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47章 营中琐事

  莲花坳那诗书里头,不少孩子不想考科举,只想学点本事,好出去谋生,温润的那几个学生里,不少人都是去了江南大营,一跃成了官身,这可比辛辛苦苦考了科举,再考进士,就算是中了,也得在磨搓个三五年光景,家里没什么靠山,就算是有了好的职位也轮不到他们。

  再给分配一个穷乡僻壤,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拼死了能爬上知府的位置。

  可能退休致士的时候,能有个巡抚的官职相赠,就不错了。

  而且累死累活,肯定不能往家里搂钱!

  还不如直接走捷径,去军中效力,有个什么事儿,还能分润一些功劳,得到一些战利品,实惠比文臣好多了。

  他们都不求什么光宗耀祖,什么流芳百世,他们最现实了。

  这都是王珺认为的自己人,信得过,所以想跟温润要几个。

  “恐怕要等一等了。”温润道:“其余能出师的孩子,都让江南大营要去了,人家那里工资高待遇好,你这里降一格。其他孩子都是要考科举的,还有几个孩子想当先生,打算考了举人就在莲花坳当先生,或者是去县城里的书院做先生,毕竟书院里那三位都老了。”永宁县就这么四个举人,三个老了,一个年轻的还跑来了府城,其他的秀才想考中举人,起码也得明年,而且考中了举人,都是年轻一辈,估计没几个想就此止步,他们都是有大理想的人。

  “这……行吧!”王珺只好眼巴巴的看着温润:“那这些账册……?”

  “我来整理,首先,这账册我理完了也没什么用,明年开始,一刀切!”温润肯定不耐烦的去理账,再说了,前头那一任都抄家了,就算是账目上有所亏空,那也追不回来了啊。

  “行,只要你把账册摆平了,我这边没问题!”王珺道:“以后账目归你管,后勤归你说了算。”

  他算是发现了,跟着自己的人,一个个都是大老粗,认识字儿也没用,都不会看账本。

  还是指望他家读书郎吧。

  “行,明天我还得去府城的书院一趟,让两个弟弟去府城书院读书,本来想留在永宁书院的,可吴山长说,永宁书院未必比府城书院好,让他们俩跟来读书吧!顺便认识一下旁的秀才,永宁书院里秀才也没几个。”温润道:“咱们既然过来了,那么多帮衬一下,也不错,他们在老家也能多帮咱们看着点家业。”

  “好吧,都听你的。”王珺现在忙活军中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你说前任咋想的啊?五千人的编制,虽然朝廷说了,三五千人,可他就弄了三千多人,却上报了五千人,还有差不多一千人是他的私兵,真正的大营里头只有两千多人,去掉后勤,也就两千人马而已,还有三百多个老弱病残!”

  温润看他生气的不得了:“那要怎么办?招兵吗?”

  “也只能如此了。”王珺叹了口气:“我希望你尽快清理账目,然后我好明年开始招募兵丁。这么一个地方,连个城防都没有,时间短还行,长了容易出乱子。”

  毕竟府城这里,跟永宁县不同,这可是水陆交通要道。

  不止要守城安定,还要防止盗匪水寇,骚扰商道,不止有守土职责,还有维护治安,守卫水道安全的责任。

  事儿多着呢。

  不然王珺也不会连回去搬家的时间都没有。

  “你慢慢来,别急,事情本来就让前任弄得一团糟了,你要是再不能稳重一些,你让手下人指望谁去?”温润劝他:“稳住了,事情虽然多,千头万绪的,可终究是要你处理的,趁机熟悉一下这个大营,看看谁家有困难的就想办法帮一帮,尽快收拢人心,他们被前任欺负惨了,可千万别以为你也是那个德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做厚实的冬衣穿,不求什么皮毛美丽的,就要朴实暖和即可,其次是粮食,这个你办的挺好,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按月发放粮饷,足金足额,一文钱都不苛刻,他们慢慢的自然会明白,你跟上一任的不同。”

  “我已经这么做了,而且我还规定了,五日一洗澡,十日一梳头。”这里说的梳头,其实就是篦头,用药水洗发,然后篦头,刮掉虱子的意思。

  相当于是人工除掉虱子的举措。

  军中人多,难免不那么讲究,温润可受不了。

  王珺也被温润给收拾出来了,故而王珺也开始收拾手下。

  衣服鞋袜都是新的,这不入冬了么?

