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72章 又回来了!

  温润去看望辛县令的时候,他恰好在县衙。

  “那几位少爷公子走了?”他一见到温润,就问了那几位。

  “走了,不走留在我那里,吃饭都要供不起了。”温润一如既往地小气吧啦:“上百号人我可养不起,算他们识相,知道自带食材和肉类。”

  听的辛县令目瞪口呆:“你让他们、他们自带食物?他们在县城采购的东西,都是给你的?”

  “大概是吧?”温润道:“我可不管他们那些人,让他们在村里找了地方吃饭过夜。”

  辛县令听的都无奈了:“那是他们对你的……关心。”

  温润无所谓,跟辛县令哈拉了半天,辛县令才非常迂回且自然的问了他一句:“那你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吗?”

  “武陵。”温润心里明白,这好像才是辛县令最关心的问题,可是他没表现出来,依然是一副毫无防备的样子:“他们去武陵了。”

  武陵?

  辛县令一想,武陵这个地方,还真不敢确定。

  毕竟有好几个地方都叫“武陵”,他又没说是武陵郡啊?还是武陵县?还是武陵?

  反正有很多地方,天南海北,相距甚远,谁知道他们去哪个武陵啊?

  且还要深入蜀中,或者去福建,这也太远了。

  他又不能刨根问底。

  温润拿了自己的礼物给辛县令:“自家做的粽子。”

  “这东西有的是,不用特意送过来,都吃不了的。”辛县令乐了:“倒是竹叶茶不错啊。”

  “虽然都是粽子,但是我的粽子不一样,这十八个粽子,有十八个口味,咸蛋黄的,腊肉的,腊肠的,大红枣的,蜜枣的……可多了,吃的可有意思了。”温润岂能送的平常东西?

  “这么有趣啊?”果然,辛县令来了兴趣。

  温润还送了他一份“汤绽梅”,这玩意儿一般的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做,温润也是从古书里翻出来的这道饮品。

  十分文雅,也拿得出手。

  “这个不错啊,心思巧妙!”果然,辛县令十分喜欢。

  剩下的蛋类啊,鸡鸭啊土特产,都是不值一提啦。

  等到回礼就很丰富啦,县令夫人给的回礼叫温润笑的合不拢嘴,两匹绸缎四匹布料,还有二十捆彩色丝线,以及一盒子的绣花针。

  从大到小,粗细不同,这可少见了。

  粽子也给了一篮子,是蜜枣粽子,包的小巧玲珑,看着就可爱。

  温润又去了老许家,吴山长跟两位先生那里,还有元刀捕头家。

  他是早上从老许家出去,到了元家,元刀正好休息,正好迎接温润。

  元家现在换了地方住,元刀在李县丞那些被发卖的家产里,买下了一栋三进的宅子,只带了两个跨院。

  这房子是他买的,但是他请了父母进来住在二进,家里女孩子住在了三进,隔壁的跨院给了弟弟家居住,他跟媳妇儿住在一进,上班也方便。

  至于铺子,还在经营当中,后头不住人了,就改成了库房,能多放一些货物存着卖,遇到大的主顾,也能给人提供足够的货物,原来的时候,因为没有库房,放不了太多的货物,很少敢做大单。

  现在有了库房,有底气了啊!

  而且还雇佣了两个伙计住店里的同时,还兼顾打更,搬货等等杂事。

  家里老人有妇人照顾,顺带看着孩子们。

  温润看他如此安排,就点头道:“这样很好,老人也该休息了,在家含饴弄孙。”

  “弄啥孙子啊,小子叫送去学堂了,闺女们在家跟着干活,学刺绣。”元刀有点紧张的道:“上次是小的不对,但小的那也是上支下派,您……。”

  “我都明白,不用多说。”温润不是记仇的人:“下次注意吧。”

  “还有下次?”元刀捕头一个头两个大:“一次就够呛了,县尊大人将小的骂了个狗血淋头,唉……。”

  他都怕温润一生气,将铺子收回去。

  幸好温润不是那样的人,而且他也没有真的帮那些人。

  “胁迫你的那个,金大洲捕头,咋样了?”温润印象深刻的就是金大洲带了家眷来给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拜年。

  特别的“别出心裁”,真的!

