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171章 日常杂事

  而且听他们的意思,三皇子是带着家眷出来的,如今剿匪过后也没还京,还在江南,皇帝想看一眼皇孙都不成。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五个儿子一个孙子。

  老大是不成了,老二身体也不好,老三身体倍儿棒,却远走他乡了,老四老五刚成年,正在比赛生孩子。

  且这孩子就算是有了,还得八九个月,才能呱呱坠地。

  一半的几率,是女孩儿。

  好么,温润这才知道,这几个出来是为了躲什么了,他们是为了躲避被人强迫着娶媳妇儿。

  因为老四跟老五的惯用伎俩,就是给人找媳妇儿。

  两个人的手段一样,那就是联姻。

  除了自己的妹妹,公主是不能让他们给定姻缘的,但是他们有外祖家啊,四皇子跟五皇子,一个是丽妃娘娘所出,一个是贤妃娘娘所出。

  两位娘娘在宫里,也是一个东六宫一个西六宫的住着,也是在争宠。

  两位娘娘的娘家,那也是大家族,女孩子多,给儿子拉拢人脉,娘家人巴不得呢。

  说白了就是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他们抓的不是朝臣,朝臣不敢动,父皇会生气,他们抓的是朝臣们的下一代,或者是下下代。

  儿子孙子,女儿孙女儿的,京里热闹的很。

  “你们是出来逃婚的啊?”温润彻底整明白了。

  “也不是,这两位皇子闹腾的不像样子,二皇子又像是躲在暗处的毒蛇一样,随时都会扑上来咬一口,我们这也是迫不得已。”丁林小声的道:“不止是京城里闹腾,朝堂上也不消停,我们这样的家庭,都在外是封疆大吏了,能逃得过去吗?故而我们就是躲出来的,有事情找家里,父母也可以推脱说我们不在家,无法定亲事。”

  按照这个时代的定亲标准,保媒的人,势必要见到双方当事人的,不管是男女,还是男男,女女,都一样。

  媒人不见到当事人,一般不会给保这样的亲事。

  王珺跟温润的是例外,要知道,两边儿的人可没少给媒人塞钱,且请的是外地的媒人,对本地的事情不了解,只是路过就被人找来保媒了,其实也是赚一笔外快就走人了,出了事情也找不到媒人头上。

  何况两边儿当时都是普通百姓。

  就算日后想找人也找不到,这才结了契。

  可像是眼前这几位的家世,那不说是顶顶好的也是数一数二的官宦人家,亲事岂能儿戏?

  甚至男女双方要相互交流好几次,点头了才能定下亲事,也不能随便拉郎配,不然出了一对怨偶可怎么办?

  温润听的脑袋都有些大了:“看你们这么风光,还以为你们无敌了呢,谁知道还不如我们村儿的马三儿自由。”

  “马三儿是谁呀?”几个人觉得温润能把马三儿比他们,肯定是个厉害的,结果温润告诉他们,马三儿是谁,又说了马三儿跟刘氏的故事,几个人纷纷感慨万千。

  这么吃吃喝喝的聊天,聊过了也吃饱了,分别去休息。

  温润也在自己的卧室里休息,不过他睡了一觉起来,陈强家的来告诉他:“这些公子们跟来的人上百号,有个管事模样的人,去找张村长了,安排了他们的人去村民家里食宿,还给银子和米粮呢,不白吃白住,这是不是对咱们家有意见啊?”

  按理来说,应该是在他们家住宿才对吧?

  “我问问吧。”温润其实心里挺高兴的,要是他们的人都自己解决食宿问题,那可好了。

  这帮人是一大早就从县城出发,到了这里是中午,吃吃喝喝午休之后,已经是下午了,起来之后溜达了一下,就去了客院。

  几个人好像只留了贴身伺候的书童,小厮和长随各一个,其他人都自己解决食宿问题去了。

  温润见了他们,就说了此事,结果他们表示:“都是下头人爱自由,不想在你家这里闷着,就让他们去吧,外面看着挺好的,腌笃鲜也好吃,挖个春笋什么的,也不错。”

  温润这才没话说。

  不过他们来的第二天,就赶上了一场惊雷春雨。

  “这里的景色果然跟冬天的不一样啊!”