  被褥也都给换了新的,且时常泡个药澡,防止他们生虱子。

  倒是卫生搞上去了,不然就不是温润看到的这么整洁的军营了,王珺都不想跟他说,刚来的时候,这军营都快要让他下不去脚了。

  现在好不容易,把猪窝变成了屋子,可以住人了,这才敢开口带着温润过来,不然就让温润在外面忙活吧,千万别来军营。

  可是他来了,王珺又忍不住跟他吐槽:“别人我是不会说的,就是对着你唠叨两句,唉,这个将军,我以为当的轻轻松松呢,结果来了才知道,麻烦得很。”

  什么关口码头的都要照顾到,还要与城中的知府、河道衙门等等打交道。

  感觉每天都有人在没事儿找事似的,烦死人了。

  若是换了别人恐怕巴不得自己忙成陀螺,可是王珺却觉得郁闷。

  “别生气了,当了官儿,再清闲那也是要干活的,不然朝廷白养活你啊?”温润都被他给逗乐了:“等你将事情捋顺了,就不用那么忙了。”

  温润可是打听过了,前头那位虽然贪婪,可本人也很勤快。

  办差不错的,每个月就忙活那么十天八天的,其余的时间都空闲得很,在家跟小妾妖精打架,跟媳妇儿扒拉算盘珠子,生了十七八个孩子呢。

  他们不用生孩子,也不用盘算家产,但是可以出门看看风景,这府城风景如画一般,好景色可多了。

  温润每次来,都是来去匆匆,或者紧张兮兮,不是考试就是陪考。

  这次是常驻了,这看风景的心情都有了。

  “我不生气。”王珺还嘴硬呢。

  中午温润是在这里吃的饭。

  军中伙食也就那样,因为温润来了,才多做了两个菜,不然就俩菜一汤,完事了。

  一个是腌笃鲜,这东西大锅炖的还不错。

  其次是干炸咸鱼,这道菜下饭很不错,咸鱼本身就有咸味,再下了豆油锅里炸一下,吃着香啊。

  一个豆腐汤,里头小块的豆腐,撒了不少干菜下去,吃着清汤寡水。

  王珺这里多了一白斩鸡,多了一腊肉炒菜心,其他的就没了。

  温润吃的时候,只吃到了一个口味,那就是“咸”!

  他一口菜,一口饭,必须要喝一口汤,汤倒是不咸。

  王珺倒是不管那个,他觉得这样的饭菜,比他以前在军营里吃的好多了,所以他稀里哗啦吃的那叫一个畅汗淋漓啊……温润看他吃饭都饱了一半啦。

  不过温润吃过了饭,王珺就溜溜达达的陪着他回去了。

  如今家在这里,王珺这人恋家恋的厉害,除非必要,否则他是要回家的,而且不止他回家,他还让军中轮流休息,回家探亲。

  夜幕下,俩人回到了家里,家里人都吃过了饭,俩人便洗漱一番,在庭院里吹吹冷风,走动一二,顺便聊聊天。

  “那些兵丁的家,都在附近吗?”温润对此其实很好奇。

  “都在附近,日子过得清苦,我放他们探亲假,其实是让他们带了钱财粮米回家去。”王珺道:“前一任将军,三个月才给他们发一次粮饷,这段时间,前任将军就会拿着钱去放印子,你知道印子钱吧?”

  “这么可恶的吗?”温润都听傻眼了。

  俗语云: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印子钱是这个时代高利贷中的一种形式,放债人以高利发放贷款,本息到期一起计算,借款人必须分次归还,具体方式,举例如下:放钱十吊,以一月为期,每月二分行息,合计一月间本利,共为十吊零二百文。再以三十日除之,每日应还本利钱为三百四十文。当贷出原本时,即扣除本利,然后按日索取每日应还的本利,到期取完。因为每次归还都要在折子上盖一印记,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印子钱”。

  还有一些人,是九出十三归。

  给你九分银子,你得还给人家一两三。

  以此类推,利钱高的吓死人。

  但也并不是所有放印子钱的都是为富不仁之人。

  过去一些大家族的遗孤或者无劳动能力的寡妇等等,为了维持生活,会卖掉租屋等,筹措一笔钱,放印子,好牟利生活。

  可是这样的人往往有放无收,因为不具备一定的后台和力量回收利息甚至本钱。也是一股弱势力量,他们指着这个挣钱养活自己呢,于是往往花钱请青皮混混或者有权势者帮助他们,在欺负别人的同时,也被欺负着。

  由此看出,印子钱是非常不规范的关系。

  且时常逼迫出人命来,在古代是很恶劣的事情。

  故而这种事情是被人说损阴德,下辈子是要吃苦头的,所以很少有人会这么干。

  何况这么干的还是个官员,朝廷是不允许官员放印子钱的,一旦发现,去官丢职都是轻的,严重的都得罢官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