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77章 南宫易来了

  “别忘了,倪黑子跟程二双子,可都是六品的江南大营的书记官。”温润道:“他们比谁都有资格,那几个老家伙,不会不同意的,您在乡老会里,也能有两个帮手,对了,县令大人也会同意。”

  “可是,乡老会一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张大爷有些犯难:“我这个还是顶了温家庄那个死了的老东西的缺。”

  “放心,温家庄不是还有两个乡老的名额么?”温润说的很坦然:“他们的缺,很快就会出来了。”

  “啊?”张大爷有些郁闷了。

  不过回去之后,温润就亲自去了一趟县城。

  跟辛县令喝了一杯茶,回头,张大爷带着杨大叔,就去了县城。

  还有老倪头儿跟老程头儿。

  温润在家,跟许攸正在吃西瓜,一人一半,用勺子挖着吃。

  “你真放心,他们能当上乡老啊?”许攸道:“那可是乡老会,很多老头儿在的地方。”

  “放心。”温润喝了一大口:“现在我们莲花坳,可有名了。”

  可不是么,就在私塾开学的第二天,那些老头儿回来了,大家都心想事成。

  杨大叔成了村长。

  张大爷成了乡老。

  还有老倪头儿跟老程头儿,都成了乡老。

  这下子,莲花坳抖了起来,他们村儿也有乡老啦!

  为此,杨大叔大方了一次,他家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算是他这个村长,新官上任头一把火了。

  后来老村长,也就是张大爷,也请了一次,老倪家跟老程家也跟风儿,整个七月后半截,热闹得很。

  不过随后,程家的哥三个就跟温润说,他们要回去了,长工这个活儿,恐怕做不久了。

  “东家是好人,我们心里都明白,但是这三年来也赚够了钱啦,回去就要分家啦,盖房子娶媳妇儿。”

  “是啊,我家里二侄子出息了,我们也脸上有光。”

  “想买几亩地,分了家也得娶媳妇儿过日子呢。”

  三个人都是好样的,在这里做长工,也是干的很好。

  温润也不是那种强留人的性格:“行啊,那就干到年底吧,年底了结算了工钱,拿了福利回去过个好年,明年就起房子,娶媳妇儿吧。”

  “唉,知道了东家!”三个人乐呵呵的将此事说开,温润也觉得好聚好散。

  就是刘三儿,跟温润私底下道:“那咱们家,还招长工吗?”

  “你怎么看?”温润知道,这六个长工里头,是刘三儿说了算的,他不仅年纪最大,还最有统筹能力。

  “其实咱们家用膳长工的地方不多,大牲口那里有车夫跟马夫在管,家里的事情也不多,我觉得我们哥三个就够了,咱们家在外头的地,有人种,也不用忙活太多事儿。”刘三儿道:“我们哥三个不着急娶媳妇儿。”

  “也行,听你们的吧。”温润想了想:“咱们以后就家里这点活儿,轻巧的就大家伙儿伸把手,重活好像也没什么。”

  “其实,老卒们也在帮忙,他们眼里也有活儿的,虽然做的不如咱们顺手,可他们终究是一口子人。”刘三儿笑着道:“而且大叔们都挺喜欢的,他们说,这样的更像是一家人。”

  “那就让他们干一点活儿,但是不要累着了。”温润吩咐他:“家里家外的活儿,你掌掌眼吧。”

  温润只能这么做。

  他不太懂农活儿。

  第二天,温润就将刘三儿升为了家里的外管事儿,让他的工钱,翻了一倍去,家里的活儿,都让他来管。

  另外就是,时间过得快啊,这很快就八月份了。

  等到立秋的时候,许攸终于告辞,回县城里去过中秋,温润也去了一趟县城,依然是到处走礼,也有人给他们家送东西。

  反正这礼尚往来,是断不了喽。

  忙活了一阵子,再有三天就中秋节来临了,也没见王珺派人回来,或者是自己回来。

  “这家伙搞什么嘛!”温润不是很高兴,这王珺太怂了,怎么事后跑了就不见踪迹了呢?

