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59章 温家庄没了!

  “你给我找的人?”张三儿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媳妇儿:“这女子看着还行,有情有义,她那个侄子……不知道是不是个白眼狼。”

  “赵良子其实有机会上学堂的,但是他不去,说是怕给姑姑增添负担,虽然他去了,也没什么,可是他没有,他宁愿跟着姑姑一起去辛苦的打鱼,也要让姑姑的负担轻一些,是个好孩子。”温润事先都调查过了。

  赵良子这少年不错,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勤劳,致富。

  “我知道了。”张三儿摸了摸下巴:“这事你不用管了。”

  “那好,以后去买货,你去啊,记得不能少了我们的食材。”温润每日去码头,也不是白去的,各种新鲜食材都往家里搬,味道还不错。

  第二天温润没去码头,张三儿去了。

  结果只带回来几条大草鱼,被后厨做了鱼丸子汤来吃。

  接下来几日,温润还送了妹妹去了一趟兰心蕙舍,这次是研究十字绣,一群女孩子,绣十字绣呢,打算过年的时候,当做贺礼。

  入了冬月,这天气冷了起来,偶尔还下一场雪。

  府城繁华,下了雪也不见萧索,反倒是有不少贩卖冰糖葫芦小贩出现,如今家里也做了这东西,糖炒栗子,糖渍山楂的小吃。

  温润又应邀去了一趟举办的赏梅文会。

  这个地方倒是有三五十个人,是个大文会呢。

  在一片梅林里举办的,梅花盛开,十分美丽。

  不少人吟诗作对,温润还看到了好几个熟人。

  有了熟人就好办事了,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过随后,有几个人大概是听说过温润的关系,就有人叫号了:“听闻温雅士是永宁人氏?”

  “不错。”温润看了看这个眼生的小子。

  为什么要挑衅他呢?因为在座的就温润没什么“势力”,其他人不是有同窗好友,就是有师门先生的,就温润啥都没有。

  加上他温雅士的名头,又是张炳大人亲口说出来的,故而大家也想看看他的才华如何?

  百闻不如一见么。

  “今日大家都有所成就,不知道能不能请温雅士来一首诗词?”

  “据说温雅士才华横溢。”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人如其名。”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温润都有些想笑了:“想看我吟诗作对就直说,不用这么麻烦。”

  温润本也想上去写一首,参加的文会多了,他就知道,不写诗是不行的,不过怎么写,才最重要。

  尤其是这些人,一个个都喜欢将文会的诗词装订成册,然后放在书局里卖出去,以此牟利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扬名。

  整个永清府才几个名人雅士啊?

  温润就是这么一位雅士。

  他不写一首诗词什么的,谁会甘心?

  万一他们所作的比他好,岂不是……。

  于是一个个盯着温润看,温润已经习惯了。

  此次作死、哦,不是,作诗的题目是“花”,可是很多人都选择了梅花;或者是“雪”。

  一般高明的人,都会将这两种写进诗里头。

  温润看了看他们,他们也炯炯有神的看着温润。

  温润提笔写了起来:一片两片三四片。

  众人一愣,这是个什么开始的诗句啊?

  接下来又写了:五六七八九十片。

  “咦?”若非温润雅士的名头,以及那记室参军的官职在身,他们肯定要起哄了。

  温润又蘸了蘸墨汁儿,那边已经有人忍不住了:“这样的诗句,就别浪费笔墨了。”

  “是啊,见面不如闻名。”把刚才的话都给反过来说了。

  刚才还说“闻名不如见面”呢。

  吕山长有些惊疑不定,这不是温润的水平啊。

  “如玉贤弟,你……。”今天是不是不舒服?

  他怀疑温润不舒服,没什么想法,又被人赶鸭子上架,他想是不是给温润一个台阶下?

  温润才不管他们说什么呢。

  他继续写:千片万片无数片。

  然后继续:飞入梅花都不见。

  写完之后,又在上头写了两个字:咏雪。

  虽然是咏雪,却带入了梅花,或者说是眼前的梅林。

  眼前这片梅林,赶巧了,是一片白色的梅花林子,此时此刻的确是有些飘雪落下,也的确是入了梅林,就不太看得清楚了,因为雪是白色的,梅花也是白色的,整个环境都有些干净的让人不忍弄脏。

  “好诗!”一个人突然的出声,大家都吓了一跳,回头一瞅,是张炳大人,如今的学政大人。

  这人怎么来了?

  “学台大人。”甭管是谁,都得给他见礼,谁让他是学政呢。

  “嗯,如玉贤弟啊,你这才华又横溢了一把啊?”张炳大人看到温润就心情很好,是因为温润很给他长脸。

  温润的性格不张扬,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确是才华横溢,配的上“雅士”的名号。

  “让您见笑了。”温润笑了笑:“只是一时的逗趣之作。”

  “一时的逗趣之作,也写得非常简练啊,若非是心有沟壑之人,如何能写的如此好?仿佛让我看到了唐时那种简单的诗词作品,例如白居易,据说他的诗词,连老太太都能看懂,你这个,应该也有老太太能看懂。”张炳大人对温润的评价很高。

  其他人却觉得,他说的很对啊!

