买下来,送去大将军府。”温润指着鱼摊子道:“回去就叫家里人炖了吃。”

  “是!”身后蹿出来俩人,将鱼摊子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