  结果王珺没回来,南宫易派来的人先到了,告诉温润,明天南宫易就带人来莲花坳。

  送信的人应该是很了解南宫易的人,因为这个人特意去看了看药房,以及安顿众人的地方。

  其实温润这里房子早就盖好了,老卒们都搬了新家,地方也空出来了,家里早就做好了准备。

  赶紧的再准备一些月饼,这好歹是过节么。

  八月十三日,一大早,温润就起来了,洗漱更衣,用了点早饭。

  知道有贵客要来,杨大叔也穿戴的整齐,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儿。

  快要中午的时候,陈强家的来问他:“是不是该做饭了?”

  “做,做!”温润叮嘱她:“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个,药膳啥的不?”

  “记得,记得!”陈强家的点头:“人参炖鸡,压榨的西瓜汁儿,鲜藕粥,芸豆卷,山药茯苓包子,柏子仁炖猪心。”

  全都是药膳,尽量不犯冲突。

  温润跟陈强家的说了些话,就上了竹亭,远远地看到,路口那里来了一个车队。

  很多人呢!

  温润就赶紧跟杨大叔说,人来了。

  大门打开,车队进了村子,直奔温润给他们准备的药房。

  温润笑咪咪地站在门口,他早就打听过了,知道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所以特意打扮成这样:头上戴着月白色的逍遥巾,身上穿一件半旧的青灰缎面的薄袍子。腰上系着淡青色的荷包,扇套等物,只有一块竹报平安的玉牌比较显眼。

  脚脖子那里,露着白布袜,黑缎鞋,纤尘不染、丰神潇洒,从头到脚都是家世清华的贵公子派头,做足了礼贤下士的样子。

  一看到马车过来了,直接朝马车一鞠躬:“欢迎老神医……的……到来?”

  他这刚欢迎到一半,就看到马车里头,先钻出来一个老娘们儿!

  这老娘们儿长的呢,那叫一个“风韵犹存”啊!

  穿着的是最普通的妇人装束,可那身材好的呀!

  尤其是,后面一下子下来十几位,几乎都是这样的装扮,个个都很风韵犹存,温润顿时就知道了,这应该是那位陆夫人的“娘家人”。

  一直到中间一辆马车,下来的是一个少年,一个小男孩儿。

  随后下来的是一个黄花大闺女,这闺女长得不错,很漂亮的那种,最主要的是这姑娘肌肤胜雪,脸蛋儿白的都要发光了。

  尤其是眼睛,那眼睛一汪春水似的,仿佛能看到人的内心!

  这么一个仙气飘飘的美丽佳人,果然是能让人心里一动的存在。

  穿着一身十分随意的襦裙,半新不旧的那种,头上仅仅用素色的帕子包了头发,大概是因为赶路吧?有点风尘仆仆的意思。

  这辆车的后面,也下来一个妇人,这妇人一身绛紫色衣裙,扶着一留着山羊胡的儒者,下了马车。

  “老夫陆通。”这人自报家门的时候,也在看温润。

  他身边那位妇人,一看就跟他关系不一般,应该是他的妻子。

  后头跟着的,应该是他们的孩子。

  他们也都在看着温润,因为他们的身份,他们也不想所托非人。

  温润一直看着他们,保持着微笑的状态:“欢迎神医的到来,这里是给您预备开药房的地方,知道您这里人口多,故而后头我特意加盖了两个跨院。”

  “麻烦了。”陆通摸了摸胡子,淡淡点了点头。

  倒是南宫易,从后头赶紧冲了出来:“哈哈哈……我就说么,我这个兄弟,那是没话说,保证给你们料理的妥妥当当,哈哈……。”

  他一出来,温润就瞪大了眼睛,因为今天的南宫易,打扮的太好了!

  没穿他那一身骚包的劲装,也没拎着什么大刀片子,拿个什么暗器的。

  反而穿了件绣着精美云纹的蜀锦长袍,腰间系着彩缎腰带,垂着和田玉的佩饰,顺着往下看,靴子都是粉底黛面的青云靴,这靴子的名字,来源于“平步青云”。

  完了,这黑道魁首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孩子,从雅痞变成了斯文败类。

  南宫易看到温润看他的眼神,立刻眨了眨眼睛:“那什么,我们去看看房子咋样?”

