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75章 皇宫一日游(下)

  皇帝的宠爱就是这样,一半是私情,一半却是为了公事。

  曹锟在前朝出彩,但是官衔不高,为人据说清正又守旧,风评倒是不错,家里就一个妻子,两个小妾,曹氏是嫡出女儿。

  又有两个儿子比较小,正在读书。

  曹氏在宫里,据说是个老实人,初次进宫就得封才人,侍寝之后越过美人成了婕妤,经常以“班婕妤”为偶像,不争不抢,不嫉不妒。

  “宫中有老令官说曹氏颇有古风。”太子殿下看样子也挺看好这个女人:“而且她从来不跟我们亲近。”

  这一点,还是让三个孩子很看好的,因为她老实啊,守规矩,这对皇宫里的人来说,就是个好了。

  不像那些别有目的的女人,为了争夺皇上的注意力,什么事儿都干的出来,还有想要养育二公主的蠢女人,被皇上直接打发冷宫里去了。

  大公主跟二公主都是嫡出的公主,后宫除非是继后,否则没有女人可以养育。

  大公主都十几岁了,眼看着就要及笄,倒是没人领养。

  可是大公主养着二公主呢,这对姐妹到哪儿都是出双入对,从不分开。

  皇上也没开口说让哪个养二公主,就这么,大公主养着二公主了。

  姐代母职,谁不说大公主孝顺,爱护手足?

  事情涉及后宫女眷,温润也不方便说什么,但还是将此事记在了心里头。

  因为温润送了礼,礼物里头有食材,故而御厨那边也拿了温润的一些食材回去,都是江南食材,找个江南的御厨来烧了几道江南菜。

  腊肉炒香干,粉蒸腊排骨,笋干红烧肉,甚至还有一道五香梅菜拌笋干。

  而温润也的确是见到了御膳,原汁原味的御膳。

  果然十分排场!

  一长溜的桌子上,摆满了各色珍馐美味,温润看的两眼放光,皇太子却拉着他的手,小大人一般的语重心长:“温叔叔别看了,这里的菜只能瞅瞅,吃不了的。”

  “不会吧?这么好看的东西,吃不了?”温润指着一盘像是寿桃一样的面点,堆起来真的很好看,估计吃起来,也是柔软可口的吧?

  “那都是摆盘,看着好看的,实际上咱们能吃的也就那么几道菜,天天这么折腾,也不嫌累。”太子殿下很务实。

  温润这才知道,御膳的前几道菜,都是摆着好看的,根本不能动筷子。

  后头的正菜才是给他们吃的,何况这些菜品,多少都是炖的,凉拌的,很少有炒的,因为一般炒菜都是现炒现吃才美味,时间长了,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端上来这不是找骂呢么?

  故而宫里的饭菜都很有讲究。

  第一要好吃,第二要能放得住,第三就是要加热方便。

  这大夏天的,谁爱吃热菜啊?故而他们这里几道菜都是凉拌的那种,而且还上了冰碗给大家伙儿。

  要温润说,这冰碗更像是沙冰的古代版本,只是里头别出心裁的放了一些新鲜的切成丁的果粒,还浇了助消化的乌梅汤,这倒是很得孩子们的喜欢,女眷们也很开心。

  皇上看了就问了一句:“这个心意不错,御膳房里谁想出来的?”

  “回皇上的话,是僖嫔娘娘派人来说一声,告诉他们做的,说即便是皇上可以喝酒,可孩子们还小,却不能饮酒的,酸梅汤又怕太凉了点儿,太酸了又伤胃,就想到了这个冰碗,说上来不用说,您要是问了再提,不问就不说,御膳房那边还做了不少,分到了各宫去。”

  皇宫里的权力交接很快,吃饭之前还是丽嫔娘娘做主呢,现在就改成了僖嫔娘娘。

  “她不错。”皇上满意了,其他人也很满意。

  这初夏时节,吃点冰碗,凉爽又透气的很,大殿里头,几个人也不必避开什么,带着孩子们说说笑笑,皇帝还特意问了两个姑娘,日后除了孝,可要将家产要回来?

