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05章 南宫武举人

  “所以本大将军提议,让董浩将军在后勤营找个信得过的人,来给殿下做饭,不需要多好的手艺,殿下不是娇生惯养的人,只需要家常口味即可……弄熟了就行!”可能是觉得,家常的口味,王珺也未必能会,于是又降低了标准,弄熟了就行,别的也不要求了。

  如今正是缺人的时候,就不要那么挑剔啦。

  上头的人都这么说了,王珺还能说什么?他也没资格反对。

  只是点头道:“那么小的就恭敬不如从命,以后这帅帐的小火房归我管理,这里的人吃饭我不管,只管三皇子,哦,还有皇子妃,嗯,还有小郡主和小皇孙的伙食。”

  三皇子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一出生,就被皇帝封为郡主,取名兰花郡主,据说小郡主出生的时候,皇上精心养的一盆兰花正好盛开。

  而三皇子妃的庭院里,也有几盆兰花,随之盛开,十分新奇。

  故而小郡主就封号“兰花”,是君子之花呢。

  小皇孙一直不知道名字,但是大家都喊他小皇孙,谁让现在皇帝第三代里,只有他一个皇孙呢。

  还没见过皇爷爷。

  “行,你就负责他们一家四口的吃食。”江南大将军将此重担,交给了王珺。

  于是王珺在当天,就带着自己的家伙事儿,还有帐篷,搬到了中军帅帐周围安下了家,他的人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包括张三儿跟梁二在内。

  王珺只做七个人的饭菜:三皇子一家四口,以及他,张三儿和梁二。

  每次都是用一口大锅做饭,另一口大锅做菜,经常做的就是煲仔饭,因为这个饭菜一锅出。

  但也不能老是吃这个啊?

  所以大锅菜也要有,不管手艺咋样,先是能弄熟了,吃饱肚子即可。

  另外就是他们在当地打了一口深水井,就在王珺的帐篷里,除了他自己,只有梁二能进来挑水。

  每次做好了饭,第一个吃的就是王珺,其次是张三儿跟梁二,等他们三个吃过了,没什么问题,才会用他们三个用过的碗筷盘子,再给三皇子一家送去,虽然是吃的剩饭,可三皇子一家却甘之如饴。

  而且这里的柴火都是有专门人提供,但是王珺却直接去大营那里拿柴火,那里的柴火堆成了山,每日取用方便,而且地方大啊,谁都不知道他取哪里的柴火用。

  往帅帐里送东西依然很多,可这么多东西,不知道是谁在用,故而也无法定向下毒什么的,倒是彻底杜绝了一些麻烦。

  王珺这里紧锣密鼓的防备刺杀,温润在家折腾的弟弟们,不亦乐乎。

  结果清明节过去,天气渐热的时候,南宫易来了!

  这家伙不止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十几号人,拉着十辆大车过来,拖拖拉拉的跟长虫搬家似的,而且一来直奔老王家,找温润了:“弟弟唉,哥哥我来啦!”

  温润出门一看到他,就有些傻眼了:“你这是个什么打扮?”

  “这可是武举人的装扮!”南宫易特意转了一圈儿:“咋样?”

  这武举跟文举一样,每三年举行一次,与文科举并行。

  凡通过基层考试即获得武生资格,可以参加武乡试;通过乡试的即为武举人;之后在参加朝廷举办的会试和殿试中,最终选出三甲,授予官职。

  比起文试科举的千心万难,武试科举之后,待遇比文试高多了。

  本朝开国之初,明确规定,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探花)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之武官职位,不用与文科一样观政,要知道,观政的时间可是三年,三年之后还要考庶吉士,考不过的就等着授官外放,不过应该没什么好地方可以当官,品级也不会太高。

  考过了的还要被挑选一轮,然后叫散馆,最后才是朝廷考虑授官的事情。

  武科就不同了,只要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侍卫及皇城侍卫,获得这些官衔后,再到兵部选实职官。

  可就算是如此,文科发展的还是比武科好。

  武科就有些弱势了,哪怕待遇好,也没什么人考。

  想要武举,一般都凑不够人数,所以这武举,有的时候考,有的时候还没得考呢,因为人数不够!

  虽然武科的起点比较高,可大家一般都是文科生,武科这边是真的不好考。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个都想要“独占鳌头”,文科大不了重考,武科就算是重考,也容易受伤,有些人还被致残,甚至是死亡。

  武试的死亡率,可比文科高了好多倍。

  就算不死,致残也够呛啊!

  所以除非对自己的武艺有十足信心,否则是不会考武试的,另外武试需要花钱也是文科的数倍。

  故而考中武试的人,全都是家底丰厚之辈。

  也是,没有个好家底,这练武可比文科费钱多了。

  且武试也是要答卷的,也不比文科差多少,温润知道南宫易认识字儿,但是读书上就差了很多,不过他年前最喜欢待的地方,除了陆氏医馆,就是王珺的书房……反正王珺那个时候也没在家,书房里的东西,可比温润的书房少多了,他跟王珺一样,最讨厌看书了。

  但是他看兵书还是可以的,结果这就武举人了!