  温润让孩子们暂时先自学,这下了雷雨,讲课孩子们也听不进去,温润干脆就让他们上自习了,然后带着茶水点心,跟几个家伙上了竹亭,看雨中美景,云雾缭绕。

  “是啊,比冬日的又另有一番情调。”

  几个人叽叽歪歪,酸话不断。

  唯有谢六公子,跟温润看着外面的景色发呆,谢六公子因为是在“家里”的关系,故而只穿了一身宝蓝色的对襟直裰,头戴黑色网巾,脚下是蓝色的步云履,搭配上他的英俊容颜,高贵气质,望之潇潇洒洒,欣赏风景的那股子轻松写意的劲儿,是谁都比不了的啊!

  温润还是一身的竹青色长衫,轻薄的绫子镶边儿,风一吹,衣袂飘飘,更像是落入人间的谪仙,他不如谢六公子英俊潇洒,却淡然出尘。

  其他几个人叽叽喳喳了半天,才发现他们俩在发呆。

  邓二少凑过来,问他们俩:“你俩干什么呢?看着远处的竹林发呆啊?”

  “你说,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挖笋子去了?”谢六公子头都没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看着远处那漫山遍野的竹林,轻声地问了出来。

  温润福至心灵的接了一句:“春雨惊雷,该去挖雷笋了!”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优良的栽培食用竹种,莲花坳西南角有一大片这样的雷公竹林,这种竹子每年的春笋时间是三月初到四月底,而这段时间正好是春播的时间,同时也是每一年打雷最多的日子,故而才叫雷公竹,也就是说,雷公打雷的时候,这种竹子才会发芽。

  发出来的芽,就是竹笋了。

  跟其他竹子的笋不同,雷笋细细长长,并不适合腌制,也不太适合油焖,因为这笋十分嫩且细长,只适合爆炒,以及做成五香笋干。咗茶小吃。

  每年打雷下雨的时候,雷笋就会冒出来,且这种笋子的笋肉,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天的时间,否则就会变霉腐烂。

  故而这种笋子挖出来之后,就要放在篮子里,由山上滑到山下,再马上剥开笋衣,用山泉水洗干净,爆炒吃掉或者是制成五香笋干。

  温润一边说,一边擦了擦口水:“都吃点五香笋干吧,这是今年新做的,刚做好没几天。”

  这还是王珺回来过清明的时候,不仅去看了自家土地,还上山去挖了雷笋,回来自己家做的笋干,给王珺带去了两大麻袋,村里人挖的雷笋,温润也收购了一些,自己加工了一下,留着这五香笋干咗茶。

  也就是今天他们吃的五香笋干。

  这东西在北方很少见,在南方却遍地都是。

  因为南方有竹子嘛!北方有林海,却不是竹海。

  “不如去挖雷笋吧?”谢六公子,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

  “行啊!”温润点头。

  反正这里也没什么娱乐项目,这些公子哥儿们都是“闲拉肉”,有的是时间,带他们去干点活儿吧。

  挖笋也是个活儿么。

  “这都下雨呢,还出门?”邓二少郁闷了。

  “出!”

  “出!”

  俩人异口同声。

  于是一群人,换了一身方便活动的短打扮,难得他们穿了这么一身衣服,一个个好新奇。

  又戴上了斗笠,披上了蓑衣。

  然后开始出门……正好这个时候,雨都小了很多。

  一行人非常快乐的去了竹林那边,不过温润没敢带他们进去太深,只在外围找了一些雷笋挖出来,温润没怎么干过这个活儿,但是前任干过,记忆里还是有的,所以带着他们去挖笋。

  挖了一下午,其实就那么一小筐,可众人非常有成就感。

  “晚上就炒这个吃了!”

  “竹笋炒肉丝!”

  “你又想挨打了?”