  “好吧。”陆通仿佛心灰意冷,板着脸,看不到什么笑模样。

  温润不怕他们去看,说实话,那里真的是适合拎包入住,他装修的非常用心。

  带着人去了药房那里,不止有药房,后头的住宅,里头什么都有了,甚至厨房那里,连水缸都是满的,米缸更是满的,还有房上挂着的腊肉腊肠腊鸭子。

  各色小咸菜,还有二百斤盐巴呢,以及五十斤的精盐,这是温润后来融化了粗盐,重新提取出来的精盐。

  不过陆通的家当也不少,这么多的车子,拉的最多的是药材。

  其次是布匹,还有棉花,以及一点粮食。

  粮食没有多少了,温润就看到了一车,不过没关系,他给准备了二百斤大米,二百斤面,以及二百斤各色杂粮。

  起码够吃一段时间了。

  且这眼看着就要秋收了,新粮食下来,再分给他们一些,就够吃啦。

  药房很大,药斗子很多,各色物件儿都齐全的很,连柴炭都准备好了。

  温润发现他们的行李并不多,药材最多了,不过看看天色:“不如去家里先吃点饭吧?已经备了饭食。”

  “对,去他家先吃饭,这都中午了。”南宫易赶紧道:“早都准备好了的,不吃浪费了。”

  温润发现他眼巴巴的看着陆通。

  “那就打扰了。”陆通貌似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也就没排斥,去温润家吃饭的事情。

  一伙人呼啦啦的到了王家,发现这里的确是大户人家。

  伺候的人不多,但是准备的很齐全,且人人都笑脸相迎,并没有瞧不起的意思,这让他们觉得舒服多了。

  看到一桌子的饭菜,有不少药膳,陆通终于露出来笑容了:“温老爷客气了。”

  “您请坐,本村人不多,可也需要一位医者,内外妇儿,都有需求,能有您来这里坐诊,是我们的荣幸。”温润说话很客气:“您请尝尝这饭菜,可合口味?这地方也没什么好吃的,这道凉拌野菜最为撤火去热。”

  “看来,温老爷也懂一些医术?”这些野菜的确是有撤火解毒的作用。

  “懂一点点,看的杂书比较多,十分好奇,大夫们一号脉就知道一个人都有什么毛病,很是神奇,故而就想看看医书药典。”温润笑着道:“还真琢磨到了一点配方。”

  “哦?”陆通来了兴趣:“什么配方?”

  “比如有一种很简单的方子,叫双黄连,用的就是双花,黄芩和连翘,只三味药,对风热有效果,尤其是高热的时候,两个时辰喝一碗,能退烧退热。”这是温润前世的经验,他这人内热厉害,一感冒就发热,故而每次他感冒发热的时候,就喝双黄连口服液,四个小时喝两支,不到三天就能退热,但是要多喝水,多排尿,让身体循环,带出那些病毒垃圾。

  “这个方子倒是简单,不知道计量多少?”

  “二二四!”温润笑着道:“配方和计量都很简单。”

  “果然简单。”陆通摸了摸胡子:“百姓们也能吃得起。”

  “当然。”温润笑着道:“类似这样的方子,我还有很多,到时候可以提供给您参考。”

  “这些方子都是你从书里头看到的?”陆通比较好奇,这样简单易得的配方,他怎么不知道?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致力于寻找配伍简单,材料易得的药方,以供给百姓们。

  可一直找的不太理想,谁知道,温润貌似却有很多这样的药方。

  “本以为山穷水尽疑无路,谁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陆通终于开心了。

  他身边的南宫易,赶紧给他夹菜倒酒:“我就说吧,这里肯定让你满意,陆叔叔哇,这里好吧?”

  谁知道,陆通斜眼看了南宫易一眼:“认识的时候,你喊我陆大哥,现在看上我闺女了,就改口喊陆叔叔了。”

  “噗!”温润喷了一口嘴里的汤,没想到,南宫易是这样的南宫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