  “你考了武举的试?”温润太惊讶了。

  武试啊,不管是什么考试,那也是试。

  “武举基本上仿照文举办法,考试科目和内容也能够结合军中实际,先阅其骑射而试之,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这对哥哥我来说,小菜一碟啊!步射以九斗到一石三斗之弓力,马射以六斗至八斗之弓力,看参试者能否射中靶子;跷关、负重都轻巧的过了;另外再加上兵书和韬略也有了。武举的出身和任官也都仿照文举,基本差不多。”南宫易扬眉吐气的道:“咱现在也有了出身,正儿八经的武举人!而且还是个解元,高兴着呢。”

  跷关和负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举重和耐力测验。

  “大哥挺厉害的呀!”温润夸奖了一下这个义兄。

  “那是!”南宫易这个嘚瑟,就别提了。

  武举的确是少见。

  但不代表没有啊。

  他这么膨胀,温润干脆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我记得,明朝后期的著名大臣熊廷弼,本来是武举乡试第一名的解元,后来为了证实自己的才能、洗刷武举的名声,他又参加了文举并中了解元。所以,他的大堂上有”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的对联,大大地扬眉吐气了一番。”温润斜着眼睛看着南宫易:“大哥你这么能耐,不如也学一下这位熊大人啊?”

  “什么狗熊不狗熊的,老子考个举人就行了呗!”南宫易才不傻,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少在那里起哄架秧子,来你家有正事呢。”

  “说吧!”温润无奈的擦了把脸。

  其实,古代的军中,真正值得炫耀的出身,是行伍,是军功累计上来的位置。

  而不是走科举路线,这样的出身,只能是个混军伍上的,而不是武举这种形式。

  整个历史上,虽然武人们武艺高强,甚至是武艺过人,可可历史上真正武举出身的名将却是凤毛麟角,只有郭子仪、戚继光、熊廷弼三人。

  而且可笑的是,从武举出现开始,一直到被废黜,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很少有人是通过武举起家的,基本上都是军伍起家。

  看来实战,才是最重要的啊!

  “你看我都这样了,是不是有资格去求亲了?”南宫易道:“我连聘礼都带来了。”

  “那你家里那边?”温润知道,这个时代主要是家人做主。

  婚事这种,哪怕是魔教圣女的闺女,也得听家里父母的安排。

  陆夫人对自己女儿的婚事可是很看重的,温润告诉南宫易:“陆氏医馆,也有那么几个提亲的人上门。”

  “什么?”南宫易顿时横眉冷对:“谁敢跟我抢陆大小姐?”

  这架势,像是要跟人拼命一般。

  “老倪家跟老程家,都去提过亲了,人家是六品的江南大营书记官。”温润呲了呲牙:“我这还有四个要学成的学生,马上就要出师了,他们秋天的时候,会去江南大营报道,给的官职是七品的采办,后勤营,安全上来说,比较好。”

  其实是两个学生过年的时候,回来跟他诉苦,说江南大营里头人太多,事儿也不少,两个人点灯熬油似的,简直要过不下去了,需要先生的帮助!

  再给几个人吧,帮把手,不然他们俩要累死了。

  所以温润找了几个算术上有天赋,又不想科举,只想当官的学生,紧急培训一下,这就要走马上任了。

  说好了,在家过了端午节,就去江南大营报到。

  这几天正在收拾行李,温润也跟几位老卒打好招呼,送人过去。

  顺便送点东西给王珺,还有就是一些药丸子,他已经跟陆通神医说好了,这次要最大的量,因为他听说,这段时间,外面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气氛很紧张。

  “我一个武举人,不如人家当官的是吧?”南宫易生气了:“他们答应了?”

  现在的南宫易,看着危险的很,这才符合他绿林魁首的身份,刚才那样儿,跟个想要马上成亲的毛头小子似的,反差太大,温润都差点被闪瞎了眼。

  “答应了你还能去抢婚啊?”温润白了他一眼:“放心吧,就陆家这身份,也不可能答应的,要知道,官员成亲,那对方也是要被朝廷调查一下的,他们家能过关吗?”

  但凡是官身,想要成亲的话,势必要受到一些审查。

  所以一般人在当官之前就成亲了。

  成亲之后当官儿,那妻子只需要出身青白人家,是良家女子,就会给予朝廷的封诰,根据丈夫的身份来,每年还能从朝廷领到相对应的俸禄和粮米,以及赏赐。

  有些官员的妻子,因为丈夫亡故后,还能加一级封赏,朝廷依然会养着她。

  算是为数不多的养老举措了。

  但只限于朝廷承认的正室妻子,像是小妾什么的,只要不是朝廷登记在册的,就一概不管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人都想嫁个当官的……哪怕丈夫死了,没孩子,还有朝廷养活呢,一辈子吃穿不愁。

  “那倒是。”南宫易可是知道,朝廷对“魔教”可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当年的拜火教,可没少怂恿那些少数土司们造朝廷的反,偏偏朝廷对于土司们一概是同化的态度。

  广义的土司既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着人在其势力範围内独立建造的且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土衙署),又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狭义的土司专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前头的还挺服管教的,算是半个朝廷的官员,朝廷也能指挥得动。

  后头的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土皇帝了,听调不听宣,朝廷指挥不了。

  但是指望不了他们忠心朝廷,只要不造反就行了。

  拜火教当年就是怂恿这些听调不听宣的蛮夷土官,没事儿就造反,没事儿就造反,可把朝廷恶心坏了。

  要不然朝廷也不会那么厌恶它,且围剿的时候,又有武林人士帮忙,这才让拜火教非诚快速的覆灭。

  为了防止它死灰复燃,这些年来都没少追查当年的残留余孽。

  不过陆夫人说起来也是受害者,当初她在第一时间带着人跑了,就是证明。

  要不然,南宫易也无法带着他们,那么快的摆脱那些人的追踪和骚扰,来到了这边落脚。

  现在么,肯定是不想再次被骚扰生活,故而肯定不会想跟官宦人家结亲,不然会被查的,一旦被人知道了老底儿,他们又该挪窝了。

  “搜易你还是大有机会的!”温润笑着安慰他:“你现在有个身份也挺好,去提亲,也体面一些。”

  “我看你这里又在盖房子,什么情况啊?你这年年盖房子啊?”南宫易看到温润又在大动土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