  两个姑娘只是说家产不太清楚,只需要为亲人们报仇就行了,她们终究是要外嫁的,外嫁女就不是自家人了。

  再说,其实她们也不是孤家寡人。

  倒是有那么几门亲戚,可现在这种情况,她们也不去投靠了,因为以前去过几个亲戚家,要么是没进去门,要么是差点被人出卖,两个姑娘已经杯弓蛇影了。

  亲戚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家产什么的,全凭皇上做主。

  两个姑娘倒是十分的洒脱,这一点,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很满意。

  吃喝的时候,也不耽误说话,餐桌上的礼仪也就这样,在讲究的时候,要讲究。

  而现在明显不是那么抠礼仪的时候,所以什么“食不言”就没有市场了。

  太子殿下还是很喜欢吃肉的,但是温润给他夹的竹笋他也爱吃一些:“这是老家带来的笋干,泡发了之后味道还是原来的那样。”

  京城没有竹笋,或者有,但也是小的那种,不如江南那边产的地道。

  “在京城几年,还是想念江南的菜肴味道。”太子殿下看着菜肴装小大人儿:“京城的菜肴口味偏重。”

  温润这才想起来,太子殿下就是在江南永清府出生的,从落地开始就在江南生活到了六七岁才回了京城,说话口音都还带着一点江南的味道呢。

  不过没人怀疑太子殿下血统问题,虽然不是在京城出生的,但是太子殿下跟皇上却有七八分像。

  一点都不像皇后,据说剩下那点儿,很像先帝。

  就因为如此,皇帝册封太子的时候,没人拦着。

  “其实京城里也有不少好东西。”温润能怎么办呢?

  只能顺其自然的接话,他前世来过京城旅游,而且不止一次,今生倒是没怎么逛过京城,可也知道一些好地方,北海啊,护国寺啊,还是不错的。

  提起北海,皇上就想起了那首词:“还是温雅士深知朕心,皇后一去,朕真的觉得跟着丢了半条命似的,那些个后宫女子,没有一个像皇后一样体贴朕,就连国舅家,都有国舅的那个夫人,介绍娘家之女入宫的,都什么玩意儿啊!”

  这个大瓜一爆出来,温润跟王珺都低头了。

  国丈家这是要干什么呀?儿媳妇的娘家之女,要撬自家的墙角儿?

  几个孩子脸色都不好看,毕竟国丈家那才是自己的亲外祖家呢。

  “父皇不必忧心,如果舅母真心希望那位什么什么女子入宫,那就入宫好了,儿臣听闻冷宫那里还缺个宫女。”大公主脸色不太好看的道:“就调过去做个宫女好了,待得过个几年,升为姑姑,年老了就是嬷嬷,在宫里,还不差她那一口饭吃。”

  温润暗暗心惊,大公主这手段,太厉害了。

  人家送女入宫,不是来当宫女的,是给你老爹当小老婆的……虽然宫妃都是需要尊重的,但是再尊重,那也是小老婆。

  “皇儿说的不错。”皇上竟然还乐了:“再有人自荐入宫,你就这么安排,那个什么寒霜殿、冷月宫的,地方还挺大。”

  这两个地方,就是宫里的冷宫了。

  寒霜殿里住着的都是先帝那个时候,打入冷宫还没死的女人。

  冷月宫住的都是现任皇帝的女人们,打入冷宫其实并非一去就死了,有那生命力顽强的,也能活到老。

  “谢父皇准许。”大公主站起来蹲了个福,很是开心呢。

  这关系到后宫的事情,老王家的人都没吭声,但是别的话题可以啊!