  一群人哄笑,不过天色一晚,温润叫大家伙儿回去:“走吧,回去啦!”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黯淡,不过天晴了,云层散开,有一点星星露了出来,他们到家的时候,陈强家的都等不得了:“再不回来,就要派人去找了,对了,洗漱一下用饭吧。”

  “先把这个炒一盘来。”温润将一篓子雷笋递给陈强家的:“我们的收获。”

  陈强家的哭笑不得:“要吃雷笋,让人去挖便是,何必冒雨亲自去?这都淋湿了,赶紧去洗洗,这就做了来。”

  “好,我们去洗漱一,对了,熬点姜汤给他们喝。”温润笑着道:“没挖过竹笋,何况雷笋这么好吃这么难得,每年春笋都是用来吃的,秋笋就多数都要留下来,不然这雷公竹林,也不会永远都在,挖绝了可不行。”

  “是是是,老爷先去洗吧!”陈强家的拎着东西去了后边。

  大家一顿忙活,雷笋爆炒肉丝,白切鸡,酱烧鸭,东坡肉,汤倒是清淡,就是甩袖汤。

  主食是温润提议做的竹筒饭。

  几个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温润发现他们一个劲儿的吃那道雷笋爆炒肉丝。

  “不至于吧你们?”温润哭笑不得。

  “这可是我们自己挖的笋呢。”

  “就是,吃着就是好吃。”

  温润低头吃自己的,他们不吃他吃,东坡肉多好吃,酱烧鸭也够味的很。

  吃饱喝足了回去还洗了个澡,他们的宵夜,就是姜撞奶,温润提议的,让他们喝一些,发发汗,然后睡一觉,舒坦多了。

  这些人在这里待了一天,就提出来告辞了。

  “这么忙着走啊?”温润以来呢过,以为他们会待一段时间呢。

  “急着去游玩,我们相约去武陵那边。”这几位有钱有势有时间,想去武陵那边看看,顺便拜见一下那里的大儒名宿。

  “武陵?”温润纳闷了:“武陵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楚国灭方国庸而置汉中郡(汉水之中之意),另设武陵县;武陵之名源于竹山境内的武陵河,据说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后秦灭楚,楚人南迁,武陵,大庸等地名也随之南迁至湖南常德武陵山一带,这也是西汉武陵县与武陵郡异地同存的原因。西晋,武陵郡撤销,仅存武陵县。但其他地区也有武陵,蜀中、两广与湖南都有武陵,你们到底去哪个武陵啊?”

  “就是因为有很多个武陵,我们只说是去武陵,其他人就找不到我们了。”谢六公子神秘一笑:“你也不要问的那么清楚。”

  温润了然:“你们是想混淆视听?不至于吧?”

  “至于的,你不懂朝堂上的事情,我们虽然低调,可总有些人想拉拢我们。”这里头,就连最为稳重的彭飞,都这么说。

  “那好吧,我祝你们一路顺风。”温润只能如此了。

  一群人跟他告辞离开,走的潇潇洒洒,可惜,温润却从他们的潇洒里,看到了三分无奈。

  也是,谁好好地不想在家待着,而四处流浪呢?

  且他们也老大不小了,就算是晚婚晚育,他们这样的也不多见,既不回家,也不相看,这婚事就这么拖延下来了。

  可是能拖多久呢?

  谁也不知道,温润想了想,将此问题抛之脑后,他跑回去睡大觉,然后给孩子们上课,去工地看建筑情况。

  另外,药房是第一个完工的,外面的完工了,屋里的还需要精工细作。

  “一定要做得好,做的精细,尤其是病房这里,一定要多预备点儿。”温润可是盖了病房的,谁想在这里养病,绝对可以,保证舒服。

  盖房子的花销是很大,但是那几个公子哥儿不缺钱,温润帮了他们这么大的忙,他们一人表示了一点,不多,一封银子。

  一个五百两,这么多人呢,温润发了一笔横财。

  忙忙碌碌的到了锄草的时候,天气也热了起来。

  快要端午节了,温润去县城,给一些认识的长辈和朋友们送了节礼,这礼尚往来不是随便说说的,你得维护,得有来有往。

  温润就给自己的关系网们,准备了一大篮子,里头的粽子有十八个,每个馅儿都不同。