  这诗词一道,自打唐宋之后,也就只有元曲有的一拼,等到了明朝,已经是拾人牙慧了,到了本朝,就再难有好的诗词歌赋出现。

  他们这些人为的是什么?

  就是想举办文会,穷搜皓首,期望可以一好诗词流芳百世,就像是诗仙诗圣那样,几百年了,他们的大名,依然流传于世,这就是文人们的终身成就啊。

  “您客气了,客气了。”温润可不敢承认。

  这是要跟诗仙诗圣比肩吗?就算是不能,那诗佛也不行啊。

  没看着周围,其他人眼睛都绿了!

  然后张炳大人就给了温润一个绿色的帖子:“这是年终文会的帖子,记得去。”

  其他人眼睛更绿了,还有人小小的发出了惊呼的声音。

  温润一个头两个大,这下子,他更受人嫉妒了。

  “好。”温润只能接下来。

  张炳大人就给了他一个,其他人眼巴巴的看着张炳大人,他就跟没事人一样,坐在了一个高位上:“好了,继续吧,让本大人看看你们的才华。”

  可是这个时候,谁会有心情写诗啊?

  一个个绞尽脑汁,也没写出来个子午卯酉。

  最后,张炳大人只给了吕山长一个帖子,其他的人,都失望了。

  还是吕山长,在带着人送走了张炳大人之后,才跟人说:“每一个请帖,可以带五个人。”

  众人的眼睛一亮!

  好办法,可以带人。

  只是温润立刻就说了:“那我带我的五个学生。”

  他的两个弟弟,三个学生,正好五个人,不用带别人了。

  “这……?”众人想说什么,可是说什么呢?人家带自己的学生去,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他们跟温润的关系,还没好到,让温润放弃学生,而带着他们去的程度。

  除非他们是温润的兄弟。

  温润拿了请帖回了将军府,等到了家里头,洗漱过了换好了衣服,才看了起来。

  帖子的时间定在了腊月初八,腊八节当天。

  也是,过了腊八,大家就要开始准备过年,谁还会出来参加什么文会呢?

  还有远路的都要打道回府了。

  这年终文会定在这一天,喝粥的同时,还得大家交流一二,顺便,有不少人都想一展才华,因为明年四月份开始,又该府试与院试了。

  其实从二月份开始,就有童生试了,也就是县试。

  然后立秋,开始乡试。同时京城里明年可是要有一恩科的呢。

  温润知道这些事情其实都很紧凑,他也要一出了正月就开始准备接待学生们了,永宁县来的学生们。

  晚上王珺回来吃饭,两个弟弟跟学生们也回来了,几个人凑在一起正吃的高兴呢,王珺突然来了一句:“温家庄没有了。”

  “啊?”温润刚眼下嘴里的饭菜,听了这话有点没反应过来:“你说什么呢?”

  “温家庄被连根拔起,全族人发配边关。”王珺告诉温润:“这是军报上说的,我看到了。”

  军中的抵报,跟朝廷的抵报,是两条线。

  军中的抵报一般只在军中流传,甚至连文官都拿不到。

  “怎么回事?”温润是真的吃惊了。

  “你还记得,在我们北上的时候,我送家里头的那三个孩子吧?”反正事情也过去了,他们早晚会知道。

  “记得啊,董浩将军家的么?”温润眨了眨眼睛。

  “那是三皇子的三个孩子。”王珺道:“也就是如今的大公主,二公主和皇太子。”

  温润跟其他人都傻眼了,饭都不会吃了。

  “这跟他们三个天潢贵胄有什么关系?”

  “对啊,八竿子打不着啊!”

  王珺却冷笑了一下:“三位凤子龙孙,当然是隐瞒了身份去了咱们家,可是随后不少人去找,为什么直奔咱们家?是因为温家庄的那些家伙,跟人说人就在咱们家!他们是想造谣,想要置咱们家于死地!可他们不知道,这可真是歪打正着,透露给很多人,三位凤子龙孙的行踪,现在秋后算账了,温家庄全族人,一个不留,全部发配戍边,遇赦不赦。”

  温润恍然大悟,随后就生气了:“他们怎么能这样?我对他们也没有赶尽杀绝啊!”

  “可是你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心虚,你在一天,他们就如鲠在喉。”王珏放下了筷子:“哥夫,人无伤虎心,可虎有伤人意。”

  “他们活该。”王瑾也放下了筷子。

  那一年冬天有多凶险,他们能不知道吗?

  逼得哥夫连一万两黄金都拿出来了,买了个平安。

  “因为温家庄全体都有这么做,还有不少长舌妇,跟人到处乱说,故而这会儿,他们全族都在爬冰卧雪,去往边关。”王珺道:“去的是北边的九边之一的平宁关,那里是北方重镇之一,几乎是一座兵城,他们去了那里,可有的熬了。抵报上说,那里的镇守大将军是冯烈宁,这人脾气暴躁,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治军同样严格,对那里的流放人员,态度更恶劣。”

  这些人去了那里,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还不是一个人去的,是一族人去的,男女老幼都有,惨喽!

  南方人大冬天的去北方戍边,估计路上就会有折损,至于死多少,王珺不关心。

  “那如今的温家庄地盘,怎么处理?”温润可是知道,那里占地广阔,风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