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20章 中秋画舫

  “这是《纪效新书》。”王珺扫了一眼那本书:“这里的一些战例还是很精彩的,温润给我讲过。”

  《纪效新书》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军事著作,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前朝。

  温润觉得这个可能更贴近王珺的生活。

  虽然是讲东南沿海的战事,可一些战例也是很经典的,例如那个什么鸳鸯阵啊,长枪阵的都很不错。

  “是吗?”刘老妖阴阳怪气的道:“我倒是听说过这本书。”

  “温润说,《纪效新书》是明代著名兵书。它出于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大帅之手,所述内容具体实用,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明代训练和作战的特点,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成为明朝军队热兵器化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该书在前朝万历壬辰战争时期传入朝鲜,被奉为军中经典大量刊印和学习。”王珺道:“但是,《纪效新书》作为一部当时实用的兵书,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许多条款早已不适用了,同时里面也夹杂着一些糟粕,我要读,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这里。”他就指出来里头的一段话:“什么福气、长寿相的,那都是愚夫愚妇才会信得东西,当时明廷武备疲软,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人手,且军户逃跑的不计其数,人员素质低下,还不如募兵来的人员好呢,故而本朝的兵源就不再单一的靠军户,而是两条腿走路……。”

  温润跟王珺平时也会讨论一些这方面的问题,王珺是实践出真知;温润是有大量他那个时代的信息作参考,还是很能让王珺开拓眼界和知识的,加上他们俩偶尔还会争论一二,倒也相互督促进步不少。

  可怜刘老妖,长这么大就给别人作妖了,这回却作到了自己的头上,他没那么多丰富的知识哇!

  幸好随后他就放下了书,看向了挂在墙上的字画,还有放置的兵器,这个他在行。

  温润让人收拾了饭厅之后,还去了后厨房,张三儿出门去采购食材,按照温润的吩咐,去了码头那边。

  刘老妖他们还在王珺的书房睡了一觉,大家都很累了,只有到了同袍的家里,才能放心的休息。

  黄昏时分,一个个精神抖擞,吃晚饭啦。

  这次依然是饭厅,但是温润笑嘻嘻的看着他们:“这晚饭可不要像中午那样,这可是全鱼宴啊,都是江南特色的水菜,不能那么囫囵吞枣了。”

  众人嘿嘿坏笑,都有点不好意思,他们也没拿温润当外人。

  温润让人上菜。

  看到这些菜,王珺先乐了:“让你们欺负我。”

  这上的都是什么菜啊?

  糖醋鲤鱼,松鼠鳜鱼,响油鳝糊,红烧鲫鱼,莼菜银鱼羹。

  更有一大条的清蒸鱼,以及一大盘子的煎白漂鱼。

  各种鱼啊,就连汤都是如此,主食就是鱼肉饺子。

  虽然不如中午那八个菜多,可这些菜,同样是大盘子!

  “来来来,诸位,尝一尝,这可是江南大厨的亲传弟子,做的一桌全鱼宴,吃吧!”王珺龇牙咧嘴。

  温润这次也不客气了,直接拿了个空盘子,先给自己扒拉了半盘子的鱼,又拿了一大碗汤,然后就放在自己跟前儿,慢吞吞的开始吃饭了。

  然后桌子上再次鸡飞狗跳,这次虽然没有吃的那么快,可他们抢菜同样不慢,抢到了自己的碗里头,然后慢慢吃。

  你还别说,温润特意让人买的大鱼,这鱼大,刺儿也就大,好挑啊。

  还有那干炸白漂鱼,基本上是全酥的,只要放嘴里头嚼就行了。

  晚饭也吃的热热闹闹,吃过了晚饭,还去演武场比划了一下,王珺的武艺进步不多,可他基本功扎实,稳扎稳打,也没吃多少亏。

  当然,他肯定不如刘老妖他们的身手好。

  这让刘老妖心里终于舒坦了一些。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两个弟弟回来,拜见了刘老妖他们,然后就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哪怕是过节,他们也手不释卷。

  努力读书,争取一次会试成功,然后回来就能当个逍遥的人了。

  这样的小伙子,刘老妖也不敢随便说话,当自己是沉默寡言的高人。

  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王珺就说了:“下午睡一觉,晚上出去。”

  “出去?”刘老妖扬了扬眉,没正经的问他:“你有什么好地方,带我们去耍一耍?”

  “有个好地方,带你们去。”王珺还是老样子,脸色都没变一下:“大明湖上游画坊,还有很多人去的,记得穿得好点儿。”

  他们现在穿的只不过是很低调奢华的料子,没一定眼力的人是看不出来好坏的,不过他们也有一身非常拉风的华服。

  果然啊,下午午睡起来,这些人开始捯饬上了。

  等到要走的时候,温润才看到他们:“这一身果然不错。”

  “是吧?”刘老妖美美的转了个圈儿:“这可是织金妆花缎,金线压边儿。”

  温润呲了呲牙:“嗯嗯!”

  特别暴发户,很是土地主的架势。

  王珺出来的时候,被刘老妖嫌弃了:“你这穿的什么呀?一点都不富贵。”

  “我不需要富贵。”王珺看了看他们的衣服:“你们这穿的太耀眼了吧?”

  “出去嘛,就该耀眼一些。”刘老妖顺了顺自己的护腕。

  他们穿的都是劲装打扮,方便活动的那种款式的华服,腰间的玉带上,都镶金嵌宝的;再看王珺,一身深绿色的劲装,腰间的腰带是绿色带着金线纹饰,脚下一双官靴,上面只是简单的绣了虎纹而已。

  护腕同样如此。

  头上带了一顶银冠,整个人只是沉稳大气,没有什么奢华的地方。

  温润呢,更是一身青衣直缀,这是举人的标准打扮,头上带着璞帽。

  手里一把折扇,上面是他自己画的一副兰草图,背面是一片留白。

  “走吧!”温润招呼他们:“到了地方,给你们介绍几个人。”

  刘老妖的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介绍几个人?是介绍几个女人?还是介绍几个希望他们手下留情的犯官?