  比如说一说江南的水患,谈一谈京城京畿大营里的事情,尤其是他们查账的事情,竟然都爱听这个,说的温润都口干舌燥的了。

  吃过了饭之后,皇帝打算带着他们走一走:“以前都是外出溜达消食儿的,现在不行了,当了皇帝才知道,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规矩来,不然第二天各种说教的奏折都能淹没你。”

  “您都是大人了,又不是孩子,那帮老倌儿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王珺对那些所谓的御史言官特别没有好感。

  觉得他们每天没事儿可做,就唧唧歪歪,听风就是雨,胡吹瞎打听。

  正事是一件都没看他们做,倒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正儿八经的拿出来,在朝堂上讨论,讨论的他去上朝的时候,都累的要站着睡觉了。

  可是又不能不听他们说。

  “没办法,御史言官就是干这个的,朕也是没辙了。”皇帝还不高兴呢,但是也没办法,他总得听到一些外面的消息,让人能在朝堂上开口说话。

  而不是一个劲儿的歌功颂德,那样的话,估计离灭国也不远了。

  “去御花园走一走吧。”皇上笑着道:“宫里头能溜达的地方不多,御花园还是能看一看的。”

  其他的地方就不行了,因为那已经是后宫的范围啦。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大内最北部,正好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到了本朝就叫御花园了。

  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

  如今这些门的门口都站满了内监们,大门是关着的,而且提前清场了。

  像是宫里头随便一个小宫女瞎溜达,就能遇见皇帝的事情,纯粹是一群平民百姓胡乱歪歪的结果。

  皇帝去哪儿,都要清场的好么。

  就算是一时半会儿跑不掉,那也是要面对着墙壁跪着,且低头不许抬头看一眼。

  而御花园是一处以精巧建筑和紧凑布局取胜的宫廷园林。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东西阔一百四十米,但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星罗棋布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大气。

  加之这里是后宫唯一的花园,这个时候,正好是初夏时节,繁花盛开,美景的确是不错。

  而此地平时也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

  另外,每年登高啊、赏月的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与温润前世参观的时候不同,这里更多的是一些绿植花卉等等,华丽又端庄,周围清风徐徐,走在林荫树道里,不用打扇子都能感受到凉爽。

  一群人走走路,聊聊天,倒也十分的放松,等到下午告辞的时候,皇上还有些舍不得呢。

  太子殿下更是舍不得:“温叔叔什么时候能再来看望孤呀?”

  “这个小臣还真说不准。”温润苦笑了一下,他现在的身份,自称“小臣”都是僭越了的,因为他这个官职,是靠着王珺自己封的,有点擦边球的意思。

  不过不自称小臣,他又要自称什么呢?

  于是只好这么打哈哈,幸好皇上也不是那多讲究的人,对温润这种行为,也不生气。

  舍不得的太子殿下也拦不住老王家一家人,回家的脚步。

  等到老王家一家人了都走了,太子殿下还闷闷不乐呢。

  皇上抬手,摸了摸他的头:“那么喜欢问叔叔啊?”

  “喜欢呢,他教了儿臣很多东西。”太子殿下正色道:“还有不少的道理,还许儿臣可以休沐,且懂得劳逸结合。”

  太子殿下说起温润,全都是赞美之词。

  皇上叹了口气,太子虽然年幼,却有点早熟,八岁就自己住在了东宫,皇后去了之后,他这个独子,瞬间像是长大了一样,对几个教导他读书的官员不假辞色,想休息了就休息,谁敢让他继续读书,他就摆出来大道理。

  说的有两个迂腐的老学究,掩面而退,再也不来东宫授课了。

  当然,他知道之后,顺便罢了那两个老夫子的官职,让他们回家种地去吧。

  于是太子殿下就有了休息日,上五天课,休息一天,赶上皇帝休沐,太子也跟着休息,这事儿没人敢反对。

  老王家一行人出去,也是被抬着出去的,到了宫门口,有马车接他们回去,温润塞给马公公两片厚实的金叶子:“多谢马公公一路照顾了。”

  不管来去,被抬着走的时候,走的多是林荫道路,或者阴凉地方,路上没遭什么罪,这就是人家照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