  “他?已经滚蛋了。”提起这个家伙,元刀捕头就来气:“因为他擅自行动,府尊大人回来之后,就直接将他解雇了,扒了他那身捕头的皮,以前那些受到他迫害的人,可以报仇雪恨了,还有那个城防将军,也被就地免职,军中的人大换血,您是不知道,这才捋顺没多久。”

  温润没想到,外面的事情还这么麻烦,余波也才消停而已。

  他给元刀捕头家送了贺礼,元刀铺头家也给了他回礼,是他们家自己做的风味腊鸭,是元刀妻子的手艺,拿回去切成块,蒸米饭吃最好了。

  有点广东腊鸭的意思,温润很喜欢。

  他在元刀家出门就直奔城门,他要回家了。

  一车的东西送出去,拉了两车的回礼,别的东西可以放,可吃食不能放太久,他回去就趁着天还亮着,让陈强家的分了一下这些粽子,给村里人挨家挨户的送去,都是乡亲们,他们别看种植稻子,可他们未必能做粽子,糯米比一般的稻米贵,谁家都不会留下自己吃,而是拿去卖掉。

  所以温润给他们送了粽子,以及一家一只的烧鸡。

  他们也给老王家送了礼物,不贵重,但是很贴心,比如说粽子叶,各种蛋类。

  家里忙着做晚饭,温润也忙着送礼,每家都要走到,尤其是张大爷家,多送了一只风味腊鸭:“这是元刀捕头的媳妇儿手艺,可好了,给您老一只,下酒吃。”

  “好,好。”张大爷小声的问他:“事情说开了?”

  “说开了。”温润点头:“您老放心,咱们一如既往。”

  “那就好,那就好。”张大爷点头。

  老头儿担心着呢,上次来人搜查,知道是得罪了人,可是温润一直按兵不动,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就这么一直冷处理,一直到这端午节,温润才专门去了一趟县城送礼,跟元刀捕头说明白。

  并且温润还告诉了老头儿,那些人都完蛋了!

  这下子老头儿更放心了:“完蛋了就好,就好。”

  温润知道他怕什么,就都告诉他了。

  还去了老倪家跟老程家,这两家现在发达了,房子都盖好了,就差里头的装修了,跟温润的房子一起用的装修手艺人。

  只是老倪家还好,老程家的老程头儿跟老程太太,就拉着温润,支支吾吾的说了点心里话,想让程老三、老四跟老五,回来家里,不当长工了。

  “可是他们的意思?”温润乐了:“如果您二老想的话,可以让他们跟我说,只是,我王家做错了什么?让他们不想在我王家做工了?”

  “不是,王家很好,再没有比老王家更好的东家了。”老程头儿摇了摇头:“可咱们家程二双都去当了官儿,自己的亲叔叔还在别人家扛活,这好说不好听啊。”

  他们是为了家里的名声着想。

  “也是,程二双子是当了官儿,发了财,可他是你们的二孙子,是你家大儿子的二儿子,程三儿他们还没成家呢。”温润想了想:“我回去跟他们谈一谈吧。”

  两个老人点头,也不怕温润生气,因为温润的脾气很好的。

  温润晚上回了家吃了饭,就去洗漱休息了,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因为要过节了,给家伙儿放了假,孩子们也放了假,温润一个人趴在竹亭上看风景,明天就是端午节啦。