  温润慢吞吞的上了马车,王珺骑马,刘老妖他们也是,一路上走的是大路,而路上也能看到永清府恢复了一些繁华。

  到了码头之后,这里已经没有几艘船了,大家都回家,要吃晚饭,吃过了晚饭基本上就都休息了。

  而这里停留了一艘很大的画舫。

  飞檐峭壁,纱帘轻飘,这画舫高达三层,画舫上雕梁画栋,上面最多的是穿着青衣直缀的举子,穿着青衿的秀才。

  高官是有的,陆岑总督,辛明巡抚,可这都是文官,且都是坐在正位上,有点裁判的意思。

  满座衣冠全都是文人,其中几个不是那样的穿着打扮,也是文士的装束。

  一见面,吕山长就朝温润拱手问好:“如玉贤弟啊,你这可是来……带了客人来?”

  “是啊,是啊!”温润点头,同样拱手为礼:“吕山长好,介绍一下,这位是王珺,你们认识的哈,这位是刘侍卫,京城来的三品侍卫。”

  一般人是搞不太懂,这些皇宫侍卫们的品级划分。

  但是能跟皇宫扯上关系已经非常让大家……额,新奇。

  “刘侍卫……。”众人纷纷打招呼。

  刘老妖一辈子都没有过这种待遇,跟一群文人认识一下,他光抱拳为礼,就觉得自己累得慌。

  一群人叽叽歪歪了半天才放过他,以及他的人。

  众人鱼贯进入了画舫,这画舫宽敞大气,但是画舫上的人少,虽然有安排厨房和厨子,可船上伺候的都是小厮与长随,没有一个女的出来招待他们,更没什么吹拉弹唱,歌姬舞姬一个都没有,连个美丫鬟都没有。

  倒是厨房的厨娘,算是个女的吧?可厨娘膀大腰圆,长相也不太好看,揉面有一膀子劲儿倒是真的。

  画舫上还有几位其他地方来的名士才子。

  大家又相互认识了一下,刘老妖感觉不太好。

  这地方的桌椅板凳也都十分雅致,就连一个鼓凳,都是红木镂空的,上面还做了木画。

  他都不敢往上坐,怕自己一屁股下去,这凳子再坏了,坏了不说,再把自己扎了……。

  然后他们就坐在了旁边的官帽椅上,还有罗汉榻。

  有人给他们上了茶水点心,王珺就坐在刘老妖身边:“你尝尝,这可是上好的乌龙茶,秋天正是大家进补的好时节,在吃了口味比较重的滋补食物之后来上一杯乌龙茶,清口解腻。当然,秋季进补适度就好,荤素搭配。”

  刘老妖看了一眼随着茶水一起上来的茶点:“五香瓜子,带霜芋头,猪肉脯,牛肉干……好,你可真有闲情逸致。”

  “吃吧,吃吧。”王珺很客气的让了让,然后自己抓了一把瓜子来嗑。

  特别的自然,什么事儿都没有。

  刘老妖这个气啊!

  他们来是为了一探虚实,不是为了来这里,喝茶吃瓜子,而且他觉得,这猪肉脯跟牛肉干,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别人肯定不会点这两样做茶点。

  倒是这乌龙茶味道是不错。

  那边,温润已经端了茶碗喝了起来,还品尝了一下菊花糕:“这个味道一如既往啊!”

  他们这里放的就是菊花糕与荷花酥。

  文人雅士们聚到一起,能说什么呢?

  无非是诗词歌赋,不过这会儿时间有点早,就有人提议对对子,赢了的人,可以点一道菜,一会儿还有晚宴呢。

  对子好啊,简单又快速,大家纷纷来了兴致,这对对子么,讲究的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之乎者也,引经据典。

  刘老妖听得一头雾水,手下的人一脸的鸭子听雷雾沙沙。

  大概是有人想要出人头地吧?温润已经二年没有接受什么挑衅了,这就有个才子出了一个上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不知道永清府,可有人能对上?”这人十分得意,尤其是看向温润的时候。

  而且这里有宫里的侍卫大人参加,要是他幸运的话,名字可能会传入天子耳中,这对他来说,诱惑太大了。

  于是他就这么明目张胆的挑衅了温润,温雅士。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是上古先秦时期典籍。

  其成书具体年代已不可考,相传作于三皇五帝时期。

  最晚至春秋战国时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出现在典籍记载之中。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一句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关键是,这四部典籍皆已散佚。

  后人只知道名字,而未见过其内容。

  三坟,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指易经之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为三坟;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三皇之书,也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天地人三皇。

  五典,指的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这五帝时代的档案。

  八索,是指八卦之书。

  九丘,就是九州的记录。

  要温润的理解,就是上古时期的历史档案。

  对方出的上联就如此高雅,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像是一个绝对。

  很多人看了这幅上联,根本想不出来,要如何才能对得上下联。

  温润提笔只想了一下就下笔了:四书六礼山海万年。

  “这?”一群人看的眼睛都有些疑惑。

  还是陆岑总督摸着胡子道:“四书都明白是什么,六礼,乃是人伦大事,红绿纸书方为妻,不错不错!山海……是山海经?”

  “是。”温润点头:“这算是千古第一奇书了。”

  可不是么,这山海经成书于上古时期,比三皇五帝时期还要早!

  “那最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万年,说的是万年历!”陆岑总督拍了拍手掌:“好巧思。”

  不管你时间如何流淌,总有记录时间的东西,比如说万年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