  正惬意的趴着呢,看到远处的路口,有一群人骑马过来了。

  温润眯眼看了个仔细,发现那竟然无比熟悉。

  “怎么又回来了?”温润简直无语了。

  因为回来的人,是王珺。

  这次带着人回来,没带什么野味儿,倒是带了一些粮食回来。

  “你这怎么拉了三百多斤粮食回来?还有杂粮?”温润看他们到了村子口,就下了竹亭,打开大门,让他们进来。

  “春天粮食少么,我们发了粮饷,我在军中用不到,带回来家里吃。”就算是有钱了,不缺吃的了,可王珺的心里头,有粮食放在仓房里,才会安心。

  他记得家里都在起房子,这可是大事情。

  不知道就算了,这会儿知道了,当然要勤快点回来看看啦。

  “家里粮食那么多。”温润嘴上说,可实际行动还是让人将粮食放进了仓库里。

  晚上吃饭的时候,温润还问王珺:“你这回来的太频繁了,可以么?”

  这三天两头的请假回家,别看在家待得时间短,可他路上浪费的时间长啊。

  “可以,反正也没什么事儿。”王珺笑着道:“而且我也馋家里的菜了,大营里头没啥好吃的。”

  清汤寡水的,吃了一段时间,他就馋了,回来打打牙祭。

  “行,在家吃也挺好。”温润让人特意做的大鱼大肉,让他们可劲儿的吃。

  温润对油焖春笋很喜欢,基本上半盘子都让他就饭吃了。

  那东坡肉,他就吃了一块,红烧排骨也吃了两块就完事了。

  下午没事的时候,温润就又爬上了竹亭看风景,下午刮起了一点春风,一点燥热都被吹散了。

  温润很喜欢这个天气。

  王珺也爬了过来,两个弟弟带着妹妹在院子里玩。

  “还是家里好。”

  “这都快成你的口头禅了。”

  “嗯。”

  温润等了半天,发现王珺没说话,回头一看,这家伙不看美景,看两个弟弟跟妹妹玩儿。

  两个弟弟给妹妹做桩子,抻着一个牛皮筋,妹妹在跳牛皮筋儿。

  而两个弟弟相对而站,王珏来了一句:“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

  王瑾就接了一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还在背书呢!

  “啥意思?”王珺问温润:“他俩在背的啥?”

  “《论语·泰伯第八》,说的是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看望他……。”温润给他解释了一下。

  王珺恍然大悟:“哦,可这有啥用?”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温润又给他解释了一下,王珺才明白,这不是随便录入的,是有一定的内涵。

  温润看王珺这样,就问他:“你怎么了?以前你可不这样,学习虽然认真,可你从来不刨根问底。”

  或许是因为不用科举的关系,王珺学习就是认字儿,会写了之后,就自己练习,然后开始看书。

  温润只是教他认字写字,还给了他《孙子兵法》、《六韬》、《武备》等等武将的书籍。

  再就是本朝的律令等等法律书籍。

  尤其是让他寻找一些军中的规章制度,千万记住了。

  “我发现,我跟在董浩将军身边,其实有点丢人。”王珺低声的道:“就算是董浩将军,那也是熟读诗书的人,他们说话,都高来高去的我都听不懂。”

  “哦,那跟读书没什么关系,打官腔而已,你是听不懂,理所当然,你要是当个十年八年的官儿,你就听得懂了。”温润笑了:“不用烦恼,我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听不懂就对了,慢慢学吧。”

  王珺张了张嘴,又低声道:“如今大营里的气氛不太妙,听说大帅跟大将军都发了火,也不知道为什么,董浩将军也脸色臭的很,我可不想在他身边等着挨训。”

  温润皱了皱眉头:“你没说实话。”

  王珺不是那种自尊心比天高的家伙。

  农家子弟,出身不高,大家也没那么目下无尘。

  他能放的下身段,也没啥架子,说受不了董浩将军,有些扯淡了。

  “你不知道就别瞎问。”王珺闭紧了嘴巴不吭声。

  “你有心事,不想说,我就不问了。”温润善解人意的道:“别犯愁,咱们就是个草根出身,能有什么大事儿,能轮到咱们啊?”

  他说的是实话,可王珺还是不吭声。

  温润也没办法,晚上的时候,温润想了想,让陈强家的去酒窖里,拿了他去年特意自己制作的酒:百花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